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总结:贷款超市项目为何会运营失败?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运营的一款现金贷产品失败的复盘总结,从总结中区探讨失败的原因和改善的点。
产品项目背景一款为现金贷产品提供导流服务的APP贷款超市(简称贷超),目标群体是有借款需求的用户,客户是现金贷甲方。
项目5月正式上线,前期自身用户来自于自己的现金贷产品的拒贷用户的导流,每天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去找到更多的甲方产品来我们平台合作,8月开始日收益偶尔可以做到10万流水,日在线产品数维持在50款,平均每天上下线产品在5款。因为自身现金贷产品的用户量级不稳定,为了维持贷超的量级稳定,会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来补足一些量。
9月后,团队为了减少贷超对自己现金贷产品导流的依赖性,开始涉及对外买量,主要基于短信的按注册买量;这时候因为收入的增长,自身看到了甜头,使团队变的自我膨胀,觉得只要自身量级够多,收入就会更高,我们就可以逐步做大做强。
10月份以后开始,买量程度开始加大,不仅基于短信,甚至会从别的贷超(如菠萝贷)去买量,期间为了收入的增长,甚至开始涉及代理服务,即将我们平台的产品外放到其他到超去推广,我们自己赚取推广的差价。
截止12月底项目运营失败,最高峰值日流水达到18万。5-10月净利润为正,11-12月净利润为负,处于亏钱阶段,至此项目运营失败。
失败原因1.盲目买量,忽视了对于买量渠道的评估基于提升自身量级和提升收入的目标,通过短信和其他贷超盲目的进行买量活动,表面上日流水增加了,但是流水的增加却覆盖不了买量的成本,没有区分渠道的好坏,及时去劣存优,而是一锅端,为后期的亏损买下了伏笔。
2.缺少对用户行为和心理的把控,导致用户留存和活跃度损失严重从用户注册开始,用户会形成下述一系列行为:
当我们买量过来的用户从注册开始,只有在登录了才初步认为他是我们的潜在有效用户,而只有当该用户点击申请了产品(按UV结算)或者注册了甲方产品(按A结算),才真正产生收益,对于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有效用户。
但是不紧登录会损失用户,及时等落后的活跃用户也会因为不同的后续行为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用户浏览了很多产品但是很少点击进入详情页去了解;或者用户点击进入详情页后很少去点击申请,而是直接退出卸载;或者用户点击申请后很少去注册产品;再或者有些用户只申请一个产品,而其他用户可能申请3-5个产品,这些用户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跟踪分析用户的行为,不仅可以了解用户对于我们产品的使用现状,进而优化产品,同事也可以对于买量的渠道的用户座椅个了解,来对渠道进行筛选。
3.关于产品外放虽然团队有人会将失败的原因纠结于外放,但我认为外放并不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外放产品去跑,相当于起到中介的作用,以0成本赚取差价的方式来赚取利润,是不会影响亏损的,产品外放对于我们自身的影响在于对于品牌的损失。
甲方产品在我们这推广最注重的是用户的下款率,即成本。下款率越高,获客成本越低,对甲方来说越有益,才会跟我们加深进一步的合作。而产品外放,尤其是外放一些不知道质量的渠道,导致产品的下款率低,让甲方觉得我们的产品用户质量不好,会损失我们在甲方那里的印象,进而导致甲方撤销合作或者收缩推广量级,属于一种无形资产的损失。
4.基于产品数据的解析上图为8月1日-11月30日每天的点击申请人均贡献次数与ROI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走向是同一趋势,即人均贡献次数越多,ROI越高。所以在买量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买量用户在自家贷超的人均贡献次数以及如何提高这一数据指标,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盈利。
对于今后产品改进的设想对于每个买量渠道进行区分,同时对于每个买量渠道的用户进行埋点,跟踪用户从注册开始的一系列的行为数据,来判定每个渠道的用户人均贡献率和ROI。
从今往后对于甲方产品,只按照UV合作,设计个类似融360的后台,甲方自己及时打款和填写打款信息,打款金额消耗完毕,由系统自动下线,充值后再重新上线。
对于用户在内的行为和留存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改进产品,提升用户人均贡献率和活跃度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用户的人均贡献率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降?用户质量问题还是产品设计问题?通过什么措施能提升用户人均贡献率?
