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渗透率超51%,贷款买车怎样避开“套路”?
眼下新购车人群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汽车金融方案。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超过51%。贷款买车、分期买车,不再是令人谈之哂笑的“没钱硬要装大款”,而是一种越来越被接受的消费方式。
分期付款帮助爱车人士实现了购车梦,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少数经营主体不规范行为的曝光,让人们总怀疑贷款买车“坑”多、“套路”深。特别是之前的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后,更让全社会对汽车金融的服务水平高度关注。
贷款买车多问多查,避免“套路”
回想起3年前买车的经历,邹女士依然记得贷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4S店向她推荐金融方案,可享受一年的免息,邹女士感觉挺划算,果断接受了。但唯有一个绑定条款,就是必须在4S店办理车险。
“当时我就留了个心眼儿,跟保险公司的朋友一打听,才发现我的保险买贵了2千块。我想退,朋友说只管退,因为保险法规里有一个后悔期,在这个后悔期内都可以退,4S店无权干涉。”于是邹女士就到保险公司开具了一个退保申请单,回到4S店,好在4S店并没有纠缠,只是询问了退保原因,很快就协助办理了退保。
同样对汽车金融服务有点小疑惑的,还有布先生。去年新能源汽车大热,抖音平台上涌现出不少零首付、零利息的购车广告,本来也有换车打算的布先生决定赶一次潮流。他直接用旧车置换新车,旧车折价为首付款,选择了3年零利息的购车方案。在他看来,无疑是把钱分36等份还款,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不吃亏。
而小疑惑在于,他开始没有注意到合同中规定不能提前还款,后来才知道的,对此他不是特别理解。不过总体贷款体验还是满意的,“金融服务费的确有,3000元,但是我和销售人员砍价过程中,他给我免掉了,我建议大家也砍砍价。”
更有机智如潘先生者,三个月前刚买了一辆车。买车前他对比了多家4S店,发现很多4S店都有免息政策,银行也有刺激消费的政策,综合对比下来,他发现自己去银行贷款是最划算的。“总体感觉4S店的汽车金融方案讲解很清晰,没什么套路,我没在4S店办主要是为了多省点钱。”潘先生说。
消费者要警惕营销噱头、避免征信污点
《中国汽车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他们对汽车金融服务的评价较为满意。但纵观全行业,也不排除少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欺诈行为。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金融服务费问题。
北京德奥达奥迪4S店销售经理吴超认为,4S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而产生费用,其实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费用是隐性还是显性。现在,很多4S店会把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贴在店内明显位置,并提前告知消费者,供消费者自主选择。至于保险是否在4S店购买,也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贷款的还款规则则是由放款的金融机构决定。
作为一名从业人员也是一名消费者,汽车金融服务商灿谷副总经理、风控中台负责人陈欣,从切身经历的角度建议广大消费者,事先要做一定的功课,初步了解在自身预算范围内的车款、性能周边和市场售价,做到有备而来。如需选择汽车信贷消费产品及服务,尽量选择大机构、口碑品牌,不要轻信营销人员的口头许诺,警惕“天上掉馅饼”式的产品或服务。
灿谷市场销售部北区负责人张昊也认为,在选择信贷服务时,避免套路最好的方式是,选择具有规模及品牌效应的金融机构或者服务提供商。不轻信不符合常理的营销噱头;可事先多了解几家,从中进行比较、选择;在签署合同时,务必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及还款计划表,避免签署空白合同。
当然,识别风险是需要知识储备的,很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更对一些消费陷阱缺乏识别能力。前段时间,22岁的小刘看上一款新车,想要贷款购车,结果在大数据检测环节,却直接被审核系统拒绝。原来,他曾经用网络贷款购买手机,没有按时还款,导致征信存在污点,不符合贷款条件。
贷款不成功的客户,灿谷河南分公司区域经理潘继凯在工作中屡有碰到,主要原因就是征信资质不过关。他提醒消费者,首先,来路不明的信用测试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很多网站或者APP会推送网贷信用测试链接,为了将消费者发展成为网贷客户,这些测试的设计逻辑是将同一人的征信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反复测试。如此造成的后果是,当消费者真正需要贷款时,征信检测会发现其多次意欲在不同平台贷款,说明资金紧缺、还款能力差,最终往往难以通过资质审核。
第二,不要轻易为他人担保,一旦被担保人逾期不还款,担保人则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年轻人喜欢网贷,而眼下各种大数据多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轨。换句话说,任何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导致后期贷款困难,切忌存在侥幸心理。
金融企业须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规范性,从消费的角度讲,关系到千家万户,承载着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生活的向往;从社会的角度讲,关系到汽车消费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吴超认为,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眼下,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复杂多样,比如希望低月供,不想分期希望最后一起还款,甚至没有购车指标、需要4S店或者金融机构帮忙解决指标问题等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厂家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联合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融资租赁产品成为一个不错的思路。
