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超级大乐透一等奖2799万得主火速兑奖
5月23日晚,超级大乐透迎来“10亿大派奖”的第18期开奖,本期全国共中出6注一等奖。其中,3注为1800万元(含1000万元基本投注奖金+800万元追加奖金)追加投注一等奖,3注全都符合本次派奖参与条件,每注多得一等奖派奖奖金999万余元,分享派奖奖金后单注总奖金为2799万余元,其中一注就出自湖南长沙!
领奖时刻
24日下午,中奖者王先生(化姓)与友人一同来到湖南体彩服务大厅兑领大奖。
兑奖工作人员在与王先生的交谈之中,感觉到他是一位大方健谈的人,天降鸿运也非常淡定。据王先生介绍,他购买体育彩票是从2020年开始,每次下班回家路过体彩实体店,有兴致时就会购买一张几元的机选超级大乐透,自己对投注号码从来没有研究过,并非擅长复式的专业购彩者,而是坚持机选小额购彩,对于中奖也不强求。
购彩故事
22日晚上,王先生与友人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走进经常光顾的体彩实体店,购买了一张5注机选的单式票,在代销者的提醒下,进行了追加投注参与了超级大乐透10亿大派奖活动,同行友人随即一同买了一张15元5注的追加机选单式票。
23日晚开奖后,长沙诞生超级大乐透10亿大派奖期间湖南省首注一等奖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次日一早,王先生看到上班路上的体彩实体店拉起了中出大奖的横幅,他忽然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大概就是他们买的那两张票其中一张中奖了!于是赶紧联系朋友查看,果不其然自己真的是那个幸运儿。于是二人相约前来火速兑领奖金。
幸运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购彩的4301001523体彩投注站早在19年5月便中出过1027万元大奖,没有想到时隔三年,再次中得大奖。
24日一大早,便有附近的购彩者来到代销者颜灿的体彩店沾沾好运,当得知大奖获得者是购买了小额机选中得大奖,纷纷表示原来保持平常心就能收获幸运!颜灿喜笑颜开:“我这里出了两个千万富翁,第一个1027万,这个是2800万。人旺,财旺,地旺!”
公益体彩
对于这笔巨额大奖奖金,王先生与友人表示打算用来提高生活质量。就算实现了“一夜暴富”的梦想也拒绝高消费,自己将继续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体彩公益事业。二人现场决定捐赠20万元,将这一份爱心与幸运传递下去。
潇湘晨报记者江郑星通讯员刘雅婧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中国华融(2799.HK):债主出事,股价爆锅风暴将不止华融系?
昨天的因,结下了今天的果,用来形容中国华融(2799.HK,以下简称“华融”)最适合不过。
4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显示,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次日(4月18日),华融及同系的华融金控(0993.HK)、华融投资股份(2277.HK)集体停牌。
4月20日,华融发布公告,出于个人原因,赖小民于4月17日已向公司递交辞呈申请辞去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职务,该辞任于当日生效。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同日,华融恢复交易后,当天便重挫12%。
来源:华盛通;2018年4月20日中国华融股价日k线图
华融系的其它股票自然也受到波及,华融金控、华融投资股份都栽了个大跟头,跌幅均逾10%。
有人说,华融始终是国家队的,有问题换个领导就行了。而基本因素方面,对比同行的另一个大头中国信达(1359.HK,以下简称“信达”),华融一直表现出更高的增长性,目前股息率更达到7%。那这次的飞刀能不能接呢?
看官先别急,接飞刀前得三思再三思。
一、AMC两大领头羊——信达VS华融
华融来头不小,它由中国财政部于1999年10月19日成立,和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并列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
国家在当时成立这四家公司,是为了应对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专门用于剥离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1398.HK)、农业银行(1288.HK)、中国银行(3988.HK)、建设银行(0939.HK)中的不良贷款。其中,中国华融就为工商银行接收处理了6,800亿不良资产。
直到2006年,这些不良资产基本才被处理完毕,其后,工商银行便于同年10月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集资22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集资规模最大的IPO,对于一直在背后帮擦屁股的华融,实在功不可没。
根据资料,四大AMC的设计“寿命”原为10年,完成使命后便会谢幕离场。但谁会甘心就这样消声匿迹了呢?
