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利率下降却仍是“香饽饽”部分银行推荐利率接近的同期限定存产品
每经记者:赵景致每经编辑:马子卿
在连续降息背景下,今年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已经多次下调。
近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尽管部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年内已经历多次下调,但大额存单供不应求的情况仍未缓解。此外,部分银行也在向客户推荐期限相近的定期存款,利率接近大额存单。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个人存款中定期储蓄存款增长明显;而银行资产端,利率下降幅度也较大。这为银行保持息差造成了一定压力。
部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供不应求当记者问询大额存单业务时,中国银行深圳某分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大额存单需要客户到柜台申请额度。据悉,该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1%,20万起存。
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同样向记者表示,3年期大额存单需要预约购买,20万起存,利率为3.3%。
除了预约外,也有银行会在每周固定时间发放大额存单额度。工商银行深圳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业务在周二和周四发放额度,但额度比较紧张。
事实上,自今年来,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存款产品利率已经经过多次下调,但“一单难求”的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4月,大额存单市场就出现了客户“抢购”的情况。
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就向记者表示,大额存单业务年内已经历两次降息。
在大额存单供求关系推动下,部分银行也对起存金额进行了调整。工行银行工作人员就对记者表示,经历今年两次利率下调,该行对大额存单起存梯度进行了调整。其中,该行面向非新用户的3年期大额存单起存金额已由20万调整为30万。
不过记者注意到,部分中小银行目前的大额存单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额度也较为充足。如广州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35%,20万起存。
部分银行:定存产品利率已接近同期限大额存单我国的大额存单从2015年开始发行,大额存单是指有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于一般性存款,同时也纳入存款保险。
据了解,银行发行大额存单需要提前备案。根据2015年央行发布的《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发行人发行大额存单,需要于每年首期大额存单发行前,向央行备案年度发行计划。而发行人如要调整年度发行计划,便要向人民银行重新备案。
光大银行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目前大额存单广受欢迎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为近期市场波动比较大,部分投资者转向大额存单、存款一类防守型的理财产品;
二是大额存单相对于普通的存款来讲,收益率还是相对较高;
三是大额存单虽然相较普通存款门槛较高,但流动性也比普通存款好,可以进行转让。
一般来讲,大额存单因其门槛更高,利率也会较普通存款更高,但记者发现,部分银行目前在推广起存额度更低的定期存款产品,其利率水平和同期限的大额存单接近。
资料来源:相关银行网站
如交通银行目前的3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25%,比同期限的大额存单的3.3%略低,但起存金额为5万。该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相较大额存单的起存金,定期存款是有优势的。”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该行3年定期存款优惠利率与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同为3.1%,且该行定存的优惠利率起存金额为10万。
此外,记者查阅广州银行存款信息,发现目前该行某款三年定期产品,五万起存,利率为3.35%,和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一样。
专家:存款定期化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自今年以来,政策不断推进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深圳地区的个人抵押经营贷款利率已经降至3.5%附近。此外,随着此前5年期以上LPR的调整,房贷利率也已降低。
“我们现在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为3.45%,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不会保持较高水平。”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周茂华表示,从稳定负债成本来讲,金融机构要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才能有效拓宽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所以大额存单额度都相对有限;作为银行自身来讲,大额存单成本是比较高的。
据了解,近一年来深圳的银行个人抵押经营贷利率下降明显,此前某股份行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该行去年个人抵押经营贷产品年化利率为3.85%,而目前利率也已经降至3.45%。
银行资产端利率下降较大的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个人存款中,定期储蓄存款增长明显,这为银行保持息差造成了一定压力。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中资大型银行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8.85万亿元,截至9月份余额达到22.1万亿元,而活期储蓄存款则变动不大,由23.65万亿元微降至23.22万亿元。
“由于长期限存款利率远高于短期、活期存款利率,一般来说,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将明显增加存款综合负债成本。”周茂华表示,存款定期化可能与整体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有关,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随着需求恢复,经济活跃度上升,将带动人们流动性偏好。
周茂华建议,银行合理控制定期化产品,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增加活期存款占比;稳步推动资产管理,创新理财产品,以促进活期存款增加;积极推动中间业务发展,为银行带来尽可能多的活期存款。
每日经济新闻
短期理财有哪些?短期理财要怎么买比较好?
市面上的很多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期限。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期限越短,流动性也越好。因此,对于流动性有较高要求的人,就会倾向于买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那么,短期理财都有哪些?怎么通过短期理财赚钱呢?
