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未成年可以去哪借钱

本文目录

学生可享受低息贷款,在线借贷平台「Eduvanz Financing」获 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EvzFii」官网

据外媒I42报道,近日,学生贷款初创公司「EvzFii」获得了300万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资本的SCIIv领投,RwT、ViITCL和QEDIviL参投。

2016年,总部位于孟买的「EvzFii」,由VCh、RhShh和AShi成立。它是一家私人的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旨在通过新的方法,改变学生贷款市场。该公司提供了低息的贷款服务,主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获得资金支持,在教育、职业、技能方面不断发展。

借助创新的贷款产品、更快的服务和更透明的沟通方式,「EvzFii」可以帮助学生便捷地解决财务问题,进而取得一定的成功。无论是学生想要参加新的技能课程,或者是要获得一个晋升的机会,还是要进行某些投资,该公司都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学生实现他们设定的目标,并实现财务的自由与独立。

据了解,「EvzFii」会使用技术,根据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为他们进行信用评分,从而使贷款服务更加有安全保障。

为了提高平台的价值,「EvzFii」还与Ii、K-11和ISBM等80多个机构合作,提供贷款以外的服务。目前,它们为学生设立了奖学金项目、住宿补贴。

该公司于2017年从印度储备银行(RBI)那里,获得了NBFC许可证。此后,便在由BiAvi领投的一轮融资中,获得了50万美元。去年四月,「EvzFii」还从投资者UiV和MihSDFi那里,完成了200万美元融资,以扩大其贷款业务。

「EvzFii」官网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33万的印度裔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数量仅次于中国。根据RBI的数据,印度留学生在海外的学杂费增长了44%,从2013-2014年度的19亿美元,增加到了2017-2018年度的28亿美元。而且在未来,国际学生的支出和普及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因此,「EvzFii」希望为印度在国外学习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财务解决方案。

对于新一轮融资的资金,「EvzFii」计划用来改善其平台的服务,并开拓业务范围,旨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益处。

未成年女儿虚构名字借贷,法院责令母亲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近日,永嘉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虚构名字借贷的案件,法院通过居间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未成年人的母亲偿还借款后法院协助原告女大学生消除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记录。同时,法院向该未成年人所在家庭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对未成年人的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是自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来,永嘉法院发出的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

未成年人陈某的父亲在监狱服刑,陈某因母亲吴某的疏于管教多次辍学在社会混迹,便伪造名字谎称他人小学同学等关系多次向汪某、李某等不特定人员借款,借款后便消失无踪,导致汪某、李某等向法院提起诉讼。

审理过程中,经办法官就陈某现居住地多次询问吴某,吴某表示陈某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也无法取得联系,且明确表示夫妻双方离婚后确定陈某监护人是其父亲,和自己无关。

鉴于吴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永嘉法院向该未成年人所在家庭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对吴某进行了训诫,专门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对吴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指导老师耐心听取吴某母女生活家庭背景和生活琐事,认真分析其在母女关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善母女关系提出见解和建议。

“我们为陈某家庭建立了跟踪回访档案,接下去我们还会持续关注陈某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希望孩子能更好地成长。”永嘉法院经办法官说。

法官提醒,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

免费获得游戏皮肤、明星签名照?网课期间这些诈骗套路须警惕

近期,因疫情原因,多地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学生们居家学习,一些家长则把自己的手机交给孩子,让他们自行上网课。然而,这些学生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根据警方通报的案件信息,骗子大多利用孩子对游戏、明星、零用钱的向往,引诱他们上当受骗。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在网课期间,以往每逢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都是未成年人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时间。

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打击新型犯罪专业队警官黄力宇介绍,游戏诈骗,“充值返利”、虚假购物交易、冒充熟人诈骗是未成年人容易上当的诈骗手法。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指出,对于一些诈骗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但完全杜绝难度较大。

骗子利用未成年人对支付手段不熟悉等编造骗局

“受疫情影响,不少学生都在家上起了网课,这给诈骗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打击新型犯罪专业队警官黄力宇表示,往往未成年人被骗的资金都是来源于家长,一旦未成年人有机会长时间掌握家长的手机,就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

根据警方通报,10月27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12岁男生张同学在网课之余,用手机玩游戏时,游戏推送“加入QQ群领取游戏免费皮肤”消息,张同学加入QQ群后,“工作人员”主动加张同学为QQ好友,并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告诉他通过扫码可免费领游戏皮肤。

但张同学扫码后出现一个提示:“您的账号已被微信系统锁定,请联系解除员30分钟内为您进行解除,如未完成解除,系统将会冻结您的微信和银行卡,并作出15天拘留处罚”。张同学非常害怕,在骗子指导下,他在一个APP中扫码购物,骗子在视频通话中直接获取张同学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并将银行卡24000余元全部转出。

11月5日,兰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其中提到,11月3日,该市城关区一初中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其使用家长手机,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下载安装某APP后,与对方进行屏幕共享,在对方的诱导下被转走了1.2万元。

黄力宇表示,游戏诈骗的套路五花八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低价游戏点券(装备)的诈骗、游戏账号买卖诈骗、代破解防沉迷系统诈骗,免费游戏道具诈骗。这些都是利用未成年人贪小便宜,沉迷网络游戏,对支付手段不熟悉的特点而编造的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自称免费送红包、游戏皮肤、游戏装备的统统不要信,否则等待你的将会是一个个陷阱。”

