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民和贷款

本文目录

水源山宗如此被“大棚房”

水源山宗生态园门前冷落车马稀

青海省水源山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青山反映:2018年12月13日,他被时任民和农牧局局长刘存有告知,水源山宗生态园被列为“大棚房”集中清理整治单位,要停业整改。12月25日,由民和十多个部门组成的100多人的“执法队”,对水源山宗生态园开展查封行动。从12月30日开始,对水源山宗的强行拆除陆续展开,直至2019年3月13日结束。

水源山宗生态园,这个2011年命名的青海省乡村旅游4A级接待点,被当作“大棚房”予以强行拆除。陈青山说,“我们父子两代人奋斗创业,就这样化为乌有了。”他坚持认为,县委、县政府在没有吊销、收回公司一切合法证照的情况下,强行拆除水源山宗生态园,是严重侵犯民营企业和公民个人利益的违法行为。

从那时开始,陈青山四处奔波为企业和自己依法维权,至今无果。

陈青山的父亲陈世雄,世居民和北山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祖祖辈辈没有摆脱代际贫困的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春风吹进大山,1984年,陈世雄带着几个乡亲来到甘肃省窑街煤矿搞副业,这让他开阔了眼界。1985年8月,陈世雄回到家乡,贷款200万元建成了民和第一铁合金厂。企业带动了全北山乡和附近农民500人就业,成了民和优秀企业,陈世雄也成为青海省改革开放、致富奔向“四个现代化”的带头人。1991年,时任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来企业调研,为企业题词“敢闯富民之路”。

2004年,民和第一铁合金厂一直是民和纳税大户,陈世雄也先后荣获了省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等荣誉。

荒草丛生的水源山宗生态园

陈青山的三哥陈青云告诉记者,其父是2007年去世的。2009年,为解决原国有园艺场下岗职工及债务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找到他商讨接收民和园艺场的事情。当时的县园艺场满目沧桑、破败不堪、一片荒芜,周围村民随意进场养牛、放羊,近40名职工将近10年没有拿到或拿全工资,怨声载道,经常上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民和第一铁合金厂效益一直不错,应有企业担当和责任,“替政府分忧、为职工解困”。经过再三考虑和思想激烈斗争,民和第一铁合金厂同意接手县园艺场这个“烫手山药”。

园内设施全都被拆除清理

2009年4月23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第5号)纪要形成了《关于园艺场土地、资产、债务及职工安置问题的请示》;同年5月,达成了《民和县园艺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明确规定:园艺场299.53亩土地受让给陈青云,年限为50年(2009年5月1日至2059年4月30日止);土地使用权转让金为每亩2万元,总金额599.06万元……

此后,依法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证照。陈家人通过借、转、贷等方式,自筹资金80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建设了青海省最早的生态园。2010年1月22日,县委、县政府主持举办了盛大的竣工开园仪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讲话中指出,水源山宗生态园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带动了海东地区百里长廊及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2011年,以陈青山为法人代表注册成立了青海水源山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当年由省市县领导参加的水源山宗生态园竣工开园仪式。(图片由陈青山提供)

经过近9年开发建设,水源山宗持续不断投入累计达到1.4亿元,先后安置下岗职工300多人次;解决农民工、季节性务工、大学生假期短工等就业2000多人次,支付工资累计达4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农产品销售每年400万元至600万元,累计超过5000万元……2012年海东地委、海东行政公署为企业颁发了“海东地区就业创业工作优秀企业”;2016年被评为海东市食品卫生A级示范单位。

被强行拆除前的水源山宗生态园,占地8000平方米,园内栽植了南方棕榈树、罗汉松、榕树、金桂、蝴蝶兰等树种花卉,建有各类江南仿古造岩景点等;260多个雅座、包间、高档宴会厅;大小门牌楼20多座,包括大美青海第一园、中华门、中天门等;一个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100万吨枸杞加工车间,内有各种机器设备;两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库,内有食品、百货、家用电器等;还建有农业博物馆、生态园储备库、职工宿舍及员工活动中心……

数说发生在2018年末那一幕时,陈青山眼睛湿润了。“强行拆除,所有财产、物品被哄抢一空,至今没有财产登记报告,民营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原生态园职工王德成,亲历了生态园的发展,他说公司除了自身发展,这些年还做了许多公益活动,良好的口碑在全县没有几家。他回忆当时的场景气愤地说:“服务员和职工宿舍的个人生活用品和财物,都没来及取出,就被推倒填埋了。拆迁推倒了旗杆,国旗在拆迁人员的脚下被踩来踩去,这种行为成了啥?”

