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深圳线下贷款机构

本文目录

港资小贷公司亚联财:官方年利率最高36%,推出首个放贷人NFT

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了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名录。名单显示,截止到2022年10月,该单位批准设立且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名录(未包含由前海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的注册地在前海的小额贷款公司)共计93家,其中网络小贷公司有7家。

近期,新经济观察团将分别介绍这7家网络小贷公司的发展脉络,本期聚焦深圳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亚联财小贷”)。作为港股新鸿基集团旗下消金业务的主要承担者,我们通过上市公司报告以及公开资料,也窥得这家港资小贷公司的发展面貌。

01

隶属新鸿基集团,暂不满足注资门槛,上半年撇账率高达7.5%

工商资料显示,深圳亚联财小贷成立于2007年9月11日,法定代表人长原彰弘,注册资本10亿元,实缴资本6亿元,尚不满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10亿元和50亿元的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要求。2019年7月11日,深圳亚联财小贷经相关部门批准,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含增值电信服务)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正式拿下网络小贷牌照。

目前,深圳亚联财小贷有两大股东,由港资公司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联财”)持股80%,亚联财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持股20%,而后者又是亚联财的全资子公司。

据媒体报道,长原彰弘原是台湾人,原名张炳煌,在台大法律系毕业后,留学日本东京一桥大学。张炳煌毕业后留日工作并入籍日本,后改日本名及结婚。他将日本的无抵押方式贷款带到香港,1993年跟人合伙开设亚联财。张炳煌拥有三十多年私人贷款市场经验,在香港素有“个人贷款之父”的美誉。

目前的亚联财,是香港上市公司新鸿基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6,以下简称“新鸿基集团”)控股的成员企业。

新鸿基集团2022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收入来自三大板块,分别为投资管理、融资业务和集团管理及支援业务。其中,融资业务主要分为以亚联财主体的消费金融业务、以新鸿基信贷为主体的按揭贷款业务以及私募融资业务。

而亚联财运营的消费金融业务,一直是该集团稳定与韧性兼备的主要收入来源。凭借完善的分行网络及成熟的网上及手机平台,亚联财主要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为个人及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亚联财在中国内地持有互联网贷款牌照,并在全国主要城市持有线下放债人牌照。

深圳亚联财小贷官网显示,“亚联财小额贷款”的服务网点深圳、沈阳、重庆、天津、云南(昆明)、大连、成都、北京、等十五个城市地区。

此外,新经济观察团发现,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亚联财小贷”)成立于2009年11月23日,注册资本金5亿元,实缴资本3亿元。2016年8月16日,该小贷公司也获批互联网小贷牌照,可办理各项小额贷款(含网络贷款)和银行资金融入业务。但从实缴资本上看,也不满足10亿和50亿的两大门槛。

但根据意见稿中34的监管要求,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在行业内,平安、京东等企业也陆续注销了旗下超额的小贷公司,来满足此要求。而亚联财要想在过渡期之后顺利展业,除了满足实缴资本门槛,还需对旗下两家网络小贷牌照进行整合。

截图来源:新鸿基集团2022中期报告

财务数据上看,2022年上半年,新鸿基集团收入为20.56亿元,主要包括来自融资业务的利息收益19.43亿元。期内除税前亏损为551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32.16亿港元,为集团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的首半年业绩。新鸿基表示,该变动主要是由于投资管理业务录得除税前亏损,部分被融资业务贡献的除税前溢利所抵销。

同期,投资管理除税前亏损为9.58亿港元,而融资业务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疫情期间体现出其韧性,期内产生除税前溢利7.18亿港元。

其中,核心业务消费金融(亚联财)的收入达到17.59亿元,同比微增1.0%,占新鸿基集团总营收的85.5%;除税前贡献为6.45亿元,同比下降26%。

疫情对香港及中国内地的欠款及撇账率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亚联财的减值亏损净额增加到3.1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07亿港元。

截图来源:新鸿基集团2022中期报告

逾期率方面,亚联财30天以内逾期额为8.29亿港元,占贷款结余净额的7.1%,31-60天逾期额为1.55亿港元,占比1.3%;总逾期额为11.56亿港元,比例为9.8%,去年同期为8.6%。

截图来源:新鸿基集团2022中期报告

具体到内地业务上,亚联财贷款余额为36.17亿港元,期内新增贷款22.8亿港元,新增贷款笔数20231个,平均贷款结余总额为76122元。同期撇账率高达7.5%,去年同期为6.8%。2021年全年为5.9%。而所谓撇账,是香港在财务上的说法,意思和内地冲销坏账差不多,是在消费者发生严重拖欠时金融机构采取的一种行为,通常认为这些账款难以追回。

