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我的金融学期末毕业论文,重复率0%
我的金融学科,期末毕业论文哦~要求2000字,知网上查重率15%,我的重复率是0%,超级开心,分享给大家哈!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摘要: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并存在重要的价值。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具有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服务水平,加大支持农信投入,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问题。信贷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防范体系,需要提出相应防范策略,更好地应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
关键词:信用贷款、风险防范
一、风险形成因素
1、客观因素
贷款本身就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借款人对贷款认识和还款认识的薄弱性,以及个人诚信度的高低、道德修养都是形成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之一。信贷机构不可能准确了解掌握每个借款人的诚信程度。
一般来说,农民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以及初级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产业本身又是弱势产业,而农民是弱势经济群体,农业很容易受到自然、市场经济影响,有着较大的风险。不可抗力导致的自然灾害会使农产品产量降低及后续销售受阻,使农民减产、减收,降低还款能力。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出现,农民贷款就会失去在还款期限内还款的能力,从而形成信款风险。
2、信贷调查表面化
信贷机构的人力相对薄弱,面对大量有信贷需求的农民,要对每一位都进行详细的了解,工作量很大,基本很难完成。有些信贷机构甚至有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信贷员。可见,建立和审核农民个人基本信息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等,都需要大范围且时间集中的进行专项工作。目前,信用机构大多都没有这些前期的调查、收集工作,而是依赖于村委会,这些人员的参与,使得调查结果掺杂个人主观和人情的因素,从而造成了信用等级评定不客观,额度核定不准。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等特点,柜台人员对贷款的真实用途无法进行严格调查,部分农民就会乱报贷款的用途或顶名贷款,更有甚者,将贷款用于个人消费支出,不能按时还款,从而形成了信款风险。
3、监管不完善
信贷机构存在“重发放,轻管理”的贷款管理理念,且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对象广、额度小、分布散,信贷机构人员薄弱,从而减少对农民小额信贷的监管。有些信贷机构认为:贷款后的管理只对于大额贷款,农村信用贷款金额小,形成贷款风险损失小。由于这些错误的观点、疏忽贷款后的监管,农民在贷款后,外出务工,多年不归,无法与借款人取得联系等,从而形成信款风险。
4、信贷员业务能力低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建档、评级、放款等各项流程均由人员操作,且信贷机构人力不足,因此对部分信贷员任职能力审查不严,导致出现人情贷款、顶名贷款、一户多证、一户多贷等漏洞,从而形成信款风险。
二、防范信用风险的策略措施
1、提升还款意识
对于防范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注重强化农民本身的还款意识,从源头上解决信用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可以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拓展相应的知识普及范围,要求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办理的农民可以对信用还款有清醒的认知,充分了解及时还款的重要性,明确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将会产生的限制以及对贷款人产生的各项不利影响,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创新还款机制
可以使用积极且灵活的激励手段,更好地协调利率和额度,从而促进贷款人完成还款,并且对惩罚性条款予以明确。对于积极响应且按时按点还款的贷款人予以优惠扶持,降低利率计算标准等。反之,不能及时还款的农民将采取减少信贷额度的措施,或是收取违约费用。对信用评级较低又有贷款需求的贷款人,启用贷款担保机制,分散承担贷款的潜在风险,加强监督,建立良好的诚信意识。
3、强化贷款前审查
加强对农民贷款人信息审查,多找农户、多走农家、多想民事,不辞辛苦,充分理解农户的思想意识。对自己所掌握的农户情况信息及变化情况没及时反应,并及时登记。信贷员要对贷款农民的各项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并实时更新,形成一致的评定结论。对评定结果公示,防止纂改现象发生。
4、强化贷款后监管
信贷机构要建立科学完善、便于实施的贷款后管理体系,将贷款后的检查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信贷员个人,制定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对贷款人的管理,对贷款后恶意逃避还款义务的贷款人,及时发现、并利用法律武器合理解决,减少损失。
5、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信贷机构要加强对信贷员业务能力、道德水平的教育,建立高素质作风良好的信贷服务团队。实行“问责制”,用制度管理人员,用行为、纪律规范和约束人员,遵守行业操守。
三、结论
目前我国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主要面向从事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发放。此项业务的实行,可以更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更好的推动资金运动的运转。但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仍然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本文深入地分析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原因,有效地规避信用风险所导致的不利影响,为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村额信用贷款项目发展环境提供可行性建议,实现信贷机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
近几年来,作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小额贷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银行的认知与认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认为小额贷款的业务模式不完善、低利率与高税率并存、运作机制不完善、违约情况普遍以及贷款环境的风险巨大。为此,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改善业务模式,放宽贷款对象,拓展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与期限、简化手续,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基于价格非预期的变动导致收益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是小额信贷双方最为关注的风险,借鉴其它行业规避风险的做法,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手段来实现农户和机构积极应对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降低损失,建立信用机制以及分散贷款环境的风险失无法预计、无法规避、难以统计,体现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在资金借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之后,如果自然环境不配合,等同于小额信贷机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小额贷款;机制;模式;信用
