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西游记贷款

本文目录

这些细节告诉你 82版《西游记》凭啥秒杀“大片”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6日电(记者上官云)1982年,由杨洁执导的《西游记》正式开拍试集《除妖乌鸡国》。历经六年光阴,一共拍了25集。它几乎年年重播,成为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王崇秋供图

36年后,也是在杨洁导演去世一年多以后,她与丈夫、82版《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合著的《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的西游记》出版了。王崇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详尽讲述了当年拍摄的幕后故事。

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一部只用一台摄像机完成拍摄的《西游记》,到底好在哪里。

细节一

“有人认为,‘人情味’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没有了灵魂。”

——杨洁《敢问路在何方》

人人都觉得,神话剧的特点是“玄幻”,但在《西游记》里,不管是人、妖还是神仙,都仿佛多了一丝人情味。这正是杨洁的追求,她希望《西游记》有“情”。

所以,《趣经女儿国》中,面对女王,一心求取真经的唐僧说出了那句“来世,若有缘分……”

配曲《女儿情》中,许镜清原本写作“悄悄问哥哥,女儿美不美”,杨洁把“哥哥”改成“圣僧”。她说,女王就是女王,虽然有情,也会碍于身份,该叫“圣僧”才对。

“趣经女儿国”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图片来源:82版《西游记》视频截图

一个称呼的差别,“圣僧”多了些许矜持,也多了些对命运的无奈。

孙悟空自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在借宿的农户家,唐僧坐在油灯旁缝制虎皮裙,一旁的孙悟空用手遮住吹来的风,并把油灯往师父的方向挪了挪,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而当孙悟空去救被黄袍怪变成老虎的师父时,原著中,他还趁机挖苦了唐僧,但在电视剧中,却只剩下一句声音发颤的“师父”。

细微之处,见诸真情。正如鲁迅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细节二

《西游记》有情,也有景。既有中国的很多名山大川,也有文化内涵深厚的古寺道观,更不乏飞天入地的大场面。只不过,很多精彩又流畅的镜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天河牧马”一节中,为了呈现万马奔腾的场景,王崇秋把自己埋进土坑里仰拍,因为马蝇的叮咬,他一度得了白癜风。

“天河牧马”的场面。图片来源:82版《西游记》视频截图

《智激美猴王》中,有个镜头是百花羞公主打猎,追兔子。那个时候的摄像机还不是摄录一体,兔子一跑,王崇秋扛起摄像机跟着跑,有人抬着录像机、杨洁盯着监视器,几个人一起追兔子。

没有拍摄所需的移动轨,王崇秋就上树、爬山,利用自行车、三轮车……还有的时候,跑到了大巴车车顶上,只为了取一个俯视角度。

神仙妖怪上天入地,需要很多快速移动的镜头。每到坐长途车,王崇秋一瞄到路边没有现代化的电线杆,就赶紧拍点活动背景,飞机上拍云海,汽车上拍夜景,轮船上拍大海……

她原本有“恐高症”,但经这么一折腾,《西游记》拍完,竟然莫名其妙就好了,“扛起摄像机,我就好像什么都不怕”。

细节三

当然,82版《西游记》也并不完美,比如特技,简直土味十足。在孙悟空升空的一刹那,甚至能看到脚下有个蹦床。某些画面中,“吊威亚”也看得很清楚。

“拍续集的时候,火德星君放火,水德星君放水,都可以用三维技术完成。但当时不行。”王崇秋回忆。

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很用心。

比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六小龄童裹上厚厚的石棉衣,真烧。他说,拍完这场戏,最大的感受是知道了快被烧死是怎样的……

“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被火烧了。这一幕也是很真实的拍摄。图片来源:82版《西游记》视频截图

由于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有一次,闫怀礼跌下来,险些把一边拍摄的王崇秋砸晕。

还有当时很多已经成名的艺术家,把一个小配角也演得活灵活现。“镇元大仙”吴桂苓、“太上老君”郑榕,还有“王母娘娘”万馥香……

他们没有保镖和保姆车,大家的待遇相差无几。凡是有神仙出场,大多会利用干冰制造祥云缥缈的效果。干冰很冷,站在里头一会儿腿就麻了。但郑榕却基本都是站在“云”里不动,怕的是耽误拍戏的时间。

