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中国可以贷款的银行

本文目录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超9.5万亿,我国持续精准发力护航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交通新闻

头条聚焦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六大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超过9.53万亿元。相比年初,六家银行增幅均超过10%,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三农”等领域,发挥了国有大行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柱作用。

在国有大行“头雁”效应下,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数据超预期上升。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精准注入“活水”。实体经济有效金融供给持续增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不断加强。截至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今年已发放贷款131亿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了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7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业内专家分析,从国有大行信贷投放结构看,制造业、绿色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速明显超过总贷款增速,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要通过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以及关键核心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推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

今日观察

媒体统计,今年三季度,汽车行业累计披露了33起融资事件。从融资方向看,自动驾驶依然是热点。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两大政策出台,行业利好信号接连释放,自动驾驶成为资本扎堆的赛道之一。今年三季度,多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根据已公布的金额来看,融资规模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此前一度大火的Rxi和乘用车自动驾驶板块,年内自动驾驶项目多集中在商用车赛道,涉及无人环卫、无人矿山、智慧物流和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研发及制造等细分领域。业内人士表示,在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商用车可以“24小时不停运转”,大幅度缩减时间成本,带来看得见的收益。同时,随着社会物流总费用逐年攀升,背后的降本提效、安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货运商用要求的计算机更大更稳定,传感器数量高,动力输出稳定,这都为自动驾驶商用车比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来得更早提供了基础与可能。

近年来,智能汽车的智能水平和整体算力不断提升,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再到汽车域控制器,芯片算力成为关键胜负手和根本驱动力。在此背景下,车载智能芯片自然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新宠。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车载高性能芯片和车规级MCU两大领域迎来投融资热潮,多家企业斩获新投资。

另据观察,在自动驾驶计算芯片、感知层和决策层领域之后,面向执行层的智能底盘也逐渐收获了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份以来,智能底盘领域至少已经完成了14起融资,其中有9起在今年宣布或者完成。

全国多地最近密集开工一批新项目。总的来看,这些项目集中在产业领域,主要涉及原材料、智能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对相关产业链将发挥补链强链的作用。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记者报道!

受冷空气和今年第20号台风“纳沙”外围环流影响,福建沿海15日起风力持续加大。福建省气象台17日继续发布“台风预警Ⅲ级”,福建沿海各地积极落实各项海上防台措施。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记者报道!

媒体声音

来自总台央视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10.01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96.10万标箱,同比增长4.52%。

来自总台央视消息,今年雨季以来,尼日利亚各地发生的洪水灾害已经造成了超过600人死亡,目前有130万人被转移安置,全国约9万栋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超过14万公顷的农田遭毁。

交通资讯榜

日前,由中国中铁投资、承建,中铁投资集团管理的,中铁三局施工的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全线单跨最大跨70米现浇梁上跨南水北调+绿洲西路最后一联浇筑完成,标志着京雄高速施工取得又一阶段性突破,为年底通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京雄高速公路是首都北京连接“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最为便捷的快速交通走廊,建成后将对完善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构建京雄1小时交通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京唐城际铁路五座新建高铁站:大厂站、香河站、宝坻站、玉田南站、唐山西站主体施工和站房装修已基本完成,各项验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为年内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京唐城际铁路目前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正在为全线开通运行做最后的冲刺。线路开通运行后,将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区域及全国铁路网布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0月以来,多家航空公司宣布陆续恢复及增班多条国际航线。记者从包括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多家航司方面获悉,近期,为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有序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等相关要求,航司迅速制定航班恢复方案,在多条国际航线上陆续恢复及增班。

日本宫城县仙台市10月17日开始全面运用小型无人机,在发布海啸警报等情况下自动飞行,用扬声器呼吁沿海地区的人避难。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仙台市的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

主播:唐琦、俊杰

编辑:唐琦、蒋尧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融报道|六大行信贷投放一览:工行绿色贷款破3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高速增长

钱晓睿/文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是当前金融机构重要的职责所在,国有六大行作为商业银行的“领头羊”,上半年对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信贷投放的情况,足以体现银行业当前形势下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上的“成绩单”。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上半年末,国有六大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合计达89.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4%,占全国人民币贷款总额比例达到42%。

在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较上年末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农业银行增幅最大,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4%。整体增速虽较去年末有所放缓,但远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发放力度仍在加大。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和目标,上半年六大行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达11.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02%,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领跑同业。

此外,积极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半年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分别达到71.85%、67%,实现高速增长。专业人士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对象,贷款投放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回落六大行利率齐降

为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监管多次发声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通过稳步增加信贷投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方式,助力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速22.6%,较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达到了3681万户,同比增加了710万户。

作为信贷投放的主力军,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持续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6家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合计近7.84万亿元,占比近36%,较上年末增长21.17%;客户数合计达832.89万户,占比22.63%,较上年末增长15.84%。