02

曾被行政处罚和约谈,官网显示年利率最高36%,推出NFT

除了新鸿基集团的招股书,从其他公开资料我们也能发现亚联财旗下各家小贷公司的运营情况。

以深圳亚联财小贷为例。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涉及司法案件9048个,主要为借款合同纠纷。

一则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判决书(案号(2020)粤0304民初21940号)显示,原告深圳亚联财小贷与被告签订了《贷款合同》,合同约定了贷款利率和各类费用,即:贷款手续费按贷款金额的0%、1%或2%计收(各案贷款手续费金额详见附表),并从放款金额中一次性扣除(实际发放贷款金额详见附表);贷款月利率为1.3%;管理费每月按贷款金额的1%计收,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于每月还款日与贷款本息一并偿还。相关金额截止到2019年7月26日。

因贷款手续费不明确,新经济观察团仅计算月利率1.3%和每月1%的管理费,被告的综合借款成本已经达到年化27.6%。

而上海浦东新区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亚联财小贷”)涉及711个司法案件。其中,案号为(2022)沪0113民初3978号的裁判文书显示,原告上海亚联财小贷与被告签订《贷款合同》,贷款金额18.03万元,分24期偿还,月利率1.33%,即年化15.96%。但实际情况是,法院查明,原告在发放贷款时一次性扣除了5409元的“手续费”,因此实际本金为17.4891万元。若以此计算,被告的综合借款成本早已远超合同利率。

亚联财口中的贷款手续费,即为贷款行业常见的“砍头息”,早已被明令禁止。多家法院曾发文提醒,在借贷关系中注意甄别“砍头息”的情形,对于约定的提前收取的各种服务费、会员费、好处费、利息等条款保留警惕。

而在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于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正,将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调整为LPR的4倍,当时的LPR利率为3.85%,LPR的4倍即为15.4%。由此来看,亚联财小贷在此前业务开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而在去年5月12日,深圳亚联财小贷还因存在1.隐私政策中没有列举说明获取位置信息和相机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2.未经用户阅读隐私政策,应用就申请读取电话状态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等违规,被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作出警告,并处责令限期15日内改正的行政处罚。

此外,亚联财小贷曾经历了一波收缩。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新鸿基方面曾介绍称,亚联财拥有的14家小贷公司下布局了165家网点。但目前,官网网点已大幅缩减。而新经济观察团发现,云南亚联财小贷的15家分支机构已经全部注销,重庆亚联财小贷也注销了两家分支机构。

2021年5月,界面新闻、中国经营报等媒体报道称,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约谈,其中就包括亚联财,主要涉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中国经营报的报道还显示,彼时亚联财小贷的官网产品介绍出现了变动,剔除了楼易贷款、企业贷等产品。

如今,亚联财小贷的官网显示,产品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平台商户贷款三类,贷款年化利率在24%-36%之间。其中,信用贷款包含薪易贷、生意贷;抵押贷款主要是房押贷;平台商户贷款则包含富商贷、开业贷和富安贷。

进入到2022年,亚联财小贷的也有新的动作。新鸿基集团在中期报告中提到,上半年经营成本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为继续加强产品及用户体验而增加信息科技相关的投资和成本,以及加大追收力度和于2021年底推出的市场营销及各种推广活动增加所致。

根据公开资料,自2021年11月1日起,亚联财小贷“会员推荐计划”,对推荐贷款成功的用户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为被推荐人贷款金额的2%。例如,B在借款时填写了A的邀请码,B成功贷款10万元,A就可以拿到2000元。

此外,今年10月,亚联财还发文称,“亚联财点指贷”APP/微信小程序已于各大平台全面改版上线。

有意思的是,亚联财还加入了NFT混战当中。新鸿基集团中期报告中提到,随着经济复苏,其他放债人亦重启市场营销及激励计划,以在无担保贷款领域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市场领导者,亚联财通过增加资讯科技开发投入,继续致力于产品创新。亚联财于2022年7月推出了NFT产品——限量版3-D机械臂NFT,激发了NFT收集者的兴趣,为所有放债人中首个推出的NFT产品。亚联财将不断投资并升级网上平台及线下客户服务设施,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及促进业务增长。

不过,面对监管对网络小贷实缴资本门槛、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下调等合规问题,以及行业利差下降、竞争压力加剧的现状,亚联财小贷需要做的还很多。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深圳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奖励撬动500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临近年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后冲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金融血液的畅流不可或缺。

12月5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对于今年9-12月新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按照实际发放贷款金额给予银行0.5%业务奖励,按照实际承保贷款金额给予试点保险机构1%业务奖励,并将于2023年1月在官网发布集中受理通知。