“老艺术家们,都是为别人着想。”王崇秋说,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也没人想过成名,只想着怎么把眼前这件事做好。

细节四

从某种程度来说,82版《西游记》剧组确实很穷。导演杨洁身体不好,但几乎每次拍摄完成,都会抢着拎上轻一点的包裹,带着大家一起给道具分类、装车。

82版《西游记》拍摄过程中。王崇秋供图

吃的也简单。有时是稀饭,有时是鸡蛋汤,后勤人员拿大桶装好抬过来,配上馒头咸菜,偶尔能给一截香肠。在北京拍戏,演员们就到杨洁家里做饭,她自己贴钱买米买菜。

为了尽量省钱,也为了拍摄方便,剧组里找了一批班底演员,负责客串一些小但又不可缺少的角色。主演们也得时时准备救场,连场记于虹,也被“抓来”出演过《天竺收玉兔》中公主的母亲。

虽然尽量节省,300万的预算还是很快用完了。幸亏饰演“多目怪”的李鸿昌帮剧组找到了300万贷款,使《西游记》逃脱了被“腰斩”的命运。

但由于种种原因,《西游记》被砍掉5集,不得不说,这给剧组留下了一个遗憾。

所以,到了1998年,看到很多老演员都走了,自己身体也不好,杨洁才有了续拍《西游记》的想法。那时,她已经70岁了。

细节五

一群敬业的人,拍出了一部《西游记》,也映射了百味人生。

演员精湛的演技、恰到好处的配乐、凝练直白的台词,早已悄无声息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那么多人被这部剧征服,也绝不仅仅因为剧组的认真。

“智激美猴王”中,孙悟空与师父消除误会后重逢。图片来源:82版《西游记》视频截图

有人觉得,这部《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记忆深处的经典,是因为当时娱乐方式比较贫乏,能看的台就那么几个。

这话不是毫无道理。岁月自带怀旧的滤镜,大多数情况下,总能给过去的作品加点分。但它也是一张滤网,是成为经典还是流于泛泛,观众最终会给出准确的选择。

三十多年来,《西游记》被翻拍、被改编,最终呈现的模样各有千秋,却没有一部能取代82版《西游记》的地位。

当年,杨洁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解释82版《西游记》为啥火了那么久,“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如王崇秋所言,这也许就是对“情怀”最好的注解。(完)

重播3000次,霸屏三十年,86版《西游记》凭什么成为经典神剧?

本文共3000字,读完需要7分钟,可能有点长,但图多有趣

不同年龄段的人,看电视根本看不到一块儿去,在家里抢过遥控器换台的人,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

岁月带来的审美隔离,几乎无法调和。

但是,有一部国产剧,却能让60后、70后、80后安安静静的围坐在电视机前。

它一播出就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重播3000余次,“霸屏”三十余年。

它是你寒暑假固定出现的老朋友,狂补作业时熟悉的背景音。

也许你从未连贯看过25集,却能听到一句台词,就知道讲到了哪个故事。

它就是聊过无数遍,但怎么说都不会厌的

——86版《西游记》。

01“美人群像,身姿摇曳,顾盼生辉”

这是观众对86版《西游记》最直观的感受。

女儿国国国王、嫦娥仙子、杏花仙子、玉兔精、万圣公主、老鼠精、玉面狐狸、蜘蛛精、白骨精、高翠兰、殷小姐......

