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厦门警方发布紧急预警
紧急预警!紧急预警!
厦门警方发布!
事关你的钱包,扩散提醒!
近期,
不少市民群众接到
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来电!
该客服称市民名下的
“贷款账号异常”、“利率过高”,
需要“注销贷款账号”,
否则影响个人征信!
今天
厦门警方为此发布紧急预警!
提醒市民
这个“京东客服”的话不能信!
同时,
警方还通过典型案例
揭秘此类“注销贷款账号”多发骗局。
“京东金融”客服来电
让下载APP
5月8日,王先生在家里接到一个0086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对方称:“您在京东平台开通的京东金条利率太高,因为国家利率调整,要降低金条的利率,并注销相应的贷款账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并询问王先生是否取消京东金条。
海峡导报杨希漫画
在得到王先生肯定的答复后,对方让王先生在应用商店下载一个叫“X书会议”的,并提供了一个会议号让王先生加入,称会在会议中教王先生如何操作。
由于对方一开始能准确报出王先生的个人信息,并称要通过APP教王先生进行相应的注销操作,所以王先生深信不疑,就按对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就这样,王先生在APP上加入了会议。
客服“喊开会”
还得关注公众号
接下来,对方在会议室里让王先生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称要教王先生如何操作。随后,对方称王先生在其他平台上有借贷的记录和额度,因此暂时无法取消金条,需要将其他借贷平台的额度清空才能取消京东金条。
那么,如何清空呢?会议室里,“客服”称,要将其他借贷平台的额度清空就必须先将这些额度套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之后京东会在后台向王先生提供一个转账账户。王先生后续只要根据对方提供的账户信息转账给对方。同时,“客服”让王先生关注“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称后续王先生需要将转账记录的截图发给“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这样就有了流水证明,可以把平台上的借贷额度注销,这样就能降低京东金条的利率。
之后,王先生登录自己的京东平台,果然看到了后台收到了一个银行账号,于是王先生就更加没有怀疑了。
15万元转到指定账户
还要再交11万“保证金”
王先生按对方的要求分别在微粒贷、云闪付、花呗等多个平台进行所谓的“账户清算”操作,将共计15万元的资金转到“客服”指定的账户中,同时,还将每次的转账截图附带文字说明发给了“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
一开始,“客服”称王先生转账汇款的资金会在后台查清后原路返还到王先生的账号中。可是,当王先生转完15万元后,却迟迟等不到对方将资金退还。王先生询问对方时,“客服”称由于王先生转账超时,需要再转账11万元作为“保证金”才能完成调低利率的操作。这时候王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拨打110进行报警。
带你解锁新骗局
快,搬好小板凳“听课”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
民警分析
↓↓↓
王先生遭遇的是冒充客服类骗术中的以“消除不良记录”“注销贷款账号”为由的骗术。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统计,4月份以来,全市冒充客服类骗术中,王先生遭遇的此类骗术占到警情数的24.1%,而财损占比则达到了54.63%。
在此类骗局中——
骗子冒充京东金融客服主动电联受害者,谎称受害者注册的贷款账号,由于长期未使用导致“利率过高”“账号异常”,现响应国家政策,需要注销账号,否则将会影响个人征信;受害者初步相信后,骗子会引导受害者自行到应用商城搜索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打开屏幕共享软件后要求受害者在“中国银保监会”公众号内上报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以此方式获取受害者信息;或向受害者发送伪造的“官方文件”,进一步取信受害者、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
最终,骗子引导受害者申请贷款并转账,骗子以“清空各平台贷款额度”为由,引导受害者到各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并转入骗子提供的账户,谎称操作完成后资金会全部返还,账户也会正常注销。受害者转账多笔后,发现资金并未返还,骗子仍继续以账号未注销成功,引导继续到各平台贷款,此时受害者才发现自己被骗。
骗术揭秘!
骗局频频得手“三大原因”
那么为什么此类骗术
会如此轻易地得手,
财损又高呢?
