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股票300077

本文目录

快讯:国民技术(300077)急速拉升,暂报14.59元

11月22日讯,国民技术(300077)今日早盘10时13分出现异动,目前国民技术报价14.59元,涨幅为7.28%,成交量43.11万手,换手率7.96%,振幅11.03%,量比4.7。

技术面上,目前国民技术(300077)处在5日线、10日线、20日线、30日线上,该股的5日线处在10日线下方,呈现“死叉”状态,短线走势或比较悲观。

最新的3季报显示,国民技术(300077)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净利润5053.69万元,同比增长7.48%,每股收益0.09元。

机构评级方面,近半年内1家券商给予国民技术(300077)增持建议,1家券商给予买入建议。

国民技术(300077)所在的电子行业,整体跌幅为0.43%。板块内个股东软载波(300183),北京君正(300223),宏达电子(300726)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0.02%,10.02%,10.02%;剑桥科技(603083),东软载波(300183),大立科技(002214)明显放量,量比分别为17.6,10.83,6.22;振幅较大的相关个股有韦尔股份(603501),东软载波(300183),北京君正(300223),振幅分别为11.64%,11.34%,11.21%;

国民技术(300077)主要从事安全芯片、贸易系统集成业务、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业务。三季报显示,该公司股东人数(户)为6.59万,较上个报告期增加+16.79%。

(【免责声明】本文由头条写作机器人Xii发布,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投资者须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股价一度大涨4倍!国民技术去年盈利大增,第一大股东定增事项告吹

记者庞宇

编辑

站上芯片和新能源风口,国民技术(300077.SZ)终于结束长达四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的惨淡局面。

1月27日晚间,国民技术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1413.16%–1858.20%;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500万元–580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7亿元。

业绩好转主要受集成电路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和锂电池产业发展较快影响,公司系列化通用MCU产品和负极材料类业务实现较大规模增长,集成电路业务和负极材料类业务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同比均较大幅增长。

此外,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金额为1.25亿元-1.62亿元,主要是根据投资对象深圳思齐资本信息技术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投资收益、取得政府补助等。

去年前三季度,国民技术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187.18万元。意味着,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区间为0.79亿元-1.2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312.82万元-5612.82万元,盈利能力环比、同比均大幅增长。

至此,国民技术终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扣非净利润为负的惨淡境况。2017年至2020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亿元、-16.64亿元、-5.89亿元、-1.47亿元,四年合计亏损达29亿元。

国民技术于2010年成立,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分为集成电路和新能源负极材料两大领域,其中,集成电路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公司2020年总营收比重约64%。

在集成电路领域,国民技术拥有安全芯片、通用MCU、射频芯片三大产品线,而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的业务则由子公司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务。

得益于集成电路以及锂电池下游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上半年公司芯片类产品和负极材料销售订单增加、收入大幅度增长,其中芯片类产品业务收入共计1.40亿元,同比增长115.03%;负极材料及加工业务收入共计1.25亿元,同比增长133.04%。

不过,业绩大增后,眼下摆在国民技术面前无实控人且股权高度分散问题尚未解决。2014年以来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的局面。截至2021年9月末,董事长孙迎彤以3.75%的持股比例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足13%且变动频繁,其中六位为新进,包括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博时宏观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和两名自然人王薇和陈依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预告发布当日,国民技术发布《关于终止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的公告》,公司拟向第一大股东孙迎彤增发募资不超过12亿元事项宣布告吹。

2021年7月19日,国民技术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以12.97元/股的发行价格,向孙迎彤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低于9亿元且不超过12亿元,预计发行完成后孙迎彤持股比例为13.84%至16.75%,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股价也随即收获两个20%涨停。

而此后,国民技术取消该定增事项相关议案的股东大会,迟迟未披露该事项的进展。直到今年1月17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披露相关情况及后续安排,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民技术1月27日公告表示,本次发行对象是否符合认购对象条件的认定对本次发行案实施构成了一定障碍。据公司过往公告,孙迎彤曾两度收到深交所的处分,2019年8月29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给予公开谴责,2020年4月28日被深交所给予通报批评处分。

二级市场方面,2021年5月底国民技术股价坐上过山车,由不超过10元/股飞速上涨至7月30日盘中42.26元/股,创历史新高,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超4倍。此后,公司股价便一路下行,截至1月27日收盘报19.73元/股,较高点累计下跌愈53%。

业绩止跌!国民技术股价暴涨5.2倍,产品成功导入华为

3月31日晚,国民技术(300077)披露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849.09%。

在面对全球“缺芯”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的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下,2021年国民技术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取得如此优秀成绩原因是集成电路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国民技术系列化通用MCU产品规模量产,实现较大规模增长;同时,受益于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公司负极材料类业务销售实现较大幅增长。

2021年,国民技术集成电路业务和负极材料类业务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增长。其中,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收入共计6.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82%;负极材料类业务收入共计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31%。

业绩止跌!利润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从国民技术和讯SGI指数评分分析,公司获得74分,从图中清晰看出公司在2021年之前得分较低并且波动较小,但是进入2021年之后得分猛涨,在2021年第三季度获得74分的好成绩,也从侧面反映国民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

值得关注的是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9年和2020年均为负数,事实上自2017年到2020年,该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3亿元、-16.64亿元、-5.89亿元、1.46亿。2021年扭亏为盈达到4636万元。

2016年至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4.89亿元、-1.79亿元、0.43亿元和0.11亿元。2019年到2020年公司盈利能力不足,依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勉强实现净利润为正数,不得不说政府补助对于净利润是最解渴。

图:2021年国民技术财报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019年到2021年分别为3715万元、2438万元、2353万元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国民技术来说无疑是噩耗,

但是进入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对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依赖逐渐减弱。

