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呗”Apple Pay Later 来了:最长支持六周免息
IT之家6月7日消息,去年7月,彭博社爆料称苹果意图进军「先买后付」的市场,并合伙高盛在美国地区试行名为APL的分期付款方案。
在今天的WWDC大会上,苹果在iOS16的基础上为大家带来了这项服务,与此前已经推广开来的TP一同作为AP服务而亮相。
简单来说,APL是一种帮助用户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务,也可以说是支付方式,只需通过“钱包”应用付款时选择该选项即可。
借助这一服务,您可以将一次购物行为分成四次等额的款项进行延期支付,最长可获六周免息。具体条款可以通过苹果钱包来查看。
外媒认为,APL对零售商和开发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功能——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实现它。
据介绍,APL在任何接受AP在线或应用内支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而且它使用的是M网络
此外,苹果还打算将“订单跟踪”项目直接集成到钱包A中,而Shif便是其第一个合作伙伴。
通过AP订单跟踪功能,用户可以在钱包中查看AP的详细收据和订单信息。
外媒认为,APL主要是想要吸引用户使用AP来购物,不过与一般AP不同,APL并非以W上绑定的信用卡来签帐,而是透过AP直接向高盛或其他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在购物后的两个月内分4次进行免息分期还款。
从之前的爆料来看,苹果内部员工称呼这个方案为APi4。如果一次订单花费较高,用户可能会需要更长还款期,因此苹果也会有一个称为APMhI的长期付款的方案。
苹果认为,APL服务将有助AP的推广及使用,而且每笔消费更可获得一定比例的收入,估计每年可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额外服务营收。
金融小课堂|关于贷款的五级分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商业银行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些分类,也会显示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级分类的定义
1.正常类贷款定义
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要点特征:
1)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经营效益良好,财务管理规范,主要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结构合理;
2)借款人还款意愿强,在银行和他行还本付息正常,信用记录良好;
3)借款人没有出现重大预警信号;
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结构未发生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5)担保完整有效,保证人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正常,抵/质押物完好无损;
6)信贷档案和重要文件保存完整;
7)借款人结算往来正常。
2.关注类贷款定义
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继续发展下去将可能影响债务的偿还。
1)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嫌疑;
2)借新还旧类贷款,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的贷款;
3)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资金;
4)借款人拖欠利息或/和本金、分期还款脱期、垫款;
5)借款人在其他银行的债务已经不良;
6)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授信审批程序发放的贷款。
3.次级类贷款定义
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该类贷款的本息损失预计一般不超过60%。
1)借款人拖欠利息或/和本金、分期还款脱期、垫款91天至1年(含)的贷款,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2)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
4.可疑类贷款定义。
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该类贷款的本息损失预计一般不超过90%。
1)拖欠利息或/和本金、分期还款脱期、垫款1年以上;
2)借款人已严重资不抵债,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3)贷款会发生较大损失,但由于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抵(质)押物处理、未决诉讼或未终结执行等因素,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5、损失贷款定义。
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该类贷款的本息损失预计一般在90%以上。
1)借款人和担保人已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虽未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且借款人已经名存实亡,复工无望,经确认无法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经确认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保险赔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4)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5)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经确认无法还清的贷款;
6)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后,银行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五级分类基本标准及限制性要求”
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标准及限制性规定。例如,在对贷款进行分类时,银行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又如,同一笔贷款不得进行拆分分类。另外,对符合一定特征的贷款,应至少划分为关注类、次级类或可疑类。
下列贷款资产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嫌疑;
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改变贷款用途