“这意味着,全市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输血’将获奖励,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成本,让万千企业受益。”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

撬动资金流向实体的“神器”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公司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则接受该保险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若干接续政策》,通过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可以全力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助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难点痛点提供的一个有效的增信工具,通过整合“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力量,能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方便、快捷、以合理成本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2018年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两年。

为贯彻落实《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于2018年底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万元以下、1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缓解我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悉,试点期间共发放奖励约1100万元,撬动贷款51亿元。近乎1∶500的杠杆效率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为注资实体经济的“神器”。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梯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圳金融业正走在积极践行的路上。金融业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并列内地金融城市“第一梯队”。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月报,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4.7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占同期GDP比重达16.2%。

在稳健增长的同时,深圳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195.4亿元,同比增长17.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8个百分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154.24亿元,同比增长31.5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3万户;9月全市各类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环比下降30个基点,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金融驿站”让资金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深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更展现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担当。

3月16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知》,指导全市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对市场主体进行纾困帮扶,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断档”。

6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经济保民生稳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疫情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提出具体举措,例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最高减免40%,执行期限由2022年8月底延长至2022年底。

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今年6月,我市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通过线下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实体驿站网点和线上设置平台服务专区相结合,打通服务企业融资最后一百米。截至目前,驿站网点已扩张至97个,驿站对接后授信成功企业数量3949家、新增授信规模224亿元、新增融资担保业务规模45.2亿元,累计举办金融驿站主题活动41场。线上线下金融驿站累计解决资金806亿元。

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深圳金融工作锚定而动。

积极争取开发银行专项贷款支持。国开行深圳分行与市国资委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向深投控、深圳燃气、深农集团等6家市属企业发放应急贷款;完成鲲鹏资本并购华为荣耀项目首笔220亿元并购贷款评审和发放,有效支持手机产业链安全稳定。

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产品宣传,有效提高实体企业对于政策性银行产品服务的知晓度。

引导开发性银行转贷款合作。国开行深圳分行与辖内商业银行加强合作,推出“开发性金融+互联网科技”转贷款新型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强化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截至9月5日,我市已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40个,涉及资金251.3亿元,助力广东省圆满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积极争取再贷款政策,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有效手段。用好科创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扩大我市贷款供给总盘子、推动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具有积极意义。

6月23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召开科创再贷款工作会议,研究帮助银行机构争取更多的再贷款额度。8月初,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向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提交首批申请并获批额度。

稳步提升深圳金服平台服务效能。2017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需求发布、银行产品智能匹配,为我市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线上融资对接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后,这种“足不出户、线上对接”的模式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青睐,2020年平台解决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420%。今年以来,深圳金服平台累计发布需求金额5658亿元,共计解决金额276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08.06%。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沈勇)

新市民服务哪家强?奥一实测各银行|下篇

深圳银保监局联合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中提出,金融机构要按照“四专四化”的思路,聚焦于新市民的创业就业、租房住房、教育、医疗等七大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记者通过走访不同银行

进行各大银行新市民政策大对比

养老方面

1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在薪资代发、社保金融、投资理财、住房按揭等方面推出定制化服务,保障新市民金融权益。

2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提供老年大学线上学习渠道,满足新市民老年群体文化教育需求;推出银发地图,为新市民老年群体提供品质有保障的养老机构产品与服务信息;加强政策宣传,向新市民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根据分支机构实际情况,打造银发为老服务特色网点;不断优化线上银发服务渠道,以手机银行银发专区为主要阵地为老年新市民客户提供便捷线上服务。

3光大银行深圳分行

创新发行符合新市民特征的养老理财产品,面向无社保的新市民,提供商业养老年金和医疗重疾保障。

做好与财政社保的对接服务,积极参与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系统建设,推动农民工工资代发和保证金专户业务实施,落地发行第三代社保卡,为新市民养老金等政府补贴发放提供便利。

与人行征信中心合作,开展个人信用报告无纸化查询服务。

打造1元理财,水电燃无忧保险等普惠型理财和保险产品。

就业方面

1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暂无

2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依托“中银研修”就业培训支持平台,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职场技能和金融专业培训。

为新市民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启航贷”,解决其在工作初期的过渡资金需求;对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需求的新市民,提供“中银E贷”等消费贷款产品,助力其提升自身技能和就业能力。

3光大银行深圳分行

通过送金融知识进入社区、进学校、进工厂等方式,做好新市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助力新市民增强防骗反诈,防范非法集资能力。

畅通新市民投诉渠道,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第三方机构调解,中立评估等方式处置消费纠纷,切实维护新市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方面

