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网商联贷怎么贷款

本文目录

魔法棒与紧箍咒:阿里腾讯的三年互联网银行实验

作者逸凡

出品懂财帝

移动互联网席卷中国,每一个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传统产业都被改造、被颠覆,曾经的王者被打得枯萎凋零。

这里面最大的赢家,当然是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持续变革的阿里、腾讯。站在背后的马云、马化腾成为推动时代的变革者和顶级富豪。

而中国的金融产业,牵动每一个产业和个人,虽然迟迟被保护在国营的堡垒中,但如今也被卷入时代大变革中。

而实际上,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一系列产品早已经撕开了传统金融的城墙。

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用渐进的方式,更深入到中国金融行业肌里,成为中国最大科技公司阿里、腾讯深度进入金融的试验田。

这两家低调的企业,资产规模、营业额、净利润不断强尽劲增长。透过这两家公司3年左右的运营,能看到互联网巨头在银行产业领域的各方面探索创新。

而在海外,互联网银行打开了资金来源和放款渠道,正在改变着传统银行。

存款来源,是中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一道紧箍咒。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正挥舞着魔法棒,打开传统银行原本凝固的版图。

1

两块试验田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是国内第一篇的民营试点银行,先后成为马云、马化腾在互联网银行的试验田。

这种实验,体现在资产端的互联网长尾效应。这两家银行,如今正成为民营银行的标杆。

历经3年多的发展,二者在总资产上平分秋色,同是2017年年底,网商银行781.7亿、微众银行817亿元。

而微众银行赚钱能力远远高于网商银行。2017年,网商银行盈利4.04亿元,而微众银行盈利14.48亿元,后者为前者的4.5倍。

而反观坏账,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仅为0.64%,而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3%。

不过,这个体现数据的巨大差异,是阿里、腾讯在布局金融业务上的差别。

这两家颇具先锋的互联网银行,自诞生起就尝试不同的道路。网商银行主要依托阿里电商和支付宝,目前业务聚焦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企业贷款;而微众银行依托微信,侧重发展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个人借款业务。

而实际上,蚂蚁金服面向个人信贷的产品,主要附着在支付宝APP产品“借吧”、“花呗”,其盈利能力强大,蚂蚁金服并未将2C的这块业务放入网商银行财务报表。

所以,二者的年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不能完全反映蚂蚁金服与腾讯金融在信贷领域的能力。

而网商银行服务的主要是高度下沉的小微企业,其坏账率本身较高。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571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余额2.8万元;其中,包括75万的农村用户,11.9%为涉农贷款。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

而微众银行的核心产品为“滴水贷”。据微众银行年报,在该行的主要贷款客户中,78%为大专及以下学历,76%为非白领从业人员,92%的贷款余额低于5万元。

网商银行崛起,依赖其强大的线上线下结合能力。“码商”正在成为蚂蚁金服体系金融产品的连接者。

阿里体系的电商,以及线下小摊小贩都有一个支付宝收款的企业“二维码”,顾客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结算。

基于支付宝二维码场景和数据,蚂蚁金服可以获得这些小微商家的营收等大数据,然后开展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科技服务。

微众银行信贷业务服务的850万小微企业中,线下码商超过了300万。按照蚂蚁金服最新的“凡星计划”,未来3年,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而微众银行崛起,主要源于“微粒贷”信贷产品的爆发。

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连接者”——连接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微粒贷创造的“联合贷款”是这个构想的落地。

简单而言,微粒贷为微众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放贷,通过“联贷平台”,20%左右的贷款资金由微众银行发放,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微众银行则基于大数据、AI技术为合作机构提供客户筛选与风控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用以提供清算对账等后台支持工作。

截至2017年,微众银行累计向1200万人在线发放贷款近87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注册用户达到6000万人,实现了传统银行贷款不可能企及的扩张速度与运营效率。

2

速度与桎梏

革新者。毫无疑问,依靠阿里、支付宝流量的网商银行与依靠微信、QQ的微众银行,如同一个剑客,杀入原本平静的传统银行,其发展速度显得颇为耀眼。

过去三年,微众银行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83亿元,4.01亿元,14.48亿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其资产同比增长达到57%。

过去三年,网商银行的近利润分别为亏损0.69亿元,3.16亿元,4.04亿元。

两家银行在资产端、营业收入、近利润的增速远远高于传统银行,其坏账率更低。

作用阿里、腾讯的流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两家银行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数据显示,过去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钱是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而微众银行服务的74%的贷款用户支付总成本少于100元。

