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容易宝贷款

本文目录

是“降温神器”还是“伤人利器”?揭开降温喷雾的“秘密”

近期,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烈日酷暑下,一些车内物品,甚至是消暑降温产品,使用时稍不注意,就可能成为危险品,酿成事故。

行车途中被烧伤降温喷雾是“凶手”

今年6月25日中午,一辆白色私家车突然停在了路中间,车上物品散落一地。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车上两人惊慌失措,脸颊、手臂等多处被严重烧伤。此时,车内并没有明火冒烟,两人究竟是被什么烧伤的呢?

据了解,当时车内使用了一种可以“秒结冰”的网红降温喷雾。记者近日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打着“一喷结冰,快速降温”标语的喷雾产品随处可见,一些产品月销量过万。网店的宣传视频中,暴晒后烫人的座椅,用这种“夏日神器”轻松一喷,整个车内立即冰爽。这些喷雾真有这么神奇吗?

记者购买了三款销量靠前的此类产品,带到了重庆消防总队进行实验。烈日下,室外气温超过38℃,消防员将三款喷雾喷到新鲜树叶上,树叶表面温度很快降至0℃以下,并结出一层白霜。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寿支队消防员黄润:我们发现,效果最为明显的可以瞬间降低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树叶上出现了大面积黑点。

随后进行的汽车座椅喷雾实验也表明,这些产品能让座椅温度从40℃左右迅速降至0℃以下。

如此“降温神器”,怎么就成了“伤人利器”呢?消防员模拟车内人员使用时点火,发现三款喷雾喷出的白色气雾,遇到明火,立即变身熊熊烈焰。

如果将他们喷涂在皮肤上,遇到明火会怎样呢?消防员找来了三块猪皮模拟人类皮肤,分别喷上三款降温喷雾后,猪皮能被直接点燃,剧烈燃烧的火焰迅速引燃了周边的毛发,不断蔓延。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寿支队消防员黄润:在户外有风的情况下,每块猪皮的燃烧过程都持续了五秒钟以上。可以看到,猪皮上出现了大片的烧焦的区域。如果是在车内密闭空间内被点燃,有可能发生轰燃,对人类皮肤造成的烧伤也可能更严重。

车内大量喷洒降温遇火后果惊人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网店宣传视频中,声称在车内大量喷洒,可以快速降低整个车厢温度,并强调“物理降温0危害”。事实果真如此吗?

消防员找来一辆报废的汽车进行模拟试验。为了达到整个车厢降温的效果,消防员在关紧门窗的车内喷洒了大量降温喷雾,此时车内一旦有人点火吸烟,会发生什么呢?消防员在做好安全防护后进行模拟试验。只见明火刚靠近车辆,车内瞬间就发生了猛烈爆炸。

爆炸不仅导致后车窗玻璃瞬间被炸飞,私家车后排也燃起熊熊大火。消防员迅速找来灭火器灭火,车内还是烧得面目全非。万一车内有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喷雾究竟含有什么成分,为何有如此巨大的爆炸威力呢?记者仔细查看三款产品的说明,发现其中两款都没有说明成分,只有一款写着降温因子、食用香精、溶剂等。

专业仪器分析成分揭开降温喷雾“秘密”

两款降温喷雾都没有标明成分,所谓的降温因子又是什么呢?记者找到了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利用专业仪器分析产品成分,看看这些降温喷雾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气质联用仪,可以精确分析鉴定喷雾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实验人员对三款降温喷雾产品进行检测后,发现这款黑色的汽车专用降温喷雾,主要成分是一种叫甲醚的物质。而另外两款降温喷雾,都包含同样的三种物质。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师秦世江:三款产品中有两款的成分主要是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石油气,含量超过90%,是极易燃易爆的。另外一种含量主要是甲醚,含量超过95%。甲醚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它含有神经毒性。如果大量吸入容易窒息。

含易燃易爆气体成分包装上却未标明

据介绍,这类降温喷雾,就是把这些易燃易爆气体通过加压液化存储在金属罐体中,喷出后迅速汽化吸收周边环境热量,实现快速降温。90%以上的易燃易爆气体成分,三款产品却只字未提,类似情况并非个例。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委托专业机构对10款网上热销的此类降温喷雾产品评测发现,其中四款也都没有标明产品成分。对产品的易燃性检测发现,10个样品中,有四款距离明火90厘米,都能被快速点燃,属一类极易燃产品,应打上一类极易燃标识,还有四款点火距离超过15厘米,应标明二类易燃标识,然而包装上都未出现。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段路路: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易燃液体和气溶胶应该在产品标签中对其易燃类别进行明确标识和提示,降温喷雾类产品标识混乱,安全提示信息缺失的情况较为普遍。

