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 票据融资

本文目录

企业常见的融资手段-商业票据融资

如果可口可乐公司要买100万美元的水,它只拿出20万美元的现金,同时交给自来水厂一张纸片:“这就是价值8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钞票,半年后可以向可口可乐公司贴现。”一个月后,水厂在购买80万元消毒液时付出了这张“钞票”,“拿好了,这可是可口可乐‘钞票”吼”……转手5次,5笔买卖全部成交,3个月后,拥有这张“钞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现金,一家金融公司说“给我这张钞票,我付给你80万美元现金”。在扣除3个月贴现利息后,金融公司付账,又是3个月后,他们向可口可乐公司领取了80万美元现金。

这是天方夜谭吗?不,只需将“钞票”两个字换成“票据”。这样的事在西方每天都会发生,因为有了这张票据,3个月内多了5次买卖,虚拟资金增加了5次流动——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这样的企业商业票据与银行票据的交易量已相当于整个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占货币市场总量的60%。由于这种票据以银行贴现方式实现,相当于变相的贷款且无须严格评级审批,所以这种融资方式亦被称为半直接融资。

(一)商业票据融资概念及形式

商业票据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在一国货币市场上有重要地位。按照正式定义,商业票据是一种商业信用工具,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保证书,即由无担保、可转让的短期期票组成。对于声誉卓著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直接从货币市场筹集短期货币资金。

根据承兑期限不同,商业票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期票和汇票。

(1)商业期票。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证明书。付款方式包括到期即付款、定日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3种。在期票到期前,只要经过债权人在票据背面签署转让证明就可以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用于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

(2)商业汇票。指由债权人或债务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在到期日向债权人或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其中包括3个关系人:债权人、债务人和承兑人。如果按照承兑人不同,又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开出,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汇票:而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承兑人开出,值旅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汇票。

(二)商业票据融资优缺点

商业票据融资的优点。

(1)商业信用是一种“自然性筹资”,它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无须实体财产做抵押担保品,只以发行公司的声誉、实力、地位做担保。

(2)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则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筹资并不产生筹资成本。

(3)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利用商业票据融资一般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获得比较方便快捷,当企业的信用较好时,融资的风险非常小。

商业票据融资的缺点。

(1)期限较短,尤其是应付账款,不利于企业对资金进行统筹运用。

(2)对应付账款而言,若放弃现金折扣,则需负担较高的成本;对应付票据而言,若不带息,可利用的机会极少,若带息则成本较高。

(3)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若企业缺乏信誉,容易造成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影响资金周转。

(三)商业票据融资的操作程序

商业票据的发行有两种形式:一是委托经纪人发行,又称经纪人市场。在经纪人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委托经纪人将商业票据出售给投资者,并支付给经纪人一定的佣金。佣金比例为发行额的0.125%左右,通过经纪人发行的商业票据数量大约占发行量的20%~40%。二是发行公司直接发行,即不通过经纪人,而由发行公司将商业票据出售给现金富余的大公司,该市场发行量占发行量的60%~80%。

并非任何需要短期资金的企业都可以利用发行商业票据筹资。中小企业欲发行商业票据筹集资金,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该资格条件包括如下几项。

(1)信誉卓著,财力雄厚,有支付期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

(2)非新设立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必须是原有旧公司,新开办的公司不能用此方式筹集资金。

(3)在某一大银行享有最优惠利率的借款。

(4)在银行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可供利用。

(四)商业票据的融资技巧

商业票据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和信用工具,在企业之间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的财务处理工作中巧妙运用它,那么它就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下面就以商业票据中常用的商业承兑汇票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商业承兑汇票来为企业增加利润。第一种方法是提前抵扣进项税,这种方法主要是票据债务人为商业企业时采用,主要存在于有良好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我国税法有关条款规定,商业企业购进货物,需等到所购货物的货款支付完毕以后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同时又规定,商业企业在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之后即可抵扣进项税额。于是,敏锐的企业财务人员就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既不违反税法规定又能给企业带来货币时间价值的方法,就是在商业企业购进货物时,向销售方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即不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而是在“应付票据”科目中核算。因为如果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则企业不能立即抵扣进项税额,但是如果是在“应付票据科目中核算,那么企业就可以在当期抵扣进项税额了。

第二种方法是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这种方法主要是票据债权人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地计提坏账准备。而计提坏账准备会导致管理费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的金额。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指标而企图让利润保持在一定水平,财务人员就有可能会在坏账准备上做文章。为了增加利润,从而减少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

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回升

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份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

“6月份信贷、社融大幅冲高,超过市场预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宏观经济恢复势头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也有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二是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速落地,金融支持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助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三是专项债发行迎来历史最高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二季度多项纾困政策密集落地,对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长拉动效果明显。二季度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支持中小微贷款与居民住房贷款延期、新增1万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下发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等政策密集落地,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有效实现了稳存量扩增量,对信贷与社会融资合理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政策效果。

6月份金融数据的另一个特征是结构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升,票据冲量现象缓解。王青表示,伴随经济恢复,银行风险偏好改善,向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的意愿有所提升。整体看,6月份信贷、社会融资及M_2增速都在上扬,显示在政策发力和疫情缓和共同作用下,宽信用效应正在充分显现。这将为下半年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看,M_2增速维持高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原因在于: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充裕,信贷投放加快。4月份以来,在全面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派生效应增强;二是财政支出加快。6月份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降放缓。