短期理财都有哪些?一般说的短期理财,基本上说的是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理财产品。不过,有些理财产品虽然是没有固定的期限,但可以在一年内将理财产品赎回,所以也能当成是短期理财。按照这个标准,常见的短期理财就有以下几种。
1、国债逆回购。国债逆回购的期限都是在半年以内的,其中期限最短的仅为1天,毫无疑问属于短期理财。
2、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银行理财。银行理财虽然不完全属于短期理财,但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产品也有不少。
3、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主要说的是记账式国债。其中记账式贴现国债的期限都是在6个月以内的,记账式附息国债的期限虽然都是1年以上的,但在二级市场上还是可以买到距离到期时间不到1年的产品。
4、部分开放式基金。不是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适合作为短期理财,能作为短期理财的主要是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货币基金虽然没有固定的期限,但随时都可以赎回,所以完全可以把它作为短期理财。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则基本都是7天期的,肯定算是短期理财。
至于其他开放式基金,由于短期赎回的手续费可能较高,再加上短期的净值波动较大,所以虽然可以随时赎回,但也并不是很适合作为短期理财了。
另外,如果把存款也当成一种理财产品的话,那么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都可以算在内。
那么以上这些短期理财中,要怎么买才能拿到比较好的收益呢?
短期理财要怎么买比较好?以上的这些短期理财,有些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没有必要全买。如果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国债逆回购和和国债选其一。二者在利息上是差不多的,也同样可通过证券市场买,不过国债还可以在银行买,国债逆回购则不行。
其次,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可以任选一种。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也有比较大的相似性,银行理财或许收益稍微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多少,而结构性存款因为是保本产品,所以显得更可靠一些。
再次,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是可以任选一种。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收益比货币基金稍微高一些,不过也相差不大。货币基金相比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来说,流动性稍微好一些。所以如果对流动性有较高要求,就可以选货币基金,反之则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至于一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在利息上其实没什么优势可言,还不如国债和国债逆回购,所以不选也罢。
“大额存单一出来就抢没了”,曾经的揽储利器却降温明显│资管新规满月调查①
每经记者:李玉雯张祎潘婷肖世清
2022年伊始,资管新规在结束三年多的过渡期后正式落地,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理财产品不再“兜底保本”,这也意味着过去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从此退出市场。
如今,资管新规正式实施满月,银行理财的营销布局有哪些调整?市场反响如何?广大低风险偏好的人群在投资选择上又有何变化?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多家银行网点,实地调查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以及消费者选择的种种变化。
“不保本,但之前没出现过亏损”
理财经理更强调低风险产品的稳健性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注意到,咨询理财产品时已不再有保本保收益的承诺,理财经理也会主动告知,现在没有保本的理财产品。不过在措辞上,理财经理会更加强调一些低风险产品的稳健性。当记者询问是否保本时,“不保本,但之前没出现过亏损”、“这个产品的风险等级是稳健型低风险”等类似的说法频频出现。
“我不知道您了不了解净值理财,现在资管新规实行之后,产品都是净值化的管理了。”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理财业务时,成都地区招商银行某网点的理财经理着重介绍并强调了资管新规下的理财业务变化。
“资管新规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银行不兜底,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这位理财经理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都是实行净值化管理,非保本、非保息,最后以实际收益为准。
他还介绍,资管新规还带来的另一个大变化,就是银行不能自发理财产品了,得由银行自己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由银行代销。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净值化管理后,银行理财的管理方式比较像基金,每天、每周都能看到自己购买的产品是正收益还是负收益,“现在很多客户特别是老年客户,很喜欢买定期存款产品,因为他们也去各个银行问过,确实了解到理财就是非保本的,所以理财产品稍微买得少一点了。”
而在产品推荐方面,从记者观察来看,理财经理推荐产品主要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时间这两个要素。
一方面,若客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经理会推荐股票型基金,多位理财经理表示,今年股票行情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是较好的配置时间点。
另一方面,如果客户希望兼顾安全稳健与收益,理财经理推荐产品时则会考虑资金投资时间。
如果只是一年左右,理财经理会推荐固收类基金、债券型基金,收益方面“行情好大概7~8个点,去年比较差,大概3~4个点”;
如果时间较长,在5年及以上,理财经理多是推荐两全保险或是年金险等银保产品,这类产品期限比较多的是5年,基本放满5年的年化收益都在4.5%左右,“可以把它当成定期存款来存”,多位理财经理如此表示,并建议将基金和储蓄型保险搭配投资,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每期的额度都是抢完了的”
三年期大额存单掀起抢购热潮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后,出于安全稳健的考虑,大额存单在当下显得颇为抢手。
以上海地区为例,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多在3.25%~3.35%左右,如果可以给到更高的利率,也同时会有更高额度等要求。
