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3月份贷款

本文目录

银保监会: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8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杜燕飞)银保监会15日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8万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5%。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

银行业和保险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5.0%。前三季度,新增保单件数386亿件,同比增长11.8%。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37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6%,较上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1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8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5.54%,较上季度末上升1.7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季度末上升。

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2.68%,较上季末下降3.6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1.66%,较上季末下降0.6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56%,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8.65%,较上季末上升0.21个百分点。

在保险业偿付能力方面,截至二季度末,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8.1%;42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来源:人民网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 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强劲

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虽然11月金融数据延续疲弱态势,但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强劲成为亮点。12月12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11月末,M2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10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

就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说:“整体看,11月新增社融、信贷出现回落,主要受房地产低迷和疫情扰动等因素影响;但1~11月国内新增社融、信贷同比多增,实体经济融资较去年多增,1~11月M2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内货币环境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反映今年以来为应对短期因素扰动,国内金融政策在纾困助企、稳增长方面力度明显增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1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地产支持政策的全方位发力、各项重要会议的积极定调,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加快落地,市场预期快速扭转,有助于在外需回落背景下支撑内需有效修复。展望后续,在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等方面或仍有诸多政策出台,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结构性政策支持领域的信用扩张,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M2增速创新高

11月末,M2同比增长12.4%,为2016年4月以来最高。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记者分析说:“M2同比增速再次走高主要是由于居民存款大幅多增所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1月末M2增速大幅反弹至12.4%,较10月末加快0.6个百分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走低;二是受前期市场利率较快上升、债市波动影响,11月理财产品出现较大规模赎回,带动居民存款规模超季节性上扬。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

周茂华还指出,“11月M2同比继续维持高位,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国内货币环境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11月末,M1同比增长4.6%,增速比10月末低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王青认为,11月末M1同比增速较10月末放缓,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30个大中城市高频数据显示,11月楼市销量较10月下滑,同比降幅也有所扩大。这会直接影响房企销售回款,进而对M1增速形成下拉效应。历史数据表明,我国M1增速走势与楼市关联度较高;其次,11月疫情波动仍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影响,这也会抑制M1增速。

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持续改善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1~11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

梁斯告诉记者,“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小幅少增,但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持续改善。”

记者注意到,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强劲成为11月金融数据的亮点。从企业部门看,当月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8837亿元,同比多增3158亿元。

就此现象,梁斯对记者说:“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连续大幅多增,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同比多增3950亿元,已连续四个月同比多增。这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在稳步回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

王青认为,从结构上来看,11月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同比走弱,而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这主要原因是政策面对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一是11月PSL(抵押补充贷款)显著放量,直接推动银行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投放规模;二是两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放完毕后,会带动后续配套贷款需求跟进;三是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支持工具继续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高增长势头;四是伴随11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十六条”)的推出,银行对房企授信额度大幅增加,也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开发贷投放。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在政策发力作用下,12月金融数据会转暖,信贷和社融数据有望出现同比多增。”

梁斯表示,随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金融数据也有望走强。

梁斯认为,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首先,11月,“金融十六条”的推出有助于缓解房企融资和债务压力,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其次,12月5日,降准已正式落地,释放出的流动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此外,更为重要的是,12月以来,疫情防控措施在不断优化,这将刺激更多的信贷需求,推动经济运行逐步向正常状态回归。

2022年前三季度青海省新增绿色贷款97亿元 同比增长11.1%

中新网西宁12月9日电(祁增蓓)9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获悉,2022年前三季度,青海省新增绿色贷款9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新增93亿元,金融支持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力度不断加大。

据介绍,结合青海实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将绿色金融纳入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双碳工作实施意见等顶层设计,从制度建设、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监测评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层面搭建了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操作性架构,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青海省9家金融机构获得中国人民银行66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撬动贷款合计110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4%,共支持省内36家企业的47个项目,预计年带动碳减排量325.72万吨。

聚焦产品创新,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差异化、贴合式的金融服务,支持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风光水火多元高效调解能力建设。

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乡村振兴活畜贷”“江源农牧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持续加大对绿色有机农畜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三季度末,青海省生态农业贷款余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8.9%。

围绕生态保护的金融需求,青海省金融机构在资金结算、授信融资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加大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项目信贷投放,并优化国家公园建设配套金融服务,积极对接支持草甸草原、森林灌丛、河湖湿地、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保护重点项目,三季度末,青海省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贷款余额18亿元,同比增长6.9%。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创新开发多元金融产品和信贷支持模式,加强政银企合作,建立“由产到融”“由融到产”的商业可持续产融合作机制,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风控体系,准确认定绿色低碳项目,严格把关防范信贷风险,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