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816

本文目录

816地下核工程:六万人耗时8年,为何在即将完工时突然停建?

1965年,毛主席将周总理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让旁人离开后,才与他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

并最终共同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决定将一个城镇从中国的地图上抹去,让六万精锐士兵自此隐匿黑暗中。

这就是直到2002年才被人们知晓的816工程。

贫穷落后的年代,坚强的士兵们用铁锹挖了7年,足足耗费了7.46亿资金,眼见这项工程即将成功,国家却突然决定停建,所有的战士都被遣返,一个伟大的红色工程就此沦为了旅游景点。

毛主席等领袖为何要让这6万人隐匿于黑暗中?已经走到最后一步的工程,为何突然夭折?在这个神秘的故事中,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和秘密?

816工程的开端上世纪40年代,彼时美国在日本上空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全世界人民都为原子弹的威力而感觉到惊惧。

原本我国对原子弹并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在接下来的台海危机、朝鲜战争中,美国屡次妄图以原子弹来威胁我国,严重危害到了我国的国际权益,于是毛主席亲自与苏联接洽,为我国取得了研究核武器的技术援助。

虽然在50年代末中苏关系遇冷,苏联撤回了所有的专家和资料,但是我国依旧没有停止这方面的研究。

最终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引爆,再也没有国家敢妄图以核武器来威胁中国。

可是来自世界的威胁停止了吗?

1964年的海湾战争,让毛主席清楚地发觉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命脉全部集中在了沿海地区,军工基地也不够保密。

针对这一情况,毛主席在要求各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的同时,还与周总理进行了促膝长谈,两人最终就于我国大后方西南地区建立核工厂问题上达成共识。

决定在我国重庆涪陵白涛镇建立核工厂、专门用来制造核原料,随后此事更是被列为绝密级军工机密,而这就是著名的“816工程”。

于黑夜中耕耘的人们为了保证816工程能够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我国直接将整个白涛镇都从中国地图上抹去了,甚至就连修公路修铁路的时候,都会特意避开这个地方,于是这个地形复杂,位于群山之间、大河之畔的小镇,就这么成为了另类的“桃花源”。

在这个新中国的“桃花源”里,没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惬意生活,有的只是崇山峻岭和日夜挖洞干活的人们。

工程兵54师麾下的三个团里足足数万人,就这么组成了全新的“8342部队”,也正是这支部队,凭借着手上的铁锹挖空了大山、挖出了世界第一大洞体,挖出了后来的“816工程遗址”。

这个山洞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用更形象的例子来形容,那就是这座山洞里可以放得下整座北京故宫。

由于8342部队是一支绝对保密的部队,而负责修建816工程的6万人吃住也都在那个山洞里,所以士兵们不仅在那里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洞窟,同时还在那里搭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人类生存体系。

比如说超市,比如说医院,再比如说学校,这些东西那里是应有尽有,那些无私的战士们,不仅自己奔赴了深山之中,甚至还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带到了那里,可以说他们是将时间精力和青春都奉献给了那里。

在经历了7年的艰苦挖掘工作之后,原本隶属于54师的8342部队,终于在1975年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奉命撤离了白涛地区。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又有一大批保密人士入驻其中,继续肩负起了工程的主导工作。

到了1984年的时候,该工程的建筑工程已经完成了85%,安装工程已经完成了65%,整体耗资已经超过了7.4亿人民币。

胜利就在眼前,可就在人们即将收获果实的时候,国家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816工程就此无限期停建。

停建的816工程当得知816工程停建的时候,项目负责人当即陷入到了沉默之中,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大家公布这条消息。

毕竟自1966年开始建设,截止至1984年已经过了18年的时间,这18年的时间里,战士们在这里倾注的心血难以计量。

负责修水库、修公路的工程兵部队们尚且能因为自己的工程而得到旁人的夸赞,可他们这些人因为工程对象比较特殊,所以连一张照片和字据都留不下来,如今多年心血更要功亏一篑,这要那些在过去18年里默默耕耘的战士们如何接受呢?

