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知识扫盲|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有啥区别?
在风险业务中,各位童鞋经常接触的就是拨备率,拨备率也就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内容,拨备率全称为贷款拨备率,其计算公式为:
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比如经常性的,我们在计算某些资产的拨备率的时候,可以参考下以下内容大概就能计算出相关资产的拨备率:
1)先将每个月的ki的金额做一个统一的规整,得到一张ki金额表·
2)将每个月h_ff,逐一统计
3)最后将步骤2中的进行iv,得到一张表
4)根据前三个步骤得到的值,进行一个汇总得到资产表现情况表
(下图依次对应步骤1、2、3)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另外关于拨备,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成为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是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在这个三种准备金额中,分别指的是:
•一般拨备(亦称一般准备),主要用于信用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账款、投资(包括股权、债权)等。计提标准银行原则上应不低于风险资产的期末余额的1%。
•专项拨备(亦称专项准备),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拨备。
•特种拨备(亦称特种准备),是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拨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
之所以有这三种拨备,是因为金融业务与衍生品的发展,使得业务的划分越来越精细化。特别是在《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另外在按照不同贷款的划分,对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①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②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③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140字(可选)
关于以上在金融相关的专有名词拨备率、杠杆率、充足率以及相关的银行中用到最多的内部评级法等内容,有兴趣的童鞋可关注星球课堂-《巴赛尔协议—发展历程、资本充足率、拨备、杠杆率、资本流动性》:
...
~原创文章
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计提、拨备「原创」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
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
其中贷款五级分类具体定义、逾期天数、贷款损失概率如下表格所示:
贷款五级分类定义、逾期天数、损失概率
从以上定义中分析可知,贷款分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涉及很多因素不可量化,所以一般银行都会根据贷款金额的大小,利用系统批量分类和人工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自动分类主要就是根据逾期天数、贷款产品等定量指标,而人工分类主要就是根据定性指标。
贷款分类明确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为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损失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贷款损失准备分类
其中专项准备计提的比例如下:
专项准备计提比例
最后我们再来说下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公式: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举例来讲
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
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应当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亿,然后按照规定比例应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假设这家银行真的按规定计提了4.29亿元,则拨备覆盖率为4.29/(5+2+1)=53.63%,如果计提了8亿,则拨备覆盖率为100%;反之,如果仅计提了4亿,则拨备覆盖率为50%,且达不到按比例计提的最低要求,拨备严重不足。
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
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2)不良贷款压力测试
一、银行合理的拨贷比
在上文《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1)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中,我们介绍了银行之间拨贷比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而正常类贷款的拨备主要目的是预防未来12个月的不良迁徙或不良生成。
所以,一个初步的结论是:银行合理拨贷比的下限是,其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应该大于其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或不良生成率。
因为只有这样,当经济出现波动,银行的贷款质量突然恶化时,银行依靠存量拨备就能抵御不良上升的风险,而不需要突然计提大量的拨备,从而使得银行的贷款减值损失保持平稳,进而使得银行业绩可以稳步增长。而银行需要净利润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银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对银行正常经营十分重要。
实际上,影响银行净利润的因素不只是不良风险,还有净息差下降导致的营收下降风险。因此,银行的拨备还有一个平滑营收下降的作用,具体将在下篇文章中讨论。
表1-银行拨贷比的合理下限
注:表1中计算公式将在后文给出。
如表1所示,图中红色背景的3家银行正常类贷款拨备率减去2021年的不良生成率为负,说明其拨贷比实际上不足以抵御不良的剧烈波动,如果不良生成显著上升,其净利润可能无法保持平稳增长。
图中黄色背景的6家银行情况略好一些,但差值不足1%,意味着尽管其能抵御一定程度的不良风险,但如果同时出现净息差下降导致的营收下降,其净利润可能也将受到影响。
而剩余的6家银行,工建农、邮储、招行与兴业拨备离下限较远,说明这些银行即使在不良上升和营收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其净利润也能保持平稳增长。
二、如何给银行做不良压力测试
前文中提到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是一个比较好的压测工具,我之前一直在考虑用迁徙率给银行做压力测试,但不幸的是,后来发现迁徙率这个指标有些问题,比如今年中报工建农等国有银行都对贷款迁徙率做了调整,一个是统计口径有变化,之前为银行口径,刚刚改成集团口径,另外计算公式也有变化。因此,用该指标可能误差会比较大,而且由于数值重述的问题可能以后无法持续使用。
因此,本文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即用贷款的不良生成率作为压力测试的工具。
大体的思路是:
在确保银行净利润增速能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即贷款减值率相对平稳(较之前几年不出现大的提升),计算出银行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是多少。
详细的步骤如下:
1.计算出银行上一轮不良爆发期时,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的最大不良生成率,为了排除银行核销力度差异的干扰因素使用连续三年均值的最大值。
2.用第1步得到的上轮最大不良生成率计算出,如果发生不良大爆发,连续3年不良生成都达到这个最大均值,需要对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进行多大比例的计提。
3.用最近3年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计提率与第2步计算出的计提率进行比较,看此种情况下每年对拨备的消耗会有多大。
4.如果下一轮不良爆发时不良生成率高于上一轮的最大值,同样假设高峰持续3年,在保证非不良贷款(正常类+关注类)的拨备率第4年时还能覆盖下一年的不良生成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是多少?