最后,这是自己第一次写关于一个产品的复盘,会有很多没思考到的和错误,欢迎指正。
本文由@黑兔子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h,基于CC0协议
西苏金融超市:消费场景贷款详细介绍
在这几年的发展里面,层出不穷的P2P公司,网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丰富了非常多的消费场景,下面,给大家进行消费场景贷款详细介绍。
1、现金贷:各类现金贷APP:比如马上贷,闪电借款,快金,人人贷,拍拍贷,现金巴士等等。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消费类贷款业务,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
从2015年开始,现金贷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中国开始强势崛起。以一二线城市以线上为主,三四线城市以线下为主。
不可否认,“现金贷”能够解消费者燃眉之急。然而,其中滋生的乱象也不容忽视,尤其遭人诟病的是“现金贷”暗藏畸高利率。虽说有些放贷机构宣称“低利息”甚至“零利息”,可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运营费、逾期费、滞纳金等折算下来,利率水平往往可达400%甚至600%。此外,粗放经营模式下坏账率居高不下,对借款人突破法律底线的暴力催收,都搅扰着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对“现金贷”业务的疯狂扩展,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出手施治。2017年10月,央行有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现金贷”规模扩张势头迅猛这一现状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加强对现金贷清理整顿工作。
《通知》明确了“现金贷”业务的开展原则,包括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民间借贷利率规定、审慎经营、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不得暴力催收、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等。
从《通知》来看,暴力催收、高利贷、信息乱用等市场乱象都被列入到了“负面清单”当中。《通知》还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暂停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暂停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已经批准筹建的,暂停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的批设部门应符合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已批设机构,要重新核查业务资质。
《通知》中称,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持牌合规经营”也是监管部门的主要思路之一。
此外,《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现金贷”业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通知明确,从事放贷业务的公司必须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网络小贷放贷杠杆率要表内、表外合并计算;息费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并且进行披露。其中,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
截至2018年1月,现金贷平台融资渠道遭全面封堵,除了银行和ABS产品融资渠道遭封堵,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也在收紧。
2、学生贷:各类学生贷APP(曾经的):名校贷,分期乐,趣店,优分期等等(现在很多学生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政策影响和负面消息增多原因)。
学生贷,或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
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
校园贷的市场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当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有些家庭无力负担孩子在城市消费、学习甚至是创业上的资金需求,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会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甚至是民间高利贷。客观上,校园贷的出现挤压了“毛细血管”式的线下高利贷。
所谓的专门向学生提供的贷款通常都是高利息,超过法律所允许的利率范畴。尽管贷款也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这些高额利息对于自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还不上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出现逾期,那么就会碰上被人恶意催收,甚至还会遭遇人格侮辱。
