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烦了!贷款电话频骚扰,号称银行工作人员,资金可进入房市…信贷中介猫腻多,专家提示风险
揭秘贷款中介的圈套:签约中心的骗局
贷款中介乱象:打着银行旗号,合同埋“坑”专骗信用不好客户 相关部门称监管存空白
太烦了!贷款电话频骚扰,号称银行工作人员,资金可进入房市…信贷中介猫腻多,专家提示风险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我是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并且感到厌烦。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连云港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设银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
编辑:叶舒筠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iiTi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6.7万股东迎曙光!这只“芯片股”,周一恢复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公司提示风险:芯片研发收入占比较小丨突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确认感染新冠病毒丨热搜!新东方一则招聘火了,董宇辉:挺想他们的...丨冲上热搜!4亿人捐了500亿,有黑中介抽成最高达70%?水滴筹紧急回应!股价已跌去90%
揭秘贷款中介的圈套:签约中心的骗局
贷款保证金变成服务费?紧急联系人变成贷款人!年利率15.6%的贷款还要收取24%的服务费,贷款中介这都是什么操作?
今天我要来揭示一起贷款中介的骗局,事先说明这绝不是为了打击同行,而是为了指出这个行业的问题,让这个行业更加正规,为了排除嫌疑,也为了日后少给自己增加麻烦,我不会指出具体哪家公司,实际上我也没法指出具体哪家,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司实在太多,不是某一家而是某一类,下面我将以速贷中心这个名称统一给这类公司命名,以我碰到的一起真实案例,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圈套。
2021年10月的某一天,我去北京银河SOHO洽谈完客户后,在电梯口被人叫住,“你是过来办理贷款么?”我以为是同行在推销,没等我回答,他接着说:“千万别去这家公司,全是骗子,我被他们坑骗了好几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正对着电梯口的一家公司,墙上赫然写着“签约中心”四个大字,我向来喜欢多管闲事,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不愿意错过,看他神情焦急,我先安抚了下他的情绪,然后仔细询问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缺钱想贷款,骗子设圈套
眼前的受害人叫贾先生,上个月他接手了一家餐饮店,转让费加房租,他大概还有二十万的资金缺口,找朋友借了一圈无果,贾先生开始在网上查找贷款信息,在输入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和贷款金额后,很快就有自称是银行贷款中心的人给他打来电话,虽然贾先生在电话里已经表明自己征信不好,近半年就有十几笔逾期,但是对方仍然表示贾先生完全符合他们银行的要求,并预约陈先生第二天过来签约,陈先生问了一下利息和费用,对方表示贷款月息5-8厘,服务费是贷款额的2%,贾先生觉得可以接受,答应第二天赴约。
朋友拉下水,友谊要翻船
来的地方正是这个“签约中心”,位于北京二环边儿的高端写字楼,公司面积不小,办公人员全都西装革履,看起来很正规,随着签约中心的两位“银行经理”一顿操作,最后贾先生被告知贷款已经批了,金额20万,但是由于贾先生之前有过逾期,所以银行要求贾先生提供一位征信良好的紧急联系人,来增加系统评分才能放款,紧急联系人不用承担债务,只需要过来签个字就行。贾先生赶忙联系了自己的好友甄先生,并按照销售人员的说法给甄先生解释了一遍,甄贾两位先生相交多年,相互很是信任,知道对方需要帮忙,而且自己只需要充当紧急联系人,甄先生一口答应,说马上就赶过来。
催你签合同,忽悠无下限
贾先生很高兴,觉得这笔贷款算是有了着落,签约中心的销售也抓住机会,安排贾先生马上签合同。也就是签署委托贷款服务协议,这一步套路最深,他们先是照着合同的制式条款给贾先生念了一段,然后做一些正常的解读让他放松了警惕,到了关键的签字位置他们就开始忽悠了,关于服务费一栏,他们说这里填24%,然后解释说因为你的征信不好所以要预留24%的保证金在银行账户,只要正常还款后面贷款到期可以一次性退出来。硬是把服务费说成了保证金。然后不断催你抓紧签字,不给你仔细审阅合同的时间,签完立即拿走说是要去盖章。
紧急联系人变成借款人!