自2016年以来,国民技术的营收一直处于下降状态。2016年至2020年,国民技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6亿元、6.95亿元、6.02亿元、3.95亿元和3.80亿元,由此可见,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较五年前几乎下降了一半。直到2021年营收才止跌。

业绩基本状况,这也是造成国民技术加权净资产收益率走势重要原因。

从重要财务数据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中看,国民技术在全球贸易争端不断、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业绩雪上加霜,直到2021年才出现好转。

从图中反映2021年国民技术在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方面基础稳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潜力足。

股价打破以往平静状态,暴涨5.2倍

国民技术上市以来股价一直在10元以下徘徊,除了业绩承压之外,管理层也是不省心,5亿投资资金被代雪峰拐走的董事长罗昭学,不仅辞掉董事长职位,而且还在大幅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技术脱胎于中兴通讯,在中兴通讯2018年被美国制裁之后,国民技术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业绩受到拖累。

直到2021年5月底国民技术股价出现上涨的趋势,虽然业绩很一般,但国民技术因为踩中了“锂电池”、“半导体”两大热门风口,近期股价一路扶摇直上。这还不算!7月12日,国民技术竟然又踩中了“网络安全”概念,股价直接放量涨停(涨幅20%)。

在7月30日股价站上42.26元的高位,短短两个月时间股价暴涨5.2倍。随后股价调整下跌。

截止3月30日,国民技术股票收盘报价是18.77元,市值是111.2亿元。市盈率50.8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MCU产品成功导入华为

国民技术聚焦“通用+安全”产品及市场战略,围绕安全技术、射频技术以及SC技术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三大产品线:安全芯片产品、射频产品以及通用MCU产品。

在智能表计、个人可穿戴设备、家庭医疗、智慧家居、远程测控、无线传感等许多依靠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中,设备续航是一个棘手问题,对设备内的核心器件-微控制器(MCU)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低功耗MCU应运而生。根据相关资讯预测,低功耗MCU约占整个MCU市场比例的15%~20%。因为低功耗MCU可观的应用前景,国内外许多厂家纷纷向市场推出各种型号的低功耗MCU。

在市面上众多低功耗MCU产品中,国民技术N32L4xx系列是业界首款采用40先进工艺设计的低功耗MCU,已投入量产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图:2021年国民技术财报

从国民技术2021年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到,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收入6.3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同比增长163.82%,销售的主要产品类别为通用MCU芯片产品。

从通用MCU行业发展来看,行业竞争格局和态势上,全球主要供应商仍然以国际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较高,意法半导体、瑞萨、恩智浦、德州仪器等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不高且面临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际厂商占据的现状。

随着消费类、工业类、车规类等海量市场终端设备联网及智能化需求成为主流,物联网时代任务的复杂化使得对芯片性能要求快速提升,对芯片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促使MCU从8位、16位向32位迈进,未来32位MCU占比将呈不断上升趋势。

2021公司MCU产品已经在多家行业龙头客户成功导入,比如华为、大疆、宁德时代(300750)等,向华为的产品销售供货也已获得BIS许可。

迎锂电池行业风口,负极材料同比增长175%

此外,国民技术另一大主营业务——负极材料,正在转好。

国民技术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承担,其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务。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游行业主要为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焦等焦类原材料行业,直接下游为锂离子电池行业,最终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消费电子及储能行业等。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之一。

3月25日晚间,国民技术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当日分别与随州市人民政府、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意向书》、《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书》及其补充协议,拟在湖北省随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公告显示,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额约30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万吨,建设周期约8个月,自项目用地交付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建设。若无特殊情形,一期项目投产后一年内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负极材料市场发展前景可观,为抢抓机遇,2022年以来,现有企业大幅扩产,新进入者频频入局。在产能方面,国民技术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介绍,斯诺现有负极材料产线在满产状态下预计年总产能达2万吨以上。

对于此次扩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国民技术表示,当前公司负极材料产能较小,投资协议签署后,若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将有助于公司扩大新能源负极材料产品的产能,解决现有产能不足问题,满足下游客户需求,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库存剧增!现金流同比增长741.40%

图:2021年国民技术财报

从2021年财报看到,国民技术的存货金额占总资产比例是12.1%,相比2020年的3.33%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暴涨。

2021年随着营收增长国民技术需要积极备货以应对扩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库存金额急剧上升并不是一件好事。

针对存货中在产品和产成品余额较高的状况,国民技术通过完善存货管理制度促使存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合理水平,但如果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技术未能及时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可能出现存货减值风险。

图:2021年国民技术财报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41.40%,主要是公司MCU和负极材料产品订单增加,销售回款和预收款与采购付款的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国民技术子公司虚构应收账款收回,董事长孙迎彤被警示。

研发投入剧增,能否转化成利润?

从国民技术的研发投入来看,从2018年的1.44亿元到2020年的1.80亿元。而且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18年的23.95%到2020年的47.48%。

2021年,研发投入依然在剧增,但是在营收增长的条件下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有所下降,占比是27.92%。

国民技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也在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0.16亿元到2020年的0.48亿元;研发资本化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从2018年的11.27%到2020年的26.51%,2021年为20.02%。

不过,这些研发投入何时能够转化为利润,尚不知晓。

图:2021年国民技术财报

研发投入占比大对高科技公司来说是推动企业产品升级营收增长的底层动力,但是研发投入过多挤压利润空间,

事实上研发费用并不是越多越好,研发投入还是要量力而行。如果科技公司将过度资金投入到研发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轻则造成资金的浪费,严重的话资金链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压力,将会直接断裂,最后公司会只有破产倒闭一条路。

研发投入过多,也有研发失败的风险这也是企业不能承受的。

研发投入金额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国民技术严重的负担,研发费用支出也是2021年之前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