“这类所谓的校园贷,本质上就是高利贷。”国家规定,只有经银监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权发放贷款,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发放贷款。校园贷一般不属于金融贷款,属于普通经济行为,按民间借贷纠纷处理。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监管趋严已成为业界共识,除专项整治外,上海、深圳、重庆、广州等地方行业自律组织都相继出台“禁令”,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强压之下,诸多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正谋求转型或退出。
经过整治,校园贷得到遏制,但出现回租贷、培训贷等诸多“新马甲”
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教育部等部门2017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此外,很多商业银行加大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从而将不良网贷赶出校园。
3、电商消费金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唯品会唯品花等(这类其实也是属于贷款行列,相当于网络信用卡,只是大家对于信用卡和贷款,有一点点区分。),这类金融产品,是在公司体系内消费或者公司签约的线下商户消费才行。
电商信贷属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范畴,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及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业务。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传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指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消费金融平台。
早在2007年6月,阿里巴巴就正式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确定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展开战略合作,阿里称这块业务为“阿里贷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如今借钱是越来越容易了,但“裸贷”、暴力催收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又让网贷背负上了不太好的名声,甚至令人谈之色变。
但是,同样是放贷,阿里、腾讯、美团等大公司套路可就要高明多。经他们一包装,这些小额贷款、消费贷款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提升消费品质、彰显个人信用的象征,不仅让用户争着开通,被忽悠了还美滋滋地觉得捡了大便宜。
未来,在线授信、在线放款将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一个趋势。随着国内经济往新常态的转换,传统线下的经营贷、小企业贷等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公司都在往白领贷、消费贷等更小额分散的产品上下沉。同时还出现了很多做学生分期、消费金融以及发薪日贷款类的产品,在线放款成为整个行业的大趋势。
随着商业征信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征信技术的提高,基于社交网络信息、网购信息等集合而成的征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征信进程中,依靠大数据多维度交叉验证便成为消费金融机构降低业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阿里、腾讯一类的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可以产生数据,而且与传统征信体系主要收集财务数据不同、互联网企业可以搜集电子商务、社交等信息,数据来源广泛,可以从更多角度对征信对象进行分析。
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可负担、适当的普惠金融服务,是我国这两年的发展重点。不可否认,互联网借贷平台在这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借钱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其中也不乏通过小额贷款实现梦想的案例,微粒贷三周年的广告,打的就是帮助实现心愿的主题。
出发点是好的,目标也是崇高的,我们也不反对平台用适当的营销手段将其广而告之,但是如果为了业绩、KPI,就不择手段,强买强卖,连哄带骗,吃相就未免太难看了点。
个人信贷市场本就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如果连BAT这等巨头都要采取这些下三滥手段,那其他平台岂不是更肆无忌惮了?
4、旅游贷款:类似于途牛旅游网的途牛首付出发游,去哪儿网的拿去花等等,这类授信产品,用于客户真实旅游或者商旅消费,包含旅行中的住宿,餐饮,交通出行,门票等。
个人旅游贷款顾名思义就是贷款人为申请人发放的用于旅游费用的贷款。旅游费用指特约旅游单位经办且由贷款人指定的旅游项目所涉及的交通费、食宿费、门票、服务及其相关费用组成的旅游费用总额。一般分为出国旅游保证金贷款和旅游消费贷款。其中出国旅游保证金贷款主要是用于支付因出国旅游而需要向旅行社交纳的保证金;旅游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支付旅游申请提出至旅游过程结束为止所发生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个人旅游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办法。借款人提出申请,由储蓄所网点经办人初审,支行零售业务科科长复审,最后由支行行长(主任)审批。一般贷款人在接到借款人提交完整的申请手续后3个工作日内,对借款人给予答复。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权利质押担保的,贷款人还应于保证人签定保证合同,并需办理核保手续。