等甄先生到了之后,业务员也让甄先生签署了一个三方协议,内容也极为可笑,其中一句是现甲方(贾先生)委托乙方(甄先生)以乙方(甄先生)名义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还解释说签了这个协议这笔贷款就和甄先生无关了,呵呵,这可不就是拐了个弯让甄先生自己向银行贷款么。接着又让甄先生下载了一个APP,然后销售人员拿着甄先生的手机开始一顿操作,等到最后的人脸识别环节出现语音提示:“请您确认是否为本人借款”,这时甄先生才恍然大悟,敢情是我在借钱!
吹捧加道德绑架,话术真高明!
甄先生看着贾先生有点生气,贾先生也是一脸的尴尬,这时候一堆业务员围上来,大打感情牌开始诉说贾先生的难处,说他现在是无路可走,唯一能帮他的只有甄先生了,说甄先生是贾先生所有朋友里最仗义的,如果这时候不帮他一把就太不够意思了。一顿吹捧加道德绑架,一时间甄先生难以招架,被迫答应,完成了借款的全部过程,至此甄先生喜提20万负债!
合同有猫腻,霸王条款多
第二天甄先生的账户收到了这20万贷款,然后把钱打给了贾先生,速贷中心的销售人员也在放款的第一时间联系贾先生要求收取服务费4万8千元,贾先生觉得自己听错了,之前明明说的服务费2个点啊,应该是4000才对,哪来的4万8千?对方态度强硬,让甄先生去看看合同,甄先生这时候才看到,贷款服务费24%,需要在放款后的24小时内支付,逾期支付会产生每天5%的违约金,同时合同上还有一项说是如果贾先生主动放弃该笔贷款,需要赔偿申请金额30%的违约金。
由于担心违约风险,加上这几天被贷款问题整的心力交瘁,贾先生只想尽快和他们摆脱关系,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把钱给他们转了过去,好在后来贾先生和朋友说起这事,朋友分析他是被套路了,建议他把钱追回来,才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再说说甄先生贷到的20万贷款,这笔贷款的债权人其实是某小贷公司,年利率15.6%,正是我前文说的合法的高利贷,其实按照甄先生的资质完全能办理年利率6%左右的银行信用贷,为什么没有办理呢,我的猜测是因为多数银行需要线下面签,而银行的客户经理一般不会帮助他们欺骗客户,这给他们的业务带来了难度。
骗术有漏洞,维权有希望
显而易见,他们的骗术一点也不高明,贾先生之所以上当完全是因为当时他太着急用钱,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因而落入了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其实只要你做到在签字前认真仔细的审阅合同,对方的骗术根本就进行不下去。那现在贾先生难道只能自认倒霉吗,法律会支持他把钱要回来吗?其实完全是可以的,不要忘了,贾先生是委托速贷中心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只有贾先生自己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到钱了,速贷中心才有资格收取贾先生的服务费,而现在贷款的是甄先生,速贷中心和甄先生不存在合同上的委托关系,也无权向甄先生索要服务费。另外合同中约定的委托方主动放弃申请贷款需要支付申请金额30%的违约金这一项,也属于霸王条款,不用被它吓住,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可以认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法院一般不予支持。而这里甄先生如果主动放弃贷款根本不会给速贷中心造成损失,如此高额的违约金根本站不住脚。
结局是美好的,通过协商,助贷中心最终全额退还了贾先生已支付的贷款服务费。其实类似贾先生这样的受害人很多,按照贾先生的描述,在速贷中心门口维权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能劝退四五十个前来办理贷款的人,由此可见受骗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但那些和贾先生同样的受害人最后能站出来为自己维权的实在是寥寥无几,这无疑助长了速贷中心的嚣张气焰,受骗的选择忍气同声,行骗的就更加肆无忌惮!
写在最后:
助贷行业一直游走在贷款圈的灰色地带,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公司,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相信未来也很难出现头部企业,助贷圈鱼龙混杂,坑骗消费者的不在少数,这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经常被社会所诟病,作为助贷行业的一员,你我有责任坚守职业操守,改善行业风气,以诚信和正直服务消费者,让这个行业的每个从业人员都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正是我辈中人需要做的难而正确的事!
