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601996

本文目录

1996年台海危机:东风导弹命中目标,美国警告台湾不要轻举妄动

兵家有云:“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意在说明海军建设之难。倘若你对这句话没有概念,不妨看一看下图,这张图的历史背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陆炮上舰”的实验照。图中可见榴弹炮、加农炮和轻型坦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彼时,我军海军登陆部队缺乏对陆火力支援,提出了“陆炮上舰”的概念。不少网络营销号,总是喜欢拿这张照片来说事,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各种“96台海危机”辛酸往事也就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实,绝大多数键盘侠没交代清楚,“陆炮上舰”并非我军在玩,就连“超级大国”美国也玩。美军在“黎明闪击2017”演习中,曾将HIMAS火箭炮固定在“安克雷奇”号登陆舰(LPD23)直升机甲板上,进行了火箭弹试射。

因而,“大炮上民船”来渲染“96台海军演”的无奈与悲壮,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情况。为了以正视听,笔者为大家复盘九六台海军演,全景式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

图|美军“陆炮上舰”实验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历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随后,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随即,我人民解放军以凌厉攻势,秋风扫落叶般解放了大西南。12月7日,“国民政府”眼见大势已去,从成都狼狈逃往经营多年的台湾。12月10日,蒋氏父子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由此,蒋介石离开了祖国大陆,再也没有机会返回大陆。

图|蒋氏父子

蒋氏父子退居台湾孤岛后,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事实如此,我解放军在解放大陆后,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解放沿海岛屿。1950年3月5日,四野在海、空力量尚且群小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海南岛战役拉开了序幕。3月15日,官方报社发表了一篇社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解决台湾问题。

我人民解放军言出必行,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与此同时,粟裕正紧锣密鼓地筹措解放台湾岛,第9兵团十数万人日夜不停地进行登陆作战演训。早在1949年5月,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建议早日解放台湾。

1950年6月,粟裕为解放台湾已经准备了60多万大军。然而,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武力干涉朝鲜半岛战争,将战火烧到我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东北边境安全,我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将攻台计划被搁浅,毛主席从大局出发,拍板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3年7月,抗美援朝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国的“输血”下再度膨胀,妄图“反攻大陆”。此后数十年,福建成了对台前线。

图|蒋介石晚年在台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虽然蒋介石晚年一心想要“反攻大陆”,可在台湾问题上立场很鲜明:谁搞“台独”(台毒),我搞他脑袋!

蒋介石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先后破获多起“台独”大案,“台独”的土壤被进一步压缩。1955年2月8日,蒋介石发文驳斥了外界对台湾的不实之词,核心要旨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

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继续掌控台湾,延续了蒋介石的政策。不仅如此,蒋经国还打破了两岸不相往来的僵局,允许台湾老兵返回大陆探亲。多年之后,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对蒋经国做出了肯定的评价。

然而,历史出现了一个拐点,蒋经国于1988年1月去世,李登辉上台。按理说,蒋经国有三子一女,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不难,为何选中了李登辉?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李登辉的。

1923年1月,李登辉生于台北,早年在台北高等文科学院学习,后考入日本京都大学深造,深受日本“殖民教育”影响。1971年,李登辉加入国民党后,慢慢地得到了蒋经国赏识,被委以重任。

图|蒋经国与李登辉

时逢蒋经国有意推行“政治本土化”,李登辉迎合蒋经国,给蒋经国制造了“低调”“可靠”“务实”的假象。1984年,李登辉进入国民党的核心层,出任蒋经国的副手。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顺其自然地当上了台湾地区领导人。

李登辉执政初期,大谈“一个中国”,并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随着地位的巩固,他开始露出“反骨”,“台毒”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1992年,李登辉公然鼓吹日本军国主义“终战”的说法。后来,李登辉干脆撕下伪装,在接受了日本历史学家司马辽太郎的专访时,肆无忌惮地“媚日”“台毒”。

1994年7月,李登辉抛弃蒋氏父子的“一个中国”原则,采用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的手法,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由此,李登辉频频触及红线,单方面制造两岸事端。1995年6月7日,李登辉按捺不住“台毒”的心,不远万里跑到了美国,目的只有一个:为“台毒”刷存在感。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试图在各个领域打压中国,对李登辉的过火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了《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中双方早已确定的“一个中国”原则。

鉴于李登辉在美上蹿下跳,中央决定召回驻美大使,对美方的出格行为施加压力。美国非但不反思己过,还以驻华大使任期已满为幌子将其召回。于是,整个夏天三个月,中美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美国克林顿政府在李登辉“访美事件”后,一边与我接触“修复关系”,一边怂恿台湾不断刺激我方。