水源山宗被强行拆除是当时民和的“大事件”,引起了媒体和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对此县委、县政府曾有过“答复”。然而陈青山认为,这些“答复”违背了《宪法》《物权法》《企业法》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事实真相,比如农业农村部发文明确:“大棚房”整治的范围是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上的违法违规建设,而水源山宗公司办理的“三证”表明,299.53亩土地是原国有园艺场的土地。

一年多来,陈青山依法逐级向上反映情况。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公开告知书》给他的回复:按照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下发的“大棚房”整治行动方案,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专项行动负总则,区(市、县)政府承担实施专项行动的主体责任。然而当他到省、市、县相关部门想要表达自己的诉求,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和拒绝,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

由民和县政府主管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门紧闭

在调查中,记者通过当地商业人士、行政事业机关干部了解到,原水源山宗生态园的299.53亩土地,现在已成为民和川垣新区与驼岭新区中间面积最大的一块“裸地”,开发价值和商业潜力无限。

尽管陈青山现在身负2000多万元债务,压力巨大,但他却表达了希望县委、县政府对原水源山宗生态园的100多名职工给予就业安置愿望。同时他依然坚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他一个说法,会为民营企业撑腰。(本报记者申维祖文/图)

宽渠道稳成果 大通湖区民和村多措并举促脱贫

工作队指导贫困户田间管理工作。

红网时刻通讯员喻浪风益阳报道

连日来,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住建局驻千山红镇民和村工作队驻守防控一线,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全面胜利、圆满收官。

开展消费扶贫拓宽保收增收渠道

“真的感谢工作队啊,不然今年我要亏大了。”说起卖红薯淀粉的事,民和村贫困户宋尚成感激地说道。2019年,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宋尚成喂养了11头猪,同时利用自己家的1亩多地种植了红薯来饲养猪,一家人年收入都指望着这些猪。不料2019年非洲猪瘟来势猛,许多养殖户家的猪被感染了。宋尚成要担心自己家的猪,也为了减少损失提前把11头还未长大的猪全都卖了,直接亏损了3、4万块。

“猪都没了,那些红薯还有什么用?挖回来还浪费我的力气。”自从卖了猪,宋尚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眼看着1亩多的红薯要烂在地里了。

春节期间,驻村工作队在做防疫知识宣讲走访时了解了他的情况。“猪没了,红薯还可以利用起来啊,可以做红薯淀粉或红薯粉啊?我们帮你卖。”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宋尚成将红薯做成了红薯淀粉。回到单位后,驻村工作队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帮助宋尚成走出困境。

“自己种的红薯,自己做的红薯淀粉,好吃又放心呢。”很快650斤红薯淀粉全部销售完毕,并得到了局里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今年宋尚成又增收好几千元,给这个家庭增添及几分春节的温暖。

从疫情开始至今,住建局驻民和村工作队还先后帮助该村贫困户刘述光销售大米2100斤,周建成和廖泉销售鸡、鸭320余只,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稳定了脱贫成果。

抓实春耕备耕,稳住产业扶贫成果

“老兄啊,我们现在要搞好田间管理,给稻田消消毒杀杀虫,同时培养一些藻类,争取3月底出一批虾苗。”近日,益阳市千山红镇民和村贫困户刘立新家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原来是大通湖区住建局驻民和村工作队队长彭世钦带着扶贫产业指导员给贫困户指导稻虾养殖技术。

刘立新是该村2017年脱贫户。为了不“返贫”,2018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他一边发展稻虾套养,一边在农忙时利用收割机赚点“外快”。如今他的稻虾产业已从2018年的20亩面积发展成了35亩。

“你们来得正好,现在疫情防控这么厉害,村里的路都封了,我想买饲料、药品出不去啊?”

了解了刘立新的需求后,工作队立马联系了饲料厂,同时打通饲料车必经之路,饲料第二天便送到农户家里。

“疫情当前,出门做事还是要戴口罩啊。”工作队走时还不忘嘱咐道。

区住建局驻村工作队将防控疫情、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嘱咐农户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做好春耕备耕,确保民和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助力贫困村产业健康发展。

国开行15.8亿助推“民和速度”

青海新闻网讯民和作为海东乃至全省的门户之城,门户地位显得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历史性“欠债”,贫困面广人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为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积极寻求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新途径,全面盘点家底,梳理短板缺口,确立新建项目,遵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利用金融融资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决策,迅速与海东市国开行对接洽谈,在海东六县区率先申报获取专项扶贫贷款15.82亿元。由于动作快、进展快,被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点赞为“民和速度”。

利用贷款方式搞基础建设,是在县域财政投入不足情况下,一种填平补齐短板缺口行之有效的方式。民和正是看中了这一明显优势,在这一工作中自上而下高度重视,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了申报项目齐全、项目申报准确,得到了国开行全力支持,主动帮助完善申报资料,快速批复贷款划拨,强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开行助推催生的“民和速度”,将加速民和村庄道路建设步伐,有力解决贫困村经济发展交通瓶颈问题;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使全县贫困村人畜饮水安全提供根本保障;农牧业发展步伐提速,贫困村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105村将旧貌换新颜,1.6万多户危房将得以改造;有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得以完善,贫困村卫生室条件提档升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实现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全面普及;农村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类服务大厅更加便捷为民;贫困村生态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显著美化。

这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提前夯实民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贫困人口提前得以享受发展成果,为民和加快发展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为了实施好各项建设项目,施之以国、惠之于民,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精准脱贫为根本,将项目落实好、实施好,将金融贷款这块好钢用到刀刃上,实现贷款项目落到实处,全面助推全县精准脱贫工作。

同时,民和县将加大贷款监管力度,确保贷款安全,保证项目按期顺利实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