关注我,下周咱们聊聊朋友间借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拜了个拜~
贷款中介乱象:打着银行旗号,合同埋“坑”专骗信用不好客户 相关部门称监管存空白
贷款20万,其中6万是服务费。日前,成都市民钟某找贷款中介公司贷款的经历,经红星新闻报道引发关注。(此前报道:女子贷款20万有近6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中介机构的套路,让部分钱变得“合法”)多位市民向记者反映曾遇到类似情况:“贷30万被收7万多”“贷29万被收8万”……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贷款公司有着相似的“套路”:先以低价贷款手续费吸引贷款者;放款后,又以“走账”“走流水”为由收取巨额服务费;消费者还款时,再以合同为由设置障碍。而实际上,这些贷款项目,消费者自行就可以办理,并不需要“中间商”。
一名前贷款公司从业人员自曝,中介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服务”贷款者,从而赚取高额费用。“签的合同里有很多坑”,但他们会“绕着弯去讲”,避免向客户提到具体收费项目。
据相关行政部门介绍,这类公司做事严密,懂得规避处罚,一旦“出事”就注销公司,而此类公司既不属于银行范畴,也不属于小额贷款公司,处于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此类公司的规范和监管,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综合施策。
↑市民刘某贷款的公司
①同样的遭遇
贷款被套路
多人被收巨额“服务费”
因装修急需资金,今年3月,成都市民钟某找到位于青羊区雄飞中心的四川信达普惠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普惠公司”)进行贷款。
钟某说,当时工作人员称他们是银行直贷的个贷中心,并非中介机构,也不会收取服务费,“只有8‰的风险金,贷20万元只要1600元。”
但在放款后,公司却以申请装修贷款,银行需要查装修流水为由,让钟某把其中的6万元转到一家装修公司“走帐”。但是当钟某要求将“走账”的钱要回时,对方却坚称这是公司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之后,她曾数次找到该公司要求退款,对方均不予理睬。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实际上,钟某的贷款并不需要“中介”服务,其自行即可通过银行APP操作完成,信达普惠公司仅仅是帮她操作了APP而已。经报道,钟某拿回了该笔钱,而该公司则迅速关门,不久又注销公司。
↑钟某向一家装饰公司转款6万元
闵某,29岁,去年投资失败后急需资金周转,正巧,他收到的一条贷款短信称他有30万元的贷款额度。在回复确认贷款信息后不久,一名自称是某贷款机构的工作人员与他取得了联系。
跟随该工作人员,他到一家商业银行贷款,获得了一笔30万元的贷款。但钱还未捂热,对方即提出因流程需要“走账”。之后,闵某将其中的64800元分别转给了一个个人账户及一家名为“极融平民小超市”的个体商户。打款后,一张《居间服务协议》才放到他面前。
闵某介绍,他其实看到该协议上写有64800元服务费,但当时钱已经打进对方账户,“而且几个很壮的人围着你”,他不得不签。而记者从闵某办理贷款的银行了解到,他的贷款并不需要第三方贷款机构,他自己即能办理。
刘某也遇到了和闵某相似的遭遇。去年9月,她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平安银行贷款29万元。
放款前,中介机构表示,每1万元会有8‰的服务费,“29万不超过3000块”。但在放款后,中介公司却以“做流水”为由,让她转账。之后她把6万余元转到业务员手中。转款后,同样被告知为服务费,遭遇退款难。后来她才了解到,这笔贷款,她自己其实就可以办理。
面对高额的服务费,闵某和刘某都曾试图通过沟通让中介公司退钱,但对方表示,如果要退,必须把贷款一并退回,而提前退回贷款,也要承担高额违约金,他们不得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到钟某维权成功后,闵某和刘某再次联系贷款中介退款,在记者的介入下,贷款机构分别退还了闵某4万余元、刘某5余万元。但在退款后,两家机构均要求闵某、刘某删除了与他们的微信聊天记录。
↑钟某签订的补充协议写明,其服务费近6万元
②探访中介公司
以银行名义发贷款短信
实际公司却与银行并无关联
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名受访者提供的《居间协议》中,乙方(中介方)要么为个人,要么为公司,且有的公司无法在公开的企业查询平台中查询到,有的公司虽然可以查到,但在经营范围中仅有“财务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并未涉及贷款一类。
同闵某一样,4月下旬,红星新闻记者收到了一条以“106835”开头的20个数字号码为发件人的贷款额度短信,信息开头写着“建设银行”,并称可以获得388000元贷款,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等。短信末尾为:“查利率回1,申办回2,退订回T”。
