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的「下一站」
综合金融服务的不断丰富,尤其是财富管理业务的扩充,可以帮助银行实现增长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社会价值最大化。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2022年注定将在中国财富管理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年初开始,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资管新规元年正式开启,推动整个资管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闸更被视作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里程碑——市场的深度、宽度与高度都将迈上新台阶。
可以看到,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加码布局财富业务,尤其是商业银行,更是将财富管理作为下一阶段市场竞争的「胜负手」。眼下,除了传统银行之外,数字银行也有了新动作。
不久前,微众银行对旗下财富管理服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正式推出「微众银行财富+」品牌,基于自身的科技与数字化优势,优化了整个财富管理业务链路,从买方视角出发,为客户提供「产品严选+智能推荐」的财富管理服务。
作为国内设立最早、客户数最多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的升级与布局是其完善零售金融服务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在贷款业务之外,财富管理能够在更长生命周期里持续为其客户创造价值,为银行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1「财富+」:数字普惠新战略
复盘来看,微众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布局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启动。
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就上线了货币基金产品,为有需要客户提供现金管理工具。而后,随着微众银行在机构端「朋友圈」的不断拓展,其所代销的理财产品也不断丰富。
到2020年,随着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成为资管行业里的一支「生力军」,微众银行也上线了首支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并且成为行业内率先打造银行理财子产品专区的「先行者」。
日益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货架」也是微众银行进击财富管理市场的优势之一。
截止到2022年10月末,微众银行已经与超过110家机构合作,向客户提供涵盖全市场优质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保险等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一站式的理财需求。
微众银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的前瞻性布局,其实来自于他们对客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的深度洞察。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和「住房不炒」、理财产品净值化等监管政策的明确,国内市场的财富管理需求本就在急速扩容。截至2021年末,中国个人金融资产规模已达195万亿人民币,据BCG预计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未来10年将以10.6%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尤其是对于微众银行来说,最新数据显示,微众银行服务的个人客户数突破3.4亿人,此外,还有小微市场主体超300万,庞大的客群基础带来了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
不过,覆盖不同年龄、资金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理财需求的宽客群特征也对于微众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在风控准入、产品布局、资产配置还是其他方面,微众银行都要能够满足不同客群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差异化需求,进一步实现财富管理服务的普惠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并且,这一切都要在线上完成。
事实上,这也是以数字化力量驱动财富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微众银行与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了《中国数字财富管理市场2022》报告中提到,当前数字财富管理的内涵正从移动化、标准化、自助式向智能化、差异化、交互式方向升级。
财富管理机构需要打造五大核心能力:客户导向的立体式客群经营、智能仿生模式、买方视角的产品与服务、数字驱动的运营中台、稳态与敏态结合的组织能力。
也正因如此,微众正在探索一条财富管理的数字普惠新路径——将数字化能力渗透到业务全流程,以数字化思维推动产品和服务革新,推动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客户为中心」,从「资金中介」迈向「服务平台」,更好地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普惠」。
具体来看,依托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微众银行不仅为客户提供7*24小时一站式的数字财富管理服务,还通过科技智能与真人顾问相结合的方式,在市场波动时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陪伴,减少投资者因为盲目择时、追涨杀跌等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针对视障人群、老年客群等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需求,微众银行也为他们提供了无障碍和适老版专属理财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A无障碍版」已累计服务逾5000位视障客户;而「微众银行A爸妈版」不仅在首页设置了可一键呼叫人工客服的按钮,还精选了符合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的中低风险金融产品,让「数字鸿沟」不复存在。
2零售金融的一块关键「拼图」
作为一家没有实体网点、依托互联网展业的银行,从2015年成立到2021年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微众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业务规模、客户规模的超高速扩张,关键在于真正借助数字化力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市场,把产品、服务和体验做到极致。
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自微众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
从最初的拳头产品「微粒贷」,到后来围绕汽车消费场景推出的「微车贷」,以及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微业贷」上线,每一个产品布局都紧扣客户需求,并提供了相较于以往更加高效、低成本和便捷的「普惠」解决方案。