为了还原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杨洁导演几乎用遍了当时中国最好看的女演员们。

尽管经费和时间都极紧张,《西游记》的选角却始终非常严谨。

宝相庄严的观音大士——左大玢↓

性感纯真的老鼠精——常青↓

娇嗔可人的玉面狐狸——郑益萍↓

灵动妖娆的万圣公主——张青↓

国色天香的女儿国国王——朱琳↓

清冷自持的仙气、

妩媚入骨的妖气、

温柔缱绻的人间烟火气。

各有特色,美的别致。

她们来自各地的歌舞团、文工团、京剧院、昆曲剧院,个个都有歌舞功底,身段优美。

“杏花仙子”王苓华,上海歌剧舞剧院的专业舞蹈演员↓

“高小姐”魏慧丽,京剧花旦,师从俞砚霞、李玉茹等多位名家↓

“玉兔精”李玲玉,在北京红旗越剧团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攻小生徐派↓

天宫的仙女,走路身姿要有仙子的仪态↓

地上的妖精,眼波流转之间活色生香↓

即使是伴舞的无名仙女、出场惊鸿一瞥的小腊梅精,都是盛世美颜↓

有几位主要的女性角色,不仅美,而且“来头”很大。

邱佩宁,被称为“最美嫦娥”。

她1958年出生在北京,诞生于军人世家,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专业。

86版《西游记》中,嫦娥的服饰、妆面以淡色为主,唯有眉间和朱唇一点亮红。

显得她孤高清冷,充满写意之美。

嫦娥在天宫玉帝宴席上献舞一幕,演员的出尘之姿,再加上舞蹈功底的加持,让观众过目难忘。

杨春霞,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上海第一旦”。

她饰演的白骨精,不怒自威,阴狠狡诈,颇有女王范儿。

明明塑造的妖精形象深入人心,她却多年来禁谈参演西游记一事。

因为杨春霞原本对“白骨精”的角色非常抗拒,她是以饰演“女儿国国王”为交换条件才进组的。

最后,杨洁导演还是为了呈现效果而没能兑现承诺。

杨洁在自传《敢问路在何方》中遗憾的写道:

关于她演女儿国国王的事,我却不得不食言了。

因为女演员是无法改变形象的,我不能让观众误以为女王是白骨精变的呀。

我违背了当初的诺言,不知道杨春霞是不是还在为此恨我?

这段话带着浓重的的自责、苦涩和无奈。

这不禁让人想起86版《西游记》极尽艰苦的拍摄条件,和剧组有如“九九八十一难”的坎坷历程。

02“同行闲言碎语、专家指手画脚、经费永远短缺。”

这是拍摄期间杨洁导演要面对的主要困难。

《西游记》作为国内第一部古装神话剧,拍摄时间长达六年,边拍边播。

剧中镜头全部为实景,首开了电视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天竺部分的戏取景自泰国↓

虽然作品备受观众热爱,但是伴随名气而来的,是批评、不解和争议。

有媒体发文抨击,说《西游记》配乐中引用的电声乐器太“洋”,不行。

还有报纸表示,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唱法太通俗,不行。

如果不是杨洁导演的坚持和反抗,今天我们就听不到片头那段经典的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iiii~”了。

毕竟,只有变幻多端、又酷又潮的音乐,才配得上《西游记》神鬼莫测的剧情。

也只有不拘泥于“民族传统”,才能拍出这一个上天庭、下地府的神话故事。

除了明面上的批评,剧组还要应对来自背后的“小报告”。

这些指责,大都指向了《西游记》长达六年两个月的拍摄周期。

其实,86版《西游记》的“难产”,主要有三个原因:

实拍取景地多、摄影器材短缺、特技制作困难。

在国内旅游的朋友,经常会看到景区用大字标注着“《西游记》取景地”。

这也成为了不少景点高调宣传的“卖点”。

为《西游记》取景时,杨洁导演就计划将祖国的佛刹道观、秀丽山川,用西游故事串联、推介出去。

一是想以景托情,体现《西游记》中的“游”字,另一方面,也是想弥补特效的短板。

为了这个目标,剧组踏遍了26个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跑了六七十个景点采景。

在三十多年前,国内旅游业还没兴起,九寨沟、张家界等景区尚未开发,只是一片景色秀丽的荒郊野岭。

山路陡峭,基础设施和物资匮乏。

主创人员只能在野外艰难跋涉,风餐露宿,几度遭遇生命危险。

有他们的付出,这才有了《西游记》中那一个个风景如画、极度贴合故事的实拍场景。

然而,剧组在前方吃尽苦头,后方的小报告也一个个打到了上头。

“国家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

“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儿够,又跑国外玩儿去了?”

“谁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

六年两个月,拍摄25集,确实不快,却有难以启齿的原因。

堂堂央视《西游记》剧组,却只有一台摄影机,一个摄像师。

设备限制,让剧组无法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非常低。

唯一的摄像师王崇秋,是杨洁导演的丈夫。

在“举报”压力下,上面专门成立了调查组进驻剧组,了解情况。

不仅没有预想的“滥用经费”,调查组反而觉得这剧组实在是太惨了:

演员们搏命拍着特技动作的危险戏,却只拿普通戏的钱。

师徒四人从威亚上掉下来都不是一次两次。

猪八戒摔下来了...