张昊则认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是健康的,但不排除有少数不合规公司或者机构有违规操作,让消费者蒙受损失,给行业蒙上了一层“套路多”的刻板印象。行业整体水平提升,首要在于行业服务消费者能力的提升,如通过科技化手段实现汽车金融服务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减少过多人工参与,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简单、便捷的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根本落点在‘服务’。”在陈欣看来,这要求汽车金融服务提供方,从提升服务能力入手,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汽车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流程的设置上,做到让消费者清楚明白、简单便捷;事先宣讲清楚产品及服务、明晰各方权利及义务,不故意制造信息差;过程中视消费者需求提供中肯建议,同时始终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自由消费,尽力消除他们的疑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和信贷市场消费者的结构和习惯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汽车金融行业的全方位提升迫在眉睫。陈欣介绍,以灿谷金融为例,首先,要求员工“低头看路”,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真正下沉到市场当中去,了解用户的真实痛点,基于此去进行产品设计和流程设置,做到真正“利他”,让消费者的金融体验简单、愉悦。与此同时,还要“抬头看天”,在实际业务操作之外,抱持对行业、对市场的宏观视角,任何细分行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演变。最后,要干一行爱一行。“提供让费者放心、满意的服务,是每个汽车金融人的使命,也应该是让每个从业者有充分自豪感的行动。”陈欣说。
来源:中国汽车报
汽车金融渗透率超51%,贷款买车怎样避开“套路”?
眼下新购车人群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选择汽车金融方案。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超过51%。贷款买车、分期买车,不再是令人谈之哂笑的“没钱硬要装大款”,而是一种越来越被接受的消费方式。
分期付款帮助爱车人士实现了购车梦,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少数经营主体不规范行为的曝光,让人们总怀疑贷款买车“坑”多、“套路”深。特别是之前的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后,更让全社会对汽车金融的服务水平高度关注。
贷款买车多问多查,避免“套路”
回想起3年前买车的经历,邹女士依然记得贷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4S店向她推荐金融方案,可享受一年的免息,邹女士感觉挺划算,果断接受了。但唯有一个绑定条款,就是必须在4S店办理车险。
“当时我就留了个心眼儿,跟保险公司的朋友一打听,才发现我的保险买贵了2千块。我想退,朋友说只管退,因为保险法规里有一个后悔期,在这个后悔期内都可以退,4S店无权干涉。”于是邹女士就到保险公司开具了一个退保申请单,回到4S店,好在4S店并没有纠缠,只是询问了退保原因,很快就协助办理了退保。
同样对汽车金融服务有点小疑惑的,还有布先生。去年新能源汽车大热,抖音平台上涌现出不少零首付、零利息的购车广告,本来也有换车打算的布先生决定赶一次潮流。他直接用旧车置换新车,旧车折价为首付款,选择了3年零利息的购车方案。在他看来,无疑是把钱分36等份还款,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不吃亏。
而小疑惑在于,他开始没有注意到合同中规定不能提前还款,后来才知道的,对此他不是特别理解。不过总体贷款体验还是满意的,“金融服务费的确有,3000元,但是我和销售人员砍价过程中,他给我免掉了,我建议大家也砍砍价。”
更有机智如潘先生者,三个月前刚买了一辆车。买车前他对比了多家4S店,发现很多4S店都有免息政策,银行也有刺激消费的政策,综合对比下来,他发现自己去银行贷款是最划算的。“总体感觉4S店的汽车金融方案讲解很清晰,没什么套路,我没在4S店办主要是为了多省点钱。”潘先生说。
消费者要警惕营销噱头、避免征信污点
《中国汽车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他们对汽车金融服务的评价较为满意。但纵观全行业,也不排除少数不规范行为甚至违法欺诈行为。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金融服务费问题。
北京德奥达奥迪4S店销售经理吴超认为,4S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而产生费用,其实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费用是隐性还是显性。现在,很多4S店会把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贴在店内明显位置,并提前告知消费者,供消费者自主选择。至于保险是否在4S店购买,也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贷款的还款规则则是由放款的金融机构决定。
作为一名从业人员也是一名消费者,汽车金融服务商灿谷副总经理、风控中台负责人陈欣,从切身经历的角度建议广大消费者,事先要做一定的功课,初步了解在自身预算范围内的车款、性能周边和市场售价,做到有备而来。如需选择汽车信贷消费产品及服务,尽量选择大机构、口碑品牌,不要轻信营销人员的口头许诺,警惕“天上掉馅饼”式的产品或服务。
灿谷市场销售部北区负责人张昊也认为,在选择信贷服务时,避免套路最好的方式是,选择具有规模及品牌效应的金融机构或者服务提供商。不轻信不符合常理的营销噱头;可事先多了解几家,从中进行比较、选择;在签署合同时,务必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及还款计划表,避免签署空白合同。
当然,识别风险是需要知识储备的,很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更对一些消费陷阱缺乏识别能力。前段时间,22岁的小刘看上一款新车,想要贷款购车,结果在大数据检测环节,却直接被审核系统拒绝。原来,他曾经用网络贷款购买手机,没有按时还款,导致征信存在污点,不符合贷款条件。