信贷结构方面,6月份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都在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强劲反弹,票据融资下滑等,反映企业投资意愿在恢复。居民短期新增贷款同比多增,也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明显回暖。“6月份新增票据融资为近14个月来最低水平,冲量现象明显改善;多地解除封控,消费尤其是汽车消费得到一定改善,居民信贷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王运金说。

财政发力带来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也是拉动社会融资增量的主力之一。王运金认为,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基本完成全年额度;6月份企业直接融资有所恢复,新增融资3083亿元,债券市场发行有所改善。二季度表外三项融资持续压降,但规模逐月缩减。社会融资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超过3万亿元,表明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有所下降。

温彬表示,下阶段,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为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常态,短期内金融数据仍将延续偏强走势。王青预计,国内通胀形势稳定,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上保持较强连续性,外部金融环境收紧不会动摇“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记者姚进)

来源:经济日报

票据利率上行指向8月信贷好转,大行成信贷投放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在当前房地产贷款疲弱之时,如何稳定信贷需求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其中,票据利率走势是判断银行信贷状况的风向标。

数据显示,8月24日以来票据转贴现利快速上行。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8月信贷数据或向好,因为银行信贷投放恢复,无需通过票据冲量,其中国有大行是信贷投放的主力。

“8月贷款投放大概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有可能同比多增2000亿元。在信贷投放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买方机构并无借票据‘冲量’的压力,配置意愿相对平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8月信贷或好转实务中,贴现票据纳入信贷规模,且二级市场交易方便,因此衍生出银行利用票据调节信贷规模的操作。当信贷投放差而银行需要完成信贷任务时,便会买入贴现票据,而当贷款投放充足时,又会卖出票据资产释放信贷额度。

一般来看,当银行大规模买入贴现票据时,票据利率就会快速下行,甚至到零利率。这在今年2月底、4月底、5月底、7月底均出现过。

比如今年5月20日(周五),央行窗口指导银行要求5月信贷同比多增。从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看,5月23日(周一)银行入场大量买入票据,1个月、2个月期限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由上日的0.25%、1.12%下降至当日的0.01%、0.13%。票据再现零利率,一直持续了四天。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环比增加1.2万亿,信贷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其中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多增5591亿,显示票据冲量明显。

随着33条一揽子稳增长的措施推出,6月信贷总量及结构双双好转,6月末票据未再出现“0利率”。但7月末票据再现“零利率”,8月中上旬票据利率虽有所上升,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比如一个月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维持在0.4%左右。

“一方面是银行担心信贷需求疲弱,因此‘未雨绸缪’提前收票,另一方面,部分非银机构预计月末银行会有更高的收票需求,因此也加入了‘收票’的队伍,等待月末抛出赚取收益。”明明称。

但8月末票据利率并未下行,而是上行,且上行幅度很大。Wi及票据中介的数据显示,8月29日1个月、2个月、3个月期限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升至2.65%、2%、1.8%左右,相比8月中旬分别上升了约200BP、100BP、80BP。

明明表示,当企业开票需求减弱、银行信贷投放压力增大时,票据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买卖力量失衡便会导致利率出现大幅下行,反之亦然。票据利率的快速回升反映出银行不再需要依靠票据贴现冲量,8月信贷数据料将较7月出现较大改善,同比也可能多增。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历史对比,今年7月新增贷款量是2017年(含)以来各年7月最差的一次,仅高于2016年7月。从结构看,除了票据融资外,其他分项全线少增,显示银行用票据冲量。

广发证券首席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从以往情况来看,票据利率大幅上行或大幅下行,往往发生在月末最后1-2个工作日,反映的是银行对贷款和票据的主动调剂。此次票据利率上行发生在8月倒数第5和第4个工作日,背后可能并非银行的主动调整,而更多是在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之后,银行被要求将更多额度腾挪给真实贷款,相应被动削减票据需求。

大行是投放主力“票据利率快速反弹,或主要由于大型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腾挪了部分票据额度,以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他所说的响应政策号召,主要指近期召开的信贷座谈会。8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参会机构为国开行、农发行及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这要求国有大行信贷投放保持稳定,避免出现信贷数据出现‘上蹿下跳’的情况。同时,要夯实贷款结构,降低票据依赖。政策性银行要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国家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资本金落地,撬动银行配套融资跟进。”王一峰称。

央行披露的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来大行新增信贷占比趋势性超过中小行,而在今年以前,中小行信贷占比高于大行。7月份中小银行新增信贷仅只有1350亿,占比不到20%,创出新低,显示中小行信贷投放乏力。

央行在附注解释称,大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换言之,其他则为中小型银行。

王一峰表示,8月22日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之后,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会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多发挥“头雁”作用,预计8月份信贷投放增量数据大概率将较7月份有所改善,同时也不排除会出现同比多增的可能。

从今年的金融数据看,月度间的波动非常明显,其中1月、3月、5月、6月好于市场预期,但2月、4月、7月低于市场预期,波动幅度比往年大,信贷增长缺乏稳定性。究其原因,房地产贷款加速下行,但其他类型的贷款无法弥补前者贷款的下降,由此导致信贷需求的青黄不接。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档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

Wi数据显示,今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11%,相比去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相比2019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相比2010年末则下降8.9个百分点。

不过,央行指出,这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基本匹配。中长期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加上信贷资源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将稳步提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