民警分析说,
有以下三个原因
▼▼▼
1
获取信任
此类骗术中,由于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市民群众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容易让市民群众放松警惕。有的诈骗人还主动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工牌等信息向市民群众展示以获取信任,导致市民群众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名为“清查账户”,实为骗子的个人账户。
2
“屏幕共享”实为“资金共享”和“信息共享”
“屏幕共享”不单单是“钱包共享”,严重的还是“信息共享”。骗子运用“屏幕共享”,为的就是远程“掌握”受害者手机内的全部信息。当受害者使用屏幕共享后,骗子就可以看到受害者打开的包括手机通讯录、短信息还有下载的APP等信息。这为骗子的后续诈骗套路提供了“信息支撑”,骗子越了解受害者,受害者被骗的概率就更大。像王先生遭遇的骗术中,骗子便是利用“屏幕共享”功能,登陆了王先生的京东平台,并发送了所谓的“对冲账号”,造成了王先生后续将贷款平台的资金转到骗子指定的账号中。
3
多个贷款平台贷款
骗子口中的“注销贷款账号”“调低利率”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受害者到各大正规的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并将这些资金转到指定账户。虽然个人的贷款额度不同,但是同时从多个贷款平台申请贷款,“积少成多”的后果就是被骗的资金越来越多。
警方提醒!
陌生人要“屏幕共享”,都是诈骗!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骗子往往冒充
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
(蚂蚁金服、360借条、京东金融等)
工作人员拨打市民群众电话,
市民群众在接到此类电话时,
如果当下无法对电话中的内容确认,
请第一时间挂断电话,
联系对方自称的平台官方客服进行咨询核实。
此外,
凡是陌生人要跟你
开“视频会议”并“屏幕共享”的,
都是诈骗!
凡是陌生人声称帮你“注销贷款账号”
“调低利率”“消除不良记录”的,
也是诈骗!
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
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
进行咨询举报。
导报记者陈捷通讯员洪恒亮/文杨希/漫画
来源:海峡导报
「看新股」360数科港股二次上市:逾期率及获客成本上升 金融借款纠纷超1900件
视频加载中...
新华财经北京12月9日电11月29日,360数科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660.HK,发行价为50.03港元,开盘价为50.60港元。截至12月2日,360数科报收于61.40港元,较上市首日开盘价上涨21.34%,港股总市值为197亿港元。这也是继金融壹账通后,第二家回港二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
从股权结构来看,周鸿祎虽然仅持有360数科14.3%的股权,但拥有高达75%的投票权。从经营业绩来看,360数科的营收及贷款撮合规模持续增长,但2022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出现明显下滑。
2022上半年,公司的获客成本较往年出现明显增长,而30天及90天以上的逾期率也维持在高位。除此之外,数据显示,公司目前涉及大量诉讼,主要与金融借款纠纷相关。未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互联网监管政策的相继落地,360数科的合规经营压力也将逐渐增大。
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三成周鸿祎拥有75%投票权
招股书显示,360数科的前身是360金融,成立于2016年,2017年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并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次年福州三六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并获得了融资担保牌照。2018年,360金融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20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为360数科。
从股权结构来看,360集团董事长兼CEO、360数科董事会主席周鸿祎仅持股14.3%,但拥有75%的投票权。
数据显示,近几年360数科的业绩增长较快。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净收入分别为92亿元、136亿元和166亿元。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净收入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
图1:360数科净收入及净利润
公司净利润在2019年至2021年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为25亿元、35亿元和58亿元,但2022上半年,360数科的净利润为2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亿元相比下降了27.59%。
根据最新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为12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5%,而净利润约为31.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4.59亿元相比,下降29.64%。
逾期率持续上升实际年利率达23%
招股书显示,360数科属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以360借条应用程序为主要用户界面,其业务主要分为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简单来说,两项业务均以撮合贷款为主,但在信贷驱动服务业务下,360数科需要提供少量资金,并承担信贷风险;平台业务则不用承担信贷风险。
数据显示,公司整体的贷款撮合规模和在贷余额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6月末,贷款撮合规模达19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2%。在贷余额为15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8%。
图2:360数科贷款撮合规模及在贷余额
贷款撮合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360数科的逾期率及核銷率也在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30天以上逾期率分别为2.8%、2.5%、3.2%和4.4%;90天以上逾期率分别为1.3%、1.5%、1.5%和2.6%,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3:360数科30+、90+逾期率及核銷率
