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中银微贷款客服电话

本文目录

又是这种短信!西安小伙被骗50余万元,49万都是借来的...…警方立案

西安小伙慧五(化名)手机上收到一则短信,说以他收快递的数量,可以免费领取一个电饭煲,冲着电饭煲去的,却没想到被对方引导着骗走52.5万余元。他说,这个钱能不能追回,全靠警方了,但他要把自己被骗的遭遇说出来,给大家提个醒,不要像他一样上当受骗。

短信通知可领电饭煲

领时让做任务

慧五家住西安市城北。1月6日上午,他收到一则短信,“开头就写着‘韵达’两字,说我今年累计收件过20件,加微信号码发电饭煲一台。”慧五说,各企业到年底赠送礼品比较常见,他没有过多怀疑,便添加了短信上的微信号码。

“添加微信后,对方说,领电饭煲需要下载一个叫艾美特的APP,在里面做三个任务就可以领电饭煲了。”慧五告诉华商报记者,刚开始,客服引导着让简单关注公众号,并登记了他的个人信息,说这样就可以领取16.8元和赠送的电饭煲的快递单号。

在艾美特APP里,又被要求添加官方客服,客服告知慧五,已经登记成功,让他等待发货期间再去完成一些任务。每天10单,完成任务会有红包奖励。“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了50元,按他的操作,就真的给我返了66.8,也就是这一单我赚了16.8元。之后客服又把我拉进一个群里,说里面有发布的新任务,收益比较多。”

慧五说,在新的群里,他试了一下最少的任务金额,选择了388元,“所谓的做任务,就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在网上这点一点那点一点,果然显示可提现504元,至此,我已经比较相信他们了。在群里面,我看还有人选了28888元,并已顺利到账38998元,群里很人都争着抢着要做任务。”

任务做完

提现时多次交了各种名目的费用

慧五说,当时还遗憾前面没有抓住机会,可没过一会儿,客服就又发了一单大的任务,他这次真的是迫不急待的选了2万的任务,按他们的操作进行了汇款。

慧五感到上当受骗是在两天后了,因为迟迟提不到现。在慧五提供给华商报记者的各种聊天截图显示,对方特别声明,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转账。要求他转给私人的银行卡上。

慧五总共被骗转账了10单,这10单环环相扣。第一单操作成功后,慧五说客服告诉他挣钱了,说他被抽中了“高收益”用户,需要完成后面18888的订单,否则本金就没了。并且告诉他,18888元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提现。

慧五说,当时他已经没钱了,为了提现,只能借钱转了18888元。完成之后,客服又说还说要完成38888元的任务才可以提现。在对方的诱导下,他又转了38888元。结果完成之后,说是还有一单,要转账88888元,才能提现。“我已经投了这么多了,也不甘心放弃,就只能继续借钱转账。”慧五说,这次完成后,客服终于说可以提现了,让他添加了财务为好友,结果财务说提现需要交20%的税共计80677元,为了提现,他又借钱转了80677元。

终于能提现了,对方又说这是第一次大额提现,需要交通道手续费121015元。“这时群里有人已经提现成功,也有人说此前交过通道费。”看到其他人被要求的一样,慧五信以为真,便继续借钱交了通道费。

两天被骗了52.5万余元

没钱客服让去贷款

让慧五没想到的是,从做任务到提现,两天过去了,钱还是提不出来,越投越多,之后提现又说失败,需要缴纳15.73万余元……没钱了,财务给支招让去网贷平台上借款,这次他借到钱后,分4次转完。天真的慧五以为这算是到头了,可又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他再完成一单68888的任务才行。

慧五说,他查看了一下转账记录,总共给转账了52.5万余元,其中49万余元都是借来的,“基本都是网贷,其中招商银行闪电贷20万,好期贷4.98万,中国银行中银E贷6.6万,借呗3.88万,花呗5.28万,小米随星借2.5万,京东金条3万,父母的手机花呗上也用了3万,还有京东白条、拍拍贷……还有一些借朋友的。”

1月7日、8日两天都无法提现后,1月9日,慧五拨打了110报了警。慧五说,警方紧急将收款账号止付,随后对此立案侦查。

1月10号,警方对此立案侦查。警方发给慧五的立案告知书显示,慧五网络赌博被诈骗案,被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现已立案侦查。慧五说,他从来不知道这样做任务的形式是赌博行为。如今父母也知道了,突然欠了这么多的债,他除了慢慢还外,就是希望把自己的遭遇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要贪图小利,肯定就不会上当。

陷阱无处不在

而就在今早

小编也收到了同样的短信

恭喜您获得资格!免费领水果

纸巾、风扇、电饭煲.....

一条条看似能够领到免费礼品的短信

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圈套

前几日,华商报也报道了同类型事件

↓↓↓

为领免费电饭煲,西安一市民逐步掉进“盈利单”陷阱,被骗十余万…

天上不会掉馅饼切莫贪图小便宜

小编提醒:网络刷单本身就违法,涉及资金交易更要提高警惕,以免掉入诈骗陷阱。

不要相信免费送东西的短信,不要轻信网络上博彩等信息,更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便相信所谓还有高额回报。

华商报记者苗巧颖

来源:华商报

重磅!苏州推出史上最强“人才贷”,最高可贷5000万

以创业沃土呵护人才企业发展壮大

在全球高调揽才的同时

苏州对人才与人才企业的金融服务

向来大气

为人才与人才企业持续“供血”

苏州市人才办联合

市金融局、中国银行苏州分行

全新推出“中银人才贷”系列产品

无抵押信用贷款最高可达5000万元

贷款利率低至基准利率(LPR)