但目前来看,旅游贷款的发展前景并不好。这和当下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也受到银行信贷制度方面的制约。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还没有达到使旅游贷款蓬勃发展的状况,这种情况的转变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努力。贷款旅游与贷款购房、买车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消费者认为后二者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生活必需品,而前者是一种奢侈消费。因此,消费者愿意贷款购买必需品,而不愿意去贷款享受奢侈而徒增负担。少数能够接受旅游贷款这一观念的人又普遍收入较高,不需要借钱旅游。
信贷申办程序过于复杂。目前的消费信贷中,商业银行既是消费受理方,又是授信方,独资承担了信贷消费的资金压力和风险,这就制约了信贷消费的进一步发展。贷款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必然以苛刻的信贷条件要求贷款人履行繁杂的贷款手续。而旅游信贷的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烦琐复杂的信贷申办程序必然影响贷款方和借款方的积极性。对每笔贷款,银行要求出具的证件、证明和其他材料很多;贷几千元有的甚至还要提供担保、办理抵押、评估等手续。繁琐的手续造成较长的申请周期(至少10天),此时,消费者可能尚未确定是否出游或出游的具体线路,当然不可能去申请旅游贷款。这种过于复杂的信贷申办程序严重制约了消费者的信贷热情。
5、教育分期贷款:很多公司都提供有教育分期产品,比如学习某个机构的培训课程,培训费用太高,往往客户进行简单的借款就可以提前学习参加培训,按月还款的服务。这类的,需要培训机构与信贷公司有合作关系即可。比如达内科技(网络人才培训的公司与宜信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
一般培训机构和P2P网络贷款机构进行合作,对培训者进行借贷,培训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还款。现在招聘公司(实则为培训机构)多借助招聘网站以招聘的形式对求职者进行有偿高额培训。
同时,也有部分不法公司,借招聘之名,行借贷之实。进行培训贷简要流程为,公司一般以应聘者能力不达标或招聘要求极低,要求应聘者进行岗前培训,产生上万的培训费(另加高额利息),后续通过贷款软件进行分期还款,然而培训完之后并不会入职,而是要求应聘者另找工作。此类人群以刚毕业的大学生,转行人员为主。
综合来看,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不法公司,在无法保证被培训人员或应聘人员可拥有正式工作的情况下,用这样的套路让毫无经济能力的人背上了万元债务,这种行为与诈骗无异!
6、西苏金融超市:融通普惠、服务民营,致力打造一体化极致降本、绝对透明、高效服务的普惠金融示范性机构,以线上金融服务平台,线下银行服务网点式布局,着重提高服务体验、服务效率,同时投入线上大数据中心的研发,以公益性经营和透明化收费为主旨,响应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明显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重点打造地方性中小微企业的优质生长环境,布局可持续性生态联盟,以高标准服务降低高附加值产业的管理融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2013年仅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4.15%,承担70%以上的就业人口,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而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很难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报》,2016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在总贷款余额里占比仅19.5%。
2019年前后,国家先后发布多项相关政策,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国家重视,部委文件,地方政策推动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权利配合,民营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得到妥善解决。金融服务市场混乱的现状缺乏行业标杆的企业引领,民营企业也空耗成本,西苏金融超市的标准服务体系有望创造与其匹配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自带成熟的服务体系,同时借助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能力成为地方融通普惠服务民营的金融示范型服务机构,有利于领导部门监督管理。
贷款超市导流背后:难寻运营方,有产品年利率超100%
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了数十个“714高炮”放贷平台。在这些被称为“要钱要命”的贷款平台背后,金融超市、贷款超市等贷款的“集散地”亦受到空前关注。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做着流量生意的贷款超市,在监管“看不到”的地方,存在着诸多风险之处。
记者发现,一些贷款超市的背后还链接着另一些贷款超市,而有些贷款超市根本查询不到背后的实际运营方,能查到的运营方也不具备放贷资质。此外,有些贷款超市提供的贷款产品年利率较高,有的超过法院应予支持的利息。
3月19日,北京互金协会发布《关于相关企业为非持牌放贷机构提供导流服务的风险提示函》称,协会提醒为非持牌放贷机构提供导流服务的金融超市及相关互联网平台,立即下架合作机构的所有“现金贷”产品。
针对贷款超市的监管之风吹来,贷款超市的行业乱象能否就此终结?