为新市民及新市民就业企业提供企业财产保险、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健康险、人身意外险、商业养老保险、团体综合意外险、团体百万医疗险、团体重疾险、团体定期寿险、团体终身寿险、团体终身重疾险、团体养老保险等保险产品,针对新市民中的灵活就业人员开发设计专属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

创业方面

1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加大信贷投放,全年落实各专项金融资源投放不低于2500亿元。聚焦重点领域,为绿色产业、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行业等提供“融资+融智+融技”全方位服务,确保其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增速。

围绕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集群、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及珠海市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立项目库和白名单,切实提升审批、放款效率,以项目贷款、并购贷款等形式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扩大金融支持的广度和覆盖面。

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对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科学教育、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加大服务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细化金融服务措施,在引入资本、创新技术、打通供应链、建立生态圈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农化、种子、农业机械、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企业。

加大服务国家战略的债券投资,加大地方专项债、小微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服务抗击疫情等专项债券投资力度,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项目开工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2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制定并推广“惠新共富”新市民普惠金融服务方案,聚焦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等新市民重点创业群体的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为其提供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技能人才贷”、个人经营贷款等产品和服务,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

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推广“惠如愿·千岗万家”普惠金融行动计划,为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授信支持、就业撮合辅助等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

教育方面

通过“惠如愿”APP等线上渠道及营业网点等线下渠道,在新市民聚集较多的地区,组织开展针对新市民客户的金融知识宣讲、防骗反诈及防范非法集资等知识的普及教育及新市民相关金融产品介绍等活动。

3光大银行深圳分行

面向职场白领、蓝领和应届毕业生等特定新市民群体,发行专属信用卡,联合青年群体较集中的网络购物平台,为新市民信用卡客户推出权益礼包,提供购物特权。

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等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发挥线上融资优势,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

优化基础金融服务

1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推出普惠金融专项优惠贷款额度不低于20亿元。

推出普惠金融产品组合,以银税贷、发票贷、优客税贷、房抵快贷、浦银快贷、银票贴现等产品为重点,结合科创金融优势产品,持续优化产品体系,提高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服务力度;丰富线上服务渠道,利用线上保理、线上秒贴等在线产品为企业提供服务便利。

运用第三方增信提升信贷便利,通过“科技保险贷”产品为企业增额投放,通过“个人提放保”产品为个人提前放款;强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重点满足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及旅游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

加大经营贷投放力度,支持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信贷需求;优化经营贷服务方案,执行弹性优惠利率,提供灵活的计息、还款方式,助力个体工商户稳健经营。

设立普惠金融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落实专项考核、不良容忍度和尽职免责要求,落实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其中住宅抵押经营贷款最快T+0审批,房抵普惠贷款最快T+3审批。

提升服务质效,走进社区、走进园区、走进企业,送服务上门,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金融咨询服务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优惠政策宣导。

2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为创业就业新市民建立“融资直通车”,搭建丰富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渠道,配套包括定制化产品方案、绿色审批及投诉处理通道、优惠贷款利率在内的专属服务,优先保障新市民贷款投放;在中国银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设立“新市民服务港湾”,提供新市民日常休息、便民服务、产品宣传等配套服务。

3光大银行深圳分行

促进新市民缴费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通过技术创新、项目扩容,加大平台输出,优化流程体验,提升新市民获得缴费服务的便利性。

住房方面

1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做好纾困工作,对被认定为受困的制造业客户、中小微客户、个体工商户,通过调整贷款期限、延期还本、延期付息、减免罚息、调整结息频率、无还本续贷等方式进行纾困,不随意抽贷、断贷、压贷。

对被认定为因疫情原因出现还款困难的个人,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经营等贷款,采取调整还款计划、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纾困解难。

助力受困企业加快恢复运转,努力实现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信贷余额稳步增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经营暂遇困难、行业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增加信用贷款配置。

2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在住房贷款业务全流程办理中为新市民客群提供绿色快速审批通道,支持新市民居民家庭首套购房贷款优先放款;针对新市民客群房屋装修等消费需求,提供装修贷款产品支持。

3光大银行深圳分行

参与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支持保障性住房健康持续运营。

及时跟进和应用各地方政府明确的新市民标准,对符合各地购房政策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积极满足合理的购房信贷需求。

对购房者的信用水平、房屋交易行为进行智能识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自动化、自助式的批贷、放贷和还贷流程。

根据以上测评及上篇实测调研显示,商业银行针对新市民医疗政策方面依然有较大进步空间,在医疗、教育方面依然是大缺口。对于创业贷款融资需求方面,各大银行新市民政策方面下发政策较为完善。对于新市民的普及与推广程度,各大银行仍需加强。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吴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