贷款不成功的客户,灿谷河南分公司区域经理潘继凯在工作中屡有碰到,主要原因就是征信资质不过关。他提醒消费者,首先,来路不明的信用测试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很多网站或者APP会推送网贷信用测试链接,为了将消费者发展成为网贷客户,这些测试的设计逻辑是将同一人的征信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反复测试。如此造成的后果是,当消费者真正需要贷款时,征信检测会发现其多次意欲在不同平台贷款,说明资金紧缺、还款能力差,最终往往难以通过资质审核。
第二,不要轻易为他人担保,一旦被担保人逾期不还款,担保人则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年轻人喜欢网贷,而眼下各种大数据多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轨。换句话说,任何不守信用的行为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导致后期贷款困难,切忌存在侥幸心理。
金融企业须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规范性,从消费的角度讲,关系到千家万户,承载着消费者对美好汽车生活的向往;从社会的角度讲,关系到汽车消费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吴超认为,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眼下,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复杂多样,比如希望低月供,不想分期希望最后一起还款,甚至没有购车指标、需要4S店或者金融机构帮忙解决指标问题等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厂家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联合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融资租赁产品成为一个不错的思路。
张昊则认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是健康的,但不排除有少数不合规公司或者机构有违规操作,让消费者蒙受损失,给行业蒙上了一层“套路多”的刻板印象。行业整体水平提升,首要在于行业服务消费者能力的提升,如通过科技化手段实现汽车金融服务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减少过多人工参与,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简单、便捷的服务。
“汽车金融服务的根本落点在‘服务’。”在陈欣看来,这要求汽车金融服务提供方,从提升服务能力入手,坚持“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汽车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流程的设置上,做到让消费者清楚明白、简单便捷;事先宣讲清楚产品及服务、明晰各方权利及义务,不故意制造信息差;过程中视消费者需求提供中肯建议,同时始终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自由消费,尽力消除他们的疑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和信贷市场消费者的结构和习惯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汽车金融行业的全方位提升迫在眉睫。陈欣介绍,以灿谷金融为例,首先,要求员工“低头看路”,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真正下沉到市场当中去,了解用户的真实痛点,基于此去进行产品设计和流程设置,做到真正“利他”,让消费者的金融体验简单、愉悦。与此同时,还要“抬头看天”,在实际业务操作之外,抱持对行业、对市场的宏观视角,任何细分行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演变。最后,要干一行爱一行。“提供让费者放心、满意的服务,是每个汽车金融人的使命,也应该是让每个从业者有充分自豪感的行动。”陈欣说。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从新能源车渗透率榜里可以看到什么?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据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58.2%,环比增长7.8%,渗透率为36.3%,同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
同时,列出了31个省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排行榜,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梯队,即渗透率均超过35%的被划为第一梯队,包括上海、海南、广西、河南、重庆、浙江、天津、北京等8省市;渗透率30%至35%之间的省(市)被划为第二梯队,包括江苏、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山东、湖北和安徽等8省;渗透率在20%至30%之间的被划为第三梯队,包括河北、福建、湖南、宁夏、贵州、云南、江西、吉林、辽宁等9省;渗透率低于20%被划为第四梯队,包括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青海、西藏等6省(区)。
新能源车渗透率排行榜基本反映出了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总体状况,让全社会知道了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新能源车发展呈现地区不平衡特征,也显示出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大致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一致的“经济性”特征:即经济发展基础牢固、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大的省(市),新能源车渗透率相对较高,上海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50%,成为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省(市),其他省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则相对较低。