即使没有遇到明火高温下也会爆炸

如此危险的产品,即使没有遇到明火,高温天气留在车内也有巨大风险。当天中午12点左右,重庆的室外气温超过38℃,消防员进行了三款喷雾的车内存放实验。

车门关闭后,大概25分钟,一瓶蓝色的降温喷雾率先发生爆炸,挡风玻璃上被炸出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爆裂纹,旁边的喷雾也被弹飞。7分钟后,留在仪表台上的另一个降温喷雾也发生了爆炸。

被弹开的黑色降温喷雾安全性会不会更高呢?消防员随后找来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高压喷雾产品,包括空气清新剂、防晒喷雾和补水喷雾,和一瓶全新的黑色降温喷雾一起放进车里进行对比试验。烈日暴晒下,车内仪表台的温度超过了80℃,黑色的降温喷雾仅坚持了23分钟就最先发生爆炸。

不仅挡风玻璃被炸开一个大洞,旁边的几款喷雾也被瞬间炸飞。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师秦世江:这类产品要比我们平时用的化妆品喷雾、保湿喷雾更危险。因为化妆品喷雾里面都是含有大量水的,而这一类几乎都是纯的易燃易爆气体组成的,更容易爆炸。

烈日高温下小心车内物品“自爆”

除了易燃易爆的降温喷雾,车上常见的手机、充电宝、香薰等物品,在烈日高温下,也可能变成危险品,高温天气要格外当心。

7月24日下午3点多,江西抚州一个家门口的监控探头记录下这样一幕。白衣男子正打算骑电动车出门,停在旁边的银色轿车突然发出呲呲声响,并有白雾在车内蔓延。就在男子回头张望时,车内瞬间发生爆炸,车窗直接被炸飞,巨大火焰迅速将车辆包围。男子幸亏迅速跑开,躲开一劫。

消防员接警后赶到现场,出动两支水枪才将着火车辆彻底扑灭。经过多天调查,终于锁定了这场爆炸的元凶。

抚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晏殊大道特勤站消防员康欣:据车主介绍,当天私家车挡风玻璃处摆放了一个香薰摆件。经过我们调查,这次爆炸主要是因为含有易燃成分的香薰暴晒后突然爆炸,从而引发了整个车辆的爆燃。

8月3日中午,江西九江湖口县一小区内,一辆银色面包车也在烈日下突发自燃,熊熊烈火还将旁边的一辆私家车也引燃。正在送货的面包车司机看到起火才想起,车上放了不少易燃品。

火势快速蔓延,等到消防救援人员将火彻底扑灭时,两辆车被烧得只剩下骨架。最先起火的面包车驾驶室更是面目全非。

九江市湖口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杨勇:经过我大队对现场勘验,此起火灾是车主在车内暴晒的情况下,手机充电,引起火灾。

车内突然起火起因竟是充电宝

三天后,天津市静海区一私家车在烈日下突然冒烟,小区居民立即报警。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发现,整个车厢都被浓烟覆盖,并不断从车厢缝隙处向外冒烟,初步判断是车内起火,可车主却始终不见人影。

为防止火势蔓延,消防员不断喷水冷却车身,等车主赶到打开车门,才发现是副驾驶位置起火。危险彻底解除后,消防员从副驾驶座位下,发现一个已烧得无法辨认的充电宝。

天津静海区消防救援支队综合指导科科长李治国:经过询问车主,他在下车的时候在副驾驶遗留了一个充电宝。当时充电宝并未充电,但在车内暴晒高温条件下,充电宝发生了自燃,引燃了车上的可燃物。

高温下车内的充电宝有多危险?连云港消防进行的模拟实验发现,35℃的气温下,车内温度就会超过50℃。经过十分钟暴晒后,放在仪表台上的充电宝外壳就开始软化,并出现大量白色气泡。大约20分钟后,充电宝一侧开始冒烟,并很快蹿出火苗。

消防部门提醒公众,高温下,一定不要将打火机、高压喷雾、碳酸饮料、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车内,车内等密闭环境使用花露水、消毒喷雾等含酒精成分物品时,一定要远离明火,注意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9.9元充100元话费?小心!高额“优惠”背后有陷阱

最近

你在刷视频、打游戏、支付时

有没有碰到APP弹出

这种充值领话费活动?

真有这样的好事?

