今天给各位分享2019年全国贷款不良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0年全国不良贷款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19年晋江地区银行不良率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1%,但增速最快;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低于平均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高于平均水平,且不利压力较大。
截至2019年底,福建农业银行存款计划总资产387亿元,较2018年同行减少1.5%;债务总额353.72亿元,比年初减少13.18%;不良率从2017年底的1.98%上升到4.70%,拨备覆盖率从240.43%下降到150.91%;9月1日,营业收入9.1亿元,净利润3831.91万元,分别为2017年的65.32%和10.78%。
根据晋江农村商业银行1月8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货币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2018年9月底,本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70%,比2017年的1.98%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37.37%。
晋江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8年9月,本行注册资本为17.69亿元。在福建省晋江市设立23家支行(含1家总行营业部)、19家二级支行和58家下属支行,并投资设立福建大田金农上村镇银行有限公司福建泰宁金农上大金湖村镇银行有限公司。,福建新罗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台湾投资区金农上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注意到,与长城西岸类似。
不良贷款率的一般水平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警戒线是2%,也就是说等于或超过2%,就触及到了警戒线。
根据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在1.9%以内,在部分领域仍旧存在较大的风险。不良贷款率如果能够稳定或者下降,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是非常有帮助的。
银行要降低不良贷款率,主要是要加强自身的风控能力、审核力度等。
定义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武汉农商行因向老赖放贷等21宗罪被罚千万 净利润连续2年下滑
日前,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公布一则批复,同意武汉农商行注册资本由约47.41亿元增资至约48.6亿元,增资约1.19亿,增幅2.5%。
近年来,武汉农商行增资动作频频。早在2014年,其注册资本为40亿元。之后,几乎每隔一年,武汉农商行的注册资本便会变更一次,六年不到时间,该行已增资约7次,每次增资幅度在2.25%-4%之间。
频繁增资补血的背后,事实上是武汉农商行业绩的不尽人意,其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连续两年为负。另外,该行近期还暴露出严重的内控治理问题,因此,其一下收到监管开出的近千万元罚单。
因向“老赖”放贷等21宗罪 被罚近千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批复同意武汉农商行变更注册资本的当天,湖北银保监局也对该行开出了合计金额高达937.86万元的大额罚单,剑指该行“21宗罪”。
据处罚信息显示,武汉农商行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
1、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报送关联交易情况报告;
2、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3、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要求进行审批;
4、超授信额度且违规审批发放贷款;
5、贷前调查不尽职致使贷款形成损失核销;
6、内部问责不及时;
7、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
8、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
9、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回流借款人;
10、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用于购买本行理财产品;
11、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以贷收息;
12、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抵押物长期悬空;
13、贷前调查不尽职导致向失信被执行人发放贷款;
14、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债务融资;
15、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
16、违规发放贷款用于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
17、办理承兑汇票业务中对贸易背景审查不严形成垫款;
18、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虚增小微企业贷款;
19、同业存放款项违规纳入一般性存款核算;
20、违规办理纸质银行承兑汇票;
21、经营债券不审慎。
可以看出,在上述“21宗罪”中,与发放贷款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多达13条。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前调查不尽职等违规行为,比如较为罕见的是该行还存在向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发放贷款的情形。
湖北银保监局表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武汉农商行罚款771.4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6.43万元,合计罚没金额937.86万元。
除此之外,湖北银保监局还对于涉及上述21宗违法违规行为的14位责任人,给予警告的处罚决定。
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房地产贷款为第一大贷款
除了信贷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之外,近年来武汉农商行的业绩情况也不容乐观。
今年7月底,在年报季过后3个月,武汉农商行2019年年报终于姗姗来迟。从迟来的年报可以看出,该行去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未完成2018年年报中定下的预期目标。
年报显示,2019年,武汉农商行营业收入74.84亿,同比下滑4.43%;净利润17.04亿(2018年年报中预期2019年实现净利润26亿),同比下滑近三成。该行解释称,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原因为利息净收入下降、资产减值损失上升。
数据显示,该行去年的利息净收入为39.64亿,同比减少12.84%;资产减值损失27.10亿元,同比增长20.82%。
事实上,从历年业绩情况来看,武汉农商行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也均不理想。
2015年时,该行营业收入的增速便为负数,净利润增速也仅为1.13%。此后两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虽均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均不大。2017年开始,武汉农商行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便开始下行,净利润也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该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也连续连年为负。2018年、2019年,该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370.66亿、-66.62亿。
祸不单行,在业绩持续下滑的同时,武汉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也在恶化。
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武汉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5%、1.79%、1.93%、2.29%、3.62%,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2.85%,但仍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1.86%的平均水平。
资产质量下行的背后,或许与该行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贷款比重较大有关。
据其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武汉农商行总资产2856.13亿元,同比增长13.04%;贷款总额1468.31亿元,同比增长12.80%。其中,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已取代2018年年报中的批发及零售业贷款,成为武汉农商行的第一大贷款。
数据显示,2019年,该行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9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28亿元,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为13.03%;排在第三的建筑业贷款余额为190.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5亿元,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为12.59%。
房地产贷款和建筑业贷款合计占比达25.62%,超过武汉农商行总贷款的四分之一。
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相关产业贷款资金的监管力度日益趋严,而且房地产行业易受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信贷质量相关风险不容忽视。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农商行是国务院、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首家副省级省会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9年9月9日。截至目前,该行拥有200余网点,遍布武汉城乡各地,其先后在湖北省内设立了咸宁分行、宜昌分行、黄冈分行,还在江苏、广东、云南、海南、湖北、广西等六省设立47家村镇银行。
捷信公司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一家平均年化借款利率达31.3%的荷兰“放贷”公司,于7月15日下午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中国是其开展业务的主阵地,截至2019年一季度,来自中国用户的贷款贡献比例超过六成。
这家公司名为捷信集团,注册地在荷兰,由捷克人皮特·凯尔纳于1997年在捷克创立,主要在包括中国、东南亚以及中东欧在内的9个国家提供销售点贷款(在线下销售门店提供贷款服务)、现金贷以及循环贷款等产品。它于2007年进入中国,2010年成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外商独资持牌机构。