换做旁人可能接受不了,但是人民解放军可以,就像他们当初接到命令,扛着把铁锹就来了一样,当停建的命令传到这里过后,部队井然有序的退了出去,这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出的工程,就此尘封。

明明只要再投入1亿这个项目就能够成功,为何我国会突然选择放弃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

第一,我国之所以修建816工程,提防的主要对象是美国,也是苏联。而其中苏联的威胁甚至更大,因为美国距我国还是有一段的距离,远没有苏联的威胁来的大。

可是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苏联已经落入了美国军事竞赛的圈套,经济即将崩盘,再加上苏联又深陷在阿富汗战争泥潭里,对于我国的威胁已经相当有限。

所以经我党中央预测,苏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对我国造成威胁,816核工程也逐渐失去了建设意义。

第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国的军事科技发展得极为迅猛,过去起到战略威慑作用的核武器,在各国都逐步拥有能够精准定位的新一代侦察卫星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不够看了。

再加上当时我国也已经有了车载发射和核潜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816工程在建好后,恐怕也只会沦为靶子。

第三,在核燃料方面,我国生产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飞跃,过去我们只能使用液体核燃料,可是未来是固体燃料的舞台,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情况下,在816和工程中投入大量资金未免得不偿失。

也正是由于以上三方面原因的共同影响,816工程自此夭折,被尘封进了历史的档案袋中,直到2002年4月8日,我国国防部才同意对816工程进行解密。

而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我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人们才知晓原来有一群了不起的战士隶属于8342部队。

红色的光辉永存虽然816工程被废弃了,但是那里毕竟耗费过国家和战士们的很多心血,丢在那里确实殊为可惜,所以后来国家就对816工程遗址进行了一定的改建,自2010年4月起,816工程遗址逐渐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进入816工程遗址之后,你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宏大与壮观,因为在那里你不仅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洞室与道路,同时还能看到主厂房、反映大厅以及中央控制室等等室内建筑。

由于解放军战士们的不懈努力,所以走进那里,你仿佛瞬间就置身于一个地下王国,看着那一片片凿痕,你甚至仿佛在倏忽间就回到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看到了那些不辞辛苦、无畏牺牲的战士们在一边欢笑、一边工作……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到了无须遮遮掩掩,可是我们不应忘却,这份成就正源于过去那些人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牺牲,就像人们所感叹的那样,这个国家总是被那些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向8342部队的战士们致敬,向每一位了不起的解放军战士们致敬!

军事绝密!埋藏地下50年,这个工程重见世人

“816”地下核工厂是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这里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施工。工程所在地“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重庆“816”地下核工厂,了解那段尘封往事。

巨型洞体宛如迷宫装备精良

重庆“816”地下核工厂始建于1966年。1983年,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这个地下核工厂于1984年停建。当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

“816”核工程的洞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在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隐匿性极好。但是进入洞体,你会发现“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颇为壮观,在这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迷路。

核洞内最大洞室为101反应堆主厂房,核反应堆大厅从3层直通9层,它的高度为79.6米。

位于8层的大厅就有二三十米高,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将近1米宽的“工”型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形,支架下偌大的圆形工艺管插孔密密麻麻。

从8楼望下去,空洞底部有一口如同大锅的圆形池子,里面还有一个喇叭口,所有的核废料要从这里进入到核反应堆的1楼。在这个地方工作极其危险。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经理石磊:

有些时候机械不能处理的故障,就要靠人工处理,也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到这里面排除故障。

9楼的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核工程的大脑,为了实时准确地监控核原料生产的全流程,在这个中央控制室内安装的计算机系统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

埋藏五十年国家机密重见世人

“816”,3个并不复杂的数字,却代表着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

“816”地下核工程当年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并陆续从全国征调大批技术人才,前后共有6万多人参与工程施工。因为保密原因,工程所在地“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经过17年秘密建设,又经过18年岁月尘封,直到2002年4月被解密后,“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才得以重见世人,近年来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张丽萍是“816”景区的讲解员,她的父亲原来是一名工程兵战士,1970年复员被调到了“816”工程之后,当时还在四川老家的张丽萍就很难见到父亲,更不知道他的工作性质。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讲解员张丽萍:这里作为旅游景区开放之后,我们才知道,这里面有个很宏伟的地下核燃料工厂。

