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米贷款和小米金融

本文目录

小米小贷更名融渝科技,明确金融与科技边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霜上海报道

12月29日,启信宝信息显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在除重庆市主城区外的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上业务仅限于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开展。”变更为“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

这意味着小米旗下小米消金和小米小贷正在厘清自身业务边界,将消费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逐渐分离。早在今年2月,小米旗下小米消金就开始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而此前天星数科旗下“随星借”的服务提供方为小米小贷。

将金融与科技划分界限是近些年监管的主要方向。1月27日,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根据2020年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多家互联网大厂旗下小贷公司均进行了增资,以达到跨省经营的门槛。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于2021年4月将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今年6月又将注册资本由50亿元人民币增至100亿元。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90亿元人民币;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0亿元人民币;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人民币。

但小米小贷迟迟没有增资,注册资本自2018年3月以来一直为4.5亿美元。如此看来,小米针对这一监管要求选择直接将消费信贷业务并入旗下消费金融公司,而将小贷公司转为金融科技公司。

小米小贷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4.5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洪锋,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最终受益人为雷军。

今年9月,小米发生人事变动,任命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兼任天星数科董事长,向集团CEO雷军汇报。而天星数科董事长一职此前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担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小米贷款公司更名为融渝科技 业务变更为信息咨询服务

【CNMO新闻】12月29日,CNMO在企查查APP上发现,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公司经营范围从“在重庆市主城九区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在除重庆市主城区外的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上业务仅限于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开展。”变更为“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

据CNMO了解,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4.5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洪锋,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最终受益人为雷军。官网信息显示,小米贷款是面向小米用户的纯信用、无抵押贷款产品,在小米金融对用户行为综合评估后明确相应的贷款额度,单笔贷款额度最低为100元,最高为用户的可用额度。

小米贷款公司更名为融渝科技

小米贷款公司更名为融渝科技

小米贷款公司更名为融渝科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小米手机等产品在市面上的优秀口碑略有不同的是,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表现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满意。早些时候,该公司甚至被传出现过暴力催收债款的情况。不过随着国家相关法规的推进以及监管部门的发力,这种情况也很快消失。

祸起联合贷,小米消费金融卷入“用户被贷款”漩涡

文|《财经天下》周刊周梦婷

编辑|孙月

(图源/视觉中国)

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金”)的用户因“被贷款”,引发了行业热议。

近期,黑猫投诉平台上充斥着用户因无缘无故“被贷款”,对小米消金发起投诉。《财经天下》周刊发现,仅今年6月份以来,因被贷款问题,小米消金的投诉量就已超25条。

据用户反映,在他们并没有向小米消金申请贷款的情况下,征信系统上,却显示小米消金向他们发放了近万元的贷款,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征信,有用户已经选择了报警。

用户“被贷款”

近期,小米消金因用户“被贷款”遭遇了诸多投诉。最新一条投诉发生于6月23日,该网友发帖称,其征信报告有一条显示,2021年10月8日小米消金发放了一笔81278元的贷款,“但是我从来没有在2021年10月8日向小米消金申请过这笔贷款,而且这笔贷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个人征信。”该网友表示称。

最终该网友要求小米消金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撤销征信上的记录,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最终他将走法律途径。

发生这种情况的并不止上述网友一人。另一个网友表示,他于6月9日通过招商银行A查询征信发现,小米消金于2022年1月12日发放44089元个人消费贷款,2025年1月11日到期,截至5月,余额为0。

这位网友表示,2022年1月12日,他并未在小米任何金融A上进行借款,同时当月份,他名下所有银行卡流水,都未发现有此笔金额转入。

该网友称,这笔款项已对其征信造成严重影响,涉及伪造信息、乱报征信,而他也已经依法进行报警处理。

6月10日,小米消金旗下“随星借”对该网友做出了回复,表示将会第一时间处理。截至6月24日看,该事件投诉进度依旧处于“处理中”。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针对用户“被贷款”事件,《财经天下》周刊致电了小米消金,但一直无人接听。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消金是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渝农商行等4家优质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20年5月底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旗下产品包括大额消费贷款产品“星享贷”、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以及购物分期产品“星易购”,对应的年化利率均在24%以内。

消金行业“乱象丛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关于小米消金用户“被贷款”事件发生的原因,或与“联合贷”有关。据北京商报报道,小米消金给其他用户的反馈是,新增贷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联合贷,而这些款项是给其他贷款平台做的授信额度。

据北京商报实测,当在小米消贷上进行贷款申请时,需要一键授权至小米消费金融合作的金融机构,即所谓的联合贷。

有相关人士表示,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往往会发生在一些助贷或联合贷平台的协议中,因为最终的贷款机构是哪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但此类做法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而纵观消金行业,除了小米消金,其他消金公司也被曝出负面信息。

与小米消金类似,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金”)近日卷入了“疑似向大学生贷款”的漩涡。6月23日,新浪财经报道,大四学生在报名汉大教育13500元的“至尊无忧班”时,该机构主动向其推荐贷款平台。该学生表示,申请贷款期间,海尔消金并未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核。

据悉,该学生的学费本金为13500元,共分18期,息费2065元,年化利率约20%。

而海尔消金在教育培训分期业务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此前海尔消金的多家合作方就被曝出疑似存在问题,如学霸君、平安好学等。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被相关公司诱导在海尔消金上贷款近万元的投诉。

除此之外,暴力催收、搭售保险、利率过高等都是用户投诉消金公司的重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