融360等多家贷款超市主动下架APP
所谓“714高炮”,指的是借款周期在7天或14天,年利率畸高(通常超过100%甚至上千)、需要交纳砍头息及高额逾期费用的贷款平台。作为具有导流功能的贷款超市,融360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后连夜内部自查,对少数涉嫌搭售行为的产品全部下架。受此影响,融360旗下美股上市公司简普科技(NYSE:JT)3月16日暴跌超13%。
在融360被点名以后,一些贷款超市APP也有所反应。3月20日,新京报记者看到目前在华为与小米手机应用市场中,主动下架的贷款超市APP,除“融360”外,还包括“口子贷”、“快点钱”等APP。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贷款超市APP不只主动下架,官网也受到影响。
3月20日,新京报记者在标识“5分钟到账”的小白贷款超市APP中看到所有“新口子”、导流的放贷机构,目前已踪影全无。“同时申请5款产品,下款通过率高达92%”,成为多个导流子频道中唯一可视的文字。
在华为手机应用市场中,记者看到“小白贷款超市”的工商运营实体名称为上海去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去秀”)。
上海去秀工商登记的官方网址当前显示为“NF”。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小白贷款超市”是一家无商标注册的贷款超市。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显示,均无“小白贷款超市”商标及工商注册信息。
在121下载站对“小白贷款超市”APP的推介中,记者注意到一款名为“星耀包”的贷款平台(放贷机构),是“小白贷款超市”的导流对象。从L上看,“星耀包”APP与“小白贷款超市”极为相似。上海去秀工作人员对“星耀包”APP是否也由其运营不置可否。目前,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中无法搜到“星耀包”APP。
在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显示有701万次安装的“借钱”APP,标识为现金借款极速贷款、10分钟到账。根据其在华为手机应用市场的介绍,记者看到“借钱”曾为融360、平安普惠等进行导流。“借钱”开发者标记为厦门财兔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没有厦门财兔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登记记录。
根据天眼查相似度查询,记者看到有家名为厦门财兔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公司,但公司实体已于2018年12月28日注销。记者下载“借钱”APP后发现,PP及贷、万达普惠-万E贷、51信用卡旗下的人品贷极速版等十几款贷款产品,均出现在其导流界面。目前,只要点击链接即可借款。
贷款超市链接贷款超市,实际运营方成谜
新京报记者从3月12日至3月19日持续调查发现,趣头条新上线的金融贷款超市,存在“贷款超市链接贷款超市”、运营主体不明等现象和问题。
记者于3月12日发现,趣头条贷款超市“趣贷款”的入口要经过三次连续跳转后,才能进入“我要贷款”界面。12日当天,记者看到已有126万人申请“小乔借款”等十几款贷款产品。各款现金贷产品额度范围在200至200000元不等,借款期限在1至12期不等。在该界面最下面有小字显示,“本服务由第三方提供”。
在点击“去申请”后,记者发现“小乔借款”并非现金贷平台,而是另一家贷款超市。跳转至“小乔借款”平台并下载APP后,在这个贷款超市内记者看到超过20款的现金贷或消费分期产品。
“我司系第三方广告平台,并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若您对我司推广的产品有任何疑问或纠纷,建议直接联系所推产品的客服人员。”这句滚动显示在“小乔借款”APP首页的类似免责声明的字幕,并未标明该平台运营实体是谁。记者调查发现,“小乔借款”是一家无实际运营公司、无商标注册登记记录的现金贷与消费分期导流贷款超市。
“小乔借款”到底由谁实际运营?为何趣头条并没有如其他出现在导流界面中的产品一样清楚展示“小乔借款”实际运营方?新京报记者曾就此向趣头条的相关人员询问,对方的回复为“不清楚”。
在“小乔借款”贷款超市上,“张飞借钱”与“金估棒”两个现金贷款平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无论是日利率、借款期限、申请条件、所需材料、审核说明等多方面介绍内容,还是当记者点击“立即借款”后所见两平台首页图文均接近一致。
此外,记者逐页翻看、比对“张飞借钱”与“金估棒”的“用户注册协议”,发现七大条款如出一辙、内容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仅在于,“用户注册协议”开篇时的平台名称不同。与“小乔借款”一样,记者也查询不到“张飞借钱”及“金估棒”的工商运营实体名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显示,均无“小乔借款”、“张飞借钱”商标及工商注册信息。
