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贷款机制

本文目录

探索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灵活”贷款机制

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旺盛且迫切。要让金融回归本源、结构优化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首先就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小微企业要健康发展,就需要自身具备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好时代红利和政策红利,积极转型升级。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现金流,这些资金既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物质支撑,也是资本市场评估一个企业前景的直接体现。企业获得正向现金流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产品变现和银行借贷三种。但是中小微企业能够出让的股份有限,草创期间的销售额也很难变现为大额的正向现金流。因此,银行贷款就成为主要选择。不过,目前银行的贷款供给与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明显的鸿沟。

应当看到,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同时,银行系统也存在“放贷难”的困境。中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贷款,并非是因为银行“缺钱”,而是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资金供给模式存在问题。

如何优化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机制?一方面,探索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定制的贷款风险评估机制。例如,小微型餐饮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在企业后厨蹲点,直接清点每日的餐具清洗数目。再比如,针对部分轻工业企业,银行工作人员进驻企业,观测查看每日的用水量、用电量或产品运输车辆数目。通过这些“第一手”的直观资料,银行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些直观感受有时比企业的账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当然,此类精密化的评估方式并不直接适用于“工农中建交”这样的大型银行,反而由中小型、地区型的民营银行操作更为合适。大型银行可以尝试下放权力,设置更多的小型银行,由下设的小型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个性化评估来控制贷款的风险。例如,浙江的台州银行就成立了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等7家“银座”系列的村镇银行,有效地提供了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银行还可以与行业管理部门打通数据壁垒,通过大数据优化贷款风险评估机制。

另一方面,合理提高“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比例。在实践中,目前我国贷款抵押标的物的范围比较窄,企业和银行都倾向于土地、建筑等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动产虽然也可以抵押,但动产的损耗远大于不动产,自然影响银行的信心。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用知识产权代替土地、建筑甚至机器设备作抵押,是更为轻松的选择。为了稳步推进“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的接受度,配套制度也要尽快建立起来。比如,银行系统要有一套合理的无形资产价格评估机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也要对被交易知识产权是否处于“抵押”状态及时公告等。

总之,不断探索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灵活”贷款机制,创造各种条件为中小微企业“解渴”,不仅有助于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利于释放中国经济的微观活力,这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

如何建立“敢、愿、能、会”贷款长效机制?央行再发文引导银行这样做

人民银行今日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各金融机构应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的资金,将新增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小微企业。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是近年来银行机构持续提升信贷能力的愿景。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广随借随还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问题,已步入深水区,应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能,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有效性、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尽职免责+正向激励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敢贷愿贷

为增强敢贷信心,《通知》提出,可适当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免责和减责比例,并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符合监管规定的分支机构,可免除或减轻相关人员内部考核扣分、经济处罚等责任。

在激发愿贷动力方面,《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改进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具体举措包括降低或取消对小微业务条线存款、利润、中间业务等考核要求,适当提高信用贷款、首贷户等指标权重;合理增加专项激励工资、营销费用补贴、业务创新奖励等配套供给,鼓励开展小微客户拓展和产品创新。

华东地区某股份行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优化完善尽职免责措施,以及合理实施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一线信贷员敢贷、愿贷,提升工作积极性。他同时建议,可考虑为授信业务从业人员搭建一个专属在线申诉平台,从而便于监管部门及时跟进、回应相关业务申诉及建议。

“金融机构基层组织和一线员工是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应进一步明确小微信贷业务职责边界并优化操作流程,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外,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的追责和处罚,要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基层组织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顾虑和压力,变“拒贷”、“惧贷”为“愿贷”、“敢贷”。

多维度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132万户,同比增长41.5%,是2019年末的1.9倍;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为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通知》提出,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结合各项贷款投放安排,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单列信用贷、首贷计划,加强监测管理,确保贷款专项专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可从多方入手拓展金融机构资金保障及渠道建设。包括鼓励金融机构优先运用央行投放的流动性支持小微企业、确保完成小微企业信贷增速目标、允许金融机构适度拓展资金来源和资本补充渠道、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强化与外部平台对接等。

此外,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属行业、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通知》还提出,各金融机构要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优化贷款流程,继续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

浦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重点关注上海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大的民生保供企业,坚持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的原则,提供无还本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服务,不增加贷款条件及担保方式,做到“应延尽延、应续尽续”。

本文源自财联社

社论:要建立民企敢贷、愿贷、能贷的双向长效机制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发放的企业贷款中,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58.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4%。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民营企业要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贷款长效机制建设,目前来看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融资覆盖面在稳步扩大,应该说整个服务质效取得了明显改善。

而长效机制建设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民营企业自身建设是一个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另外一个方面。与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相对应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敢放愿放能放。

多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当前,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民营经济具有的“五六七八九”特征。

虽然说,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发放的企业贷款中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但总体来说,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相对其需求来说还是不够的,也很难说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匹配的。

民营企业要“敢贷愿贷能贷”,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敢放愿放能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个“敢”字。

上述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业还要继续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能延期的尽量给企业延期,今后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优质民营企业,不仅要对已有的贷款延期,还要继续增加信贷支持。

银保监会表示,银行要尽量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确保贷款持续稳步增长,银行可以提高一些行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幅度不超过3个百分点。这是保贷款“增量”。

持续完善民营企业畅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许多社会面的金融风险就会大大减少。因为畅通了这扇门,其他的门自然就会消失;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门不通畅,其他的渠道就会屡禁不止。未来,银保监会还将进一步督促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这是大方向。

其次是民营企业“愿贷”。如果实现了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成本降低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许多银行专门为民营企业配置了低成本资金来推动贷款利率适当下降。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5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从这一点上说,企业也要有自己的“金刚钻”,才能引来包括银行贷款之类资金投入,进而继续打造好自己的“瓷器活”。金融支持不会大水漫灌,这既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要求,更是对市场主体发展前进方面的要求。

其三是也要加强金融风险管控措施,对民营企业贷款既需要“增量”,也需要拧紧“安全阀”,也就是配套措施要跟上。

银保监会表示,保险公司等也要多开展针对企业的营业中断险、财产损失险等业务,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渠道分散风险。这是防范风险的“安全阀”。

总之,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需要金融方面的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需要“敢贷愿贷能贷”,而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敢放愿放能放”。这里面包含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