但,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指数级增长。

虽然与传统银行对比,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我们从二者三年发展轨迹看,他们并没有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显得更为谨慎。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更像一块试验田。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发展的桎梏,其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同业银行,而不是用户存储。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纯互联网银行,面临开户账户功能受限的监管问题。

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建立银行账户分为I、II、III类账户,II类账户与I类账户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III类账户则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

作为纯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均无物理网点,无法满足I类账户开设条件,因此其存款账户均为II类账户,功能受限,导致吸储能力较弱。

比如,微众银行提供定期存款、智能存款等银行存款产品,采取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的定价策略,实现7*24小时随时支取,实时到账,通过高利率与便捷性吸引客户。但是,受监管影响,微众银行的存款账户为II类账户,吸储能力较弱。

截至2017年末,客户存款约53亿元,仅占总负债的7.3%。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2017年末的同业负债高达467亿元,占总负债的64%,即资金主要源自其他银行。

截至2017年年末,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微粒贷”已与50家金融机构建立共担收益和风险的联合贷款业务合作关系。

联合发放的贷款中,20%左右的贷款资金由微众银行发放,约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形成其高额同业负债资金。

和微众银行一样,网商银行吸收存款方面向来处于弱势。

而2016年末,网商银行的客户存款规模达232亿元,占总负债比重40.5%,大幅高于微众银行。2017年,网商银行吸收存款251亿元。

不过,网商银行负债端对客户存款的依存度仍然较低,同业存单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2016年,网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高达232.5亿元,与客户存款规模相当。但是,该行2017年的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达到了381亿元,是上一年180亿元的2.11倍。

而海外的互联网银行,其存款95%源自用户,而非同业拆解。这可能是目前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而对比海外的互联网银行发展轨迹,一般通过高利率存款产品吸引客户。

另外,技术也能帮助资产端的资产配置与贷款分析,实现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与完备的风控机制,加之纯互联网渠道运营成本大幅缩减,使得互联网银行远远高于高于传统银行的投资收益。

而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充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支付习惯。中国的移动支付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果中国互联网银行在存款来源端发生政策变革,银行业这场暴风骤雨的变革将会更加猛烈。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变革实验,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一切才刚刚开始。

-END-

懂财帝原创出品zfi

关注独角兽,关注新商业变迁

马云马化腾低调的做了三年银行,利润高的吓人,传统银行要下岗了

作者逸凡

出品懂财帝

移动互联网席卷中国,每一个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传统产业都被改造、被颠覆,曾经的王者被打得枯萎凋零。

这里面最大的赢家,当然是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持续变革的阿里、腾讯。站在背后的马云、马化腾成为推动时代的变革者和顶级富豪。

而中国的金融产业,牵动每一个产业和个人,虽然迟迟被保护在国营的堡垒中,但如今也被卷入时代大变革中。

而实际上,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一系列产品早已经撕开了传统金融的城墙。

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用渐进的方式,更深入到中国金融行业肌里,成为中国最大科技公司阿里、腾讯深度进入金融的试验田。

这两家低调的企业,资产规模、营业额、净利润不断强尽劲增长。透过这两家公司3年左右的运营,能看到互联网巨头在银行产业领域的各方面探索创新。

而在海外,互联网银行打开了资金来源和放款渠道,正在改变着传统银行。

存款来源,是中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一道紧箍咒。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正挥舞着魔法棒,打开传统银行原本凝固的版图。

1

两块试验田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是国内第一篇的民营试点银行,先后成为马云、马化腾在互联网银行的试验田。

这种实验,体现在资产端的互联网长尾效应。这两家银行,如今正成为民营银行的标杆。

历经3年多的发展,二者在总资产上平分秋色,同是2017年年底,网商银行781.7亿、微众银行817亿元。

而微众银行赚钱能力远远高于网商银行。2017年,网商银行盈利4.04亿元,而微众银行盈利14.48亿元,后者为前者的4.5倍。

而反观坏账,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仅为0.64%,而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3%。

不过,这个体现数据的巨大差异,是阿里、腾讯在布局金融业务上的差别。

这两家颇具先锋的互联网银行,自诞生起就尝试不同的道路。网商银行主要依托阿里电商和支付宝,目前业务聚焦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企业贷款;而微众银行依托微信,侧重发展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个人借款业务。

而实际上,蚂蚁金服面向个人信贷的产品,主要附着在支付宝APP产品“借吧”、“花呗”,其盈利能力强大,蚂蚁金服并未将2C的这块业务放入网商银行财务报表。

所以,二者的年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不能完全反映蚂蚁金服与腾讯金融在信贷领域的能力。