本金或者利息逾期(根据银监发〔2006〕23号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规定,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以内的贷款或资产,一般划入关注类);
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
下列贷款资产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没有进一步规定这里“一定期限”的具体标准。根据2006年银监会23号文的规定,本息逾期90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90天的贷款或资产,一般归为次级类。
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
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重组后的贷款(“重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重组贷款的分类档次在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观察期结束后,应严格按照监管规定进行分类。
与“一逾两呆”分类法相比,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更加关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通过对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指标、贷款担保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影响贷款偿还的潜在风险及其迁徙情况,有助于银行动态监测资产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同时,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实施,为实现我国银行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银行业的通用标准对国内银行资产质量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五级分类结果的运用”
基本信贷分析
主要包括:
(1)贷款用途。在贷款业务中,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以及不被挪用,是贷款分类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因为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在贷款分类中,对于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2)还款来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最明显标志,需要判断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是什么,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是什么。通过正常经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依靠担保抵押或重新筹资,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和成本较高,风险也就较大。因此在分类中,应判断借款人约定的还款来源是否合理,风险程度是高或低。
(3)还款记录。还款记录对于贷款分类的确定具有特殊作用。还款记录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贷款是在正常还本付息,还是发生过严重拖欠或被部分注销,贷款是否经历过重组,本息逾期的时间,是否已挂账停息,以及应收未收利息累积额。这些信息基本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开始就很容易的判断,这笔贷款的基本状况和分类的基本信息。通过基本信贷分析,可得到对某笔贷款的基本印象,并对该笔贷款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
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主要方式就是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分析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主要用于衡量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等,主要用于衡量长期偿债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银行可以根据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数据,通过分别测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及非常性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净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还款能力。
还款可能性分析
主要包括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等两方面内容。
(1)担保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考虑:一是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二是经济方面的,即担保的充分性。
(2)非财务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和银行信贷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非财务因素对贷款的偿还的影响程度。
借款最高可分96期?网络小贷公司涌入社交获客
作者菲鱼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可以分96期的网贷款你听过过么?近期「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朋友圈中频繁出现可以申请分期8年的贷款广告。
这些贷款广告大多话术相同,均称正规机构、一对一服务、还款灵活、不用下载、0担保、0抵押,吸引刷到的人借款。
在一一点击这些广告过后,「消费金融频道」发现,这些贷款的提供者均为小贷公司,且拥有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试点资格,但注册资本却未达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的要求。
社交软件小贷广告渐涨
借款真如广告说的那样嘛?「消费金融频道」选择了近期被频繁推送的中金信诚-随借随还进行申请。
广告信息显示,中金信诚-随借随还号称“不欠网贷,不欠人情,承诺:不催还,不刷脸,不下APP”。
点开广告下方立即申请链接之后,显示“最高可借20万,最长可分期96期”;并宣称“放款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填写申请资料仅需提供姓名、电话、所在城市、申请额度区间选择“0-5万,6-10万、11-15万,16-20万”和资质情况包括有商品房、有公积金、有全款车、有营业执照、有缴纳社保和有寿险保单。还需勾选《自动填写信息授权书》和《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条例》。