一、引言近几年来,作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小额贷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银行的认知与认可。国内外的许多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的快速发展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小额贷款也是我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时间较晚,虽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关于该业务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面的文献较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小额贷款的市场需求仍将非常旺盛,明确小额贷款的现状与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孟加拉得到广泛推广,得到了显著的成功和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借鉴引入,开展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小额贷款实践,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发放无担保的小额贷款满足小工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作为扶贫支农模式,1992年国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援助机构把小额贷款GB模式引入中国,成立“中国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始了小额贷款扶贫的尝试。
小额贷款包括两种相类似但存在细微区别的业务:微小贷款与小额贷款,为方便表达,通用“小额贷款”来概括。实际工作中一般将人民币1000元至10万元范围内的贷款称为“微小贷款”,10-50万元的称其为“小额贷款。“微小贷款”是针对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经营类贷款,这类贷款占小额贷款业务的绝大部分,其客户基本都是各类个体工商户,并且以小贸易、小型服务生意为主,但也有部分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
小额贷款可以理解为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专业扶贫基金会、小额贷款公司均可以提供。在本文中,农户小额贷款的含义是指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的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其特征是,服务农户这个特殊群体,无须抵押担保,金额较小,周转使用方便快捷,其基本流程为:
图1小额贷款的业务流程
二、小额贷款当前存在的典型问题(一)业务模式不完善
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其中起到了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向股东缴纳的资本金、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由于小额贷款资金不能够吸收存款,因此后续资金无法得到补充,其融资渠道也受到众多限制,显然,在发放完资本金之后,后续资金的不充足是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比如部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便将2个亿的资本金全部贷完。如果仅靠现有资本金运作,那么需要等待贷款到期,将其回收后再贷出去,这可能带来严重缺乏资本的情况,而这种问题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小额贷款机构还面临着资金风险较大,资金回收可靠性较低,这大大制约了小额贷款与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低利率与高税率并存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项目都比较单一,同时利润水平也较低,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额贷款的利率偏高。如果降低小额贷款的利率,那么贷款方赔钱;但如果提高贷款利率,那么中小企业的借款者赔钱,二者之间利率关系的矛盾较难解决。在这种情形下,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税负减免的优惠政策,借此大力支持小额贷款机构,然而,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对小额贷款机构超过一定利率的收益部分进行征税。这里以浙江为例,地方政府规定对小额贷款机构利润超过3%的部分额外征税,这大大阻碍了小额贷款机构发展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运作机制不完善
小额贷款业务对发起人自身的资源、管理、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合规经营理念都有一定的要求,该业务必须由法人发起,并且发起人不能独资经营,同时还要求作为发起人的企业法人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良好,没有出现不良信用记录。这种政策规定严重制约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规定小额贷款业务的主要发起人股权3在年内不得转让与质押,其他股东一年内不得转让与质押,同时也不存在股东退出机制。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控制风险的难度较大,很难保证部分股东对小额贷款经营业务的风险存在顾虑。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小额贷款业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方面,管理风险也可以称为小额信贷机构经营风险,是信贷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执行偏差引发的风险,通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体现。小额信贷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服务到位的工作,在信贷前、信贷中、信贷后分别发挥相关配合作用,评估项目风险,积极加收贷款,收集信用记录等,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小额信贷审批前,需要选择贷款人并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要走访询问,耗费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工作的最终承担者为基层信贷员。如果在信贷员管理上出现问题,将影响信贷员工作积极性,出现走访不认真,应付工作的事件,资金供给了不具备经营和偿还贷款能力的农户,将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小额信贷的经营风险。
(四)违约情况普遍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体现在贷款人到期出现还本付息违约,无论这种违约是出于还款意愿不强或者丧失还款能力,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产生恶性影响。还款意愿不强源于农户缺乏正规的教育,天然缺少合同法律观念,信用记录不全,违约成本较低变相激励违约行为。从小额信贷制度来讲,小额信贷不要求提供任何资产抵押,缺少担保手段,容易产生信用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不足,投机行为盛行,原本用于农业等生产活动的资金用于赌博、消费,产生不可预料的损失;农村人口众多,结构不合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老弱病残留守农村,申请的小额贷款一方面难以发挥资金效用,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借款人流动增加收回成本,推高了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
(五)贷款环境的风险巨大
系统风险指的是由于外界整体环境的变化导致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在农业生产、销售环节发生的不可预测的风险,主要是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风险。农业生产具有成本高、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易于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在农户兢兢业业的情况下,由于雪灾、干旱的影响,农业生产会遭到致命的损失,损失无法预计、无法规避、难以统计,体现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在资金借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之后,如果自然环境不配合,等同于小额信贷机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打击了信贷机构心理预期,降低借贷的可能性。从机构信贷对象分析,农户贫困的地理、自然环境原因是相似的,而联贷难以化解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引起的系统风险,为具有同质风险的客户服务,加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小额信贷风险可能。
