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频陷培训贷风波的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买单吗?
作者:曾仰琳
“最快学习1个多月就能接单了。”
“接一个单子就1000元,每个月学费都有了,自己还有剩下的。”
“学完一个月就可以接一些漫画的线勾图,勾线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描字帖一样。“
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办理贷款,“培训贷”陷阱卷土重来。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一家名为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轻备教育”)的培训机构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局面。
为轻备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消费金融”),也因为“培训贷”频频被学生投诉而见诸网络。
监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这两家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需要为此买单?“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被“兼职还学费”话术诱导,在校生隐瞒身份申请“培训贷”
2021年12月,在读高三学生小红在网上看到了培训机构轻备教育的一则宣传视频,其中宣称“学原画三天快速获取第一笔收入”,原本就对绘画感兴趣的小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个人资料,随后该机构员工通过微信联系上小红。
“最快1个多月就能接单。”轻备教育一位老师告诉小红。
在试听了一堂直播课后,小红抱着“用兼职还学费”的想法,支付了200元定金抢占了优惠名额,并报了学费为10480元的“全能班”。
据小红提供的聊天截图,一位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员工,在得知小红还在上学的情况下,引导其隐瞒学生身份办理“学费分期”,并声称,“跟大学里面助学贷款差不多”、“免额分期跟兼职只针对非学生”。
图片:小红与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的员工的聊天截图。
无独有偶,2021年8月,大三学生小米同样因为想学插画进行兼职而关注到轻备教育的课程。在小米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员工表示,“咱们同学来学习原画,都是为了接单赚钱,如果连每个月学费都赚不上的话,谁愿意来学习原画?”
图片:小米与轻备教育员工的聊天截图。
同时,该名员工还向小米发送了多张学员“成功接单”的聊天截图,金额从750元到4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被诱导学生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与轻备员工的聊天对话中,同样的“成功接单”截图反复出现。
图片:轻备教育员工给学生提供的“成功接单”聊天截图。
在轻备教育员工的劝说下,小米办理了所谓的“助学分期”,并按要求在工作一栏填写了“无业”。该名员工称,“这个助学分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一次性偿还不了学费,国家资助的助学金贷款一样的道理。”
在轻备教育学员自发建立的维权群里,大部分在校学生诉说着相同的遭遇。在学生们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的老师往往以“成人助学通道”、“国家助学贷款”的话术来包装“培训贷”,继而让学生扫描员工提供的二维码,在第三方借贷平台完成了贷款,涉及平台包括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贷款金额从6780元到16000元不等。
然而,学生们在交完学费后正式开始上课才了解到,轻备教育提供的录播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直播课程也无法学到有用的技能。学生们联系机构退费,被告知学习协议中规定,退学需要在协议生效后7日内,机构还会扣除30%的违约金和相关费用。
“我说我不学了,问他们能不能退款、解除合约,他们说不能,只能去上课。”小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报名后第三天她就要求退课退费,但轻备教育的员工不同意,甚至不回信息。
今年1月至今,小红一直收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7月,小红被短信告知因贷款长期逾期,海尔消费金融近期即将正式整理材料进入诉讼流程,让她做好应诉准备。目前,不少同学同样面临被电话催收的困境。
图片:小红被短信告知将被起诉。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轻备教育官网电话和该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未接通,向该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据一位学员提供的与离职轻备员工的通话录音透露,轻备教育目前线上业务已经停办,停办原因一来是线上业务不好招生,成本太大,二是线上退课率太高,整体盈利达不到预期。
在校生轻易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湖北消金为何频陷“培训贷”风波?