记者致电“小乔借款”上所留“张飞借钱”、“金估棒”这两家平台的400客服电话,电话自动语音提示为“您好,该电话已被暂停使用”及“该号码暂不提供服务”。
记者回到“小乔借款”为“张飞借钱”平台导流的页面,在该页面平台介绍中显示有“零钱袋子”的字样。记者在小米应用商店看到,“零钱袋子”标注的运营实体名为深圳唐龙飞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唐龙飞讯”)。
记者致电唐龙飞讯官网电话,对方告诉记者,唐龙飞讯是外包定制开发APP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并不运营APP,也没有对外现金借贷业务,“零钱袋子”并不是旗下开发运营的APP,也不知道这是哪家的产品。
跟“小乔借款”一样,“零钱袋子”、“张飞借钱”均无登记在册的商标,在天眼查无法查到其实际运营的工商登记主体。只有“金估棒”有商标登记信息,登记主体为地址在上海自贸区的恩梯基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的“金估棒”注册于2015年,是该公司车辆性能检测的注册商标。这家公司与唐龙飞讯一样,对“金估棒”放贷APP“不知情”。
3月18日,当记者再次打开“趣贷款”时,其导流界面原先排在第一位的“小乔借款”不见踪影,不过记者此前下载的“小乔借款”APP仍然存在。3月20日,截至发稿前,记者再次从趣头条进入其贷款超市“趣贷款”时,依然可以进入并看到13款导流的贷款平台。
有贷款产品超民间借贷年利率24%红线
除了无法查明背后实际运营方之外,一些贷款超市推荐的贷款产品利率畸高。“小乔借款”导流的贷款产品中,记者注意到推介词为“不查征信极速借款”的“你我贷-秒啦”标注的日利率为0.29%,年化利率为105.85%。该贷款超市另一款推介名为“优款”的贷款平台,其日利率标注为0.07%,年化利率为25.55%。两款产品的借款期限在3至12期之间。
在“借钱”APP极速贷频道,记者发现一款名为“77分期”的现金贷产品日利率为0.09%,借款额度在1000-5000元间,还款期21天之内。“77分期”的年化利率算下来已是32.85%。
贷款超市导流的贷款产品明显超过24%民间借贷利率红线。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说到导流产品的超高利率问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法律允许的最高借款利率只有24%,而且对无金融牌照的放贷行为,法院很可能不会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
至于贷款超市等可能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如何监管,方颂认为:“导流的贷款超市可能要承担起连带责任。”
“贷款超市,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金融产品的引流和代售平台,尤其要勤勉尽责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贷款超市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仍与违规现金贷公司合作为其引流或代售的,可能会因存在过错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违规现金贷公司被公安部门立案的,其支付的引流费用可能会被公安部门认定为不当得利而追缴。”方颂说。
没金融牌照不行?监管存“空白点”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白贷款超市”运营方上海去秀目前的经营范围包括,从事网络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各类广告,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等。目前注册的商标仅有“九妖内涵图”。
上海去秀工商登记的官网无法登录,天眼查的企业介绍显示,上海去秀网站端主要产品有:91单机游戏网、1666游戏网、去秀手游网、红鼠网、九妖笑话网等;软件端主要产品则包括:小新日历、直播吧、米多多、PDF转换器、熊猫游戏盒子、剑姬下载器等。
据天眼查显示,上海去秀旗下无任何投资子公司,仅为李金祥(实控人)、刘珺两名自然人持股。刘珺名下只有上海去秀一家公司,李金祥名下的四家公司中,一家注销,其他几家,记者未见到其持有小额贷款业务的经营许可牌照。
近日被央视点名的融360,其官网登记的工商主体为北京融联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融360目前持有融资担保牌照、典当牌照、网络小贷牌照等。