1995年至1996年春,台湾当局接连组织了多次针对意味非常明显的军演。仅李登辉“访美”前后,台湾当局就组织了“平实6号”、“先锋”、“昆仑2号”、“同心7号”四次军演。

作为回应,中央军委进行了震慑性的导弹试射,时间线如下:

图|解放军的导弹试射时间线

10月19日,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峡,此为中美建交后第一次。

与此同时,我解放军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最大的一次为当年11月份的第三轮军演。此次军演,中央军委动用了海陆空三军,特意将南京军区改称为南京战区,模拟了空降登陆台湾进攻其最大机场。

彼时,我解放军枕戈待旦,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所有军官和士兵一律停止休假,返回岗位。东南沿海的一线部队,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临战训练,就连“战略预备队”济南军区也开始进行两栖训练。

图|1995、1996台海危机中美军事实力部署图

12月2日,台湾地区进行地方选举,美国对华施压力度空前加强。12月19日,美国克林顿政府派出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堂而皇之地通过我台湾海峡,为李登辉的“台毒”行径壮胆,干涉我国内政,这严重挑战了“一个中国”的底线。

此时的美国刚刚经历过海湾战争的洗礼,武器装备水平登峰造极。以空军为例,美国拥有F15、F16等三代机,而我军最先进苏27数量仅有24架,还没有美军一艘航母上的舰载机多,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最为致命的是,我空军的主力还是大量的歼-7、少量的歼-8(及改进型)。

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军空军主力歼7战斗机

尽管如此,我解放军还毅然决然地选择亮剑。1996年3月,解放军发起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此次导弹实弹演练,由张将军全权指挥,当时张将军更是率领100多位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此次演习,主要是导弹试射和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

导弹试射3月8日零时跟1时,我军从永安分别试射2枚东风15导弹,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里目标区;同步时间前后不到十分钟,3月8日1时,从南平发射一枚东风15导弹,落在基隆外海29海里处目标区。

东风导弹利剑出鞘准确命中目标,令美军大吃一惊。一个简单的导弹试射,为何让美军如此重视呢?原来在这场演习中,大陆的导弹如此精准,对美军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3月11日,“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离开了海湾地区,奉命驶往台湾附近水域。与此同时,“独立号”航母也坐不住了,两支航母编队的动向很明确:合兵一处,向华施压。

这两大航母战斗群战斗力非同小可,由13艘战舰和150架飞机组成,此为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在东亚地区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

图|佩里(时任美国国防部长)

同日,正在智利访问的佩里对此诡辩道:“我们不相信中国打算进攻台湾。我们不认为在那里会发生军事冲突。但我们把在那里的海军存在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一时间台湾海峡战云密布,部分国家已经开始从台湾撤侨,台湾方面也是处于高度戒备,枪都是直接上膛,害怕解放军上岸之后没有时间上膛。台湾民众大为恐慌,飞往加拿大、美国的飞机人满为患。

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我军自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注重提高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为台海危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检验平台。3月18日,我军在台湾海峡进行了规模更大海陆空联合实战演习。此次实战演习,解放军紧贴实战,将演习地点放在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福建平潭岛,演习项目包括三栖登陆、空降及山地作战演练。

图|1996年台海危机解放军演习态势图

此次演习后勤保障规格极高,显然超出了常规演习,仅民船一项就征用了2000多艘。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我军为了解决对陆火力支援不足的问题,进行了“陆炮上舰”试验。

演习期间,中美在台湾海峡形成了事实上的军事对峙。我人民解放军为了对付美航母部队,出动了所有的王牌,包括战略核潜艇。

在关键时刻,我军却出现了叛徒,将我方底细透露给了台湾当局,以至于李登辉更加嚣张。3月25日,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顺利结束。

中国结束演习数日后,“独立号”航母灰溜溜地返回了它在冲绳的基地,“尼米兹号”也随之返回了华盛顿州不莱梅顿基地。

此次军演威慑性极强,台湾当局迫于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取消了原定在4月举行的马祖地区的射击演习和5月举行的“汉光12号”三军实兵对抗演习。

1996年台海危机结束后,我军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短板,加快了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建设,后来,才有了后来的北斗系统。

笔者认为,对于这次演习,尽管美国的“鹰派”军官,反应强烈,要派航母、又要派军舰的,尽管美国派了航母、军舰向台海地区靠近,但克林顿政府认为,美军的行动要有所收敛,避免刺激大陆,同时,美国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警告,不要轻举妄动。

后来,基辛格来中国访问,拜访了中共高层,他对台海军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共的强硬态度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其处理方法非常“中国化”不会导致事态失控。