「消费金融频道」小编按照要求填写了贷款申请信息,选择了0-5万的贷款区间。不过在填写完相关资料提交后,页面仅显示提交成功,并未提示是否申请通过。但是并未过多久,小编就收到了贷款中介打来的电话。
在简短沟通后,贷款中介询问是否下款,小编拒绝下款,并挂断了电话。
不过这段借款过程并未就此停止,中金信诚的信贷员在随后的几天里不停的拨打小编的电话,在多次挂断后通过短信告知小编他们平台需要核对完信息才能取消,并要求提供户籍地、是否交公积金等隐私信息,在小编明确拒绝提供信息后,仍然电话骚扰。
「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该笔由助贷机构中金信诚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运营,资金来源为广州熊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熊猫小贷”)。
工商信息显示,熊猫小贷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为2亿元,拥有互联网小贷牌照,由熊猫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熊猫金控”)100%持股。
虽然从工商信息和投诉信息来看,熊猫小贷经营问题较少,但其控股公司熊猫金控近些年来问题频出,官网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熊猫金控仅自身风险类信息就有85条,包括因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被起诉;此外违规处理的警示有22条;股东股权质押,单笔质押比例<95%的有20次记录,单笔对外担保金额<5亿的有36次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朋友圈引流的网络小贷平台越来越多,除熊猫小贷外,还有元丰小贷、豆豆钱等广告都出现过在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等热门平台均有类似广告出现,小贷广告在社交媒体上呈现抬头趋势。
借款套路多
与2019年期间小贷公司投放的小贷广告相比,这些广告不再以放款金额高、利率低作为买点,多以超长分期数、低分期门槛作为广告关键词吸引贷款客户,动辄声称分60期、96期的平台比比皆是。此外,主体小贷公司均拥有互联网放贷资格,能规避掉监管风险。
不过部分小贷广告仍然逃不出内容低俗的特征,多数广告仍聚焦在婚恋场景。以微博平台推送的小康小贷为例,广告封面是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借钱者因为约会没钱向朋友借款,遭到羞辱,最后借款者在小康小贷上借到了钱,以此突出放款快和弱化掉贷款利息的特点。
虽然大部分平台号称放款速度快,无抵押,但实际上不少借款人表示在申请过程中仍遇到了困难。
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小康小贷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套路贷、审核问题。多位小康小贷的借款人表示,在借款审核通过后不约而同地被告知出现了银行卡卡号输错,被银监会冻结的情况,需要预先上交一定比例借款金额用于解冻,有借款人提供信息显示,在缴纳了3万多用于解冻银行卡后仍然未下款。
这种情况并不只是个例,一名曾在元丰小贷申请过贷款的用户表示,他在元丰小贷上申请了1万元的贷款,并未下款到其银行卡,工作人员声称款项冻结了,因为银行卡错误,要解冻需要5000存款证明。
此外,由于贷款合作机构审查不严、企业运营者违规等问题,砍头息、利率、违规收费问题一直是小贷投诉的高发区,在一位借款者提供的征信报告中可以看到,其于2018年10月在元丰小贷借款7700元,分4期还,共还款14765元,利率远高于36%,超过国家利率红线。
在现金贷、消费分期市场严监管,利率下行的的趋势下,网络小贷牌照取缔成为趋势、获批也更加艰难,互联网小贷机构若提供超过法定红线的利率似乎是在自掘坟墓。
不过,《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大概率会在不久的将来实行的情况,网络小贷牌照对于一些没有实力的控股方来说,不仅价值大跌,而且出售无望,一些小贷机构或许抱着能用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在看待这张牌照,自然不会向之前那样珍惜。
网络小贷牌照价值缩水
暂行办法发布于2020年11月,虽然距今已经快过去2年仍然没有正式实行,但从互联网公司旗下小贷纷纷增资、各地小贷牌照清理加速的情形来看,也许最终出台的条例可能与目前的意见稿有部分调整,但该条法规落地似乎板上钉钉。
暂行办法对于网络小贷的注册资本提出了较高要求对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设定了10亿元的门槛,跨省开展业务的公司为50亿元,且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这就意味着,拥有雄厚资本的小贷机构才能跨过高门槛。
目前离小贷整改的3年过渡期越来越近,据「消费金融频道」整理,已跨过50亿跨省级经营门槛的小贷机构仅有11家,这其中主要是互联网大厂旗下的小贷公司,如蚂蚁小贷、中融小贷(字节)、财付通小贷(腾讯)、美团小贷、度小满小贷等。
不过大部分网络小贷的股东并没有这种实力,或者认为若增资达到门槛,这张牌照的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因此,出售成为了这些网络小贷牌照的最终去处。
买家越来越难寻是目前网络小贷牌照的普遍现象,据了解,在监管叫停网络小贷发放时,市面上共有249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229张,已过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20张。
那时候注册资本较低、监管主体不明确,网路小贷牌照可以以极低的资本撬动较高杠杆,再加上消费金融牌照申请困难,于是网络小贷牌照成为了香饽饽。
在2019年高峰时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出售价格一般在1亿元左右,即使在2017年监管文件出台之前,一张互联网小贷牌照的价格也能卖到3000万。但在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去年赫美小贷出售的一张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最终只卖了1000元。
价格下跌已经让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小贷机构无法通过牌照大量变现,而买主的急剧减少也让这张牌照“低价也无市”。
目前,仍对网络小贷牌照感兴趣的公司已是凤毛麟角。此前,互联网大厂、手机生产商等是网络小贷牌照的主力军,这些公司基本都在网络小贷牌照的价格高点时已经购入或者自主申请获得牌照再次购买牌照的需求极低。
在加上监管对机构入股或持有小贷公司的数量要求,多数互联网科技公司反而注销旗下多余的小贷机构,因此即使是白送牌照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也没有任何价值。
卖不出去以及暂行办法的实施,都让绝大多数的网络小贷牌照砸在持有者的手上,目前这些机构能做的是在取缔之前捞足最后一笔然后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