核销率简单来说就是当贷款回款越高时,核销率越低;反之贷款回款越低则核销率越高。
数据显示,2019年360数科的核銷率为3.7%;2022上半年公司的核銷率已升至6.5%,较上年末上升1.7个百分点。360数科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逾期率及核銷率的上升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削弱了借款人按时还款的能力。
从贷款利率来看,360数科的贷款撮合实际年利率呈下降趋势,但截至2022上半年,借款人的实际年利率仍达23%。小微企业借款人贷款的实际年利率达到22.6%。
用户数量增长放缓获客成本大幅提升
随着贷款撮合规模的不断增长,360数科的用户也在持续增长,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数量由2019年的2470万人增长至2022年6月末的4130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增速放缓的同时,公司的获客成本大幅提升。
图4:360数科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数量及获客成本
数据显示,2020年末及2021年末,360数科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数量分别为3090万人和3850万人,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5.1%和24.6%。但截至2022年6月末,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数量较上年末的增幅仅有7.27%。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数量为4300万人,较上年末增长仅11.69%,增速明显放缓。
此外,数据显示,2019年每个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的获取成本为216元,2020年获客成本降至138元,但2021年公司的获客成本回升至228元,2022上半年获客成本飙升至368元,与2020年相比,获客成本翻倍增长。
涉及金融借款纠纷近2000件未来互联网贷款监管趋严
除了经营业绩,用户数量等方面,公司的合规经营问题值得关注。
招股书显示,2021年4月,公司被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金融监管机构约谈。次月,网信办公开通报显示,包括360借条在内的84款安全和网络借贷类APP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360借条违反必要原则和《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同年7月,360借条应用程序被网信办下架整改。
除外之外,招股书显示,360借条的实际运营方之一为上海淇毓,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涉及司法案件达2495起,其中1936起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目前,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互联网监管政策的相继落地,360数科未来的合规经营压力也逐渐增大。
近两年《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等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互联网贷款小额、短期等原则,对消费类个人信用贷款授信设定限额,并在资金用途、贷款支付、风险数据与模型、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未来,在监管成为常态化之后,360数科也将面临更大的合规经营压力。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快自查!这些仿冒APP是诈骗平台,立即卸载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应引起足够关注。广大群众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PP;出现非官方客服联系的情况,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切勿进行转账操作。APP商店等平台应加强对可供下载APP的安全性审核,防止虚假APP浑水摸鱼,坑害广大网民。
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一、2022年1月,四川省吴某某在网上看到了“农E贷”仿冒APP的宣传信息,因资金紧张便点击下载,并填写了信息申请贷款,但显示放款失败。所谓的在线客服与吴某某进行“沟通”,称其账户信息不匹配,需先进行资金验证。吴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转账3万元,事后发现被骗。
二、2022年2月,河北省姜某下载了“东方财富”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期间姜某收到一信息,显示其进行了一笔20万元的第三方汇款,因未报备属于违规操作,且已移交风控部门处置,姜某需缴纳20%的风险保证金4万元,否则账户将被冻结,姜某转账后发现被骗。
三、2022年6月,山东省秦某某在“马上金融”仿冒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某充钱后合计被骗6万元。
四、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张某某下载了“中邮证券”仿冒APP,跟着微信群里的“老师”进行投资操作。一开始投入了10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30万元,结果发现投资持续亏损,张某某打算将剩余的钱提现,但多次提现失败,且平台催促其继续追加投入。张某某察觉异常,随后平台无法访问。
五、2022年1月,江西省彭某在“安逸花”仿冒APP申请贷款,提现时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账户被冻结。平台让其转账1万元以证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转账后账户恢复正常,随后发现又被冻结,平台声称彭某操作失误,需继续验证,彭某发现被骗。
六、2022年5月,辽宁省章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平安证券”仿冒APP,先后投入了18万元。不久章某收到了平台升级的通知,并按提示进行了升级操作,但平台显示其账号为“风险账户”,存在洗钱嫌疑,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否则无法正常使用。章某多次进行转账,合计被骗25万元。
七、2022年3月,河南省钱某某在“长城资产”仿冒APP上进行期货投资。平台客服以免费提供增值服务为由添加其微信,并告知钱某某缴纳2.5万元即可成为“VIP用户”,可享受手续费打折并优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钱某某信以为真,便向指定账户进行了转账,最后被平台客服拉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