果然,在1996年台海军演过后,美国看到了大陆要统一的决心,也看到了“台湾问题”的爆炸性和敏感性,随之,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进行了调整。

通过这次军演,我国吸取了经验,加强了对军队科技化的建设,1998年,我军裁军五十万,加大了对海军、空军、二炮等技术兵种的投资,一系列高精尖武器纷纷上马。

图|歼10

进入21世纪初期,我军武器装备迎来了井喷式发展,2004年,歼10正式服役,填补了我军国产三代机的空白,苏27不再孤军奋战。海军方面就甭说了,新锐军舰下水服役速度,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曾几何时,军迷望眼欲穿期盼国产航母,现如今双航母出海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

纵观这次“台海危机”和“军事演习”,笔者认为,这其中少不了中美博弈的影子。

自从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大陆与台湾之间已经发生了六次台海危机,第一次(金门战役1949-1950年),第二次(九三炮战、一江山岛战役等,1955年),第三次(金门炮战,1958年),第四次(台湾所谓的“国光计划”),第五次(1996年台海危机),第六次(1999年,解放军多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

其中,1955年、1958年、1996年的台海危机影响较大,背后都有美国参与,其实,台海问题也是中美背后的较量。

笔者发现,通过这三次危机,让美国知道了与中国对抗是没有出路的,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美国只能采取接触与缓和的手段。

美国害怕直接介入台海问题,又想保持住自己的利益,只能尽量维持台湾问题现状,但是,在我国政府的强硬态度和不断斗争的情况下,美国也逐渐意识到“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岛,而做出重大牺牲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96台海危机”中,那些双鬓泛白的老将们,真应了那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一辈是真不容易,幸赖上天佑我中华,二十五年弹指一瞬间,寇可往,我亦可往!

60年代毛主席接见新凤霞,突然发问: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著名戏剧家新凤霞,两人亲切握手。见到新凤霞,毛主席突然发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有来,她去哪儿了?”

三仙姑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特地询问,她又为什么没来呢?事实上,他口中的“三仙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赵丽蓉。

大部分人了解赵丽蓉,或许是在她出演的春晚小品中。其实,赵丽蓉不仅是优秀的小品演员,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评剧演员。

赵丽蓉

赵丽蓉:我妈说我命硬1928年3月,赵丽蓉虽然一口唐山口音,是河北宝坻县西庄村(现天津宝坻区)人,她出生地却是在东北。

宝坻县虽然算不上“地灵”,但也算“人杰”,像马季、李瑞环都是宝坻县人。赵丽蓉的父亲赵秉中,是个高大魁梧的庄稼人。和周围的父老乡亲一样,他不仅会干农活,还学了一些手艺,比如理发,理发理得还相当不错。

20世纪的中国,到处是兵荒马乱、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尽管赵秉忠很能干,但还是无法摆脱贫穷困苦的命运。

再苦也得挣扎着活下去。那一年,河北省受灾比较严重,北京、天津,还有河北省内的县城里都挤满了逃荒要饭的灾民。

看来,要挣钱活命,近处是指望不上了,赵丽蓉的父母就提议趁着年轻、孩子少,去闯关东试试。

旧社会下的人民

那时,附近一些闯关东的农民,有不少已经在东北安家了,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毕竟远隔千里,人生地不熟的,全家一块去不太把握,赵秉中决定自己先去闯一闯。

赵秉中扛着行李卷儿,步行往天津走,一边给人理发挣几个饭钱,大概走了五六天,才来到了天津,又在天津干了几天活,攒够了路费,这才挤上了去东北的火车,两天两夜之后,来到了奉天(沈阳)。

当时,在奉天附近的郊区有几处小煤窑,赵秉中刚来时,就在煤窑附近给矿工们理发,矿工都是穷人,挣不了多少钱,熟悉了环境之后,赵秉中开始在街面上支起挑子。他的手艺好,价钱公道,慢慢地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也交下了一些朋友。

赵秉中落稳了脚,就托人带信让妻女来奉天团聚,不久,赵丽蓉的母亲带着大女儿也来到奉天,一家人就算在东北安家了。

生活安定下来了,赵家的人丁也兴旺了。赵丽蓉的母亲接连生下二姐、大哥、三姐、四姐、二哥、五姐和赵丽蓉,此时赵家有两个男孩六个女儿,赵丽蓉是最小的一个。

赵丽蓉儿时的照片

家里女儿多,最末这个又是女孩,可赵丽蓉的父母还是挺高兴,把她当成宝贝。赵秉中给这个最小的女儿起了个小名叫“老爱”。后来,赵丽蓉回忆:

“听我妈讲,她怀我的时候,没当肚子里是个孩子,一直以为是病,肚子不好受,就左吃药,右吃药的,甚至还喝大烟灰。可到头来,药也没给我打下去,我还是足斤足两地生出来了。所以我妈说我命硬,好养。”

赵丽蓉出生的时候,她的大姐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但还没有订下婚事,就在家里带孩子。赵丽蓉说:

“我生下来时就不好看,但有一样,又白又胖,常言讲一白遮三丑,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招人喜欢,我大姐特疼我。”

老爱出生后不久,他们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赵秉中开始沉迷于赌博,而且赌注越来越大,在经营股票上也吃了大亏,家里开始借债过日子,生活越来越困难。

赵丽蓉的母亲只得去帮人家干杂活挣钱。母亲不在家,所以赵丽蓉回忆:

“我一着地就喝豆浆,喝豆浆又省钱又养人,我身体棒得像头小牛犊。或许现在身体好,还是喝豆浆打下的基础呢。”

赵丽蓉和新凤霞

赵家败落之后,就有人劝赵秉中去剧场给唱戏的艺人梳头。在旧社会,唱戏的艺人被定为“下九流”,被人看不起,当然,过去也有“五子行业”的说法。

“五子”指的是:戏园子、饭馆子、窑子、澡堂子、挑担子,干这些行当的都属于“下等人”。赵秉中自己也挑过“剃头挑子”,但是要去戏班梳头,不到万不得已也是不好下决心的。

最终,赵斌中在走投无路下进去大观茶园的“复盛戏社”,给戏班子的评剧演员芙蓉花等人梳头。可他今后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被迫之举,竟然改变了赵丽蓉和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进了大观茶园后,戏班班主和其他演员都觉得赵秉忠的手艺很好,他便正式成为戏班容装师。后来,赵丽蓉的二姐、三姐、二哥都进了戏班子,母亲也在戏班子做杂货,一家人算是正式落户,开始了卖艺生涯。

新凤霞与赵丽蓉演《刘巧儿》

一岁登台演出,15岁初露头角小时候的赵丽蓉长得白白净净,听到锣鼓喧闹也不哭,惹人怜爱,戏班子的大人小孩儿都喜欢逗她玩。

一次,演员在出演《桃花庵》时,需要道具娃娃出场。有人可觉得赵丽蓉不哭不闹很听话,就想搞点新鲜的,结果就把赵丽蓉抱上了舞台。

当时,后台的人暗自悬着一颗心,手心捏了一把汗,担心孩子又哭又闹会把戏搅了,这便是赵丽蓉人生第一次正式登上舞台,她还不满周岁。据赵丽蓉长子回忆:当时她只有八个月大。

也许是天天在铜鼓声中长大,小小的她练出了胆量。上台不仅没哭反而笑了,台下的观众从来没见过这么小的“演员”,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从此,戏团凡是有道具娃娃出场的戏,赵丽蓉都会出现。在戏剧行当中,年龄几乎等于艺龄,赵丽蓉大概是唯一一个不折不扣“演了一辈子”的人。

赵丽蓉和孩子们

四五岁那年,赵丽蓉便第一次演了一个“角儿”,她在一出名叫《败子回头》的戏中扮演了一个在妓院混迹多年,已经年老色衰的白发老妓女。

演员们将老生戴的“髯口”套在小丽蓉的额头上,白胡子在脑后梳成辫子,盘成发髻,一个小女孩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老太太”也跟在后边出门接客,走到场门,冲着客人耸耸肩膀,动作刚完,台下已经哄堂大笑。

这个角色赵丽蓉演得十分精彩,所以,演员们更喜欢让赵丽蓉扮戏了,因为观众总是喜欢看个新鲜,而且赵丽蓉在戏班里长大,从小跟戏班子跑码头,过着江湖艺人的流浪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不少东西。

尽管没有正式拜师学艺,但是一上台,身段、动作、念白都挺像回事。在台上该笑就笑,该哭就哭,一点都不怯场,而且能够根据剧情的需要来现场发挥。观众一喝彩,她也高兴,演得更卖力了。

赵丽蓉和儿子合影

1935年底,赵丽蓉的父母带着她和二哥回到老家河北宝坻。父亲不愿意让她继续学唱戏,便送他们二人去西庄小学念书。

刚开始,他们兄妹二人还算听话。时间一长便坐不住了,不仅自己不学习,还给同学们表演唱戏、翻跟头。学校管不住,就让父亲把他们领回家。因此,赵丽蓉从小没念过书,甚至字都认不全。

后来,赵丽蓉每次想起这件往事,都非常后悔,自嘲自己是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小小一片天。