每顿饭五毛钱经费,在当时已经相对繁华的广州地区,却连一小碗六个饺子都吃不起。

在野外实地拍摄时,几百上千的工作人员,有馒头咸菜就很满足,偶尔加餐几毛钱补助那就是“过年”。

师徒四人上镜是主演,下来就要和工作人员一起搬箱子拉绳子↓

为了省钱,恨不得一个演员掰七八瓣儿用。

“沙僧”闫怀礼,分饰8个配角↓

唐僧迟重瑞,还兼职了井龙王、天庭文臣等角色↓

省着省着,拍到15集时,剧组还是彻底没钱了。

杨洁被台里要求停拍,但是整个团队都不想放弃,大家想尽各种办法。

当时影视作品商业化还没有开始,台里又要求杨洁只能“贷款”,不许接受“投资”。

最后,还是“蜈蚣精”兼制片副主任李鸿昌,拉来了三百万贷款。

这笔钱来自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但是,不幸的是,除了剧组人员的酬劳之外,外界的物价、景区票价都上涨了。

这些钱,勉勉强强只够拍完10集。

这就是86版西游记最终只有25集的原因,真的让人心酸。

03在接受《时代人物》专访时,杨洁解释了她撰写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的原因。

“我写这本书并不是诉苦。

我就是想告诉人们,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这些人是那样工作的。

我忘不了那个时代,那是个以艰苦奋斗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为荣的时代,也是个开创的时代。

虽然我书里写的只是点点滴滴的记忆,但却是对那个时代的纪念。”

一个时代,无论再如何缅怀,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但是一代人的精神,是可以传承下去的。

前几年的舆论焦点,大都集中于“流量明星”、“抠图替身”、“数字台词”等行业乱象。

现如今,一部新剧的宣传,却会始于美术概念图的高水平、“服道化”的精细度。

有作品傍身、演技扎实的演员,会被大众真正认可。

无名小卒,也会因为亮眼的角色而被关注。

徒有样貌没有演技的流量,在肉眼可见的扑街。

良心制作的好剧,也会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赞誉。

整个行业在进化。

优秀前辈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用来衬托现状的不堪。

他们燃尽自己的青春,不计名利和代价,怀抱一颗初心。

非常单纯的,只为了做成一件事。

他们既不是鞭策的工具,也不是拉踩的素材。

他们是漆黑海面上,温和照耀着的灯塔。

不需刻意彰显什么,只是在那里,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

《敢问路在何方》杨洁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杨洁

时代人物“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曾言拍《西游记》难比西天取经”

陕西假富翁和两位女演员,共同成就了《西游记》等经典名著影视剧

今天推送的内容,我们从影视剧《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拍摄制作中,与陕西有关的元素讲起,带领大家回首文艺经典和民间轶事。

差点被陕西大款耽误的《西游记》

众所周知,当年杨洁导演在拍摄《西游记》历经了极大的波折,其中经费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之一。

在杨洁导演的回忆录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那时候,为了保障剧组能正常开工,杨洁导演四处寻找经费,但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成功。这时,有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了杨洁的眼前,重新燃起了大家内心的希望。

西游记剧组

这个人被杨洁形容为从陕西来的“大款”,当时开着一辆白色的加长版轿车,在北京都很少见到这种类型的车辆,停车位都很难找。看起来真得像一个富甲天下的“大款”。

他见到杨洁之后满口答应,所有拍摄费用他全权负责。首先,他主动拿出了3万元现金,表示让杨洁他们先去采景。

看到这个人如此支持拍摄《西游记》,杨洁内心欢喜,决心好好拍摄《西游记》,把当年的遗憾弥补回来。在采景回来之后,杨洁就开始找主演、成立剧组,一切进行得如火如荼。

很快,这位“大款”给的3万元便用光了。可是剧组没见他再次给经费。杨洁却对这个“大款”并没有怀疑,心想可能在剧组成立之后,一切准备开始拍摄时,他会再支付费用。

杨洁导演在指导《西游记》拍摄

当剧组的主创人员全部到齐之后,这位从陕西来的“大款”提出要请全部的主创人员一块吃饭,而且排场极高,声称自己请客。可就是在吃饭期间,他却借口走开,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身影。杨洁不得不和其他的人员一起凑钱,把那顿费用昂贵的饭钱给付了。