千万别信

全国多地已有不少消费者上当

投诉称

实际诱导下载APP

收到都是名不副实的话费优惠券

得充值数千元才能享受优惠

来看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对此进行的调查

01

扫码落入话费陷阱

诱导下载APP得优惠券

10月24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消费者王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最近使用一些APP都能看到页面下方有金额上百元的“走路收入”广告,提醒“存入微信余额”。

10月23日,他试着点击领取这笔不菲的收入,先被诱导下载了“天天健康”和“B卡特权”两个APP,接着让他参与“100元话费”抽奖,抽中领取话费时却变成了“29.9元领取100元话费券”。

王先生说当时没细看,觉得“29.9元领取100元话费券”也挺划算,就支付了29.9元。

APP页面显示的“走步收入”广告。资料图片

令王先生完全没想到的是,自己并没有收到100元话费,而是获得了5元和10元两种面值合计100元话费优惠券,优惠券只能在“B卡特权”APP上使用,用于话费充值时抵扣,每次只能用一张,100元抵扣5元,200元抵扣10元,算下来,要享受100元话费优惠券就得再支付1900元。

“始终也没有领到‘走路收入’。”王先生气愤地说,“这种诱导消费的行为非常恶劣。”

北京市丰台区消费者鲁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前不久她也遭遇了相同的骗局。她在易企秀APP查看文件时,突然弹出了“抽奖”活动,抽中后显示充29.9元可以返100元话费。王女士想到平时也需要话费,就支付了。但付款后,没有任何提示,100元话费没有到账,也找不着任何信息。

记者获悉,连日来类似投诉案例已有上百起,涉及全国二十余个省市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被陌生电话3次无故扣费,每次都是29.9元,联系客服自动转接到提交退费申请页面,但弹出的信息确是已超过七天退费期限;有的消费者打电话咨询电信运营商客服,发现话费没到账,才知道被骗了。

02

名头、话术多样

“29.9元充话费”屡见不鲜

10月27日,记者打开王先生所用的APP,发现“走路收入”的广告还在,只是操作步骤变了。

按照步骤,安装“健康运动宝”APP后,变成了“晃一晃,领取新人红包”。领取“红包”却跳出“中奖”页面,显示“100元话费翻出来”。点击后出现“29.9元领取100元话费券”页面。记者看到,“立即充值”页面默认选择“推荐100元,仅需29.9元”,宣称“立即充值,节省近70元”。

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只是一个话费优惠券的销售活动,被充满诱导的广告包装后,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只需充值29.9元,手机上就能到账100元话费。这种骗术通过各种手机APP软件来到消费者身边,让人防不胜防。

记者打开某平台APP,输入“29.9元领话费”,找到了多个相关视频。

@鹅厂小甜甜账号直接宣称“29.9元充100元话费”“相当于三折充话费”;

@胖姐的逆袭记宣称“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券的活动是真的,到账了”……

该充值页面让消费者误认为花29.9元可以充100元话费。资料图片

南京市江宁区消费者邓先生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他被猛犸充电APP上弹出抽奖活动诱导,下载“潮物圈”APP后发现,100元话费券要分15次使用。充值页面显示的公司是成都闻语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闻语响公司),收款方却是成都轻元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元素公司),而两家公司的服务承诺彼此矛盾。

闻语响公司称“100元话费优惠券包”的构成是“10张10元券”,承诺不满意可无理由退款;

轻元素公司400电话客服人员却表示,话费券权益包为10张5元券和5张10元券,总共15张,购买后不支持退款。

王先生也告诉记者,当初支付页面显示的是“点点科技”,收款单位却是成都晖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晖汉公司)。投诉晖汉公司后,对方很快退了钱。

记者梳理大量投诉发现,被投诉的除了上述公司外,还涉及四川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子公司)、成都辉维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维公司)等多家公司。其中,投诉量最大的晖汉公司,其法定代表人廖杨坤名下有轻子公司、辉维公司等多家公司,这些公司之间业务相互交叉。

03

商家称委托广告公司引流

已停业整改

10月25日,记者拨通了晖汉公司法定代表人廖杨坤的电话。对方证实,他同时是轻子公司、辉维公司的负责人,“都在一起做这个项目”。

廖杨坤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他们所做的项目就是利用公司开发的“B卡特权”APP,为用户提供“满100元减5元”的话费优惠券,已经和位于新疆的上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具体由上游公司充值,也就是把用户充值的订单提交给上游公司,再由上游公司提交给合作的通信运营商。

随后,廖杨坤给记者发来了和阿克苏未来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克苏未来云公司)签订的《慢充话费充值类合作框架协议》。记者看到,根据该协议,阿克苏未来云公司利用自己的探店猫平台软件,通过API接口等技术对接方式,为廖杨坤的公司提供充值缴费类服务,具体充值类型为话费慢充、快充。收到廖杨坤公司的充值缴费请求后,阿克苏未来云公司负责传输并反馈供应商返回的充值缴费结果。

“业务量最多的一天有七八万用户,日常每天有用户2万左右。很多公司在做这个项目,我们在成都不是最大的。”廖杨坤说。

廖杨坤辩称,引流广告都委托给广告公司投放,具体投放情况,他也不完全清楚。“我们只提供‘充值’广告页面,只有这个页面和域名才是我们的,”廖杨坤说,“我们的广告页面关于使用规则,都是写清楚了的。”

