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龙头股票有哪些
硅片股票有:
1、隆基股份:(简称“隆基股份”,代码,601012)隆基股份始终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2、沪硅产业:公司主要产品为300mm及以下的半导体硅片,经过多年的持续研发和生产实践,公司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3、晶澳科技:截至2018年底,晶澳太阳能拥有硅片产能3、晶澳科技:截至2018年底,晶澳太阳能拥有硅片产能8.40GW,电池片产能7.3OGW,组件产能8.18GW。
4、南玻A:业务涵盖光伏全产业链,包括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工程设计和建设;公司目前高纯多晶硅。
5、精功科技:其主要产品有太阳能光伏装备、纺织机械、建材机械、太阳能多晶硅片和专用车等。
5、精功科技:其主要产品有太阳能光伏装备、纺织机械、建材机械、太阳能多晶硅片和专用车等。
6、上海贝岭:公司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龙头,主营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等,
7、南玻B:在精细玻璃方面,公司以超薄玻璃为基础,
硅片介绍:
在米粒大的硅片上,已能集成16万个晶体管,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又一个里程碑。
地壳中含量达25.8%的硅元素,为单晶硅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由于硅元素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对太阳能电池这样注定要进入大规模市场(mass market)的产品而言,储量的优势也是硅成为光伏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
已能集成4000多万个晶体管。这是何等精细的工程!这是多学科协同努力的结晶,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又一个里程碑。
微电子技术正在悄悄走进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和国防,也正在悄悄进入每一个家庭。小小硅片的巨大“魔力”是我们的前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沪硅产业股票广发证券证明开户不能买吗?
可以啊,为啥不能买?
你是场内基金还是场外?
如果是场外是不能用证券账户购买的
中芯国际影子股有哪些?
中芯国际影子股主要包括上海新阳、中微公司、上海新升(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澜起投资(澜起科技全资子公司)、中环股份、韦尔股份、汇顶科技、盛美股份(已申请科创板上市)、安集科技、徕木股份、聚辰股份、全志科技、至纯科技、江丰电子。
中芯国际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厂和三座200mm芯片厂,在北京建有两座300mm芯片厂,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芯片厂,在深圳有一座200mm芯片厂在兴建中,在成都拥有一座封装测试厂。
扩展资料:
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提供客户服务和设立营销办事处,同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此外代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一座300mm芯片厂。
中芯国际自创建以来,已经成长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水准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芯国际
沪硅产业为什么不涨?
沪硅产业不涨的原因如下:沪硅产业造血能力不强。
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仅为2025.45万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2.03亿元,2019年现金流入主要来自收到的政府补助。沪硅产业虽然产能和技术领先同业,但目前盈利能力并不强。从市场格局来看,半导体硅巨头众多。根据SEMI数据,2019年,日本新跃化学、日本SUMCO、德国Siltronic、中国台湾全球晶圆、韩国SK Siltron 5大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中国大陆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不到3%。
拓展资料
沪硅产业消息
1、上市近三个月以来,龙头企业沪硅产业的股价持续飙升。不过,7月15日,沪硅产业尾盘大跌,收于51.16元/股,较昨日收盘价63.9元/股下跌19.94%。盘中最高68.15元/股,最低51.12元/股。当日成交83.80亿元,总市值也从昨日收盘的1584.89亿元跌至1268.90亿元。此前,沪硅产业的大幅上涨一度导致部分半导体概念股盘中上涨。但15日,三大股指大幅震荡,临近尾盘再度暴跌,100多股跌幅超过9%。
2、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再次走弱,是市场对中芯国际7月16日上市“抽血效应”的早期反应。沪硅产业自今年4月20日在科创板挂牌以来,股价较发行价3.89元/股上涨1215.17%,成交量1.38亿元,成交额380元百万。被誉为科创板的“恶魔股”。不过,沪硅产业的表现仍处于亏损状态。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高级投资顾问艾唐明向时代财经指出,股市反映了未来收入大幅增长的预期,上海硅业的市值并没有直接帮助收入。
3、方正证券报告称,2017年至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硅片。但沪硅产业的300mm硅片产能利用率不稳定且不高,将影响其扭亏为盈的表现。 一旦没有达到预期,也可能对股价造成比较大的打击。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硅企业之一。
4、我国半导体硅片供应高度依赖进口,硅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原材料之一,长期以来约占全部芯片制造原材料的33%。2017年之前,国内300mm半导体硅片几乎全部进口。 2018年,沪硅产业旗下上海鑫盛率先实现了300mm硅片的规模化销售,打破了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的局面。虽然“国产替代”的光环是架空的,但沪硅产业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