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贷款故事之——包装贷款其实就是一场骗局
从业6年来,经常有客户问我:勇哥,我没有资产,征信也不是很好,你能帮我包装一下去银行贷出100万出来不?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直接回复一句:这忙我帮不了,我只是一个贷款中介,又不是神仙。
为什么有这么多网友到处打听包装贷款呢?因为的的确确有中介在专门从事包装贷款的业务。所谓的包装贷款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场骗局,从今天开始我分享几个包装贷款的例子,让大家自己去品一下其中的危害,去细细品。
今天先分享第一个案例:公积金包装骗贷案
在2019年初的时候,在湖南乡下到处流传着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长沙有高手可以带种地的农民去广州贷款,管吃管住管高铁车票,而且贷款不用还。
这么好的事是真的吗?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一回事。所谓的长沙高手其实就是长沙的贷款中介。他们是怎么带着种地的农民去贷款呢?
其实操作的方法很简单:
第一步:想办法搞定广州市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具体怎么搞定的各有各的招,有的送钱,有的送女人,有的中介干脆直接跟那边的工作人员合伙一起发财。
第二步:在湖南的农村地区找一批征信干净的农民,集体带到广州去,安排他们住酒店,吃大餐,反正把他们伺候好。
为什么要找这些农民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农民征信干净,大部分是白户。再一个这些农民没啥见识,相对好骗一些。
第三步:给每个农民补交2年的公积金,大概每个人要交5万左右。这才是这种骗局的关键,这些中介能搞定了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使这些补交的公积金显示不出是补交的,而是显示出这个公积金客户在广州已经工作了2年,交了2年的公积金。
第四步:现在这些农民全变成了在广州工作了2年以上的工作人员,而且缴纳了公积金,征信又干干净净,肯定成了银行的香饽饽,这些中介拿上这些农民的手机,在手机上给每个人申请50万信用贷款不是什么难事。
第五步:中介把贷款取出来,给每个农民分10万块钱,剩下的钱全装进自己的腰包,把这些农民送回村里后,中介会告诉这些农民:这些贷款是在广州贷的,你不还他们也拿你没办法,这不就变成借钱不用还吗?
直到收到法院的传票后这些农民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借了50万,而且都是要还的,这就是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
中介从每个农民身上能赚40万左右,正常情况下一次性会带100个农民去广州,也就是说去一趟广州,中介的纯利润将近4000万,这可是比贩毒还赚钱的生意。
但这种生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做这种中介首先得有钱,带100个人去广州,前期的路费,酒店费,代交公积金的总费用估计要500万左右。没有大资本的支持,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其次是做这种生意必须要有关系,能搞定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
最后是做这种生意必须有胆量,因为这种骗贷的事情尽早会爆光,警方肯定会查到自己头上来,所以那种靠做包装公积金客户发了大财的中介一般都会见好就收,然后跑到国外呆上1-2年,等风声过了后才会回来。
贷款中介乱象:打着银行旗号,合同埋“坑”专骗信用不好客户 相关部门称监管存空白
贷款20万,其中6万是服务费。日前,成都市民钟某找贷款中介公司贷款的经历,经红星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此前报道:女子贷款20万有近6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中介机构的套路,让部分钱变得“合法”)多位市民向记者反映曾遇到类似情况:“贷30万被收7万多”“贷29万被收8万”……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贷款公司有着相似的“套路”:先以低价贷款手续费吸引贷款者;放款后,又以“走账”“走流水”为由收取巨额服务费;消费者还款时,再以合同为由设置障碍。而实际上,这些贷款项目,消费者自行就可以办理,并不需要“中间商”。
一名前贷款公司从业人员自曝,中介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服务”贷款者,从而赚取高额费用。“签的合同里有很多坑”,但他们会“绕着弯去讲”,避免向客户提到具体收费项目。
据相关行政部门介绍,这类公司做事严密,懂得规避处罚,一旦“出事”就注销公司,而此类公司既不属于银行范畴,也不属于小额贷款公司,处于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此类公司的规范和监管,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综合施策。
↑市民刘某贷款的公司
①同样的遭遇
贷款被套路
多人被收巨额“服务费”