为什么在校学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贷款审核,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扫描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发给学生的某贷款平台二维码,发现在注册上述平台时仅需输入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打勾“我已阅读《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披露信息》”,即可进入完成注册进入贷款申请页面。
在扫描另一家贷款平台的二维码进行注册时,填写完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后,就跳转至上传身份证,整个注册过程中没有出现《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等协议。
从小红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申请贷款短信截图来看,在海尔消费金融从申请注册到贷款通过,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图片:小红提供的贷款签约过程的截图。
小红也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注册过程并没有仔细看合同,申请贷款时也是按照教育培训机构员工所说的,勾选“非学生承诺函”,并在工作经历中填写“无业”,同时,申请时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在消费金融公司第二天电话回访中,小红也按照此前填写的信息进行回复。
对于在校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业务,监管有明确规定。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如果上述情况为事实,轻备教育涉嫌为获取自身利益,诱导在校大学生办理消费金融产品。
“在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对在校学生放贷的前提下,如果已知是在校大学生身份,就属于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发布条例主要的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做到充分审核就大额放贷,明显未落实相应监管要求。而学生明知是造假,也予以配合,本身就是放弃自身权益的表现。”王蓬博表示。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提出,在这个事件中,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的行为,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风险把控不力的问题。如果培训机构构成欺诈,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仅涉嫌虚假宣传,则可能需要承担行政监管部门的行政责任;另外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学生签署合同,签署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的情形,也需要从民事角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消费金融公司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实际情况、合作机构的风险把控上也存在问题,则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轻备教育存在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行为的嫌疑。而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在借贷行为之前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也应当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但从贷款过程来看,机构既违反了贷款业务基本的审查流程,在尽职审查中的义务有所缺失,也纵容了场景方的不当营销,对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此事件中涉及的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两个平台,已不止一次陷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培训贷”风波中。
今年3月,界面新闻记者曾报道,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培训贷款。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在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涉及在校学生的贷款的投诉,合计超过500条。
天眼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占国,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其股东包括海尔集团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和10%。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楠,注册资本金9.4亿元,其前三大股东为湖北银行、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疆特易数科”)和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1.91%、24.47%和12.77%,其余股东包括TCL集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0.64%、10.64%、4.79%和4.79%。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新疆特易数科于2020年5月获批入股,在获批前一个月,其唯一的大股东由玖富数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玖富数科”)变更为北京利荣兴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利荣兴”)。从股权结构来看,玖富数科与利荣兴并无直接关联,但利荣兴的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联云智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一帆,同时也是玖富数科的法定代表人。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和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3%和481.3%。
对于“培训贷”风险,今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而在监管处罚方面,目前已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通报和处罚。
多填一道信息多流失一批客户,“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面对频发的“培训贷”风波,消费金融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在验证学生身份上,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获取学信网的数据。加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监管对于数据要求日趋严格,因此,目前针对18至23岁的用户,行业常见的做法都是设置“非学生承诺函”的选项,并通过电话回访二次确认用户信息,以此来避免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
对于为何不设置强制阅读合同的选项,以及要求用户上传学历证明的问题,该人士坦言,如果在用户申请贷款产品时多加一道程序,比如让用户上传学历的证明材料,或强制阅读完合同再打勾,或是要求用户阅读完合同后像签署保险合同一样抄写“本人已阅读合同条款”等,都会流失一定的客户。
“从外界来看可能只是在产品设计时多加了一个动作,但对于机构来说,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尤其如果是让用户抄写已阅读合同的字样,估计可能流失至少10%的客户。”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只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好的体验,在用户体验、获客和合规三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经监管批准可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由于落实第二还款源操作较为困难,目前业内尚无公司推出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规避“校园贷”风险,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给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已工作的用户确实也存在消费金融的需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无法通过学信网获知用户是否为学生的前提下,会选择让这类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勾选“非学生承诺函”。
“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利润压力,因此在吸收用户上不遗余力,表面上完成了监管要求,实际上并没有重视相关监管规定。浅层次的原因在于确认机制问题,很容易被上游导流平台造假,技术风控能力欠缺。”王蓬博称。
对于规范“培训贷”业务的发展,王蓬博建议,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要把合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予以重视,完善相关的风控管理机制。
针对消费金融公司,李亚建议,应当优化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方式,加强对机构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仅要审核借款人,更要监控培训机构经营财务动态,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以降低因培训机构跑路给消费者造成的资金损失。