1935年12月,“复盛戏社”南下上海,赵丽蓉的母亲便带着他们来到上海。转眼到了1937年,赵丽蓉也到了正式拜师学艺的年纪了。

这一年,赵丽蓉正式拜马金贵为师。马金贵的舞台经验丰富,鉴赏力强,尤其对戏曲的理解全面深刻,是个带徒传艺的好老师。

赵丽蓉和家人

拜师当天,赵丽蓉在文书上摁了手印,规规矩矩给师傅磕了三个响头,还按例给戏班子里的的芙蓉花、王万良、魏凤鸣、张久凤等师叔、师姑、师兄们磕头行礼。

拜师后,赵丽蓉正式开始了学艺生涯。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要早早起床练功喊嗓子。喊完后,师傅便教他们拍板教唱。

过去,戏班的孩子都不识字,跟师傅学戏是“口传心授”,师傅先把台词教给大家,等背会词了,再教唱腔。先是一段一段地学,整出戏的唱段都学会,再串连起来,那时并不讲究分析剧情,理解人物。

会唱以后,师傅就教身段、动作,身段学完了,一出戏就学成了。背词的时候不上弦儿,琴师给师姐们上弦儿调唱时,小一点的可以休息,玩一会儿。

有心的赵丽蓉总是在旁边听,把师傅给师姐们说的戏记住,轮到教小孩子了,只要师傅一点拨,她就学得很像样了。

赵丽蓉旧照

赵丽蓉跟师傅学的行当是青衣、花旦,后来也演了很长时间的青衣花旦,所以,她的正功底子很厚。

赵丽蓉虽然小小年纪,但已经和年长的老演员们常年跑江湖,去各地赶庙会串野台子,在戏棚中给大家演出。

晚年惋惜:我要是一揭帘,我也是离休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复盛剧社”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解散了。戏班解散后,赵丽蓉一直没有放弃演戏,跟随芙蓉花等流动小组来各地演出,先后去了绥远、包头、哈尔滨沈阳等地。

赵丽蓉十四五岁,已经学会了不少戏,甚至能独自扛起主演的担子。每当芙蓉花身体不好时,她便会代替她登台演出。

演出和学戏期间,赵丽蓉不仅积极学习新的表演方法,还注意吸收其他剧种有益的东西,并将其运用到自己表演中。

郭兰英

当时的张家口,除了赵丽蓉之外,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在评剧同行中出类拔萃,时常和她同台献艺。一个是唱梆子戏的郭兰英,另一个便是评剧旦角花淑兰。

但在当时,最出名的当属唱梆子戏的郭兰英。当时还盛传着一句口头禅:“宁卖二斗红高粱,也要听郭兰英唱一唱。”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丽蓉和花淑兰、郭兰英等同在张家口庆丰戏院一同被八路军接收。抗敌剧社和联大文工团的陈强、郭兰英等人排了好几出新戏《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白毛女》,赵丽蓉也参加了演出。

抗战结束没多久,解放战争便开始了。部队已经撤走时,何迟等人来接赵丽蓉参加革命。可赵丽蓉的父母不懂革命,硬是不让她走,还把她藏到供桌下面。就这样,郭兰英、何迟等人参加了革命,她却没能去。

到晚年,赵丽蓉惋惜地说:“到现在郭兰英他们都是离休。我当时在桌帷子后面藏着,我要是一揭帘子出来,我也是离休;可我在供桌底下猫着呢,结果我是退休!”

花淑兰照片

1948年12月,解放军将张家口解放。一个月后,北平也和平解放。赵丽蓉欣喜的看到这些变化,便决定出演《白毛女》《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

没多久,新凤霞和盛强这两个名字走进了赵丽蓉的生活。从此,她的艺术和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52年,新凤霞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她创办的实验评剧团危在旦夕。就在这时,宋之的便动员新凤霞带着她的剧团参军。这样,不仅能解决全团的生活问题,她也能安心养病了。

在总政治部主任萧华的亲自批准下,批准新凤霞和剧团成员参军。可愿意参军的人只有三个,其中有张德福。

在张德福的鼓动下,赵连喜同意和他一同参军。但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带上自己的妹妹。而赵连喜的妹妹,指的就是赵丽蓉。

新凤霞

1951年,解放评剧团正式成立,赵丽蓉也是其中一员,长期和马泰、新凤霞、李忆兰等名家合作。

在评剧舞台上,赵丽蓉虽然出演的都是配角,但还是被她精湛的演技倾倒。在《刘巧儿》这部戏中,她扮演了李大婶一角;在《小二黑结婚中》,她扮演了三仙姑;在《凤还巢》中饰演程雪雁。

