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钱诱惑!90后IT青年参与开发涉诈App,不少来自知名高校
几个月前,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陈女士,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炒虚拟货币的A。没想到,没用多久,这款A居然打不开了,她充值进去的74万元也随之“灰飞烟灭”……
在北京市顺义区,郭女士下载了一款财富管理A,这款A看起来和身边朋友们的毫无二致,郭女士投资其中、收益颇丰。没想到,在投入200余万元巨款后,系统显示“账户异常”无法提现,这款A再也无法登录……
警方调查发现,她们下载的这些A,外观设计都很“高大上”,起初各类功能看似正常,实际上都是诈骗类A。
据介绍,随着反电诈工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诈骗分子转变犯罪手法,大肆使用不法A实施诈骗。不同于传统的涉“两卡”诈骗,电诈手段正逐步升级。
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万多起,其中超60%是利用A实施诈骗,涉及理财、传销、赌博、色情、非法集资等多个领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长达半年追踪调查国内多起相关案件发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年轻技术人员,使其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诈骗A后台“可恶意操控”
湖北浠水县的陈女士是从一个“荐股”的微信群扫码下载该A的。民警了解到,该A通过虚构项目吸引受害人投资,操控后台数据给受害人造成“获利”假象,资金池内金额达到预期目标后,就关闭平台卷款而去。这一A,由天津市一家科技公司开发。
无独有偶,2021年4月底的一天,位于武汉市光谷创业街的湖北晟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昌公司”)被查封。该公司案发与一款虚拟币投资平台“i”有关。这一平台由刘某花8万元从晟昌公司购买,采取“拉人头”的方式,吸引客户“炒币”。上线仅1个多月,该平台就发展了2289个“下线”,累计转账交易13万余次。
“刘某‘割韭菜’,操纵‘杀猪盘’,晟昌公司相当于背后的‘制刀者’。”参与办案的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民警张晟说。
湖北晟昌公司由25人组成,分为技术、销售、美工等部门。技术开发人员分工明确,负责编写程序代码、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封装……一番操作下来,一款A制作周期大多不会超过1个月。
因其中一些A需要实现的功能类似,同类A可“批量开发”。晟昌公司还为下线买家组建微信群,负责后期功能调试、运维等。
IT青年沦为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诈骗A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一些年轻技术人员,向他们订购涉诈A,使他们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湖北浠水县陈女士“中招”的A,即由天津某科技公司的一群IT青年开发。警方赶到时,这群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埋头工作,墙上还贴着励志口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经查,该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毕业于知名高校,这款涉诈A的开发团队成员大多是90后,都有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在武汉的晟昌公司,同样披着网络科技的外衣,则在3年间开发了150余个涉及区块链、虚拟货币、电子钱包、网络商城等的A与小程序,几乎全部由网络金融诈骗、传销团伙订制。
晟昌公司10名嫌疑人被刑拘,“基本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办案民警张晟说,负责技术开发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都有光鲜的生活,但法律意识淡漠。
在湖南,一家由多名年轻人创办的“明星”企业,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竟是因2021年6月被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为“组团犯罪”。
2019年11月,客户张某找到这家有诸多光环的科技企业,希望其能制作某证券A的“相似款”。该公司3名主要负责人明知这款A可能被用于犯罪,仍接下业务,帮助张某开发、维护两款虚假证券A。
这一团伙成员均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有的还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他们通过基础源代码,分裂出多个投资诈骗类A,能做到“骗完一人即抛弃整个A”。
曾参与办理多起相关案件的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任巍巍为“制刀者”画像:90后IT男为主,大学以上学历,明知他人可能利用A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积极配合“直接发力”,或放任不管“间接助攻”,并多以“技术中立”为挡箭牌,长期游走于法律的边缘。
急于“挣快钱”
用“技术中立”做挡箭牌
陈女士被骗那款A开发公司的前端工程师王立(化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每年开发10余款软件,首先由销售与客户对接项目需求,开发团队进行研发、测试,再交由客户验收,团队根据验收意见对软件进行调整。王立称:“从没想到,自己会卷入刑事案件。”
王立介绍,开发一款软件需多环节合作,每个程序员一般参与其中某一两个环节。经此一案,他建议,相关专业大学生找工作时要多方了解求职公司背景,开发软件时,“尽量了解下游客户买去做什么、是否涉嫌违法”。
湖北晟昌公司的技术总监余某,软件专业毕业,90后。参与开发涉诈A后,他每月进账达到4万元以上,比此前1万元的工资高出几倍。面对警方调查,余某坦承,“知道可能违法,但是在别的地方也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以为只是开发A,没有直接参与诈骗,问题不大。”面对警方调查时,晟昌公司一些涉案人员如此回答。据介绍,公司老板经常给他们“洗脑”,称公司只是“做刀”,“刀被客户买去是割韭菜、杀人还是切水果,都与公司无关”。