因装修急需资金,今年3月,成都市民钟某找到位于青羊区雄飞中心的四川信达普惠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普惠公司”)进行贷款。
钟某说,当时工作人员称他们是银行直贷的个贷中心,并非中介机构,也不会收取服务费,“只有8‰的风险金,贷20万元只要1600元。”
但在放款后,公司却以申请装修贷款,银行需要查装修流水为由,让钟某把其中的6万元转到一家装修公司“走帐”。但是当钟某要求将“走账”的钱要回时,对方却坚称这是公司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之后,她曾数次找到该公司要求退款,对方均不予理睬。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实际上,钟某的贷款并不需要“中介”服务,其自行即可通过银行APP操作完成,信达普惠公司仅仅是帮她操作了APP而已。经报道,钟某拿回了该笔钱,而该公司则迅速关门,不久又注销公司。
↑钟某向一家装饰公司转款6万元
闵某,29岁,去年投资失败后急需资金周转,正巧,他收到的一条贷款短信称他有30万元的贷款额度。在回复确认贷款信息后不久,一名自称是某贷款机构的工作人员与他取得了联系。
跟随该工作人员,他到一家商业银行贷款,获得了一笔30万元的贷款。但钱还未捂热,对方即提出因流程需要“走账”。之后,闵某将其中的64800元分别转给了一个个人账户及一家名为“极融平民小超市”的个体商户。打款后,一张《居间服务协议》才放到他面前。
闵某介绍,他其实看到该协议上写有64800元服务费,但当时钱已经打进对方账户,“而且几个很壮的人围着你”,他不得不签。而记者从闵某办理贷款的银行了解到,他的贷款并不需要第三方贷款机构,他自己即能办理。
刘某也遇到了和闵某相似的遭遇。去年9月,她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平安银行贷款29万元。
放款前,中介机构表示,每1万元会有8‰的服务费,“29万不超过3000块”。但在放款后,中介公司却以“做流水”为由,让她转账。之后她把6万余元转到业务员手中。转款后,同样被告知为服务费,遭遇退款难。后来她才了解到,这笔贷款,她自己其实就可以办理。
面对高额的服务费,闵某和刘某都曾试图通过沟通让中介公司退钱,但对方表示,如果要退,必须把贷款一并退回,而提前退回贷款,也要承担高额违约金,他们不得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到钟某维权成功后,闵某和刘某再次联系贷款中介退款,在记者的介入下,贷款机构分别退还了闵某4万余元、刘某5余万元。但在退款后,两家机构均要求闵某、刘某删除了与他们的微信聊天记录。
↑钟某签订的补充协议写明,其服务费近6万元
②探访中介公司
以银行名义发贷款短信
实际公司却与银行并无关联
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名受访者提供的《居间协议》中,乙方(中介方)要么为个人,要么为公司,且有的公司无法在公开的企业查询平台中查询到,有的公司虽然可以查到,但在经营范围中仅有“财务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并未涉及贷款一类。
同闵某一样,4月下旬,红星新闻记者收到了一条以“106835”开头的20个数字号码为发件人的贷款额度短信,信息开头写着“建设银行”,并称可以获得388000元贷款,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等。短信末尾为:“查利率回1,申办回2,退订回T”。
记者回复“2”确认申办后,当天便收到一位自称是建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该工作人员极力邀请记者到现场办理贷款,并称“半小时就办好了”。
4月29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成都成华科技大厦的公司看到,这里并非建设银行的个贷中心。对于疑问,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不是建行个贷中心,而是“建行杰出合作机构”。
记者质疑他们是否为建行的杰出合作机构,该工作人员随即表示,公司现场就有建行驻点的业务经理,但该“经理”来现场后表示,自己是多个银行的第三方人员,并非建行的驻点经理。
记者随后从建设银行了解到,该机构与建行并没有合作,并且记者收到的短信为诈骗信息,非官方发送。
③前中介爆料
目标多是征信不好的客户
手续费“上不封顶”
这些所谓可以办贷款业务的公司到底是怎样的?该行业前从业者韩某向红星新闻自曝内幕。
去年4月,韩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青羊区一家贷款中介公司上班。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一家2020年11月才成立的公司。公司老板会向多个贷款平台购买当下咨询贷款的人员名单,“都是一些征信不好,但又急需用钱的客户”。
之后,公司里“几十个上百个”营销部人员会通过电话联系这些客户,约客户到公司面谈贷款事宜。
↑雄飞中心,信达普惠公司就曾在该楼上
韩某说,客户来到公司后,会有市场部的人负责和客户对谈,当时他就在该部门。他说,市场部会询问对方的基本资质以及征信情况,之后会让对方签一份《居间协议》合同,“再录个视频,然后让他等一个小时。”
韩某称,在这一个小时里,工作人员会去后台核查多个网贷APP的信息,了解该客户能够从这些网贷APP里贷出多少钱,再把这些钱“刷出来”,“集中到一个账号,这部分钱就是提供给客户贷款的金额。”但其实,这些贷款平台都是公开的,客户也可以自行操作贷款。
韩某介绍,公司员工入职后会进行统一培训,主要内容为“怎么给顾客介绍合同”。他说,合同里其实有很多坑,“哪些部分需要简单讲,哪些部分不需要提,如果客户问起来应该怎么绕着弯去讲,都会进行培训。”