微众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微粒贷」服务的客户有超过8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和非白领从业者,约70%的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与此同时,2021年微众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060亿元,较年初增长逾40%;新增「首贷户」超9.5万户,为小微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极大助力。
而在这些产品和服务背后,其实是扎实的「科技底座」和不断夯实的数字化发展体系在提供支持。
比如,线上化服务的定位决定了微众银行需要有一个高弹性、低成本、具有高度敏捷能力的系统架构来提供支持,因此,微众银行选择了分布架构和云原生的技术路线,并建成了全球首个完全自主可控、支持亿级用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核心系统。
更进一步来看,微众银行也是国内研发投入在总营收的占比最高的银行之一——历年来该指标都超过10%,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
这些都为微众银行拓展财富管理数字「普惠」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反过来,在微众银行的存、贷、汇等基础业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财富管理业务的完善也为其零售金融服务补齐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对于任何一家银行而言,零售金融服务从「一」到「综」的跨越都至关重要,即从为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到一站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无论是过去确立了富国银行零售领先地位的「交叉销售」战略,还是眼下国内信用卡业务融入大零售版图的趋势,都与这一思路息息相关。
究其原因,从用户经营的角度来看,它能够有效提升银行触达和服务客户的效率,尤其是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
在银行业从「流量」到「留量」转变的过程中,它可以帮助客户做好资产、负债和现金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最大化。
而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综合金融服务的不断丰富,包括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甚至是其他非金融服务的扩充,也可以帮助银行实现增长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社会价值最大化。
以微众银行为例,数据显示,2021年,微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217.5亿元,其中,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达95亿元,较上年的36亿元倍增有余,而这主要来自财富管理业务的贡献。
换言之,财富管理业务也正在成为微众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随着财富管理业务与存款、信贷、支付等其他业务进一步形成协同联动,也将为微众银行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微众银行年营收270亿:净利69亿 利润碾压网商银行
雷递网雷建平4月30日报道
微众银行今日发布年报,年报显示,微众银行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48.7亿元、198.8亿元、269.89亿元。
微众银行2021年利息净收入为179.82亿元,占比达66.6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7亿元,占比为32.27%。
微众银行2019年、2020年、2021年净利分别为39.5亿元、49.57亿元、68.84亿元。
微众银行的同行网商银行也于日前发布年报,年报显示,网商银行2021年营收为139亿元,净利为20.9亿元。
核心业务为微粒贷
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获得由深圳银监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是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
微众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微粒贷,“微粒贷”围绕微信、手机QQ等超级A,向普罗大众提供标准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纯线上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满足用户小额、短期、突发的信贷需求。
在“微粒贷”产品的基础上,微众银行推出“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服务,为“微粒贷”存量客户中的小微经营类客户提供最高授信不超50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线上个人经营性贷款服务。“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以“个体户经营者/小微企业法人代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多维评估,实现小微客户的信贷精准滴灌。
微众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致力于为广大购车、用车、养车消费者和车商提供“触达易、体验好、效率高、覆盖广”的金融服务。
微众银行称,2021年,持续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依托“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持续将信贷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企业金融业务再上新台阶;零售金融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探索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客群的新路径,亦取得明显成效。
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的资产总额达4387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632亿元,较年初增长3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40%。与此同时,微众银行的个人有效客户数已近3.21亿。
得益于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微众银行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1.20%、拨备覆盖率467.46%、流动性覆盖率318.46%。
腾讯持股为3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腾讯持股为30%,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为14.29%,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为8.33%,深圳市淳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为7.0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众银行股权结构
深圳市横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为3.57%,深圳市大河信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为3.33%,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为2.86%,深圳市文正科技有限公司持股为2.3%,深圳市科锐达贸易有限公司。
———————————————
雷递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用户投诉居高不下,微众银行如何服众?