尤其是她和新凤霞合演的《花为媒》中饰演的阮妈,贴近人民群众,幽默风趣,深受大家喜爱。在“报花名”的唱段中,她每唱一句,台下都是一片掌声。

饱受命运打击,却能微笑面对生活1953年,热心的新凤霞为赵丽蓉和盛强牵线搭桥,两人结为夫妇。盛强是书香门第出身,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曾在大众剧场担任经理,后来到中国评剧院担任秘书。

起初,赵丽蓉的母亲孟云德并不同意这桩婚事,因为对方文化高,长得好看,可能靠不住。后来,盛强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孟云德消除了成见。

赵丽蓉旧照

赵丽蓉和盛强结为夫妇后,她们很快有了第一个孩子。虽然她身怀六甲,但依旧照常工作,上台演出新排的《祥林嫂》,她在剧中饰演鲁四奶奶。像《花为媒》《刘巧儿》等剧目也是照演不误。

1955年,赵丽蓉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春春。令人遗憾的是,盛强却在1959年病死了。这一年,赵丽蓉只有31岁。

之后,赵丽蓉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1964年,在亲人的劝说下,赵丽蓉与盛强的三弟盛弘结为夫妇。

上世纪60年代,赵丽蓉先后出演的评剧作品《花为媒》《小二黑结婚》先后被翻拍成电影搬上电视荧幕。

毛主席在看了这几部片子后,认为“讲明理、通神韵”,决定亲自接见新凤霞等演员。新凤霞听说毛主席要接见他们这些演员,执意邀请赵丽蓉一同前去。

赵丽蓉和盛弘

要知道,人民大会堂有许多媒体和记者准备报道,还是中央最高领导人接见。对于他们这样的艺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誉,也是不可多得能出名的机会。

但赵丽蓉却推辞说:“我不去了,你去就能代表我们大家伙,你替我和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的艺术功底不够,还需要多磨炼磨炼...再说,我文化不高,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

当新凤霞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后,笑着问:“三仙姑怎么没来啊?”新凤霞只能将事情的缘由和赵丽蓉所言如实相告。

毛主席听后,欣慰地点点头说:“没想到啊,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这么谦虚的人。好,好!谦虚让人进步啊!”

1970年,赵丽蓉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将其取名为盛家欢。可就在孩子出生三天后,却发现这个孩子是个脑瘫。

毛主席旧照

悲痛之余,她只能一边演出一边照顾女儿。由于生活困难,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每次在单位洗澡,她都生怕别人看到。不幸的是,这个女儿7岁那年去世了。

1984年,赵丽蓉的丈夫盛弘在演出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命运如此不公,让她接连遭受这样的打击。可即便如此,她却从来不抱怨、不愤恨。

对此,她曾经说:“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出笑声。”

赵丽蓉是在苦日子过来的,但是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却能接受住考验。有一年,一个厂家出高价钱请他拍广告,甚至扬言:“只要同意,愿意给多少给多少。”

当她听说对方是做医药广告时,不由得犯嘀咕:要是让自己瞪着两只双眼说瞎话糊弄人,让成千上万老百姓上当受骗,这不是让别人戳脊梁骨吗?思来想去,她还是拒绝了。

赵丽蓉

过了几年,一个厂家又请赵丽蓉拍广告,可她依旧不为所动,甚至没让人家进门。

可是在生活中,赵丽蓉生活简朴。一直到去世,她都住在海淀区温泉乡农村的一间普通院落中,玉米贴饼子、小葱拌豆腐是她最喜欢的饭,她还喜欢吃黄瓜就炸酱面。

对此,赵丽蓉说:“咱们就是庄稼人出身,脚下离不开泥和土!”

晚年达到艺术高峰和许多艺术家不同,一般演员都是在年轻时大放异彩,赵丽蓉却是在晚年创造的。83版《西游记》中,赵丽蓉饰演了车迟国皇后,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电视角色。

1987年,谢铁骊拍摄电影版《红楼梦》,邀请赵丽蓉饰演刘姥姥一角。赵丽蓉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相关资料,她就一遍一遍看连环画,用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自己设计了小动作和小细节。

赵丽蓉在《红楼梦》中饰演刘姥姥

等正式拍戏时,导演已经喊停了,她还沉浸在角色中,四周人都被她逗得前仰后合。导演谢铁骊说:赵丽蓉把刘姥姥这个人演活了,真正入戏了。

1991年,赵丽蓉还凭借在《过年》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捧回了东京国际电视节最佳女演员奖杯。

凭借自己身上独特的喜剧天赋,赵丽蓉成为了一代小品王。1988年,年逾花甲的她正式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此后,赵丽蓉一共参加了八届春晚,先后完成了《英雄母亲的一天》《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老将出马》《追星族》等小品,每个小品堪称精品,“司马光砸缸”“麻辣鸡丝”等台词也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的口头禅。