例如,建设银行上海地区某支行的大厅内摆放着一块写有存款利率的小黑板,可以看到大额存单会比同期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高0.1个百分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三年期大额存单50万起可上浮至3.35%。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玉雯摄
交通银行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大额存单30万起存,一年期利率2.28%,两年期2.9%,三年期3.5%,但三年期大额存单目前无法在手机银行上直接购买,需要网点上报审批额度后,客户才能在网点购买。
“三年期的利率比较高,不一定有额度的。”这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之前有50万起给到3.55%的利率,但这笔资金需要是客户从其他银行转进来的,而且额度也很紧张,现在应该没了。”
记者从上海银行某支行了解到,该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也能到3.5%。“但是很难买到,基本一出来就没了,有些客户收到短信后来问,也都是买不到的。”该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类似的抢手现象同样出现在成都地区。记者从光大银行某网点的理财经理处了解到,目前该网点年化利率为3.55%的三年期大额存单较为热销。
据其介绍,这段时间配置大额存单的客户比较多,“基本上每期的额度都是抢完了的。”这位理财经理表示,大额存单受到青睐背后,主要与利率下行趋势下的提前锁利以及产品保本保收益有关,“就算以后利息越来越低,但它已经提前锁定了收益。另外,大额存单纳入存款保险保障制度,相对说是最稳妥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祎摄
在中国银行某网点,理财经理也告诉记者,目前存定期的客户比较多,因为他们觉得定期属于存款,比较安全,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客户,更倾向于存定期。
低风险偏好客户对于保本的需求,也让大额存单成为理财经理重点推荐的产品。
在北京丰台区一家国有大行营业网点内,记者注意到,大厅内出现理财产品相关宣传信息。当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有无在售的保本理财产品时,对方回应称:“理财不能承诺保本,如果想要选择保本收益的产品,可以了解一下大额存单。”
记者询问该大额存单利率情况时,对方表示:“基本是较央行的基准利率上浮60个BP左右,例如,1年期大额存单,20万起存,利率为2.1%。”
丰台区另一家国有大行网点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没有理财保本这个说法,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他同时告诉记者,如果想要风险低收益可观,可以选择大额存单,1年期20万起存,利率2.15%;30万起存,利率2.35%。
“不建议做结构性存款,收益太低不如存定期”
曾经的揽储利器降温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一度火爆且被视为银行“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如今却降温明显。
记者走访上海地区的银行网点时,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坦言,“不建议做结构性存款,收益太低还不如存定期”。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挂钩日元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期限90天,年化利率0.8%~1.7%。
“不可能做到1.7%的,现在结构性存款的收益基本就是比最低档高那么一点点。买这个还不如直接存定期,定期90天年化利率1.6%都比它高。”这位理财经理补充说道。
另一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资管新规落地后,该行结构性存款基本不做了,“之前会把它作为保本型理财,现在不做了”。
从央行数据也可以看出,结构性存款规模在持续压降。自2020年4月末,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其规模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21年12月末已降至5.08万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12月末与2020年4月末相比,中资大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下降43%,个人结构性存款下降75%;中资中小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下降60%,个人结构性存款下降47%。
据记者了解,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逐步整改压缩,一时间结构性存款被视为保本理财的替代而受到追捧,规模快速增长。不过由于套利空间的存在,部分企业获取低成本贷款后,投资结构性存款进行套利,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于是,监管出手严格管控结构性存款,并窗口指导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
此外,财务上会计科目的变更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企业配置结构性存款的意愿。根据财政部此前通知,企业应将持有的结构性存款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而之前企业一般将结构性存款计入“货币资金”科目。这一变更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流动性资金数目的减少,进而降低企业配置结构性存款的意愿,带动单位结构性存款下滑。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尽管结构性存款整体呈现“量价齐跌”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就无人问津。
上述成都地区光大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表示,一些做短期的客户,也会选择购买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保本,门槛低、期限短,但收益会是一个动态的调整,不承诺保息。”
记者现场了解到,该网点正在销售的一款结构性存款,其中,人民币存款起点金额均为1万元,期限分别为14天、3个月、6个月,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是1.1%~3.2%、1.5%~3.25%、1.75%~3.25%。另外,美元存款起点金额为2000美元,期限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5%~0.9%。
“才开卖没两天,就已售罄”
短期优质理财产品备受青睐
在成都地区某城商行网点内,记者看到一张海报上重点展示了数款理财产品,既有可每日申购的T+0活期理财,也有期限从6个月到3年不等的理财产品。