左为皮特·凯尔纳,捷信集团创始人和大股东2019年全国贷款不良率;右为依西·施梅兹,捷信集团CEO
9年间,捷信在中国积累了5030万名客户,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2018年,捷信业务收入达39.52亿欧元,净利润为4.98亿欧元。在中国的总贷款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60.68亿元;经营收入达25.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96亿元。
高收入、高利润的背后,是高达上万起投诉的“黑历史”。
尽管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机构,但捷信的贷款利息居高不下,通过收取利息、手续费、佣金等,其贷款利率一度超过36%。聚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其投诉量累计高达10328起,被投诉的主要问题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典型高利贷”。在其招股书中,也明确称“过往,2019年全国贷款不良率我们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捷信的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上升。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不良贷款率依次为6.1% 、6.9%、8.4%,而同样持牌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不超过2%。
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强的法律监管,怎样解决高利率带来的高坏账,是捷信需要面对的问题。
1、高收入:放贷1500亿收入305亿
捷信招股书显示,其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及循环贷款。现金贷款是捷信最大的业务,2016年底该业务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50.9%,截至2019年3月31日,上升至70.5%;其次是销售点贷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占总额的比例为24.1%。
在经营业绩方面,2018年捷信客户贷款总额为196.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509亿元。其中,现金贷款和售点贷款各占比69%和25.5%。其经营收入高达39.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净利润为4.98亿欧元,比上年增长81%。2019年一季度,其经营收入为10.23亿欧元,净利润为1.54亿欧元。

捷信提到,经营收入及利润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经营所处各国家的未偿还贷款余额(尤其是现金贷款)增加;而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项目是净利息收入。招股书中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捷信净利息收入在2019年一季度、2018年、2017年、2016年占年度经营收入比例分别是88.0%、81.4%、77.4%及76.6%。
从2016年至今,中国是捷信开展业务的主阵地。与其他地域相比,贷款贡献比例一直处于首位(超过50%)且连年走高,截至2019年一季度该占比已上升至63.9%。
2007年,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成为中国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2009年8月13日,原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捷信当初与中银消费金融等借此时机获得首批颁发的消费金融试点牌照。彼时,捷信中国公司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的管委会主任何树山曾表示,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使天津成为继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后的第四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7家机构拿到消费金融牌照,其中24家已经开始营业,捷信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外商独资持牌机构。在这些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20家有银行背景,其中城商行背景的有15家,国有大行控股的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背景的2家,台资银行背景的1家。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称,尽管捷信属于外资机构,但根据现有规定,外资不是消费金融牌照颁发的门槛,而且目前也没有明确不对外资机构颁发消费金融牌照,实际上,后来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一些有外资股东。
捷信在中国以线下渠道模式而闻名,在华有超过23.9万个销售点,覆盖逾300个城市,雇员人数约5.8万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在中国有5030万名客户,未偿还贷款134亿欧元。主要集中于销售点贷款及现金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并开始推出循环贷款。
目前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8%,在24家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销售点贷款未归还余额排名第一。这也意味着其在新增贷款业务方面颇具优势。
招股书显示,2018年其在中国的总贷款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60.68亿;经营收入达25.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96亿元;收入净额为1.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3.82亿元。
此前监管对现金贷业务整顿,对捷信在中国区的业务也产生了影响。捷信表示,在中国的总贷款及经营收入于2016-2018年增长,收入净额于2017年下跌,2018年上半年产生亏损,是因实施多项法律及法规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为应对市场扰动所采取的审慎措施所致。
2、高利率:年化利率超30%,仅手续费年入64亿
捷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客户存款、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以及联合贷款安排、资产出售及经纪等轻资本融资模式。从2016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有借款或承诺信用额度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量由35家增加到140多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样的资金来源成本较高。
较高的资金成本,必然抬升其贷款利息。根据招股书信息,过往,其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但在中国监管文件之后,其下调有关利息低于36%。自2018年5月30日起,捷信已将其所有产品类型的年化实际利率(包括可选服务费)调整至符合36%上限范围。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平均年化实际利率下降至31.3%。
这意味着,尽管捷信作为一家持牌正规消费金融机构,但其贷款利率仍然高于现行法律保护的范畴。按照规定,年利率小于24%的借贷属于国家司法保护范畴。年利率超过36%的借贷利息,超出部分无效。
实际上,除了利息之外,其收入构成中还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招股书中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产生自客户随发放贷款一同购买的客户保障计划及其他服务等附加产品所专区的佣金,以及较小程度上产生自预期贷款的滞纳金。
张叶霞称,这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收费方式,目前行业绝大部分的贷款类公司收入来源基本可分为利息收入、服务费以及逾期罚金等。在这种收费情况下,名义借款利率确实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综合借款利率,需要借款人自行计算。
在2018年其39.52亿欧元的经营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就达到8.3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4.5亿元。在这其中,客户保障费用收入占大头,超过5.5亿欧元。