华融在处置了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后,便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的探索。
2009年1月,赖小民上任华融党委副书记、总裁等职,其后于2012年9月更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他一上任,便确立了华融的转型任务,公司从此进入甩开信达的高增长轨道。
2015年10月,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97亿港元。信达先行一步,早于2013年12月就已登陆香港市场,两个大玩家同在一个舞台,市场免不了会拿来作对比。
那两者上市至今表现如何呢?我用下图回答你。
明眼人都能看出,华融的股价虽然有较大波动,但处于上升通道,对比起一直在走下坡路,之后还横盘震荡的信达,绰绰有余。
来源:华盛通;中国华融和中国信达股价走势图
两者的业绩情况,就很好的解释了股价走势不同的原因。根据2017年业绩,信达与华融的营收不相伯仲,华融稍为高点,但整体大概1,200亿元的规模。至于净利润,华融录得220亿元,高于信达的181亿元,相差21.5%。
从表面数字看,两者规模不相上下,但仔细对比增速,你就会发现其实相距甚远。
过去5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华融录得30%,增速是信达(14%)的一倍。这就好比直升机和普通汽车,它们的速度不能相提并论。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同样有国企背景,同样是中央钦点的AMC,同样诞生于1999年,为何增速却相差那么大呢?我认为,个中原因就在于赖小民。
二、赖小民管理下的华融——激进无比
虽说华融和信达都是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领导者,但经营风格却有鲜明的差别——“激进的华融,稳健的信达”。
根据资料,赖小民于2009年刚上任时,华融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和4.03亿元,目前净资产已经增长逾10倍至1,800亿元水平,净利润更提高了60多倍,赖小民用了9年的时间,便创造了一个属于华融的业绩增长神话。
在2016年中国华融业绩发布会上,赖小民曾经表示,他在华融工作的8年时间里瘦了20多斤。他感叹到:“我自己瘦了,但把华融搞肥了!”。那他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根据2017年业绩,华融总资产为1.9万亿元,信达约1.4万亿元;华融总负债为1.7万亿元,信达则约1.2万亿元,两者于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均约40%水平。
不过,由于基数的差异,实际上的差距在逐步扩大,华融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约为信达的1.4倍,等于是拉开了5,000亿元的差距。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靠着大力的提高资产和负债端,华融得以维持高增长。但实际上,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上看,华融并没有因此受惠。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对于四大AMC,业务大同小异,所以两者收入模式大体是一致的,可分为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和投资,重点就在于彼此业务占比不同。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两者相比下,华融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不良资产(54%),信达的业务收入分布比较平均。从过去5年来看,华融来自不良资产的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信达却在逐步托摆脱对不良资产的依赖。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双方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出现明显的趋势差异:华融从5年前约38%提升至2017年50%;信达则从60%逐步下降至43%。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根据2017年数据,金融服务的回报率于三大业务中最低,被华融所舍弃也很合理,不过为何金融服务占比在信达中却一直在提高呢?
原因就在于信达的更多部署,都紧跟国家策略方向。例如:2016年从中银香港手中收购回报率偏低的南洋商业银行,我认为目的是为了成就中银香港大规模收购海外银行,部署一带一路有关。
虽然看似有点身不由己,但起码政治正确。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相反,由于资产管理对比不良资产经营较为被动,管理层只需激进一点,主动出击寻找不良资产来投资,发展便会相对容易,所以在赖小民激进的策略下,华融的发展向其倾斜。
不过,这种激进策略伴随而来的就是风险。
风险一:不良资产
华融的不良资产经营主要以不良债权资产经营为主,当中又可以分收购处置类业务和收购重组类业务,比例约为30%:70%。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收购重组类中,又以房地产业为主。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从不良资产的分布地区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总比例占到一半。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由此推断,大部分的不良重组类房地产大概率处于二三线城市,对于国内目前去杠杆及房地产调控不会放宽的情况下,风险显然较高。
相反,信达大部分的不良债权资产虽然同样来自房地产,但总额只有1,100亿元,只及华融的一半,而且年报中又提到,区域分布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风险明显较低。