其中,一款期限为6个月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6%~4%;一款1年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4%~4.9%;另一款1年以上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6%。
据介绍,这几款产品风险等级都是二级,不过业绩比较基准为4.4%~4.9%的一年期产品需要30万起投。
“一定要跟您讲清楚,自从今年1月1日全国全面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银行不再对理财产品做任何收益承诺,也不会私底下把收益补上。”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该网点理财经理强调,目前记者所看到的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预期收益,而是按照产品过去的业绩表现计算的参考值,会存在波动风险,并不代表最终收益。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祎摄
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财富管理市场报告》中指出,随着过渡期结束和净值化转型接近尾声,银行理财市场中的长期限产品占比提升,因为根据监管要求,净值化运作的理财产品应做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匹配,因此拉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实现“以期限换收益”。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一变化也已传导至产品销售终端。
在成都地区某股份行一网点,记者向理财经理提出想购买期限短一点的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在查询后称,有一款产品相对稳健、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6个月期限产品较为热销,才开卖没两天,就已经售罄,目前较为优质的只有1年期的,“固收打底,90%是固收,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是4.08%。”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之后,现在中长期产品偏多一些,短期的产品相对少一些。
类似地,记者注意到,前述成都地区的光大银行网点在重点推荐该行旗下理财子公司的数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从7天最低持有到18个月不等。理财经理表示,60天、90天、180天,这三款期限的产品相对比较好卖一些,买的人会多一些。
产品资料显示,上述理财经理所称的三款受到投资者青睐的理财产品均为1万元起购,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45%~4.25%,3.45%~4.25%、3.50%~4.3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祎摄
在售理财产品固收类占比超9成
如前文所提及,资管新规带来的一大变化是,商业银行要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据统计,目前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2月8日上午10时,各银行机构和理财子公司新发理财产品(即在售产品)486款。
从发行机构类别来看,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理财产品106款,农商行新发理财产品185款,城商行新发理财产品180款,股份制银行11款,国有银行3款。农商行是理财产品发行大户,占比38.06%。
从投资性质来看,新发混合类理财产品19款,其余新发理财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占比高达96.09%。
截至2月8日上午10时,各银行机构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31425款。
从发行机构类别来看,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8256款,农商行存续理财产品7831款,外资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817款,城商行存续理财产品10959款,股份制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468款,国有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094款。这也意味着,过去城商行为理财产品主要发行方,占比约35%;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理财产品量占比约26%。
对比在售理财产品和存续理财产品,农商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是目前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方。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差距较大,有理财产品募集期未满提前售罄,也有新发产品因未达到募集成立条件而募集失败。
去年11月3日,兴银理财万利宝聚利2021年第16期净值型理财产品因“最终募集规模无法达到计划初始募集规模”而募集失败。同月8日,兴银理财公告称,兴银理财指数新动力3号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根据实际募集情况,该产品的最终募集规模无法达到最低成立规模。
记者注意到,兴银理财指数新动力1号、2号成立于去年下半年,属于市场为数不多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1月26日,1号单位份额净值为0.98538,2号为1.01519。
不过,也有理财产品募集期未满提前结束募集,或者太过火爆而售罄。记者注意到,与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趋势类似,卖得好的理财产品大部分属于固收类。
2022年1月19日,建信理财“睿鑫固收类封闭式2022-197(惠民鑫)”开售,为北向通理财产品,1元起购,业绩比较基准4.8%,封闭721天。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22日,该产品已经售罄。
此外,建信理财“睿鑫固收类封闭式2022-194(惠民鑫)”也于1月19日开售,北相通理财产品,1元起购,封闭356天,业绩比较基准4.15%,截至1月22日,该产品已经售罄。
此外,去年12月6日,招银理财“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1号”正式开售,1元起购,单一投资者投资上限300万元,业绩比较基准为5.8%-8%。限“持有试点地区身份证”的客户可以购买。
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R2中低风险,固收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80%,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20%。产品开售仅10天就结束募集。截至2022年1月21日,该产品净值为1.0053。
记者:李玉雯张祎潘婷肖世清
编辑:廖丹
视觉:刘阳
排版:廖丹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