三、小额贷款未来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改善业务模式,放宽贷款对象,拓展贷款用途
逐步消除小额贷款业务模式的局限性,有借有贷。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保证小额贷款业务能够持续进行。同时,在推进小额贷款时,需要进一步积极拓宽投放的宽度,在支持小型企业与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同时还需要将贷款对象拓展到一些运输户、小作坊以及农耕户等。在支持农村农民农业贷款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有效发挥贷款的作用,拓展小额贷款的用途,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日常消费需求。
(二)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与期限
在充分考虑小额贷款者的实际需要等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可视实际情况延长贷款期限,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等级,风险水平,资金回报及管理成本等因素下,贷款机构可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贷款利率授权,在利率浮动区间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通过利率市场化来覆盖经营成本。市场化小额贷款利率,要求政府允许农信社根据成本、风险情况合理厘定利率水平,使利息收入完全覆盖呆账、坏账损失和运营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逐步过渡,减轻农户的利息负担。格莱珉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的经验也表明,小额贷款利率高于普通贷款利率,贫困农户对高利率水平也具备承担能力,现有利率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实践中一方面根据地区差异、风险水平差异以及项目投资回报率差异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另一方面要避免高利贷现象的出现,在限额宽松的利率上限范围内,参照市场利率进行管制,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三)简化手续,改进服务方式
在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可适度增加小额贷款柜台,缩短贷款审查时间,开辟农村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借此方便小额贷款者快速申请贷款。同时,还可以根据农村季节的收成情况,按照不同的季节,等额或者不等额灵活还款方式。对于那些交通不方便的小额贷款者,可以上门服务,定期公布授信与履约还款情况。同时,制定合理实际的小额贷款退出机制,借此解决小额贷款发起人的后顾之忧。
(四)建立信用机制
1.加大对农户思想教育
通过全过程控制或者影响主体行为降低甚至消除信用风险。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联保分期贷款、加强技能培训、实施有效惩罚等措施,破解囚困境难题,提高农户还款能力和意愿;大力开展法律、金融知识教育活动,改变农村信用意识淡薄的现状,从意识上加强农户对信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合同的权威性以及惩罚的实际效果,通过明晰的法律条文和可行的惩罚措施打击农户投机的冲动,提高违约的交易成本,以期降低主动性的信用风险。
2.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培育农村信用文化
对个别小额贷款者可在信用贷款额度基础上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贷款额度。在适度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的同时,积极为小额贷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把信用存户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对信用额度好的用户,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等鼓励政策。
3.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农村信用体系建立,要求政府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信用资源,另一方面支持民间信用机构的发展。由政府机构成立贷款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合同的签订,平台下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并对资金回收进行管理;调动民间信用资源,培养民间中介机构,通过组织管理为小额信贷客户服务实现信用提升,以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持续开展,创新业务服务模式;建立信用基础制度,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秩序,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弱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增大信贷违约的成本。
4.贷后资金全过程监督
全过程监督资金使用过程,加强资金贷后管理,降低贷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贷后资金管理要求多方面入手,当借方出现经营困境,农信社应该从提供专业服务入手,加强配套知识培训,提高资金运用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确保资金的收益和效率;对于提前还贷的农户给予利率优惠,累积授信额度并提高信用等级,通过激励措施培训还贷意识;实施贷款落实制度,对发放的贷款用途核实,杜绝资金挪用行为,通过提前收回贷款、降低信用评级等措施影响农户资金使用行为。
5.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农信社小额信贷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和监督,对网点设置、准入进行控制,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核,补充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开办小额信贷保险制度,确立小额信贷独特的法律地位;在金融监管方面设置监管框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监督,明确小额信贷机构资金使用区域和投资项目,禁止跨区放贷,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统一。
(五)分散贷款环境的风险
1.运营市场化
政府部门和理论界一直存在对小额信贷错误的认识,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或者是一种政府公益性政策,忽略了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和有偿性,把小额信贷等同于无偿社会救济或者扶贫款,思想的错误定位影响了小额贷款的使用方式和农户脱贫进度,造成贫困农户严重的道德风险现象;为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和防范信贷风险,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小额信贷实现政策既定目标,坚持小额信贷的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小额信贷要求放开利率水平,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手段推动,合理下放权限与责任匹配等措施,促进小额信贷高效率使用。
2.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影响,农业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具有周期性、不可规避的特点,所以国家要建立农业自然风险补偿机制,可以通过部分农村财政资金建立自然灾害调节基金,以弥补农户因为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建立商业性保险和重大自然灾害政策性保险机构,政府应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或者从财政支出上进行扶持补贴,以解决保险机构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无法实现盈利的局面。
3.金融衍生工具降低损失