当然,也还有例外的,那就是尽管经济发展速度不是最快的,经济总量也不靠前,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依然名列前茅,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出台的相应鼓励政策措施力度大的因素推动的,如位列第一梯队第二、第三名的并不是经济总量较大的直辖市,而是海南和广西两个省份,这与两地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有密切关系。比如海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最早宣布禁售燃油车,到2030年,全岛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和基础设施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消费者用老旧汽车置换新能源汽车,可直接拿到8000元补贴;另外,用车环节还能申请1500元至2000元充电费用补贴。
广西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也豪不含糊,在停车、充电、电价、路权等多方面均有优惠政策,如市政道路旁停车位减半收取停车费,政府投资或利用国有资源建设的停车场充电时,免交停车费,并对充电/换电设施建设、运营进行补贴;对于新购置广西本地产新能源营运车每年每车补贴4000元。
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高质量方向转型,尤其是我国政府承诺碳达峰和碳中和,形势紧任务重,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成了未来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必选路径。显然,新能源车不仅是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我国汽车企业未来能否占有更大市场、不断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角逐场。
显然,我国要推动新能源车加速布局,必然要把提高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从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看,为了少走弯路,提高新能源车推广效率,并着力减少汽车产业损失,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并须努力加以解决:
其一,对我国汽车产业在总体上进行重新布局,制定新能源车发展产业规划,确定不同时候的生产与销售数量。也就是对我国现有新能源车产业和燃油车产业在地区之间进行合理调整,即在南方气候比较温暖、基础工业雄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各类基础设施不错的地区适当增加或重新布置新能源汽车工业,在北方地区适当压缩或撤减新能源车生产,保有传统燃油车生产;同时,加大现有新能源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力度,推动新能源车形成拳头品牌企业,提高整个新能源车产业生产效率,扩大生产数量,使我国新能源车能够突破现有生产瓶颈,不断向着高品质方向发展,更加适合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需要,力争销售量也有一个新突破,推动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接近或超越当前世界上新能源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其二,从中央到各地政府应出台更为有利的政策措施,对新能源车企业在研发、推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主要是政府设立新能源车研发奖励基金,用于鼓励新能源车企业不断研发推出高科技新能源车,攻克新能源车科技难关,使新能源车现有各种缺陷得以弥补,使新能源车更加适合国民消费胃口,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为更多民众选择新能源车出行提供有效保障。
同时,对新能源车企生产与销售实行优惠财税金融政策,主要是减免税、低利率贷款,减轻新能源车企负担,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新能源车企能够顺利生产,不断扩大生产供应量,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购买需求。此外,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央政府有关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要求,解决新能源车社会推广的硬软件制约问题:一是在促销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充电等基础设施保障、平均消费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气候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为有利的政府推动与指导作用,及时为新能源车生产与营销解决实际困难,彻底释放新能源车社会消费潜能。二是加大各类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主要是在充电桩、停车、购车补贴、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新能源车销售营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解决新能源车推广有可能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
其三,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各地政府除了积极努力之外,还应坚持科学谨慎态度,避免各种盲目求速以及攀比行为,确保新能源车发展稳妥和可持续。新能源车渗透率排行榜其实反映的是能源车在所有汽车销量中的占比情况,它表面反映的是一个销售数据,但实际折射的却是背后许多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强弱的现实,更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实力。由此,未来各省市要发展新能源车,提高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还是要遵循科学,首先必须将各种基础设施、优惠等等软硬环境都考虑周到,要量力而行,防止盲目蛮干的发展行为,否则只能会得不偿失,不仅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难以提高,还会形成新能源车的产业损失,最终影响新能源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