“导流平台没有明确的监管,监管的对象是放贷机构。”在融360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后,某位接近监管方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对贷款超市监管存在的“空白点”,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新京报记者,“贷款超市,是专门帮贷款产品提供借款人导流、比价等服务的平台。和各大APP应用市场功能类似,是各类贷款产品进行推广营销的主要渠道。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业务的违规行为做了比较明确的界定。不过对于贷款超市、应用市场等行为并未作出明确规范要求。”
针对贷款超市目前无明确监管的现状,以超利贷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文认为问题主要在于,由于放贷机构身份不明,服务它的导流机构监管就不明确了。“超利贷的存在本身就不合法,因此,链接有超利贷的贷款超市,也就不可能存在相关监管方。最多是在贷款超市或导流平台侵犯用户隐私权时,监管方予以惩戒;另外,如果放贷机构违规受惩戒,贷款超市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出现“贷款超市链接贷款超市”的现象,陈文认为这容易引发“套路贷”。陈文分析称,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大原因,一是不断分发流量,形成双下游的产业链关系,有点类似发展下线代理;二是不同贷款超市服务不同客群,而不同放贷利率的现金贷机构,往往共享借款客户,通过贷款超市彼此互推。“但往往是把借款人不断推送到借贷成本更高的平台,陷入债务陷阱,其中不乏大量的套路贷问题。”
分析:贷款超市应有门槛,实行牌照制管理
“只要有流量,很多人会选择做导流、做贷款超市。”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业者说。据陈文向新京报记者的介绍,对于国内贷款超市或导流平台市场,“最大的流量来源可能还是来自国内互联网巨头。”
对此,陈文表示:“现金贷(包括更高息的超利贷)基本流程就是‘获客-反欺诈-放贷款-催收’,没有太多纯粹金融信用风险控制的概念。超利贷从业机构赚的是高息覆盖高坏账的钱,相比较而言,导流平台和催收的利润也许更为丰厚。”
针对贷款超市入口链接进去、下载现金贷APP,均看不到经营实体,或经营实体被贷款超市“张冠李戴”的现象,陈文表示,“这基本可以视为导流平台存在欺诈行为,侵犯借款人的知情权”。导流平台需要确保借款人的知情权,例如从哪借的等信息,都需要贷款超市业者首先设立一个准入门槛。哪些机构、平台能够进驻,哪些不能。这些放贷机构进入导流平台,理论上是需要后者有个事前的遴选机制,把握基本的尺度。
财经专栏作者毕研广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贷款超市应有“门槛”,首先,贷款超市导流业务需要贷款超市进行完整的信息披露,需要披露贷款超市中的借款APP实际年化利率、借款方式等。其次,贷款超市有义务对借款人做好借款人教育,正确指引借款人进行借款。“这两点也应该是监管需要考虑的。”
“作为金融产品平台,我们对融360平台上的二十多万种金融产品负有监督职责。”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后,融360官方回应称承认贷款超市应该履行职责。
于百程表示,贷款超市所负职责更多体现在“源头”的识别上。他认为“实际上,包括贷款超市等各类推广营销渠道,是现金贷产品获取用户的主要源头,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与规范,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住非法现金贷的生存空间。贷款属于金融业务,为防止违法违规产品推向市场,相关渠道方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相关资质,建立有效的违规产品识别制度。”
然而,“现在的局面是,没有遴选机制。如果放贷机构出问题,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等,但为其做导流业务的贷款超市基本没事,除非盗用了用户的隐私信息等等。”陈文说。
“这需要监管方面在征求网信办、工商等相关机构支持下出文规范。如果涉及贷款超市大量盗用用户的隐私数据,还能需要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陈文建议。
关于对贷款超市的监管,毕研广也提出一个关于身份性的思考,即“贷款超市是信息中介,我们不能当它是信用中介,而且贷款超市说到底是一个信息展示平台,并不能是‘信用转换平台’”。
对此,方颂有两个建议,一是贷款超市参照类金融机构,实行牌照制管理。二是实务中“引流”与“代售”的边界较为模糊,如果实行牌照制管理,也应明确。
新京报记者黄鑫宇编辑王宇校对薛京宁
记者邮箱:hxi@x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