针对监管部门,李亚进一步指出,建议从两个方面去规范,一方面是业务监管,严防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杜绝陷阱条款、霸王合同;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范围、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或预付款的三方存管,降低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风险。另外,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衔接,联合执法,不能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苏筱芮则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确认客户申请意愿的真实性,比如参照银行机构使用的“双录”流程,确认客户是否接受产品的属性及规则等,相关资料作为合规工作的重要构成进行留存。另外,金融部门监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通报力度,增加消费金融公司、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目前,在轻备教育报名课程并贷款的学生们陷入退费难、无力还款而被催收和起诉的困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王蓬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审核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尽量配合监管核查,耐心和消费者协商,也可考虑适当放宽相应的还款条件。
李亚提出,首先,消费金融公司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规范对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第二,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最后,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不得非法曝光、泄漏学生个人信息。
对于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与轻备教育合作情况、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发送采访函至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小红、小米均系化名)
来源:证券时报网
大学生如何应对新型校园套路贷款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陷阱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不想掉进校园贷陷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而远之。但是,很多时候借款人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就会自乱阵脚,特别是大学生,被各种各样的校园贷虚假宣传所迷惑,从而遭遇骗局。因此,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对任何可能成为骗局的校园贷都不掉以轻心。在需要贷款的时候,通过正规贷款平台申请贷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借款人最大限度的财产安全。
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防骗意识,真正做到应对自如呢?给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对骗局形式有全面的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前熟悉贷款流程,知道放款前是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的,这是正规贷款机构所不允许的。如有陌生人需要你出示个人身份信息,一定不要轻信,谨防身份信息被盗用。对于一切需要提前收取费用的贷款平台一律拒绝,看紧自己的钱包才是硬道理。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对方的身份信息,可以向工商部门或者金融主管部门寻求帮助,对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其次,切忌病急乱投医,不要盲目去寻找贷款信息,平时多关注一下贷款市场的动向,了解一些相关的贷款常识,这样在需要贷款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在需要贷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通过银行或者正规平台进行贷款申请,就算找的是民间贷款,也要坚持先放款后付息的原则。最后,如果发现自己不慎陷入校园贷骗局,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寻求警察的帮助,向警方提供一些骗子的信息便于找到骗子的窝点,让警方更有效地侦破案件。谨记受骗之后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防更多的借款人被骗。
如果怀疑自己已经陷入了校园贷陷阱,也不要惊慌,首先确实贷款公司是否正规,确认自己是否确实陷入校园贷陷阱,再有条理地一点点解决问题。发现自己陷入校园贷陷阱的时候,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校园贷和银行贷款是一样的,还不上贷款就是自己违法、会坐牢等。校园网贷属于民间借贷,是受民事法庭监管的,不受司法机关的管制,如果你受到暴力催债或者恐吓,一定要及时报警,法律会保护你。其次,一定要勇于告诉自己的父母,不要因为羞愧或者担心被责怪选择隐瞒,这样只会让事情更加严重,以致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到最后酿成悲剧。家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是无条件站在你身后来支持你的人。最后是一定要保存证据,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大化。签合同之前要看清自己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正常借款合同,要保留借贷双方信息、转账凭证、银行流水等相关证据。如果有聊天记录、电话记录、催收短信、证人证言、录音等证据都要及时保存,方便在最后的诉讼中,拿出对自己有帮助的证据。除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先咨询一下律师,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36%不受法律保护,年利率24%受法律保护,就算是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也不能超过36%。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只有欠条是打不赢官司的,只有欠条与转账的凭证相对比对才能打赢官司。所以一定要算清楚除去利息借的本金到底是多少。现在骗子很多,骗子的套路更多,有时你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陷入了他们的骗局,因此在涉及钱财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金融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最后,作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消费水平,学会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不要与同学之间进行盲目攀比。如果遇到经济困难需要贷款的情况,一定要通过正规部门、正规方法,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当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及时沟通,不要被不法分子诱导,更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误入歧途。
(作者: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石靓砉)
被冒名申请校园贷,南海西樵一女子刷流水验证被骗26万多
虚假征信诈骗的话术五花八门,而这类套路最后往往是用“影响征信”的理由忽悠受害者,让其转账刷流水以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近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女子就遭遇了此种诈骗,最终被骗26万多元。
8月20日,西樵镇的事主段女士(化名)在上班时,接到一通以“00”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客服”,问其是否曾经在学校申请过一张银行卡,现这张银行卡被人冒用进行校园贷款业务,如不注销将导致其信誉受损。段女士见对方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便没有怀疑。为了注销校园贷,段女士添加了对方的QQ。
随后,段女士点开对方发来的链接,并在网页上点击“立即注销违规网贷”。紧接着,页面自动跳转到了“客服”功能,该“客服”称如需取消“违规网贷”记录,需要转账证明自己的信誉没有问题,并承诺后续转账的金额会原路返还。
于是,段女士按照对方的指引,共分7次将268898元转到了指定的账户中。然而,当段女士再次联系“客服”时,对方却没了消息,段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紧到西樵派出所报案求助。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来电,如有疑问可联系官网平台客服咨询核实。此外,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凡是以网络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指引配合注销贷款账户、取消贷款记录、刷银行流水的都是诈骗。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潘秀雄
【作者】林洛峰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