从1989年初次登上春晚,一直到1999年谢幕,是赵丽蓉努力拼搏的十年,也是她和病痛斗争的10年。

赵丽蓉和巩汉林

1996年春晚,赵丽蓉在小品《打工奇遇》中,现场写下了“货真价实”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台下的观众都连连称赞。事实上,赵丽蓉不会写毛笔字,她之所以能写出几个字,都是她苦练出来的。

《如此包装》小品中,赵丽蓉一个踉跄跪在地上。一些观众还以为是有意设计的,其实她是腿伤发作,不小心意外摔倒了。

1996年春晚时,赵丽蓉腿伤发作,一度严重到了要动手术的地步。起初,导演组不想让她冒这么大风险完成这个节目,可她坚持要排演出,并表态:“演出照样,后果自负。”

这一年,春节晚会开始了,赵丽蓉为全国观众送来了笑声。可坐在台下的三个儿子却在母亲一出场就流泪,一直流到演出结束。原来,赵丽蓉已经是肝癌晚期。

可他们知道母亲一直热爱舞台,只能继续默默支持,瞒着母亲,等到表演结束后才告知她。可等她表演结束后,整个人瘫软,当即被送到医院。

赵丽蓉饰演的车迟国皇后

不久,赵丽蓉的病情加重,从肺癌转为胃癌,不得不住在北京肿瘤医院治疗。那些专家号,他从来不看,都是挂普通号。

赵丽蓉住院期间,许多同学、朋友、领导前去探望她。可她觉得自己一人住院,耽误了别人这么多时间,执意要搬回家。家人拗不过他,只能按照她的意思搬回去。

2000年7月17日清晨,赵丽蓉在与病魔斗争一年后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在她去世十天后,赵丽蓉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当天,上万群众自发前来追悼这位为无数人带来感动和欢笑的艺术家。

赵丽蓉曾言:“咱们老艺人有个准则,叫做能耐大值钱,架子大不值钱。我自己有点儿成就,都是观众给的。”

赵丽蓉

而她,也用自己一生的艺术生涯践行了这句话,无愧于人民艺术家这个称号。

复盘96年台海危机,一时隐忍挺过难熬岁月,26年后无人再能欺中华

这两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1996年的台海危机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美国航母战斗群强势进入台湾海峡等事,更是堪称我国在90年代末系列屈辱时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但是对当年的跨海峡登陆作战的战役准备,不算美军海峡双方的实力对比,我军如果真的从大规模演习转为实际作战,战役的最终结果和后续影响又会怎么样,却一直很少有人去细说。

集体的记忆,都停留在了千军万马过海峡上

那咱们今天就抛开96年的美军不谈,只讲讲96年那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行动当中,海峡两岸的实力对比,以及咱们当年所做的相关战役规划和准备吧。

从空军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96年是人民空军与台空军之间技战术水平差距最小的一年,,双方都是二代机作为基干力量,还有一定数量的一代机没有退役,但是解放军这里引进三代机的工程因为启动的更早,所以到96年时原空3师9团的苏-27SK已经形成战斗力几年,原空2师6团的苏-27SK则也已经交付,这差不多48架苏-27也是当年人民空军唯一的先进装备;而对面的台空军自研的IDF战斗机虽然已经交付了50架,但是大多没形成战斗力,配套的天剑-2中距主动雷达空空导弹也尚未完成定型,只有有限的作战能力,幻影-2000与F-16则在第二年才开始交付。

在96年卡了一个巧的第一批次苏-27SK,第二年就要面对上百的三代机了

所以说,比起后面两年台空军三款主力三代机开始交付入列并形成战斗力,拥有近200架先进战斗机,且均具有当时我军还缺乏的主动空空导弹的场面来,96年对人民空军来说还算不上糟糕,在海峡上空作战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当然咯,在96年那个必然会面对美国海军数艘航母及其舰载航空兵的场面下,这种均势也就只存在于理论上而已。

从海军上说那就更糟糕一点了,虽然说当年人民海军尚且处在空潜快黄水海军时代,但实际的局面却是航空兵远程反舰能力基本没有;潜艇除了两条刚成军一年的基洛全都还是60年代水平,快艇呢,当时还算先进水平的037IG够不够快先不谈,数量还没有对面台海军的驱护舰多呢。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人民海军如何封锁海峡,但是当时的问题反而是,如何保证我国的东南沿海不被封锁;不过海军的实力追的也更快,与空军一直到2010年之后才勉强在战斗机上追上并反超了台空军不同,海军从90年代末开始到07年,通过密集服役11艘驱逐舰与更多护卫舰在07年就已经彻底压制了台海军。