76位烈士长眠于此

在距离“816”核工程洞体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园,长眠着在工程建设中牺牲的76位烈士,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

“816”工程

为和平而建又为和平而停

承载太多的历史记忆

留下了永恒的精神

816核工程遗址,在精神高地感悟初心使命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者:黄春红杨超唐锋

传承三线精神,聚力练兵备战。近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重庆涪陵区人武部官兵走进中国816核工程遗址,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将这里作为感悟初心使命的红色课堂、精神富矿。该部政委王同海说:“我们要通过‘三线精神’,持续叩问初心使命,催生官兵当好红色传人、弘扬奋斗精神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图为官兵们聆听三线建设故事。黄春红摄

中国816地下核工程遗址位于涪陵区白涛小镇的大山深处,是我国“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性工程,历时十余年修建,前后有6万人参加建设……一场场热火朝天的建设、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座座英雄的丰碑,都是历史的回响,都是信仰的守望,点亮了一代代官兵心中的明灯。

涪陵区人武部党委认为,这些红色资源若与军营文化有机融合,必将进一步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促进战斗力生成。每年“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他们都定期开展参观、宣誓等活动,将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为党的事业甘愿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搬上讲台,激励官兵斗志。

图为三线建设老兵陈怀文为官兵们讲述三线建设故事。黄春红摄

“50多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炮响,拉开了816核工程建设的序幕。”三线老兵陈怀文向官兵讲道:“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庄严宣誓后,数万名士兵、工人、专家走进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白涛镇一度从中国地图上消失。所有建设者隐姓埋名,奉献青春,几万人在金子山腹中“挖”出了一个军工洞体,这片红色的沃土先后有100多名官兵在建设中牺牲……

“聆听‘三线建设’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那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崇高境界。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而每一位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都值得永远铭记和崇尚。”驻守在乌江之畔的基干民兵张磊动情地说。

“无数先辈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只有把初心化为动力,把使命化作担当,才能真正汇聚起兴国强军的磅礴力量!”该部副部长杨超说。

图为民兵队员驻足观看老照片老物件,感悟三线建设艰苦历程。黄春红摄

“仿佛听到了当年隆隆的开山炮声,仿佛看到了闪耀在崇山峻岭中的点点红星,仿佛回到了当年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火热场景。”伴着背景音乐,聆听三线建设者的英勇故事,不少官兵深受震撼。官兵们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影像、实物、雕像前追忆先烈足迹,感悟红色文化,学习“三线精神”。在陈列室,大家聆听讲解,逐一了解先辈事迹,在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开山挖洞场面、一段段感人故事面前,官兵时而沉思、时而驻足,感慨万千,久久不舍离去。

图为广大党员骨干在816核工程遗址前重温入党誓词。黄春红摄影

“我是中国共产党员,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铿锵有力的誓言在816军工洞上空久久回荡。官兵们用最朴实的仪式表达着内心无比的敬仰和自豪。

“初心之旅”激活党史学习教育“一池春水”。笔者了解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部充分发挥驻地红色资源作用,活用“三线精神”铸魂育人,组织官兵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读红色家书、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活动,让大家思想政治受洗礼、理论学习有收获。

“时隔55年,回到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播撒火种的地方,从灵魂深处领悟初心使命,深扎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子。”该部部长李毅说,信念如磐的“三线精神”是凝聚一代代官兵忠诚品格,激励官兵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接受一次红色教育,就是仰望一座精神的丰碑。在军工洞核反应堆遗址前,民兵应急排长彭露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感悟‘三线精神’,是一次初心之旅,能洗涤心灵,更能激发动力。”彭露说,这是部里第二次集体组织来816地下核工程遗址,他的心灵深受洗礼和触动。彭露决心扛起先辈旗帜,践行“三线精神”,争做爱军精武好民兵。

“我们从哪里出发,我们向何处而去?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当年为什么出发……”活动中,该部政委王同海引导官兵:阔步新征程中,一定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我们要铭记历史、坚守初心,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初心使命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