“合同其实就是钻字眼。”韩某说,“比如其实合同中已经标明了我们会收取高额手续费,但客户不会去看,我们也会避免提到。”
签完协议,查完贷款额度后,市场部人员则会在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与客户谈到手续费问题。会对客户的性格进行判断,并自行决定收取多少手续费。“公司要求手续费最低收取贷款总额的15%,上不封顶。”
韩某透露,因为来贷款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征信出了问题,在其他地方已经无法贷款,“在这边能贷出来,他们还觉得挺好的。”如果有客户对高额手续费有疑问,“我们马上把签的合同和视频一拿出来,他就没话说了,只能吃这个亏。”对一些不愿意出手续费的客户,他们则会对其进行施压。
据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贷款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市场上有“黑中介”,“他们在你手机上下载各种网贷软件,再从这些软件里把你能贷的网贷全部贷出来给你,这些网贷的利息本来就很高,他们再收你很高的费用,这种公司就是专门赚快钱。”
他同时表示,也有正规的贷款中介公司,“他们只会一次性收取1%-3%的服务费,没有其他费用。”且正规贷款中介公司一般都需要客户亲自去银行面签,“资金从银行里贷出来,也比较放心。”
为什么在“黑中介”那里贷款的客户愿意把贷出来的钱又转给对方?他表示,贷款无非就是缺钱,“你急需那笔钱,但又不懂其中的门道,就会听信对方的话,觉得对方很专业,是为了你好,就把钱转过去。”而要拿回这笔钱则会非常困难。
↑记者介入后,贷款中介公司撕毁居间协议,退还钟某所有服务费
④银行人士解读
小公司监管有“灰色地带”
需要客户自我提高法律意识
据银行从业人员秦某介绍,在银行贷款,客户只需支付利息即可,不会收取客户服务费等其他额外费用。
秦某介绍,在服务费问题上,中介与客户间签订的《居间协议》一般会写得模凌两可,或是有补充协议,当事人没仔细看。也有客户因为征信差,通过与中介机构合谋作假的方式取得了贷款,他们不愿把事情闹大,就只能承担高额服务费。而由于属于经济纠纷,警方难以介入。
秦某介绍,高额服务费问题存在已久,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部分客户不懂贷款流程,需要找到中介机构帮忙准备资料“一站式”办理;其次,有的客户个人征信较差,通过个人已无法贷款,便通过中介机构“包装”后再贷款。
前几年,关于高额服务费的问题,有关部门曾严管过,但由于中介机构都是小公司,“涉及金额不多,只有几万、十多万,查起来也很麻烦。”而且这类公司大都是新注册,一出事就有可能注销“跑路”,监管起来也很麻烦,相当于是监管的“灰色地带”。
秦某介绍,市民平时在短信中收到“某银行下发的几十万的贷款额度”,都是不正规的。因为贷款额度没有主动申请,是不会匹配额度的。“相当于你的资料银行都没有,怎么去查你的征信?怎么去授信这几十万的额度?这有可能就是受骗的开端……”
秦某称,这类问题要从源头杜绝,需要客户自己提高法律意识,直接找到银行等正规机构贷款,能避免很多问题。
⑤部门说法
存在监管空白
建议多部门合作共管综合施策
这样的公司是否合规?如果违规,应该如何监管?据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常接到此类投诉,但金融局只负责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上述第三方中介公司并非正规小贷公司,不属于他们管辖的范畴。遇到这类投诉,他们只能建议贷款者通过报警以及司法途径解决。
该工作人员介绍,有放贷资质的机构只有银行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所谓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即在公司名称中含有“小额贷款”字样的公司,在经营范围一栏明确标注有“发放贷款”一项。“而普通公司是一般工商企业,不属于特许行业,经营未经备案的业务,属于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
银保监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只对银行放贷进行监管,但此类公司既不属于银行范畴,也不属于贷款公司范畴,而是属于社会组织,“处于银保监和金融局两个部门监管的空白区域,可能需要工商部门来进行管理。”
那么,从工商的角度,能否给予约束?据青羊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若是咨询公司收取咨询服务费,从相关法律来讲,并不违法,即便很高。但从合同层面来讲,签订者为成年人,若双方自愿平等签订,也未有明显违法违规行为。此外,相关条文对收取中介服务费方面没有约束,若市民认为合同显失公平,可通过法院起诉解决,“但这样的周期比较长。”
记者了解到,上述信达普惠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有一项“商务代理代办服务”。该项目是否就能进行金融中介业务?记者从青羊区行政审批局商事登记窗口了解到,公司经营范围中有“商务代理代办服务”一项,即可代办,“代办就是中介。”而代理代办申办也很简单,不需要备案,也不需要许可,属于一般事项,“在经营范围内都可以添加。”