据了解

这是目前全国市场上

额度最高的人才贷产品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做大“人才贷”规模,提升人才及人才企业金融满足率,“中银人才贷”针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办的企业和人才个人,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针对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最高可达5000万元,针对人才个人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最高可达300万元,两者贷款规模达苏州最高水平。

为我市人才企业提供最低为贷款基础利率(LPR)的优惠利率,为人才个人提供不超过LPR+80BP(1BP=0.01%)的贷款利率,其中针对人才企业的贷款利率已达行业监管的最低标准。

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人才贷产品刚刚推出

就已经有人才企业享受到了福利

苏州焜原光电有限公司就是首笔人才贷落地企业。目前企业发展较快,订单充足,急需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苏州中行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通过上下联动,前中后台紧密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1000万元“中银人才贷”授信审批,并于3月4日发放首笔贷款。

获取人才贷专属服务

用户抱怨指尖“被劫”:买个大额存单 为何得下两个APP

转账、理财、消费……日常生活与银行APP牢牢绑定,有些市民对于指尖“被劫”颇有抱怨

漫画/何朝霞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让一键订餐、一键出行、一键娱乐成为可能,在丰富和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它也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近年来,为了增加获客,手机APP成为各大银行争夺流量入口的主战场。当下,手机银行APP客户争夺战正酣,仅2019年第四季度,就有工商银行、宁波银行、大连银行等超过6家银行上线了新版手机银行。

日前,记者走访长沙市内多家银行发现,银行业从“卡时代”向“APP时代”转型之际,市民对“一个银行多个APP,功能交叉重叠,霸屏手机”颇有抱怨。业内人士指出,银行APP应该在不影响主体业务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做好减法,为用户带来实际收益,而不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指尖上的“便捷”变“被劫”。

用户吐槽

手机银行APP霸屏,一年却用不了几次

“我只想买个大额存单,已经有你们银行的APP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另外下一个APP才能买?”1月6日,长沙市民李女士一笔银行理财到期,去银行咨询大额存单事宜,结果却被告知需要同时下载该行两个APP才能购买。

“我就奇怪了,一个简单的银行业务为什么要下载多个APP才能办理?”李女士向记者吐槽,因为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不同,这两年她为了买点收益略高的理财产品,手机里至少装了11个手机银行APP,其中一家国有银行她就下了3个APP。“其实很多手机银行APP设计很‘鸡肋’,功能不常用、不实用,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常常望满屏APP而却步。”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女士一个人的困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评测,21家银行针对境内个人客户开发的APP数量高达80个,平均每家银行就有3.8个APP。以工行为例,工行除个人银行APP“中国工商银行”和信用卡业务APP“工银生活”外,还有“工银融联”“融购”“工银商户之家”和“工银校园”等数个APP。另一家主流商业银行的APP则涵盖了社区、支付、电商、社保、汽车金融等多个场景业务,被网友调侃为“全家桶”。

银行为什么热衷于开发APP?“就是看到金融科技火了,不想落后。”多位银行人士称,想追赶金融科技浪潮,是主观原因。但银行的线下网点流量逐渐减少,线上获客成为主流也是其客观原因。

问题症结

两极分化严重,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政”

得用户者得天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已成银行发力金融科技转型的突破点。最近,银行领域更是爆发了APP更新潮。仅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有多家银行上线新版手机银行。

2019年10月,锦州银行升级手机银行,徽商银行发布新版手机银行;11月,工行发布手机银行5.0版;12月,中原银行发布手机银行5.0版。值得注意的是,这波更新潮,大多和消费贷有关。“2019年,我们开始重点发展线上消费贷。”某银行职员穆雪透露,该行新版手机银行将某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达4.968%)安置在APP首页醒目位置,以吸引用户。

记者注意到,目前银行APP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如上文提到的银行APP推出纯线上信用贷款方便客户,解决了用户痛点,APP用户活跃度较高;另一种,则是银行APP功能分散,粗制滥造等导致闲置,用户活跃度很低。

“一个银行APP的发布流程是,某业务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向总行提起‘开发APP’的申请,审批之后即可进行开发制作。”一位为商业银行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师透露,正因为如此,才常出现不同业务线“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之开发经验不足,导致粗制滥造或者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从而产生“僵尸APP”。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大量APP不仅占用数据资源、占用手机内存,还耗能惊人。大量APP能耗的累加,对手机性能、响应速度、温度、寿命等影响较大。

解决方案

“减肥瘦身”,专属产品吸引细分人群主动下载

“不少银行APP建设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相关负责人只清楚具体几个功能,而不是从全面解决用户痛点的维度去做规划设计。”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偶尔办理的业务其实无需通过APP进行,过多的APP不论对开发单位还是对消费者都是负担。他指出,很多中小银行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流量大的平台,像在微信小程序上面将自身的业务嵌入进去,没有必要一窝蜂去搞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CFCA兼容和性能测试平台”对65家城商行手机银行进行了兼容性和相关性能方面的测试。测评结论认为,银行APP应该在不影响主体业务体验的基础上尽量做好减法。

有专业理财师认为,银行在对APP“减肥”的同时,也要集中资源,开发其他平台没有的、专属的产品,才能有效抓住用户。比如中国银行针对中老年人群的理财APP“中银养老宝”,兴业银行财富管理APP“钱大掌柜”主打开放平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能为客户带来收益的APP,不但为银行增加竞争力,也会吸引客户主动下载,这是银行发力金融科技的好方向。”

作者:刘琼萍朱自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