记者回复“2”确认申办后,当天便收到一位自称是建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该工作人员极力邀请记者到现场办理贷款,并称“半小时就办好了”。
4月29日,记者来到这家位于成都成华科技大厦的公司看到,这里并非建设银行的个贷中心。对于疑问,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不是建行个贷中心,而是“建行杰出合作机构”。
记者质疑他们是否为建行的杰出合作机构,该工作人员随即表示,公司现场就有建行驻点的业务经理,但该“经理”来现场后表示,自己是多个银行的第三方人员,并非建行的驻点经理。
记者随后从建设银行了解到,该机构与建行并没有合作,并且记者收到的短信为诈骗信息,非官方发送。
③前中介爆料
目标多是征信不好的客户
手续费“上不封顶”
这些所谓可以办贷款业务的公司到底是怎样的?该行业前从业者韩某向红星新闻自曝内幕。
去年4月,韩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青羊区一家贷款中介公司上班。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一家2020年11月才成立的公司。公司老板会向多个贷款平台购买当下咨询贷款的人员名单,“都是一些征信不好,但又急需用钱的客户”。
之后,公司里“几十个上百个”营销部人员会通过电话联系这些客户,约客户到公司面谈贷款事宜。
↑雄飞中心,信达普惠公司就曾在该楼上
韩某说,客户来到公司后,会有市场部的人负责和客户对谈,当时他就在该部门。他说,市场部会询问对方的基本资质以及征信情况,之后会让对方签一份《居间协议》合同,“再录个视频,然后让他等一个小时。”
韩某称,在这一个小时里,工作人员会去后台核查多个网贷APP的信息,了解该客户能够从这些网贷APP里贷出多少钱,再把这些钱“刷出来”,“集中到一个账号,这部分钱就是提供给客户贷款的金额。”但其实,这些贷款平台都是公开的,客户也可以自行操作贷款。
韩某介绍,公司员工入职后会进行统一培训,主要内容为“怎么给顾客介绍合同”。他说,合同里其实有很多坑,“哪些部分需要简单讲,哪些部分不需要提,如果客户问起来应该怎么绕着弯去讲,都会进行培训。”
“合同其实就是钻字眼。”韩某说,“比如其实合同中已经标明了我们会收取高额手续费,但客户不会去看,我们也会避免提到。”
签完协议,查完贷款额度后,市场部人员则会在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与客户谈到手续费问题。会对客户的性格进行判断,并自行决定收取多少手续费。“公司要求手续费最低收取贷款总额的15%,上不封顶。”
韩某透露,因为来贷款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征信出了问题,在其他地方已经无法贷款,“在这边能贷出来,他们还觉得挺好的。”如果有客户对高额手续费有疑问,“我们马上把签的合同和视频一拿出来,他就没话说了,只能吃这个亏。”对一些不愿意出手续费的客户,他们则会对其进行施压。
据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贷款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市场上有“黑中介”,“他们在你手机上下载各种网贷软件,再从这些软件里把你能贷的网贷全部贷出来给你,这些网贷的利息本来就很高,他们再收你很高的费用,这种公司就是专门赚快钱。”
他同时表示,也有正规的贷款中介公司,“他们只会一次性收取1%-3%的服务费,没有其他费用。”且正规贷款中介公司一般都需要客户亲自去银行面签,“资金从银行里贷出来,也比较放心。”
为什么在“黑中介”那里贷款的客户愿意把贷出来的钱又转给对方?他表示,贷款无非就是缺钱,“你急需那笔钱,但又不懂其中的门道,就会听信对方的话,觉得对方很专业,是为了你好,就把钱转过去。”而要拿回这笔钱则会非常困难。
↑记者介入后,贷款中介公司撕毁居间协议,退还钟某所有服务费
④银行人士解读
小公司监管有“灰色地带”
需要客户自我提高法律意识
据银行从业人员秦某介绍,在银行贷款,客户只需支付利息即可,不会收取客户服务费等其他额外费用。
秦某介绍,在服务费问题上,中介与客户间签订的《居间协议》一般会写得模凌两可,或是有补充协议,当事人没仔细看。也有客户因为征信差,通过与中介机构合谋作假的方式取得了贷款,他们不愿把事情闹大,就只能承担高额服务费。而由于属于经济纠纷,警方难以介入。
秦某介绍,高额服务费问题存在已久,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部分客户不懂贷款流程,需要找到中介机构帮忙准备资料“一站式”办理;其次,有的客户个人征信较差,通过个人已无法贷款,便通过中介机构“包装”后再贷款。
前几年,关于高额服务费的问题,有关部门曾严管过,但由于中介机构都是小公司,“涉及金额不多,只有几万、十多万,查起来也很麻烦。”而且这类公司大都是新注册,一出事就有可能注销“跑路”,监管起来也很麻烦,相当于是监管的“灰色地带”。
秦某介绍,市民平时在短信中收到“某银行下发的几十万的贷款额度”,都是不正规的。因为贷款额度没有主动申请,是不会匹配额度的。“相当于你的资料银行都没有,怎么去查你的征信?怎么去授信这几十万的额度?这有可能就是受骗的开端……”
秦某称,这类问题要从源头杜绝,需要客户自己提高法律意识,直接找到银行等正规机构贷款,能避免很多问题。
⑤部门说法
存在监管空白
建议多部门合作共管综合施策