记者查询到,“商务代理代办服务”是指从事为机构单位提供的各种代理、代办服务的活动,但并不涉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若从事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否算作超范围经营?该工作人员表示,从法律职责上来讲,法律未授权这一监管,因此工商部门无法介入。
↑刘某贷款的公司与某大型银行相似
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若真的存在监管空白,他们作为工商部门最后才会进行兜底查处。但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超经营范围”来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才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此类公司一般都是新注册的公司,在“出事”后,他们会第一时间注销公司以规避法律法规的处罚,“公司注销之后,主体就消亡了。”工商部门也无法对其立案查处。
他表示,这些公司做事严密,对涉及处罚的事项,他们会进行规避,对相关部门而言,查处难度也很大。因此,他认为,在一些侦查手段上,就需要司法部门进行配合。若此类情况涉及人数较多,情况较严重,公安、司法、工商等各部门就应集体进行会商,拿出一个共同管理的办法,再由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来共同进行管理,综合施策。
提醒
应到正规银行机构办理贷款
市民办理贷款应当注意什么?银保监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讲,正规贷款途径主要是通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样才受监管。”若向商业银行贷款,银行不会以任何理由向个人客户收取贷款咨询服务费。
金融局工作人员称,但凡进行经济活动,要找准承担责任的法人主体,有些贷款中介会混淆视听,不给贷款者看公司的证照,这就需要贷款者自行去公开平台查询公司的准确名称、业务范围等,看是否有贷款资质。
银保监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通过网络平台借贷、不要间接地做贷款申请。网页上出现的贷款相关弹窗广告,也不要随意点击。有贷款需求,应主动对接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正规渠道。
对于超出双方贷款合同外的转款要求,例如以“走流水”为由要求向某账户打款,可能是在骗取资金,一定不要按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保留聊天记录或电话录音作为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
红星新闻记者章玲实习生金若珍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经营贷置换房贷,可大幅降低每月还款额?别中了助贷公司的陷阱
房贷利率在这一年多以来一降再降,从过去的平均年化6.25%以上,现在已经降到了4%左右。但是对比现在贷款市场中的经营贷利率还是挺高,有很多助贷公司针对潜在意向的买房人喊出了银行经营贷利率只有3%,申请经营贷可以3次续贷,最长达到贷款期限10年。无论是买新房还是提前归还二手房贷,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看看助贷公司的经营贷模式,最终所有的风险谁来承担?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助贷贷款中介面对记者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说,“在我们的操作下,客户少付了一大笔利息,银行员工能完成考核任务,我们也赚到了手续费,这对谁都有好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的贷款风险,就会发现银行赚取了利息,贷款中介赚取了大把的利润,而只有借款人面对着所有的风险,而且未来有可能一夜之间将自己拉入负债的深渊。
先看一看这些经营贷资金中介涉及的贷款模式,其中针对新房和二手房他们有着不同的策略:
1.如果针对买新房客户,房地产商要求全款付款买房,在上海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当下,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此时贷款中介就会勾结房地产商销售人员,要求卖房人拿手中的房产做抵押,再去买一个空壳公司申请经营贷。三年已还款,可以续贷三次,总长10年,利率可以做到3.25%。
2.如果针对二手房客户,他们会要求在原来房产上加一个抵押登记,然后再去让客户买一个空壳公司,申请经营贷,得到贷款后一次性归还银行房贷。此时银行解除了抵押登记,那么经营贷的新抵押就变成了第一顺位贷款人。同样利率可以做到3.5%,总长10年。
经营贷能节约购房人40多万资金?但其实付出的成本更大这听起来好像没毛病啊,不但解决了借款人的资金问题,而且有效地将借款利率降低了2%以下。算一算经济账就非常划算啊,如果贷款利率降2%,每月还款可以达到节约近1200元以上,那么10年就可以总数达到14.4万元,30年达到43.2万元。助贷公司的中介就是以此去营销客户的。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看看经营贷的整体过程中,银行、助贷公司中介、垫款平台、购房人三者都付出了什么成本?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呢?