办案民警介绍,晟昌公司开发的一系列涉诈A,平均售价10万元,价格最高的一款24万元。“每开发一个,公司通常可获利数万元”。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涉诈A开发者接下订单,多是抱着赚快钱、期盼可以一夜暴富的心理。这些涉诈A背后,“活儿不难、来钱快”,成为一些网络科技公司或技术人员愿意铤而走险的最直接原因。
“制刀者”将面临“帮信罪”处罚
2021年7月以来,国家反诈中心接连公布两批共计644个涉诈A。这些仿冒A,由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梳理后整理而出,内容涵盖社交、贷款、投资、博彩、购物、短视频、手机安全等多个领域。
任巍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安部门对涉诈A案正在实行全链条打击,案件背后提供技术支持的“制刀”团伙,涉嫌罪名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些判决书显示,类似案件中的技术开发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至3年不等,“人生路途从此也蒙上一层阴影”。
她撰文指出,虚假A已成为黑灰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暴露出A市场法律规制不完善、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
据其分析,A制作无准入门槛,一些封装平台审核不严、流程形同虚设,伪实名注册、更换网址重复封装现象频出;一些A绕过应用商店审查,扫码即可下载,监管处于缺失状态,加之涉案网站多租用域外服务器,致使A“近乎处于脱管状态”。
她建议,应完善法律法规,设立A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开发、封装、分发等各类主体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并制定行业规范、定期核查,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制度层面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通信网络环境。网信部门应加强对A的监管力度,特别是确立对未在应用商城上架A的监管方式,堵住监管漏洞。
近年来,各界对涉案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禁止呼声渐起。
2021年10月下旬,《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有委员提出,电信诈骗手法越来越先进,其中有个重要因素即“部分特定的精通专业电信网络技术、具有专业资格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推波助澜”。
还有声音呼吁,可参照证券市场对违法人员设定禁入制度,除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外,还可增加禁业惩戒条款,取消和限制其专业资格。
“不知情”不等于可免责
高校IT专业法治教育呼唤“精准滴灌”
连日来,《中国青年报》“IT青年沦为新型电诈案‘制刀者’现象”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有知识的人犯罪危害更大。”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王志波呼吁,加强对IT青年群体的法治教育。
他表示,涉诈A大都是懂编程的人编写的,有的高校毕业生只注重技能提升,比如致力于让软件实现某些功能,但不清楚自己写的代码最后会被拿去做什么,有的可能被拿去实现“二次开发”,有的可能通过接“私活”写代码,“都暴露出其背后法律之弦的缺失。”
根据王志波的观察,当前一些高校IT专业课堂上,关于新型犯罪途径的普法教育相对缺乏,比如“帮信罪”的释义与危害。他建议邀请法学院教师或司法机关公职人员为高校学子开展普法讲座,结合相关案例及时预警。
湖北一所高校计算机学院教授赵飞(化名)同样注意到不少惨痛案例,最近一两年,一些毕业于知名高校的IT青年或软件开发技术高超的年轻人沦为“黑客”,或者参与开发涉诈软件,“因为利益诱惑,选择铤而走险”。
在赵飞看来,高校专业课不能只着重技术层面的培养,一定要有思政及人文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运用同样关键。拥有高超技术可以制作锋利‘宝刀’,但刀用来做什么,必须规范起来”。
2021年12月1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武汉分论坛就此话题召开“高校IT学子法治素养现状及提升”研讨会,共议如何提高年轻从业者的法治意识,划清“行业红线”。
“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研发出后台可以随意调控数据、留有‘后门’的‘问题A’,非常容易。”在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胡书山看来,关键在于掌握技术者是否愿意参与其中。
一名长期关注此类案件的武汉网警提醒,武汉警方此前经办的多起相关案件中,尽管有的技术人员称并不知情,但“不知情”不等于可免责。
2022年1月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武汉分论坛、武汉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携手IT专业百名教授千名学生发出倡议:“坚决不做技术‘制刀者’”“力争将每一名师生打造成为反诈的‘宣传员、服务员、战斗员’”。
武汉计算机软件工程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李兵教授认为,数字社会、信息社会到来,叠加疫情影响,民众对移动网络依赖强烈,亟须加强相关诈骗行为源头治理,引导IT师生不做虚假A的技术助攻,发挥专业力量参与反诈,对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护航网络安全意义深远。
中国青年报(ID:z记者:朱娟娟雷宇整理:张力友)
栏目主编:张武文字编辑:李林蔚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中国青年报
浠水农商行清泉支行微贷双增“开门红”
黄冈新闻网(通讯员胡凡)“你们的家庭商贷50万元额度,无抵押、利率低、放款快,真的很好用!”浠水县清泉镇丽文大道卫浴商户张大姐点赞说。截至2月28日,浠水农商行清泉支行微贷比年初增长1482万元,增幅17.2%,余额达到10123万元,规模突破亿元,实现微贷额率双增“开门红”,率先全行网点超额完成投放目标,有效满足了城乡群众春节期间资金需求。