而网商银行服务的主要是高度下沉的小微企业,其坏账率本身较高。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571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余额2.8万元;其中,包括75万的农村用户,11.9%为涉农贷款。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75%。

而微众银行的核心产品为“滴水贷”。据微众银行年报,在该行的主要贷款客户中,78%为大专及以下学历,76%为非白领从业人员,92%的贷款余额低于5万元。

网商银行崛起,依赖其强大的线上线下结合能力。“码商”正在成为蚂蚁金服体系金融产品的连接者。

阿里体系的电商,以及线下小摊小贩都有一个支付宝收款的企业“二维码”,顾客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结算。

基于支付宝二维码场景和数据,蚂蚁金服可以获得这些小微商家的营收等大数据,然后开展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科技服务。

微众银行信贷业务服务的850万小微企业中,线下码商超过了300万。按照蚂蚁金服最新的“凡星计划”,未来3年,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而微众银行崛起,主要源于“微粒贷”信贷产品的爆发。

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连接者”——连接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微粒贷创造的“联合贷款”是这个构想的落地。

简单而言,微粒贷为微众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放贷,通过“联贷平台”,20%左右的贷款资金由微众银行发放,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微众银行则基于大数据、AI技术为合作机构提供客户筛选与风控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用以提供清算对账等后台支持工作。

截至2017年,微众银行累计向1200万人在线发放贷款近87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注册用户达到6000万人,实现了传统银行贷款不可能企及的扩张速度与运营效率。

2

速度与桎梏

革新者。毫无疑问,依靠阿里、支付宝流量的网商银行与依靠微信、QQ的微众银行,如同一个剑客,杀入原本平静的传统银行,其发展速度显得颇为耀眼。

过去三年,微众银行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83亿元,4.01亿元,14.48亿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其资产同比增长达到57%。

过去三年,网商银行的近利润分别为亏损0.69亿元,3.16亿元,4.04亿元。

两家银行在资产端、营业收入、近利润的增速远远高于传统银行,其坏账率更低。

作用阿里、腾讯的流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两家银行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数据显示,过去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钱是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而微众银行服务的74%的贷款用户支付总成本少于100元。

但,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指数级增长。

虽然与传统银行对比,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我们从二者三年发展轨迹看,他们并没有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显得更为谨慎。

从这个意义上讲,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更像一块试验田。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发展的桎梏,其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同业银行,而不是用户存储。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纯互联网银行,面临开户账户功能受限的监管问题。

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建立银行账户分为I、II、III类账户,II类账户与I类账户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III类账户则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

作为纯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与网商银行均无物理网点,无法满足I类账户开设条件,因此其存款账户均为II类账户,功能受限,导致吸储能力较弱。

比如,微众银行提供定期存款、智能存款等银行存款产品,采取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的定价策略,实现7*24小时随时支取,实时到账,通过高利率与便捷性吸引客户。但是,受监管影响,微众银行的存款账户为II类账户,吸储能力较弱。

截至2017年末,客户存款约53亿元,仅占总负债的7.3%。

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2017年末的同业负债高达467亿元,占总负债的64%,即资金主要源自其他银行。

截至2017年年末,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微粒贷”已与50家金融机构建立共担收益和风险的联合贷款业务合作关系。

联合发放的贷款中,20%左右的贷款资金由微众银行发放,约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形成其高额同业负债资金。

和微众银行一样,网商银行吸收存款方面向来处于弱势。

而2016年末,网商银行的客户存款规模达232亿元,占总负债比重40.5%,大幅高于微众银行。2017年,网商银行吸收存款251亿元。

不过,网商银行负债端对客户存款的依存度仍然较低,同业存单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2016年,网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高达232.5亿元,与客户存款规模相当。但是,该行2017年的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达到了381亿元,是上一年180亿元的2.11倍。

而海外的互联网银行,其存款95%源自用户,而非同业拆解。这可能是目前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而对比海外的互联网银行发展轨迹,一般通过高利率存款产品吸引客户。

另外,技术也能帮助资产端的资产配置与贷款分析,实现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与完备的风控机制,加之纯互联网渠道运营成本大幅缩减,使得互联网银行远远高于高于传统银行的投资收益。

而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充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改变了中国的消费支付习惯。中国的移动支付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果中国互联网银行在存款来源端发生政策变革,银行业这场暴风骤雨的变革将会更加猛烈。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变革实验,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一切才刚刚开始。

-END-

懂财帝原创出品zfi

关注独角兽,关注新商业变迁

首批民营银行2016业绩扫描:微众最能赚 华瑞非息收入占比最高

每经记者肖乐每经编辑曾艳艳

近日,2015年开业的首批五家试点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均已发布了2016年年报,这是这批民营银行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完整会计年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年报发现,2016年四家民营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取得大幅增长,较2015年全部扭亏为盈。与此同时,各家银行的定位和模式也在年报业绩中体现出来。例如,自带互联网流量资源的微众和网商,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天津金城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定位于“连接者”的微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最高。截至目前,已经有17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含已开业),在政策鼓励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业绩初显的民营银行又能否保持稳定增长?