以农产品为例,基于价格非预期的变动导致收益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是小额信贷双方最为关注的风险,借鉴其它行业规避风险的做法,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手段来实现农户和机构积极应对风险。这需要信贷机构充分利用高素质的人才配备,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熟悉市场动态和走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未来的商品价格的趋势预测判断,减少农民的盲目跟风,跳出蛛网理论的怪圈。
四、结论小额贷款对我国民间资本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小额贷款的服务与引导,促其健康发展。虽然短期内,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但在我国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还将继续保持下去,而这将是小额贷款的用武之地。未来,小额贷款业务需要着重在改善业务模式,放宽贷款对象,拓展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与期限、简化手续,改进服务方式、建立信用机制以及分散贷款环境的风险方面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1]KhkSR,Shhi,GBk.PfSiii[R].WBkDiiP,1995.
[2]MiRi.ThMifiRvi:Si-Fi
fhP[M].WhiD.C:ThWBkOSiIi,
2001.
[3]R,Rih,MiiIR,CGAPOiP,
(2002)N.1,WBk.
[4]王俊寿.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比较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2)
[5]何嗣江史晋川.弱势群体帮扶中的金融创新研究—以台州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
[6]吴国联.温州金融生态透析[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8
[7]林国轩: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9.
[8]徐国民: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08.
[9]田丰:浅谈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09.
[10]王淑敏符宏飞.《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9)
[11]陈胜权,詹武.《解读高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6)
[12]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3]赵玲.浅析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河南农业,2007
致谢论文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大学最后的环节,同时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在这期间,指导老师从百忙中抽出时间,给予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去年的开题开始,每一个环节,老师都细心指出不足之处,对论文的选材以及写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很快就要接近尾声,回首这几年的读书时光,不得不感叹它的匆匆;回忆并肩走过的老师、同学,不得不由衷的说声谢谢。虽然可能和同学有过些许不快,但现在记住更多的还是欢笑。也许在哪位老师的课堂上开过小差,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又怎能忘怀?大学时光看似简单,却教给了我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让进入社会之前的我们日渐成熟,让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充满自信。
在此,衷心祝愿指导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阿漫讲」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本文是一篇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论文写作,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在对财经类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硕士四年的教学、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管理、加大硕士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等措施。
毕业论文写作是硕士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硕士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是对硕士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硕士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xx届财经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硕士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類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i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i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i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硕士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硕士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硕士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硕士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硕士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硕士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硕士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數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硕士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硕士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硕士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硕士生设立科研导师,硕士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硕士毕业生分配办法、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硕士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硕士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硕士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硕士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硕士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论文真正优秀。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硕士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硕士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志勇.应用型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初探——以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9).
[2]江燕紅.法务会计硕士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3,(10).
[4]韩沚清.关于提高经管类硕士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