抢抓旺季加大投放。清泉支行位于浠水县城车站大道核心商圈区,周边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等支行相邻不足500米,客户竞争异常激烈,该行抓住春节资金需求旺盛机遇期,坚持立足县域,服务实体经济,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围绕个人经营类贷款、消费类贷款定位,强化方法举措,将信贷营销与目标客户上下游商户进行营销,做优产业链金融服务。
任务到人周密部署。为确保圆满完成县行“春天行动”微贷投放目标,该行及时召开全体员工誓师大会,对微贷营销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分解任务到人到天到岗,大力营造“开门红”浓厚氛围。支行长何海峰克服轮岗上任不足百日情况不熟、网点地理位置不优等实际困难,结合个人营销专长,给自己下达客户经理翻倍计划目标,组建三支服务小分队,科学合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考核重点,细化考核工作流程,确保实现引领全县网点“春天行动”微贷投放额率双增。
深度挖掘简化手续。实行稳贷扩面,当好“小微金融店小二”,对辖内小微企业、个体商户进行上门走访,电话回访,派送宣传特色产品,每日排名公示,每周总结评比,掀起全员营销高潮,通过加大存量贷户的维护与服务,精耕细作行业上下游客户,实现了存量贷户转介绍营销和行业上下游商户链式营销的目的,扎实开展客户储备工作。简化贷款手续,强力推行“301”贷款模式,提高办贷效率,提升了客户办贷体验度和满意度,为决战决胜“春天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浠水农商行37亿元微贷助力乡村振兴
6月1日,浠水县城十月水果批发市场饶老板高兴说:“农商银行‘亲情商贷’很对路,不用抵押担保,额度较高,我和老公签了个字,50万元贷款半个小时就到账了,真的很方便,很给力!”
今年以来,浠水农商行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前抓早,强势作为,扎实开展支农“春天行动”和“三大劳动竞赛”活动,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投放,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全行微贷、全员微贷,巩固微贷绝对主业,当好“小微金融店小二乡村振兴主办行”,不断为疫后经济重振、促进共同富裕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5月31日,全行微贷突破37亿元,余额达到37.62亿元,比年初增长7.94亿元,增幅26.8%。为1.6万小微客户解决了融资需求,户均贷款23.5万元。
该行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积极推广亲情农贷、农担贷、农担助力贷、房易融、房联融等业务新产品,做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长期信贷投放,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撑。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择优扶持浠水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粮食种植、收购、加工市场主体。
截至5月底,各项贷款规模率先全县10家银行机构突破110亿元,余额达到110.86亿元,新增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5%。
该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出台专项考核办法,坚持以业绩论英雄,调整充实客户经理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供各项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农村生态宜居、乡村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楚天贷款码”银企对接通道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对接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主动融入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用足用好人行再贷款和创业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支持家乡、武汉区域、省外创业成功人士,以优惠利率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减费让利,坚持阳光办贷,严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收取除贷款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对贷款过程中产生的评估、抵押登记费用一律由农商行承担,深入做好小微续贷服务,落实和完善无还本续贷服务机制,对存量优质客户在贷款到期前提前介入,指导客户做好还款计划和续贷准备工作,简化续贷审批资料,实行快审、快批、快贷,保障续贷需求不断档。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后金融服务过渡安排,对基本面向好、产品有市场、资金链暂时出现困难的小微企业,不盲目“断贷、抽贷、压贷”,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让市场主体得到更多实惠。
该行联合地方政府共建乡风文明。向清泉镇官湖、十榨等4个村派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6人,深入对接农户生产生活上的金融服务,全面开展产业振兴、公益劳动、防诈宣传、微贷推动、村貌整治等一系列活动,按照“一户不漏”原则开展评级授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农户授信全覆盖,巩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四级创建工作。
持续按照“村银共建+金融村官+荆楚小康贷”模式加快推进“863”数字化整村授信全覆盖,有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荆楚小康贷平台在整村授信工作中的推广主渠道作用,为客户提供“三分钟申请、零人工干预、一键式放款”的手机银行贷款服务,提高线上微贷业务占比,满足农户小额高频、快速自助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