今年4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2年全年工作目标:总量方面,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即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截至上半年末,建设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领跑国有行,其次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贷款余额均达到万亿元之上。从增速来看,6家国有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增幅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53.43亿元,增速为28.4%。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客户上,六大行上半年增幅在5%-27%之间,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均超过200万户,客户数分别为241.58万户、225.2万户,邮储银行次之,有贷款余额户数为179.73万户,其余3家大行均在百万户以下。有贷户增长最快的同样是农业银行,较上年末增加50.03万户,增幅达26.12%。

中国银行已经在半年报中提及,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38%,比上年末增长25.36%,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客户数近70万户,高于年初水平。这意味着,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户数在上半年已达到考核目标。

在成本方面,银保监会要求,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就披露相关数据的国有行来看,今年上半年各大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持续压降新发普惠贷款平均利率。

其中,工商银行新发普惠贷款平均利率最低,为3.90%,较去年末降幅也最大,下降了20个基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新发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为3.87%、3.95%、4.08%,分别较去年末下降了9个、15个、8个基点。交通银行则披露了普惠小微贷款累放平均利率,为3.84%,较上年下降16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在监管的引导下,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去年末,有5家国有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去年6月末,也有3家国有行该项贷款同比增速达到30%以上。相比较今年上半年的最高增速28.4%,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幅有所下滑。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近几年基数快速抬升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解释称,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远高于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同时,普惠小微贷款经营主体保持高增速增长,反映国内普惠小微贷款力度仍在加大。

“大型国有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薄弱环节上发挥着压舱石和领头雁作用,未来将继续依托自身网点品牌、资本实力、风控能力、金融科技、产品创新等方面优势,继续稳步推进服务重心下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周茂华指出。

六大行绿色贷款整体增长27%工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银行业积极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支持清洁能源、“碳减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8.6万亿元,另据财经网金融梳理,6家国有大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达11.02万亿元,占比达59%,较上年末增长27.02%。

截至上半年末,工商银行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947亿元,增速达28.01%,余额、增量均保持同业首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超过两万亿元,分别为2.41万亿元、2.37万亿元,除邮储银行外,其余5家国有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增速均超过20%。

相比去年同期来看,除未披露数据的中国银行外,5家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幅最大的是工商银行,增速从16.73%提升至28.01%。

对于绿色贷款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周茂华指出,一是国内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推动绿色标准制定完善等,为绿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助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二是绿色发展深入人心,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动信贷结构转型优化,针对绿色行业企业创新金融产品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三是央行推出绿色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经济领域支持等。

CBD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首经贸金融学院教授高杰英补充称:“近年来低碳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得到广泛发展,具体来看,新能源、新基建等行业成为发展重点并取得较好效果。2022年不少上市的新能源企业财报比较亮眼,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绿色信贷环境。”

不仅仅是绿色贷款,部分国有行也披露了上半年对于绿色债券的发行、承销情况。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了200亿元、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工商银行成功发行100亿元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在境内市场发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

工商银行上半年累计主承销各类绿色债券32只,为25个发行人募集资金896.89亿元,主承规模267.30亿元,同比增长23.0%。建设银行次之,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共计23期,总发行规模257.71亿元,承销金额163.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5.66%;交通银行主承销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41.65亿元,同比增长47.23%。

今年6月2日,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机构应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制定针对客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建设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该行持续推进构建对公客户ESG评价体系,初步完成石化、电力行业ESG评级模型构建,提升客户ESG相关要素风险评估能力。

工商银行在2022半年度社会责任专题报告中指出,该行将ESG风险嵌入境内信贷审批流程和决策流程,包括审慎评价客户(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明确列示等等。

聚焦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高速增长

金融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7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强调,银行机构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制造业方面,银保监会要求银行机构深刻认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效,将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执行到位,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国有大行上半年数据来看,仅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披露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情况,其中农业银行增速最快,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4283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2.18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34%。其次是建设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359.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41.91亿元,增幅24.44%;邮储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9.23%。

工商银行则披露,上半年投向制造业贷款增加6281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余额均首次突破1万亿元。

此外,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客群,部分国有大行以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获得高速增长。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交通银行上半年境内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达到71.85%,其次是中国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3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最高,达1.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72.67亿元,增长38.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对象,贷款投放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判断。”高杰英指出。

【作者:钱晓睿】

数千万“房贷族”面临重签贷款合同!六大行明确可手机银行办理(附各行启动安排)

对于数千万“房贷族”来说,一个重要的时刻来了。从3月1日起到8月31日,“房贷族”面临着重签贷款合同的大事儿。

为何需要重新签订贷款合同?因为利率定价基准要变了。

央行去年年底发公告要求,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协商,利率定价方式二选一:固定利率或者“LPR+加点(加点可为负值)”。

除了去年10月8日起已参考LPR定价的个人房贷,其他贷款人都需要重新签订合同。那么客户应该如何改、选哪种定价方式?