来源:信达、王雅媛港股圈
去年,国内地产商中弘股份(000979.SZ)陷入资金链危机时,华融已被指与其有密切关系。
来源:财经网、王雅媛港股圈
除了不良资产的风险,华融于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的激进亦带来了第二个风险。
风险二:信托与国际业务
根据资料,华融的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信托及国际业务,2017年相关资产余额达到3,200亿元;国际业务的投资亦达到2,700亿元。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信托与国际业务的资产余额加起来的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这亦是华融近年来超前信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根据近年各种消息与新闻报导,这两项业务并不太受中央喜欢。
1、中央逐步严管信托
你还记得广汽集团(601238.SH)在去年11月20日惊险闪崩,直接跌停吗?当中原因就在于央行于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令到持有广汽集团的A股投资者出于资管新规的要求而被迫减仓。
意见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对资管和信托的监管,促进国内融资的发展,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另外,监管的一大重点是“去通道”,而信托业务里通道业务大概占65%~70%,这就意味着信托将是监管重点。
不过,作为国企的华融,2017年信托资产余额达到3,200亿元,大力投资于资管和信托产品,相反信达就乖乖的,不太愿意拈手信托,以自有资金投资的信托资产余额不到150亿元。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2、中央逐步严管海外投资
2018年2月23日,保监会网站公告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被依法提起公诉,险资出海投资受限制。之前,海航及万达等众多海外项目已被暂停,可看出海外投资是中央非常看重的监管范围之一。
华融主要通过华融金控等子公司,作为境外投融资平台以开展国际业务,而相关的国际业务资产总额于2017年更同比增长1倍,达到2,700亿元水平。
来源: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基于透明度不足,这些融资业务有多少直接或间接涉及这个海外投资并购的禁令,就很难说准了?更何况,循环注资或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等问题,在金融控股集团中本身并不稀奇。
来源:网络、公司、王雅媛港股圈
监管金融等去杠杆政策是中央一直强化的方向,在严格管控的金融环境下,华融的激进策略明显与这点相违背,过去的发展重点将会变为潜在的风险,或将不能持续。
深陷地产、信托及海外业务的华融未来将何去何从?
三、华融将何去何从?
我认为,未来将会有两件事情会发生。
第一件、作风趋保守,资产减值将会增加
华融过去保持高增长的神话将会消失。过去的激进策略令华融着重于不良资产经营,某程度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甚至可能存在一些已知却未披露的风险。
有见于此,作为一个聪明的新领导,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等待风险在未来逐渐浮现,倒不如现在就干脆一刀来个减值,既可以将责任推给前领导,潜在的风险又能大幅降低。
另外,随着金融环境趋向严管,这意味去杠杆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华融身上,过去以高杠杆撬动的野蛮发展将不可持续,而且在新领导下,华融也将大概率逐步仿效信达保守的经营模式。
第二件、A股上市计划或搁置
2018年回归A股是华融的既定目标,根据已公布的A股招股书,根据当中资料,华融拟发行不超过68.95亿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发行前每股收益0.41元,发行前每股净资产2.77元。
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及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亦希望实现A+H后,再分拆旗下的证券、银行、租赁业务上市。
这次管理层变动毫无疑问将影响华融的A股上市计划,缺乏资金的补充,华融的高增长同样难以维持。
四、结语
华融过去一直保持高增长,赖小民形成的经营模式是关键,而这也为他下马埋下了地雷,而随着新领导的接替,这模式一定得大幅修正过来。
而且,在华融过去大幅增加资产及负债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一些禁忌扯上关系。根据腾讯《棱镜》的报导,这次下马事件或与公司频繁为天元锰业集团提供融资或是两年前被带走的某香港资本市场大佬有关。
根据Wi的数据,目前华融的2018年预测市净率约0.56倍,跟稳健的中国信达相若。考虑到华融未来的变量,对我来说,不碰华融是必然的。
来源:Wi、王雅媛港股圈
不过有人会反击说,看看华融的ROE长期都要高于信达,ROE是代表一家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指标,华融的估值应要比信达高才对。
来源:Wi、王雅媛港股圈
那么又要说一个小故事了,在去杠杆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回升,很多当初烂资产价格都大幅反弹,去年港股牛市南下资金发现估值十分便宜的信达受惠其中,如获至宝,中期业绩前把股价炒至2015年后新高。
最后8月公司公布中期业绩,收入606.1亿元,同比增长33.2%,利润88.82亿元,同比只增长10.9%,股价大崩。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逻辑明明正确了,为什么会这样?