1.对于银行来说,新发放一笔经营贷款,得到了利息收入。而且客户会发现从头到尾,除了签约的那一刻,其实客户是见不到银行人员的。这就成功地让银行摆脱了未来违规发放贷款的风险。银行完全可以以自己是按照正常经营,贷款给一个企业主或者工商户发放贷款,否认变相让贷款资金流入楼市的违规操作。
2.对于助贷公司中介来说,他们得到的好处太多了。他们会收取所谓的项目操作费用,这一般是贷款总额的1.5%,包装各种贷款材料、买空壳公司还另外要收取包装费。另外在银行经营贷还没有被批下来之前,客户需要先还后借,那么就需要资金垫款。中介又收取垫款手续费是0.6%。如果100万的经营贷,这就能收取到好几万元。
3.垫款平台收取的垫款费,其实这个垫款平台同资金中介都是沆瀣一气的。一天的垫资费是万分之6,算下来年化利率就是21%。经营贷最长的垫款期可能高达二三十天,而且是每三年都要发生一次。100万贷款仅仅这个垫款费就会高达好几万元。如果出现欠款逾期,那么罚金就要翻好几倍。同时这类垫款平台还会收取一次性费用。
4.购房人付出的成本是非常之大的。以上所有的费用都需要购房人来承担,包括并不限于经营贷利息、资金中介的所有收费、垫款平台的收费。那么对比自己获得的贷款优惠,觉得划不划算呢?
购房人面临的法律风险更加巨大,有可能一夜就进入到负债陷阱中在上一节仅仅是由资金数字来计算购房人付出的成本。除此之外购房人面临的最大的麻烦,那就是法律风险,这太大了,而且未来有可能一夜陷入坑中,无法自拔。
1.银行提前抽贷的法律风险。在整个商业模式中,经营贷得到的资金,其实变成了买房资金,进入了楼市。但是我国金融监管一直强调一个底线,那就是“经营贷资金不得进入楼市”,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只要发现要求银行必须改正。银行会强行抽贷,如果购房人不能及时还贷,那么将在法院起诉,对房产进行查封和提请拍卖。
2.经营贷最长期限为三年,如果需要续贷,那必须先还后借。也就是说购房人每三年都要全款还一次贷款,然后再申请借款。那么谁能保证新借款能够被银行批下来呢?如果批不下来,前期借钱去还银行的贷款,那就如何去还那些助贷公司的钱呢?这些民间借贷催收时候,那可是抽筋剥骨,榨干购房人最后一分钱的。
3.电子平台的收费会发生变化。在每三年经营贷快到期时,一般人没办法筹措全额的资金先去还款,只能再次找这些电子平台进行过账垫资。但是所有的收费可能都要再来一次,包括中介人员的收费,包括各种的前期费用,也包括按日计息的垫资利息。如果到时候利息涨了呢,但是还款日期越来越近,买房人怎么办?
本来购房人买房之后,安安稳稳每月还房贷就可以了,但是经过这种经营贷转换之后。有可能省掉的利息没有赚到,反而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不要轻易地去做房贷的冒险。尤其是现在所谓抵押贷款和经营贷的广告诱惑,一定要对比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现金流的电话,去做一个理智长远而又稳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