空不够强,潜不够好,还快不起来就是当年我军海军面临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1996年时的解放军,薄弱的也不光是海空军力量,哪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大哥陆军,实际上面对当时的台陆军,除了人数外不管是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水平与士气,实际上都是有一定差距的,只不过我们在讨论96年台海可能的对抗时,都着重于海空军的探讨而选择性的忽视了实际上差距更大的陆军而已。

从装备水平与训练规模上来说,当时的台军已经完成了陆精案,但尚未进行精实案改革,依然是一支总员额超过50万的庞大力量,光是在厦门对面的金门就部署了4个齐装满员的师,对于当时的解放军负责对台方向的南京广州两大军区最先进的坦克就是没有任何改进的老59,步兵战车那是一辆都没有的,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一个师级单位实现了机械化,甚至摩托化率都不超过百分之60,大半的师级单位既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导弹,除了步枪可能换了81外,没有任何一型装备超过了60年代冷战双方的主流水平。

我军当年唯一的武装直升机,全都在北京军区,还只有8架

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海空军差距,我军将陆军部队投送上岸,也是没办法打赢当时的台陆军的,别的不说,人家至少有高级火控系统的二代坦克就有500多,自行火炮数量别说和两个军区了,比解放军全军还要多,防空兵力更是解放军所不能比的;至于说很多人天天关心的武装直升机嘛,台军的AH-1W已经遍布全岛了,我军的武装直升机大概就只有集中在北京军区的那8架小羚羊;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解放军步兵部队的队属炮兵火炮数量,要比台军多(但是仅限于步兵师一类单位,坦克师/旅还是台军强),从装备来说,陆军实际上的差距,丝毫不比海空军更小。

当然,有人要自我安慰的拿士气拿军民关系说话,那么96年的解放军又是什么情况呢:军队经商还没完全停止,受到经商的影响,腐化之气盛行,作训不务正业,军地军民矛盾频发,解放军事实上处在最危险的时候,军队风气,士气以及军民关系建设,实际上要到98年才重回正轨;反而是对面的台军,随着90年代初戡乱戒严的结束,以及本土化思潮的渐起,台军正处在其士气的高点上。

试试可以,但不能当一种长期的手段

算下来,说96年的时候我方一无所有,占尽劣势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在这种条件之下,咱们当年的作战预案,实际上也没对两岸统一做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当年

唯一可行的投送方式就是动员大量民船,然后千军万马过海峡送40万严重缺乏火炮与装甲车辆的轻步兵上岸,但这在准备充分,占据质量数量双重优势的岛上守军面前,显然绝无胜利可能(所以也就被否决了)。

所以我们当年的目标,实际上还是局限在各种离岛,也就是围绕金门马祖的争夺,将福建周边的岛屿先收回;别看这几个小群岛,当年我军想收回这几个岛那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少;金门岛上当年有4个重装步兵师,掌握海峡控制权的台军还能源源不断提供增援;要拿下这些完全摩托化的,拥有坦克和大量身管火炮的部队,我军要准备数个集团军级的兵力才能够啃下,而如果我们不能快速的拿下金马,那么随后而来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必然会让我军失去台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而遭遇重大失败。

而即使夺岛成功,后续的政治影响也依然是我们所不愿意面对的;对于对岸来说,原本是个包袱与顾虑的福建省已经完全拖离,本岛可以无所顾忌举行公投完成改名和独立;而美国为首的西方随战事而来的严苛封锁与制裁,也会是当时的我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所难以承受的;更别说我国新世纪头10年的高速发展,实际上高度依赖于入世之后的出口,而当年如果真的采取武装行动,入世进程毫无疑问会推迟,在新世纪我国又如何在严密封锁下快速发展经济,那也是个问题。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1996年时真的采取大规模行动,必然无法令台岛回归,而只能将有限的军事力量投入于夺还金马,但是这场夺岛作战,依然会应为尚且有强大实力的台军的防守,以及我军当时贫弱的进攻能力而付出很大的代价,最终不管是否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上都会因为台当局甩掉包袱,以及西方世界的制裁而失败,咱们也是最终不得不选择隐忍退让,来换取将来彻底成功的可能性。

这种场面,怎么都得等到2008年以后了

当然,时间进入25年之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随着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能力的进步,军事建设也走入了正轨,海空军先后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完成了赶超,之后迅速拉开了优势,到目前已经是亚太地区的第一大力量;而随着以火箭军为核心,以海空军多兵种为支柱的远程火力战体系建成,我军在周边2000千米范围内都有了绝对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军也已经被迫撤出第一岛链,并失去了以军事介入手段,改变海峡局势的可能性;现在,主动权完全在我们的手上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