这样的公司是否合规?如果违规,应该如何监管?据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常接到此类投诉,但金融局只负责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上述第三方中介公司并非正规小贷公司,不属于他们管辖的范畴。遇到这类投诉,他们只能建议贷款者通过报警以及司法途径解决。
该工作人员介绍,有放贷资质的机构只有银行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所谓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即在公司名称中含有“小额贷款”字样的公司,在经营范围一栏明确标注有“发放贷款”一项。“而普通公司是一般工商企业,不属于特许行业,经营未经备案的业务,属于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
银保监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只对银行放贷进行监管,但此类公司既不属于银行范畴,也不属于贷款公司范畴,而是属于社会组织,“处于银保监和金融局两个部门监管的空白区域,可能需要工商部门来进行管理。”
那么,从工商的角度,能否给予约束?据青羊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若是咨询公司收取咨询服务费,从相关法律来讲,并不违法,即便很高。但从合同层面来讲,签订者为成年人,若双方自愿平等签订,也未有明显违法违规行为。此外,相关条文对收取中介服务费方面没有约束,若市民认为合同显失公平,可通过法院起诉解决,“但这样的周期比较长。”
记者了解到,上述信达普惠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有一项“商务代理代办服务”。该项目是否就能进行金融中介业务?记者从青羊区行政审批局商事登记窗口了解到,公司经营范围中有“商务代理代办服务”一项,即可代办,“代办就是中介。”而代理代办申办也很简单,不需要备案,也不需要许可,属于一般事项,“在经营范围内都可以添加。”
记者查询到,“商务代理代办服务”是指从事为机构单位提供的各种代理、代办服务的活动,但并不涉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若从事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否算作超范围经营?该工作人员表示,从法律职责上来讲,法律未授权这一监管,因此工商部门无法介入。
↑刘某贷款的公司与某大型银行相似
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若真的存在监管空白,他们作为工商部门最后才会进行兜底查处。但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超经营范围”来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才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此类公司一般都是新注册的公司,在“出事”后,他们会第一时间注销公司以规避法律法规的处罚,“公司注销之后,主体就消亡了。”工商部门也无法对其立案查处。
他表示,这些公司做事严密,对涉及处罚的事项,他们会进行规避,对相关部门而言,查处难度也很大。因此,他认为,在一些侦查手段上,就需要司法部门进行配合。若此类情况涉及人数较多,情况较严重,公安、司法、工商等各部门就应集体进行会商,拿出一个共同管理的办法,再由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来共同进行管理,综合施策。
提醒
应到正规银行机构办理贷款
市民办理贷款应当注意什么?银保监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讲,正规贷款途径主要是通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样才受监管。”若向商业银行贷款,银行不会以任何理由向个人客户收取贷款咨询服务费。
金融局工作人员称,但凡进行经济活动,要找准承担责任的法人主体,有些贷款中介会混淆视听,不给贷款者看公司的证照,这就需要贷款者自行去公开平台查询公司的准确名称、业务范围等,看是否有贷款资质。
银保监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通过网络平台借贷、不要间接地做贷款申请。网页上出现的贷款相关弹窗广告,也不要随意点击。有贷款需求,应主动对接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正规渠道。
对于超出双方贷款合同外的转款要求,例如以“走流水”为由要求向某账户打款,可能是在骗取资金,一定不要按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保留聊天记录或电话录音作为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
红星新闻记者章玲实习生金若珍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