注:第3步的意思就是要保持目前的贷款减值力度不变,这样就可以基本上维持目前的净利润增速,如果这种情况下,到第4年时拨备被消耗到不能支撑下一年的不良生成,就说明当银行当前的拨备不足以支撑上一轮不良爆发时的情况。
三、压测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先知道不良贷款的拨备率是多少。
表2-第三阶段贷款拨备率
计算公式:
第三阶段贷款拨备率=贷款第三阶段拨备余额÷贷款第三阶段余额
注:此处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
虽然银行财报没有披露不良贷款的拨备率,但披露了第三阶段贷款的拨备率,而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与第三阶段贷款的金额是比较接近的,因此我这里用第三阶段贷款的拨备率近似代替不良贷款的拨备率。如表2所示,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率虽然略有不同,但平均在70%,为了公平起见,排除银行计提力度的差异,这里统一设定,新生成的不良贷款按照70%的比例进行减值计提。
接下来,看一下不良生成率。
表3-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期初不良生成率
计算公式:
本期新生成不良=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期内核销处置金额
非不良类贷款期初不良生成率=本期新生成不良÷(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注:表1中的不良生成率(第二列)就是使用的该指标
期初不良生成率的含义就是指年初(1月1日)的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到了年末(12个月后)会有多少变成不良贷款。
如图3所示,只有一部分银行上一轮不良周期时最大的不良生成率发生在2014-2016年间,很可能是其余的银行对不良的暴露做了延迟处理。这里以蓝色背景格的数据作为各银行的最大不良生成率。
最后,来看下非不良类贷款的拨备率。
表4-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拨备率
计算公式:
假设不良贷款拨备率为70%,不良类贷款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70%
非不良类贷款(正常类及关注类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70%)÷(期末正常类贷款余额+期末关注类贷款余额)
注:表1中的第一列就是使用的该指标
四、银行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
表5-银行不良生成压力测试
计算公式:
非不良贷款计提率=当期贷款减值损失÷(正常类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余额)
近3年计提率=最近三年非不良贷款计提率平均值
不良计提需求1=历史最大3年平均不良生成率✖️70%
不良计提需求2=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70%
历史最大不良生成下剩余拨备覆盖率=(2022年中期非不良贷款拨备率-(不良计提需求1-近3年计提率)✖️3)÷不良计提需求1
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下剩余拨备覆盖率=(2022年中期非不良贷款拨备率-(不良计提需求2-近3年计提率)✖️3)÷不良计提需求2
表5为压力测试的最终结果,蓝色这一列最终结果是在保证剩余拨备覆盖率接近100%的情况下,手工调整数值得到的,就是反推得到的。
考察上一轮最大不良生成水平,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剩余不良生成覆盖率不足100%,这表示这两家银行目前的拨备率无法平稳度过上一轮不良爆发规模,而光大银行与华夏银行虽然达到了100%,但其上一轮不良生成率最高的三年正好是最近3年,也就是说这两家银行目前正在加大计提力度应对本轮不良危机。其他银行都能承受上一轮不良周期的最大不良生成率。
从相对水平考察银行所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国有银行的承受能力普遍大幅高于上一轮,最低的交行也能承受上一轮的130%,工建农三大行能承受上一轮的180%。股份行里除了浦发和平银不足100%外,其他大多在110%上下,也就是说大部分股份行仅能够承受略超上轮最大不良生成水平的程度。
从绝对水平考察银行所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大部分股份行都能承受2%以上的不良生成率,农业银行虽然拨备率很高但也仅能承受2.24%的不良生成率,其他国有大行能承受的不良生成率都不足2%。
五、结论
尽管工建农三大行的拨备率差异较大,但其能承受的最大不良生成率大致都是上一轮最大不良生成率的180%,可见银行拨贷比的高低跟其自身的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银行的拨备策略通常是会参照其以往的迁徙率或不良生成率的。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以拨贷比的高低来判断银行的拨备是否充足。
另外,如果要维持最近几年的减值力度,即保持当前的利润增速相对平稳,大部分银行虽然能够应付上一轮出现的最大不良生成率水平,但额外的缓冲空间并不多,如果下一轮不良爆发时,最大不良生成率显著高于上一轮,大部分银行的减值都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利润增速,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小。所以,当下银行的拨备水平虽然比较充足,但也并没有多少可下调空间。
最后,本文开头提到过,银行的拨备除了在不良爆发期可以平滑业绩外,另外一个典型的情况就是营收下降期,如2017年,具体讨论将在下篇文章中展开。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分享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发现我的分享!】
相关文章:
银行的拨贷比到底多少比较合适?(1)正常类贷款的拨备率
银行的拨备以什么形式存在?(3)核销等会计处理揭晓了答案
银行的拨备以什么形式存在?它放哪了?(2)银行财报深度探秘
超高拨备的农业银行能否释放利润实现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