而根据捷信用户的说法,这些客户保障费用在放款时以“砍头息”的方式被扣除,这也是其被用户诟病的地方之一。
3、高投诉:投诉上万起,中国贷款不良率达9.7%
2017年,捷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依西·施梅兹在接受采访时称,捷信集团70%的客户都是从未向银行贷款的首次借款人,捷信中国客户的平均单笔贷款额度为2500元左右,线上申请的平均额度为1500元左右。而对于之前合作过、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通过交叉销售,平均额度可达到1.2-1.4万元。
伴随着业务的扩张,捷信面临的投诉也不少。
聚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投诉量累计高达10328起,问题集中在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称其为“变相高利贷”。

高利率必然伴随着高坏账,捷信也不例外。根据捷信的招股书,其在中国境内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4.3%上升至2018年时达到9.7%。

张叶霞表示,根据此前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报来看,其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3.98%,与其招股书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有差异,可能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公布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的公司较少,仅有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两家公布相关数据,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3.15%)相比,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处于略高的水平。”她称。
实际上,这一不良率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的水平。就在今年7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发布会上称,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在2%左右。两相比较,凸显捷信的“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策略。
招股书中也对该坏账的变化做出解释。捷信表示,这些坏账增加主要由于2017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产生的现金贷款账龄的增长,该等贷款受市场发展导致贷款批次风险增加所影响。此外,还有2018年组合增长速度下跌。
张叶霞认为,相较于其他的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捷信一直在布局线上业务,但其线下业务相对较强,尤其是线下现金贷业务,其拥有诸多装修、3C等领域的场景。这部分不良率相对较高,捷信所准备的风险计提(即不良贷款覆盖率)也相对较多。
捷信不良贷款率上升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招股书显示,其2016年至2018年总体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6.1%、6.9%、 8.4%,2019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7.8%。
尽管如此,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蛋糕已是有目共睹。根据测算,中国消费金融贷款的未偿还结余总额预期由2018年12月31日的12550亿欧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29550亿欧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预期消费金融贷款渗透率于同期由11%增至17%。
但在日趋严格的国内金融市场上,捷信的“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还能支撑多久?这是其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报告
目前,民众能够更广泛地享有金融服务,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使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网点、布设机具、设置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多种手段,创新覆盖方式。
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供给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各项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
金融服务广泛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
账户和银行卡的普及是民众获得金融服务、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量和持卡量均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3-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及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人均拥有7.6个银行账户、持有5.7张银行卡,较2014年末分别提高60%和50%。
物理可得性是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之一,物理机具的广泛布设为民众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打下了基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每10万人拥有ATM机79台,显著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的63台;我国每10万人拥有POS机2356台,较2014年末实现翻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显著增强了民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全国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达到82.9%。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及银行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2019年上半年,银行金融机构移动支付434.24亿笔,金额166.08万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给、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区域层面的表现。除设施机构网点外,部分地区借助电子机具等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0%,比2014年末提高8.10个百分点;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95.47%;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0万个,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村村有服务。
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进一步推广。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金额74.27万亿元;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7.35亿笔,金额31.17万亿元;银行机构办理农村电商支付业务3.57亿笔,金额4030.33亿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发生支付业务(含取款、汇款、代理缴费)2.14亿笔,金额1813.25亿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本增量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4.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14个百分点。
有贷款余额户数1988.31万户,较2019年初增加265.08万户。2019年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3.75%,较2019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
注:2017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未披露。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扩大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2019年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500.52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
注:2017年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未披露。
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15亿元,余额2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余额户数566.62万户。
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274.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365.89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274.27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次脱贫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9年全国贷款不良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年全国不良贷款率、2019年全国贷款不良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