后来杨洁导演才听说,这个所谓的“大款”原来是个骗子,在打着《西游记》的旗号向银行贷款骗钱。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杨洁导演悲痛不已,险些放弃了继续拍摄的梦想。后来,幸亏央视台长及时伸出援手,才解决了剧组的燃眉之急,也最终造就了这部伟大的影视经典!

宝鸡演员梁丽与无可超越的“孙二娘”

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有一些女演员的出现让这部剧添彩不少,其中就包括泼辣专情的“母夜叉”孙二娘。而饰演孙二娘这个角色的,实际上还是咱们陕西人,她就是梁丽。

12岁的时候,梁丽考上了宝鸡市歌舞团,后来因参演电影《兰花花》,梁丽进入了演艺圈。之后,梁丽在电视剧《武则天》里饰演风情万种的太平公主,由于长相妩媚柔情似水,梁丽深受导演冉平的赏识,从而被推荐去试镜《水浒传》。

梁丽扮演的“孙二娘”剧照

梁丽接到的角色是母夜叉孙二娘,在演员面试的时候,梁丽延续了自己在《武则天》里的特点,她把孙二娘的妩媚表演得很到位,很快就被导演张绍林给关注到了。不过,张绍林又觉得梁丽太过温柔,和他预想的角色形象还有点差距,他更希望这个女演员长相凶悍,这样才能突出“母夜叉”的感觉。

面对导演的“责难”,梁丽则表示,这个戏份里都是男演员,要是女的一直凶悍,那也没人会来这个客栈吃饭啊,也就很难做出“人肉包子”了!

张绍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准许了梁丽扮演孙二娘,并支持她继续她所擅长的性感和妩媚。与那些阳刚气十足的英雄好汉相比,梁丽的阴柔美,的确成了《水浒传》里的重要突破。不过,除了文戏之外,比较难的戏份是打戏,毕竟梁丽没有武术功底。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梁丽在剧组里刻苦学习武功,很多戏份都是自己上的。在“十字坡”桥段里,有一场戏是孙二娘和武松对打,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梁丽太过入戏,不小心被木板砸到了脚上,直接导致她无法正常行走。

梁丽版孙二娘

因为梁丽伤病,剧组又为了不耽误拍戏的进度,最后部分镜头不得不用了男替身,没成想给最后播出的画面留下穿帮的镜头,这件事让梁丽本人非常后悔。

不过,这并不妨碍《水浒传》成了一部影视经典,而梁丽本人也依靠这部剧,成了演艺圈里非常有实力的演员。

这里再插播一段秘闻,梁丽后来还出演了陕台拍摄的《封神榜》,梁丽主演了艳媚的妲己这个角色,但是因为画面太过香艳露骨,最后被禁播了。

西北政法校花参演新版《红楼梦》

在新版《红楼梦》中,角色薛宝钗的出现,让众多观众眼前一亮。与央视87版本相比,这个薛宝钗的扮演者更多了些雍容典雅,不施脂粉的美貌惊艳四座。

白冰扮演的薛宝钗

而后,薛宝钗扮演者白冰也随即走进了公众视野里。作为陕西本土演员,白冰1986年出生在西安,初中就读于西安铁路分局西安第一职工子弟中学,高中就读于西安市第一中学,后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毕业。

2004年,白冰放弃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机会,偶然机会参加了央视的《梦想中国》,此后正式进入演艺圈。在她从业中的作品中,除了红楼梦薛宝钗之外,还有《神话》里的玉漱公主、《新少林寺》里的甜儿,《隋唐演义》里的萧美娘等。因为出众的才华和颜值,白冰曾被誉为西北政法大学校花。

白冰近照

因为优雅的气质和形象,白冰与韩雪、甘薇、景甜四人被誉为“京城四美”,还被媒体誉为“小金喜善”。

本文内容素材整合自网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