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给予徐工机械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徐工机械(000425.SZ)混改大幅释放业绩弹性,全球巨头整装待发,首予“买入”评级
光大证券:维持徐工机械(000425.SZ)“买入”评级 业绩快速增长 净利润率提升
民生证券:给予徐工机械买入评级
2022-05-17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哲,赵璐对徐工机械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2年一季报点评: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一季度环比明显改善》,本报告对徐工机械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5.09元。
徐工机械(000425)
事件:4月30日,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34亿元,同比下滑19.79%,环比增长37.86%,归母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下降18.61%,环比增长39.8%。
营收和净利润环比明显改善,产品线分布广泛,润平行业周期。2021年四季度房地产、基建增速放缓,工程机械行业受较大影响。虽然受2021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公司2022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环比2021年四季度已经有明显改善,营收和净利润均环比增长近40%,表明在政策作用下,基建已经逐渐回暖。此外,近年来,公司拳头产品市占率稳中有升,高空作业平台、叉车、沥青站、底盘养护类产品等新型板块也快速放量。作为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公司产品线种类广泛,对抵御行业周期起到了润平效应。
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净利润率重回7%以上。2020年9月,徐工混改方案落地,引入机构投资者、员工持股,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业绩弹性逐渐释放。继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同比提升1.64至6.7%后,2022年Q1公司净利润率达到7.07%,环比2021年Q4提升0.25,同比提升0.08。2022年Q1销售费用率4.06%,同比下降0.73,管理费用率1.27%,同比下降0.26,研发费用率3.88%,同比提升0.2。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关注稳增长背景下行业景气度回升。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强调了基建的重要意义,聚焦五大领域基础设施,提出要适应基建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全面扩大国内需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次会议后,意味着基建投资的政策定位更加积极,融资更加顺畅。
2022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发行节奏紧、拨付使用快,静待疫情后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改善。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万亿元,其中,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元,剩余额度又于3月下达各地,时间上比往年大幅提前。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2年4月25日各省份累计发行专项债券约1.3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约1.17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9%。相比往年,今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发行节奏紧、拨付使用快。虽然目前华东等地施工受到疫情影响,但预计随着疫情控制情况好转,基建逐渐回暖,工程机械行业有望迎来改善。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收924.79/1022.2/1147.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5.83/78.51/96.63亿元,对应PE为6/5/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金公司孔令鑫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83%,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4.41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7.38。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0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29。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徐工机械(000425)好公司评级为4星,好价格评级为4星,估值综合评级为4星。(评级范围:1~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东吴证券:徐工机械(000425.SZ)混改大幅释放业绩弹性,全球巨头整装待发,首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徐工机械(000425.SZ)混改大幅释放业绩弹性,全球巨头整装待发。预测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914.76/989.70/1059.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67%/8.19%/7.04%;2021-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25/75.74/8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21%/30.03%/13.04%;EPS分别为0.74/0.97/1.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14/6.26/5.54倍,给予2021年公司目标PE12倍,对应市值700亿,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指出,公司是全球工程机械营收前三的徐工集团上市主体,2017~2020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CAGR达26.23%/38.25%。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739.68亿元,同比+25%。21年4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股东徐工有限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主营集团工程机械业务,合并后相关资产有望实现整体上市。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徐工机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混改助力问鼎全球
公司是全球工程机械营收前三的徐工集团上市主体,2017~2020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CAGR达26.23%/38.25%。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739.68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37.29亿元,同比+2.99%;核心业务起重机销量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其中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的销量市占率分别达39.57%/40.38%/61.2%。2020年9月,徐工混改方案落地,引入机构投资者、员工持股,企业活力有望大幅提升。2021年初以来,公司起重机销量份额已企稳回升,混改初具成效。
行业层面:关注低周期波动中强阿尔法
相较上一轮周期,本轮景气自2016年以来持续性明显拉长。2021年,东吴证券预计挖机行业销量同比增长15%-20%,混凝土机械、起重机行业销量同比增长20%-30%,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仍在持续。展望未来,东吴证券预计未来几年挖机行业销量同比波动±10%左右,周期波动较上一轮大幅弱化,板块价值有望重估,关注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强阿尔法。
巨头整体上市在即,期待挖掘机等优质资产注入
21年4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股东徐工有限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主营集团工程机械业务,合并后相关资产有望实现整体上市。根据徐工有限债券募集书,2020年主要未上市子公司收入如下:徐工挖机(挖掘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231亿、徐工建机(塔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62亿、徐工施维英(混凝土机械,国内销量份额前三)61亿、徐工矿机(矿业机械,全球销量份额前五)28亿,合计收入达382亿;2020年徐工有限主营业务收入961亿,其中徐工机械收入740亿。
2021年或迎盈利拐点,净利率翻倍以上提升空间
2020年,徐工/三一/中联的毛利率分别为17.07%/29.82%/28.59%,净利率分别为5.06%/15.97%/11.30%,公司净利率存在翻倍以上提升空间。2020年9月混改后,公司考核机制由市场份额转向利润,董事会中9位外部董事占5席,高管薪酬利润考核占60%,混改员工新增持股8.7亿元(其中董事长、总裁及总经理增持股份2.88亿),压力及激励由弱约束转为强约束。公司20Q4/21Q1单季净利润分别同比+115.58%/+182.44%,大幅高于行业;20Q4/21Q1单季净利率分别5.74%/6.99%,同比+1.91/+2.52,混改后盈利能力提升成效显著,2021年或迎来盈利拐点。此外,国家制造业基金9.6亿大手笔参与混改,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混改进程不如预期。
光大证券:维持徐工机械(000425.SZ)“买入”评级 业绩快速增长 净利润率提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徐工机械(000425.SZ)“买入”评级,业务趋势向好,利润率提升,上调21-23年净利润预测9.1%/10.1%/11.5%至64/73.2/83.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2/0.93/1.07元。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业绩快速增长,现金流显著改善,净利润率提升
徐工机械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2.3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84.5%每股收益为0.48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7.5亿元,同比增长648.6%,公司销售模式积极调整取得成效,回款能力提升。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15.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净利率7.2%,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严控各项费用支出,提升运营管理效益,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起重机械、桩工机械、铲运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均实现同比50%以上收入增幅
21年上半年公司起重机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50.4%桩工机械52.9亿元,同比增长49.9%铲运机械47亿元,同比增长52.1%高空作业机械销售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55.7%压实机械及工程机械备件等业务也有较好增长。
资产重组完善产业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激发运营活力
根据2021年4月资产重组预案,徐工机械拟向徐工有限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承继及承接徐工有限的全部资产负债,徐工有限旗下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矿机、塔机等工程机械生产配套资产将整体注入公司该行认为有利于完善产业布局,做大上市主体,增强直接融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公司的整体价值和收入规模将得到有效提升,新增业务毛利率较高,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关联交易减少,经营独立性和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能力提高。目前公司资产重组按计划有序推进。作为混改的延续,公司将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完善薪酬机制和股权激励,进一步激发经营活力。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上游投资波动风险海外市场与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