编辑于斌
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凭借着为大众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飞速发展。借助明星现金贷产品“微粒贷”,再加上微信与QQ的流量加持,微众银行在这些年可谓是意气风发。
根据相关财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微众银行实现了近199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同比增幅超过33%;净利润达到49.5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25%。同时,微众银行在2020年的贷款总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超过3464亿元,不良贷款率只有1.20%。
不过,在微众银行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公司及相关产品的质疑,甚至它还卷入了不少舆论事件当中,网络上针对微众银行的各类批评声音也非常多。
投诉不断,微众银行问题多
不久前,深圳银保监局通报了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根据通报信息显示,2021年前半年全国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投诉量的中位数是2412件,其中,微众银行恰好以2412件投诉上榜,在微众银行前面的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微众银行后面的有招联消费金融、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
关于微众银行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个人贷款投诉上,在今年上半年的2412件投诉中,个人贷款投诉达到2176件,占据微众银行今年上半年投诉总量的九成以上,这说明了公司以微粒贷为代表的个人贷款服务存在着不少问题。
当然,这只是用户关于微众银行各类投诉的冰山一角。
今年三月,微众银行因为智能存款业务被用户起诉而引发了大范围关注,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信息显示,一位用户通过微众银行与某品牌的联名广告外链办理了微众银行智能存款业务,但存款完成后这一业务链接就再也打不开了,这让用户一怒之下选择将微众银行告上法庭。
按照用户的说法,用户质疑微众银行未经银行业监管机构备案就开展了有瑕疵的金融业务,侵犯了储户合法权益,不能履行金融机构的义务,有违法集资的嫌疑。此外,用户还认为微众银行涉嫌虚假宣传、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侵犯用户知情权等。
需要指出的是,就是这个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它也曾遭遇过不少的用户投诉,投诉内容还涉及随意更改存款利率等。
按照一些用户的投诉信息显示,在用户通过微众银行存入智能存款之后,银行单方面地将原本随时可支取的存款规定利息变更成了多年期固定存款利息,最终用户在取出时自然就遭受了一定的利息损失。而这个投诉也被官方坐实,据悉在投诉发生之后,微众银行方面针对此类情况进行了按原约定利息返还,虽然后续服务解决了问题,但这暴露出微众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
今年一月,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发布了去年四季度企业投诉红黑榜,根据榜单数据显示,微众银行因为此前蛋壳公寓暴雷事件而出现了投诉量大增的情况,这让它成了投诉榜黑榜“典型”,也给企业招来了不少非议。
作为蛋壳公寓的合作方,微众银行是蛋壳租金贷背后的执行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众银行很难洗清身上的质疑。虽然后面微众银行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就像其它各类投诉一样,微众银行总是在事情和投诉发生之后才引起重视进行应对,这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可以看出,微众银行在消费者投诉层面上的表现一直不太好,这与微众银行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初衷有些相悖,希望微众银行方面在飞速扩张的同时能够积极注重消费者的声音,否则大量的用户投诉可能会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作恶”质疑背后,初心何在?
更严重的是,微众银行还一度陷入“作恶”的质疑,这顶帽子对于现代商业公司来说可谓是非常不利。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微众银行在公司不良贷款率的控制上还不错,2020年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20%,但在这一数据的背后,却是微众银行大量“暴力催收”的争议。
近年来,围绕在微众银行身上各类暴利催收的相关报道一直没有停过,骚扰、辱骂、恶意恐吓...种种被曝出过的恶劣手段之下,人们对于微众银行的观感自然也就会越来越不佳。
在网络上关于微众银行的各类投诉当中,涉及暴力催收的各类投诉数量同样不少,这让坊间质疑微众银行的声音愈发多了起来。
除了暴力催收之外,微众银行此前在长租公寓倒闭潮中所扮演的角色至今也颇受非议,这种巨大的舆论事件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微众银行在各类品牌宣传中往往会强调自己立足大众、服务大众、重视消费者声音,可从事实来看,微众银行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并不能让用户满意。
甚至,一些人还给微众银行贴上了“作恶”的标签。长此以往下去,微众银行想要在行业中实现突破肯定是非常难的。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口碑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口碑不好的话,公司未来发展将会面临很大的隐忧。更何况,在微众银行面前还有花呗这座大山。
希望微众银行能够坚持初心,真正为大众带去贴心、可靠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否则的话,在这个不缺流量也不缺审视的行业领域当中,微众银行的路不会始终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