重估烂资产短期内是可以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但代价是你ROE的E份母都会随即变大,这样为了维持稳定的ROE,明年对于盈利增长要求又高了。对于激励不足的国企来说,稳定ROE的优先次序比高ROE重要,因此公司根本没有重估低价资产的动力,这也是信达ROE长期不高及去年盈利不达预期的根源。
因此,两家公司之间的表面ROE差距,并不能准确代表它们营运方面的真正区别。
最后,更值得考虑的是随着赖小民落马,会否涉及到其他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的问题。华融出事的其中一个根源是激进放贷,之后新上台的领导难免矫枉过正,债主一旦大幅收水,不知道有多少民企老板能撑过去。
因此,严格来说,所谓受影响的股票应该不限于带有华融名字的股票,还包括华融曾经投资或者给老板做过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在这里就不直接点名了,总之大家要小心下一轮的民企爆锅风暴。
本文由【华盛通-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特约提供
中国华融拟引入中信集团等五家投资者:1.02元/股 财政部仍为第一大股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北京报道中国华融(2799.HK)拟引入中信集团等五家战略投资者及财务投资者一事迎来重大进展。
11月17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内资股股份及非公开发行H股股份引入战略及财务投资者,当日审议通过了有关建议非公开发行不超过(含)39,215,686,272股内资股及非公开发行不超过(含)1,960,784,313股H股的方案及相关议案,并与当日分别与投资者中信集团、中保投资、中国信达、中国人寿及工银投资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
“本次发行是解决本公司当前资本紧缺难题、填补资本缺口及满足监管要求的重要举措。在本公司整体风险化解大背景下,本次发行是维护本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维持本公司可持续经营及满足监管要求的重要措施。”对于此次引入五家战略及财务投资者的目的,中国华融解释称。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华融资本充足率为4.16%,截至2021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6.32%,明显低于监管部门关于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2.5%以上的要求。
中国华融表示,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20亿元,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增资完成后,本公司将结合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制订资本规划,根据未来业务开展需要合理测算资本充足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发行资本工具,确保本公司资本充足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对于此次发行股份,中国华融披露,中信集团认购不超过(含)18,823,529,411股、中保融信基金(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册之前,中保投资代为办理协议签署等相关事宜)认购不超过(含)14,509,803,921股、中国信达认购不超过(含)3,921,568,627股、工银投资认购不超过(含)1,960,784,313股。本次发行内资股无对公司现有股东的优先认购安排;本次发行H股的发行对象为中国人寿,其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认购不超过(含)1,960,784,313股。
即,此次发行完成后,财政部仍将是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7.76%;中信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约23.46%;中保融信基金为第三大股东,持股约18.08%。
“于本次发行完成后,除财政部外,本公司的核心关连人士还将包括中信集团和中保融信基金。”中国华融称。
对于此次认购,中国信达(1359.HK)解释称,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化解需求持续提升,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潜力仍在释放。本次投资通过参与中国华融的重组,有利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平稳发展。作为一项财务性投资,对本公司具有商业价值。
公告还显示,中国华融已聘请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进行专项评估,并出具《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本次评估选用资产基础法作为价值参考依据,公司经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1.02元╱股。
发行股份的每股价格方面,中国华融表示,本次发行的价格以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评估后的每股净资产人民币1.02元/股为基础,经公司综合评议,本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2元/股。
中国华融港股交易停牌前,其最新的H股股价为1.02港元/股,按照2021年11月12日人民币与港元结算汇率0.8182计算,相当于人民币0.83元每股,即本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2元/股,较停牌前股价溢价22.89%;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0.49元/股,按照2021年6月30日的财务数据测算,本次发行完成后,其每股净资产为人民币0.76元每股,增厚约55.12%。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完成后,中国华融最低公众持股量将低于25%,不符合上市规则。中国华融表示,其已考虑在本次发行完成后,将若干数量的内资股(完成后将转换为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及流通,以便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将公众持股量恢复至已发行股份总数的至少25%。
具体程序包括:
第一阶段(约需1.5个月):由股东出具授权书,授权本公司办理全流通有关事宜;本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批准全流通提案,以准备第二及第三阶段的申请;
第二阶段(约需2.5个月):中国银保监会就全流通及其他申请文件出具监管意见;财政部就本公司申请全流通出具国有股权管理方案,批准国有股转换为H股;
第三阶段(约需3个月):中国证监会批准本公司的全流通申请;及
第四阶段(约需1周):香港联交所授出上市批准,全流通完成。
中国华融披露,根据本次发行中本公司与部分投资者的协商,部分认购内资股的投资者拟参与全流通,并将其内资股转换为本公司H股。部分投资者基本同意以不少于5,882,352,940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参与全流通。全流通完成后,预计本公司公众持股量将恢复至本公司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至少25%。
“除已与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的5家拟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有很多投资者基于对中国华融充满信心,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既包括中资机构,也包括外资机构。公司将继续跟有意向的投资者进一步沟通、对接,未来大家可能会看到还有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入,这些都是未来新华融建设的良好基础。”今年8月底,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华融相关人士表示。
中国华融日前召开会议表示,以改革重组为契机,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融建设;推动完成“转型年、攻坚年”各项任务收官,坚决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结合全会精神和公司实际,提前谋划部署明年各项工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