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重磅数据!2021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2万亿,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回落
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
2021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2.17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2021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2.17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9.1%,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2个百分点。
2021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年末低5.2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
住户贷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92万亿元,同比多增592亿元。
2021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335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54.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少增2761亿元。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近期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央行仍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下一步,央行将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企事业单位贷款平稳增长
2021年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2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14万亿元,同比少增211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57万亿元,同比少增575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9.24万亿元,同比多增4642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
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升
2021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49万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上年末高3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
2021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少增6849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5%,增速比上年末低8.3个百分点。
2021年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46亿元。
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2021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6.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比上年末低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02万亿元,同比多增7819亿元。
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比上年末低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3万亿元,同比多增6083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6%;助学贷款余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12.3%。
2021年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增加1260亿元。
绿色贷款持续高速增长
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4、4.21和1.9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31.7%和46.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全年增加885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增加4857亿元。
涉农贷款增速保持平稳
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57万亿元,同比多增6343亿元。
2021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5万亿元,同比多增6007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多增170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7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087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
货币政策要靠前发力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期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
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
具体来说,刘国强提到三个方面。
一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促进结构稳步优化。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编辑:万健祎
央行设立2000亿再贷款,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4月28日,人民银行官方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人民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优先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关键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参与组建创新基地平台企业以及国家级科技园区内企业。具体支持的科技企业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标准认定,并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国家科技创新创业数据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渠道向金融机构推送。
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共21家金融机构;该类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度发放,按照支持范围内且期限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自4月1日起,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第一个月向人民银行申请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人民银行提供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来源:证券时报
“贷款?明年再来!”多地房贷告急,咋回事?
近来,尤其以一、二线城市为代表的多地房贷收紧动作不断,甚至传出了个别银行暂停二手房贷款的消息。
强监管背景下,各大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都表现出相当的谨慎,纷纷“捂紧了钱袋子”,释放出什么信号?
放款要等到明年
在北京买房的沈女士向中新网讲述了自己近几个月的经历,直呼自己“还是幸运的”。
“我们在6月的时候就听说了有些地方二手房放贷变慢,问了中介说纯商贷影响不大,过户后7个工作日内能放款。之后也一直和中介保持沟通,没听说什么变动。”沈女士说,但等到7月下旬自己开始准备贷款的时候,情况不对了。
“本来我们的第一选择是工行和建行,中介反馈说放贷都难了,推荐中行和北京银行,我们就选择了中行。但没过两天又说中行也没准了,重新建议了招行和交行,我们就选择了招行,但也要8月初才能办理,此后两周放贷。”沈女士说。
8月初沈女士办理了面签,但银行经理无法承诺何时放贷,只表示尽力。此后按照流程8月9日批贷,8月12日过户领房本,仍然无法获知确切的放款时间。
“之前中介一直说,纯商贷会比公积金贷款快很多。但现在反而是商贷周期长且不确定。”沈女士说。
9月15日,沈女士终于成功等到放款。虽然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短,但她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听说周围有不少买房的人7月就办理了过户,现在都没放款,甚至有的银行直言“没额度,要等到明年”。
中新网咨询了某国有银行北京支行的贷款业务,银行方面回应称,“当前没有额度,客户也都在排队等待。最快也要等3个月才能放款,尽量争取在农历春节之前。”
另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则回应中新网称,自己行本来额度比较充足,但因为大银行放贷难,各银行利率又相同,不少客户转向中小银行,目前业务办理也需要较长时间。“七月初最快一个工作日就能放贷,现在最快也得一周左右。”
需证明首付款是你的钱
除了一线城市,买房“放贷难”的情况也蔓延到不少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中介说,上半年还很好贷,但现在很多大银行根本不贷二手房了,审查也很严,之前大概一周能批完贷款,现在得半个月。”山东青岛市民小宣同样被二手房贷款困扰着。
“时间长,利率高,审查严”是小宣现在最大的感受。她提到,自己入手的这个房子半个月前差点卖出去,结果上一个买家被银行拒贷了。“拒贷原因是首付款来源不明,那个人好像疑似炒房,首付款有一部分来源信贷。”
据悉,很多银行要求购房者提供自己以及家人的银行流水、首付款来源渠道、合理收入证明等,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证明“首付款是你的钱”。
是银行没有钱了吗?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贷额度趋紧、贷款周期拉长、对资金来源和资质审批趋严已屡见不鲜。是银行没有钱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北京市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这一时段房贷告急是行业正常的规律,“一般银行下半年的房贷额度都比上半年紧张,加上上半年成交量高让很多银行预支了额度,等到次年新的额度下来就会宽松一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贷的‘两条红线’。”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称。
张波说,尽管今年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城市楼市依然有着较高热度,1-8月商品房成交总量明显超去年同期,导致申请房贷的总量同步上扬。“叠加‘两条红线’政策,不少城市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触及上限,贷款申请和发放延迟现象就不断出现。”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要求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房地产贷款余额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设置上限,对超出管理规定要求的银行设置过渡期以进行贷款规模调整。
根据上市银行2021年半年报,第一档到第三档中,有10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踩监管“红线”。
“房地产市场最关键影响因素是信贷。最近,信贷收紧对市场的影响在明显加强,特别是部分楼市过热城市,二手房市场贷款放款周期严重拉长,已经制约了市场的成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如果没有政策变化,叠加惯例的季节因素,未来几个月房贷肯定会更紧张。
你周围有被房贷困扰的买房人吗?(左宇坤)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