“一般来说,将受害者从短视频平台、游戏平台等原有平台诱骗到其他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易,是骗子惯用的一种手法。”裴智勇介绍,骗子的手段通常都是以廉价交易为诱饵,把受害者骗到社交平台,诱骗对方转账,然后把受害者拉黑跑路,更有甚者会设下连环陷阱,让受害者反复转账。

“这样的骗术不只是骗小孩,成年人上当的也大有人在。”裴智勇称,骗子之所以要从一个平台跳到社交平台,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平台本身的安全保护机制。比如,消费者在购物网站上购物,网站实际上就为交易双方进行了信誉担保。在短视频平台上,消费者一般只能和平台方交易,所以骗子一般无法直接实施诈骗,但转移到其他社交平台,转账、汇款方式就会有很多。

学生用手机上网课。图/ICh

平台方完全屏蔽诈骗信息难度较大

裴智勇进一步分析称,骗子让受害者通过扫码方式,打开其精心设计的网页,网页上的信息就是对受害者的恐吓,对于上网经验少或不了解类似骗术的人,就可能突然间被唬住,以为自己的账号真的被锁定。

紧接着,骗子提出帮助解冻,要求受害者下载某个需要绑定网银的消费购物类APP,并以方便指导为由,要求受害者与其进行视频通话,且在视频通话过程中共享自己的屏幕,而骗子一方通常都是使用黑屏或虚假画面(受害者看不到骗子的脸)。

“受害者在视频会议中共享自己的屏幕后,骗子就会要求受害者使用APP来绑定网银账号。”裴智勇说,绑定过程通常需要输入卡号和密码,骗子就是通过共享屏幕完全看到或录下受害者的屏幕,从而盗取了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最后,骗子通过共享屏幕看到验证码,从而最终完成了对受害者银行卡的盗刷。

平台方是否可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掉诈骗信息?裴智勇指出,技术手段也有,但完全杜绝难度较大。例如,在微信聊天中,如果有陌生人(新加的好友)向你提及转账、银行卡等关键字,你就会收到防诈风险提示。如果在微信上给陌生人转账,首次转账也会有很多问题限制,如需要输入对方全名等。

“也就是说,通过关键字或者敏感词等信息,对潜在受害者进行风险提示,对于平台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但客观来说,也存在很多通过留言或私信推广真实信息的用户。”裴智勇表示,除非平台彻底禁止此类交流,否则很难完全杜绝,但这同时也会给沟通造成很大困难,甚至逼迫大家说“黑话”,另外,还有一种常用方法就是用户举报后,平台封禁相关账号,但这一般都是事后补救措施。

家长可绑定余额较少银行卡或设置支付额度

黄力宇指出,不仅是在网课期间,以往每逢节假日或者寒暑假,都是未成年人容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时间。除了游戏诈骗,“充值返利”、虚假购物交易、冒充熟人诈骗等是未成年人容易上当的诈骗手法。

诈骗分子冒充成明星、网红或者以发布网上兼职的名义,在一些平台中散布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和红包福利的消息,将中小学生诱骗到其他平台,或者是谎称有“充值返利”活动,扫码付款可获高额返利,比如庆祝某某明星生日,充值388返还3000元的噱头,诱导未成年受害人扫码付款,再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持续扫码付款,拖延“返利”,并最终将受害人拉黑。

据临沂市公安局通报,10月28日,一名13岁女生陈同学在上网课之余,浏览某娱乐明星的微博评论区,发现粉丝QQ群并加入,入群后陈同学看到有人发布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和红包福利的消息,于是就私聊该人询问具体如何申请。

随后,陈同学按照操作流程图,显示申请前需要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转账10元。对方便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添加“工作人员”QQ号,添加完成后,“工作人员”称陈同学是未成年人,刚才的转账导致商户余额被冻结,并以起诉其父母为由恐吓,然后陈同学操作父母手机转账进行解冻,导致被骗。

“又比如双十一,大家少不了各种买买买,但是未成年人手头上并不充裕,所以容易被诈骗分子发布的低价商品信息吸引,然后诈骗分子会让事主绕开正规平台,利用发红包扫码的方式进行付款,最后将事主拉黑。”黄力宇说。

冒充熟人诈骗也是比较常见的诈骗手段。黄力宇介绍,骗子利用高仿社交软件账号,或者是利用黑客手段盗取社交软件账号,然后利用这些账号向未成年人借钱、求助。最近,诈骗分子还会利用伪造的转账凭证来骗取信任,未成年人如果粗心大意不去核实而直接进行转账,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那么,如果在上网课时不给孩子手机,只提供iP或电脑,是不是可以防止孩子上当受骗?家长付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上网课使用的是iP,为了避免孩子玩游戏,刷视频,同时,也为了避免孩子遭遇诈骗,他卸掉了iP上面所有与娱乐相关的程序,卸载了支付软件,还对“应用市场”进行了隐藏设置。

对此,黄力宇表示,这的确大大降低了孩子被骗的几率,不过也不能完全杜绝诈骗,因为学生上网课时需要微信号等工具,有的家长还会让孩子自己点外卖,就可能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黄力宇指出,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家长应该多给孩子普及防骗的知识,并尽量避免告诉未成年人手机的支付密码;如果要留手机给未成年人进行点餐等,最好也绑定余额较少的银行卡或者设置支付额度,避免未成年人一旦受骗,造成大额的损失。

裴智勇建议,家长应提醒孩子遭遇恐吓应当及时向亲友求助,绝对不能向陌生人共享自己的手机屏幕。当遇到“拘留”恐吓时,直接向110或96110求证。

新京报记者苏季

编辑缪晨霞校对付春愔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