晖汉公司的整改书。资料图片

廖杨坤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晖汉公司的《整改规划书》,表示公司已经在开始整改。《整改规划书》承认“媒体投放的广告的诱导性强,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于产品造成误解”“用户投诉较高,且存在客诉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具体有“广告下架”“页面修改”“产品调整”“客服流程优化”四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包括“排查所有广告投放媒体,针对诱导性较强的广告和媒体沟通立即下架”。

记者询问广告下架具体情况,廖杨坤表示,并不清楚具体的平台,只有用户反映问题后,才会下架。

10月27日,廖杨坤主动来电告诉记者:“这周之内直接停业整改”。

04

不要轻信话费优惠券

实质是捆绑销售

就话费慢充、话费优惠券等情况,10月27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了阿克苏未来云公司总经理杨波。杨波告诉记者,他们做的是话费直充业务,是正当的话费优惠业务。自己所在公司为二级代理商,向下游发展话费慢充业务。所谓话费慢充,“是因为用户订单量大的,一次性交到一级代理商那里,需要集中处理”,再由一级代理商交给三大运营商,对用户来说话费到账的时间较慢,一般是承诺72小时内到账。

杨波表示,他们公司不做话费优惠券业务,也没有“29.9元”这种业务。他认为29.9元买100元话费券,实质是捆绑销售。他告诉记者,其公司从一级代理商拿到的100元话费折扣价是92、93元左右,用户直充有的是95元,有的是97元,有运营商官网直充96.5元。“29.9元”这类慢充折算下大约就是96.5元,其实对用户并不优惠。

“慢充要找正规公司,不能相信话费优惠券这种东西。”杨波说。对于是否存在慢充公司拿到用户钱后直接“跑路”这种风险,杨波认为“有这种可能”。

记者/刘铭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1小时扣费99元,“充电刺客”心太狠

共享充电宝“偷摸”涨价

充电太慢、好借难还......

槽点不断

近日

共享充电宝用1小时却扣费99元

再次引发网友讨论

共享充电宝价格“偷摸”上涨

2015年,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崛起,共享充电宝诞生并飞速发展。2018年下半年,大多数品牌定价还是1元/小时。近些年来,共享充电宝却开始“偷摸”提价。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公告,要求遏制共享消费领域涨价。共享充电宝经整改后,2021年8月,各品牌租借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

但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大多涨到了3元/小时左右,大的商圈、旅游景点等收费普遍在每小时4元至6元。在个别车站等点位,价格甚至达到9.9元/小时。

充电太慢、好借难还,共享充电宝槽点太多

除了价格上涨,充电太慢、好借难还等问题也经常被网友吐槽。

小编实测发现,部分共享充电宝充电速度极为缓慢,一小时仅给手机充了15%左右的电。不少网友吐槽“又贵又慢”,也有测评博主表示,部分充电宝实际输出电流低于标注输出电流。

虽然各家充电宝企业铺设了很多共享充电宝租借点位,用户可以通过A或小程序查找位置,但不少网友发现,有的点位不准确,有的商超早早关门,去了无法归还,有时还会遇到机器还满、断电断网、归还系统出故障等问题。

近日,陕西咸阳一网友表示,自己9月24日晚上租用小电充电宝一小时左右,归还后卡槽的指示灯有亮起,但一周后却被扣款99元。对此,充电宝客服表示,可能是机器未识别到已归还,线下维修人员之后会定时维修的。

扫码前后收费标准不一、弹窗霸屏等问题,也频频被网友吐槽。

为何共享充电宝变身“充电刺客”?

不少用户反馈,共享充电宝的确解决了大家“手机没电寸步难行”的痛点,但在积累大批用户之后如此大幅涨价,让人难以接受。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了“充电刺客”?

有从业人员表示,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铺设点位时提高与高流量商家的分成比例,有些品牌在铺设点位时直接给到商家90%的分成,这样算下来,1块要给出去9毛,再加上业务员的提成、机器的成本和损耗,剩下的钱生存都难。

共享充电宝点位几乎遍布城市各大商户。

竞争之下,提升对用户销售的最终价格也是最容易、最直接的多赚止损手段。

行业乱象如何解决?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确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行业服务质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等各方参与、共管共治。

企业、代理商、网点等明确标注充电价格、计费模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明示消费者申诉反馈渠道,提高消费者纠纷解决效率;优化线下机器布局,便利消费者借用归还;健全完善网络技术支撑,切实提供可靠安全的租赁服务。

监管部门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消费风险予以披露和提示。

同时,消费者要尽量选择知名的服务商,情况不明时及时以拍照、录像等保留证据。当客服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投诉。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每日甘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