4家民营银行均实现盈利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微众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5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4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08亿元,同比增加269亿元,增幅达到697%。微众银行2016年实现营收24.49亿元,净利润4.01亿元,而上一年度微众银行亏损了5.84亿元。

微众银行业绩爆发主要得益于拳头产品“微粒贷”的异军突起。2015年5月15日,微众银行旗下贷款产品“微粒贷”上线,依托微信和手机QQ提供个人小额信用循环贷款。截止2016年年末,“微粒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987亿元,笔均放款约8000元。截至到今年5月15日,“微粒贷”累积发放贷款总金额达到3600亿元,主动授信客户数约9800万人,开通激活用户2200万人。

此外,在资产端,2016年微众银行开始发力汽车金融领域。截至2016年末,微众已实现与B2C电商平台、C2C电商平台、传统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多家机构的合作,微众汽车金融贷款余额55亿元。同为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以及营收都要高于微众银行,但其净利润低于微众。截至2016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约615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313亿元。2016年网商银行实现营收26.37亿元,同比增长942%,实现净利润3.16亿元,而上一年其亏损为6874万元。

与“微粒贷”的客群不同,网商银行依托阿里的电商资源,实行的是服务小微客户以及农村市场的战略,推出了“网商贷”、“旺农贷”等产品。截至2016年12月末,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79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数277万户,户均贷款余额约为1.5万元。

天津金城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同样在2016年实现盈利,不过其资产规模稍逊于两家互联网银行。天津金城银行2016年末的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51亿元和1.28亿元,其2015年度的净利润为-3566万元。截至2016年末,上海华瑞银行资产总额约为310亿元,增幅为49%,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5亿元,净利润1.42亿元,同样大幅扭亏为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过了前两年的投入期,民营银行在2016年实现盈利是正常现象,而后续盈利能否保持持续性还要看民营银行各自的模式,“要看它们发展的路径、各自的定位、股东背景,不能一概而论,重要的是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适合不同区域的市场环境,形成差异化的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温州民商银行官网没有披露其2015年和2016年年报,但公开资料显示,温州民商银行2015年实现净利润1018万元,是国内同批试点民营银行中第一家实现盈利的银行。

微众、华瑞非息收入占比高

从四家民营银行的收入构成来看,微众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分别达到25.07%和28.29%,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分别为8.8%和10%。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微众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8.3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62亿元,投资收益5216万元,非息收入占比达到25.07%。

微众银行如此高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来自于和其他银行合作的联合贷款模式。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在微众银行成立之初曾表示,微众银行有别于传统的银行,其盈利模式可能不再主要依托“存贷的利差”,而希望更多的是撮合银行同业和客户的交易等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

微众银行方面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微粒贷”已与25家金融机构建立共担收益和风险的联合贷款业务合作关系。在同业合作的联贷模式中,微众通过标准化的接入方案,降低合作行的接入成本。联合发放的贷款中,20%左右的贷款资金由微众银行发放,约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

另一家民营银行的年报透露了微众联贷模式为其带来的收入情况。天津金城银行年报显示,截止2016年底,其微粒贷合作产品贷款余额3.95亿元,累计放款9.9亿元,累计还款本金5.95亿元,累计借款客户3.6万户,累计放款笔数13.29万笔,累计利息收入达到1400万元。

上海华瑞银行是另一家非息收入占比较高的民营银行。2016年,上海华瑞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4.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593万元,同比增长89.8%,投资收益为1.2亿元,非息收入占营收的28.29%,其中投资收益占18.2%。

开业于2015年5月的上海华瑞银行,核心业务为公司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即自贸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科创金融业务。目前,华瑞银行的自贸业务占据半壁江山,资产规模达到171.62亿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跨境金融金融服务、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与此同时,华瑞的科创金融模式初步形成,科创金融业务资产规模达到23.96亿元。2016年4月,上海华瑞银行成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全国10家试点银行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经营时间短,四家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处于较好的水平。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32%和0.01%,上海华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零,网商银行未披露不良情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