01部分银行开通手机、网银等多渠道办理

疫情来袭,但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工作并未停止。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月1日开始进行的存量贷款转换为LPR将继续按计划推进,预计会按期完成。

2月29日,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于3月1日起启动存量浮动利率个人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工作,并且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办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线下渠道暂未开放,开放时间待定。

与国有六大行不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中,截至发稿,综合各银行公告以及中新经纬记者采访到的个贷经理反馈,仅中信银行明确3月1日启动线上转换工作,恒丰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虽表示3月1日启动但并未明确办理方式,其他多数银行启动时间有所延迟,后续将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客户。

中国银行资料图来源:中新经纬摄

中新经纬记者梳理了部分银行的办理方式如下,具体办理情况需要与贷款银行沟通确认。

工商银行:工行提供了多种渠道,客户可以在手机银行上选择“存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智能柜员机(预计3月中旬上线)、短信银行(预计4月中旬上线)或者咨询贷款服务行办理。

农业银行:本次存量个人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主要通过农行掌上银行、网上银行和网点超级柜台等渠道自助操作办理;无法通过上述渠道自助办理的,可待开通柜面办理渠道后,在我行网点柜面办理或联系原贷款经办行进行办理。

邮储银行:客户可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联系原贷款业务办理机构。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客户可在营业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进行贷款定价基准利率转换补充协议签订确认。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将于4月15日起开展定价基准转换工作,营业网点将适时开展。

华夏银行:将于3月底逐步开放手机银行等定价基准转换渠道办理业务。营业网点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情况适时开展。

光大银行:将于2020年7月21日进行个人存量浮动利率住房贷款定价基准批量转换。

浦发银行:转换启动时间将较人民银行要求时间有所延后。具体转换启动时间及转换方案将后续通知。

平安银行:拟于2020年3月起逐步开放定价基准转换通道。

按照央行公告,重新约定利率的定价机制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固定利率,另一个是“LPR+加点(加点可为负值)”利率。需要注意的是,贷款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一旦选定,在合同期内就不能再变了。那么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案最省钱呢?

固定利率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举例说,假设客户当前的房贷利率为3.43%,客户后续的固定利率仍然为3.43%。这个利率将贯穿客户整个贷款周期,无论之后市场利率如何波动,客户都按照3.43%的房贷利率进行还款。

选择二:“LPR+加点”

简单来讲,就是以12月20日5年期LPR利率4.8%为基准,与原执行利率水平相比计算出“加点”。“加点”维持不变到合同期满。

目前,我国5年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为4.9%,此前住房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者下浮。

假设贷款人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基准利率下浮20%,那么当前执行利率是4.9%×(1-0.2)=3.92%,而2019年12月份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那么转化后加点幅度为-88个基点(3.92%-4.8%=-0.88%)。

如果贷款人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基准利率上浮20%,那么当前执行利率是4.9%×(1+0.2)=5.88%,那么转化之后的加点幅度为108个基点(5.88%-4.8%=1.08%)。

为便于理解,中新经纬记者对不同的基准利率浮动比率,换算出来的利率加点系数进行测算,参考如下(具体数据以贷款行计算为准):

基准利率与LPR转化对比表来源:中新经纬魏薇制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LPR每月20日更新一次,但房贷利率并不会每月随之变化,而是在每年重新定价日进行调整。利率水平由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LPR与加点数值重新计算确定。

某股份制银行个贷经理介绍,如果客户的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这意味着在转换之后2020年的贷款利率仍会维持之前的利率水平,即2020年的月供不变,而客户需要关注每年12月20日的LPR报价水平,以此来决定下一年月供。

03哪种利率定价方式更划算?

对于贷款人,选择哪种定价方式最关键的是判断未来LPR的走势。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中长期来看,LPR大概率仍将继续下行,用户选择转换成LPR定价基准的方案比较有利,未来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当然,相比LPR可能下降带来的利息支出减少,如果用户更重视利率稳定性和便捷性,也可以选择转换为固定利率。

“未来大概率会进入降息周期,LPR会逐渐下行,将房贷转换成LPR定价方式更划算。”上述个贷经理认为,转换成固定利率无法享受利率下行周期的红利。

不过,陈嘉宁提示说,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产物,LPR的长期走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旦经济进入加息周期,不排除LPR可能会走高,进而加重房贷借款人的还贷负担。

他建议,对于剩余还款期限不长的借款人,或者利率变化不敏感的借款人,可以选择参考LPR定价,以享受中短期LPR下行带来的月供减少,即使长时间维度内LPR出现了上行,增加的月供对于借款人的生活影响不大。

栏目主编:张武文字编辑:卢晓川题图来源:东方IC图片编辑:朱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