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互联网贷款牌照

本文目录

平安出手钱进小贷,南方航空、信飞科技“曲线”入手网络小贷牌照

记者苗艺伟

近日,界新闻记者注意到,原平安集团旗下的“珠海横琴平安钱进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称“钱进小贷”)股东已经发生了变更,新股东变更为“明珠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明珠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让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珠海横琴平安钱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60%股权;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受让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珠海横琴平安钱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40%股权。

对于上述交易,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回复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该交易已经于11月4日获得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的批准,同意珠海横琴平安钱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股权变更申请。此次批复许可,标志着公司在小额信贷业务领域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将为公司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目前,小额贷款牌照交易并不罕见,但在“钱进小贷”牌照背后,有着多家重量级股东加盟: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以及老牌金融科技公司——信飞科技、乐信等。

公开资料显示,钱进小贷的股东——明珠数字科技的大股东为中国南方航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5%,此外,乐信旗下的海南信杰明珠企业管理中心持股40%,信飞科技通过天津信飞明珠数字科技持股15%。明珠数科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国有航司直接合资合作布局的金融科技企业。

另一家股东——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信飞科技的运营方,是成立已有8年时间的金融科技企业。信飞前身为首付游,主要业务为从事航旅金融科技服务,为用户提供可分期的机票购买、旅游分期等金融服务,目前合作的公司包括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春秋航空等10多家航司。

信飞科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营收达7.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25%。目前信飞科技已连接超30家金融机构,授信超过1000万用户,贷款客户超过300万。

万达整合旗下网络小贷格局,原注缴最高的“重庆牌照”将退出市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万达小贷”)正在进行债权人公告,公告期为1月21日至3月7日。注销备案公告信息显示,重庆万达小贷于1月21日成立清算组,企业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如图1所示)。事实上,万达原本在重庆、上海和广州“手握”3张可以通过互联网展业的网络小贷牌照,这条公告的发布,意味着万达旗下原注缴金额最高的一张网络小贷牌照,将“退出”市场。

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销备案/公告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

工商信息显示,重庆万达小贷成立于2017年9月14日,注缴为25亿元;经营范围除开展贷款业务外,还包括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

来自重庆万达小贷属地监管方的信息,也“证实”了这张牌照的“退出”。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监管一处曾披露辖内小贷公司的情况,截至2020年12月末,重庆市共有小贷公司265家,其中包括了重庆万达小贷。但是在2022年1月21日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公示的重庆市小贷公司最新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重庆市辖内小贷公司已减至256家,名录中记者没有看到重庆万达小贷的名字。

易观分析曾发布一份题为《中国零售领域消费金融发展专题分析2019》的报告,据其介绍,万达旗下拥有3家网络小贷公司,其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即为重庆万达小贷。而据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和广州市金融监管局披露,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万达小贷”)和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万达普惠”),目前是万达旗下另外两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展业的网络小贷公司。

企查查等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重庆万达小贷。除正在进行注销公示中的重庆万达小贷外,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上海万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万达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也分别于2020年10月20日、2020年12月25日注销。

目前万达旗下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主要有“万达贷”“快易花”以及“万达普惠”。荣耀手机应用市场显示,前两者的A供应商及开发者均为上海万达小贷,后者的则为广州万达普惠。而“万达贷”微信公众号已改为“万达普惠”,其名称记录显示,2021年8月30日“万达贷”账号迁移改名为“万达普惠官微”。

记者点击企查查等显示的上海万达小贷和广州万达普惠注册网址,均直接链接到万达普惠官网界面。据其介绍,从2019年起,万达普惠开始整合旗下各公司业务品牌,以方便用户更全方位地了解万达普惠业务。

那么强监管下,全国范围内可以同时拥有多家通过互联网展业的小贷公司吗?

银保监会2020年11月2日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关于股权管理中,银保监会要求,“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企查查等显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同时亦参股上海万达小贷,持股比例为12.85714%。广州万达普惠则由大连万达(上海)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但股权穿透看,重庆、上海和广州的这3家“万达系”网络小贷公司,疑似实际控制人均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同时,据企查查信息,上海万达小贷在经过2016年、2019年两次增资后,目前注册资本金为10.5亿元;广州万达普惠的则为10亿元。

截至2月14日,银保监会尚未正式发布关于网络小贷的监管办法,按照征求意见稿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上海万达小贷与广州万达普惠,已达到互联网省(市)内展业的10亿元“门槛”要求,但距全国范围50亿元的展业资格,尚有差距。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黄鑫宇编辑宋钰婷校对郭利

网络小贷整改加速:京东整合牌照,旗下小贷公司仅留一家

互联网平台一边为扩大规模推进旗下小贷公司增资,一边整合小贷公司数量,合规整改加速进行。

6月13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一项行政许可事项结果,同意取消京东旗下京汇小贷的试点资格。对此,京东科技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取消试点系公司主动申请,主要是配合监管部门的指导,整合同类型地方金融牌照,小贷公司牌照主体最终将仅保留一家。

事实上,在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下沉与严监管的环境下,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数量锐减,最近6年时间减少了2500多家。针对网络小贷公司,2020年11月的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更是从多维度做出行业规范,在提高注册资本门槛的同时,也曾提出“两参”或者“一控”的要求。而随着注册门槛的提高,各大平台进一步整合的动力也在增加。

京东旗下一小贷公司取消试点资格

“京东科技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正在整合同类型地方金融牌照,小贷公司牌照主体最终将仅保留一家,因此申请取消北京京汇小贷公司试点资格并获得了北京市金融局审批。”对于此次京汇小贷取消试点资格,京东科技方面如此回应第一财经。

企查查数据显示,京东旗下北京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京汇小贷”)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目前由北京正东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正东金控”)100%持股,后者则是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科技”)全资子公司。

根据京东数科(现京东科技)2020年发布的招股书,除京汇小贷外,旗下还有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现名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盛际小贷”)、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同盈小贷”)、上海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京汇小贷”)3家小贷公司,股权穿透后均由京东科技100%控股,其中重庆盛际小贷和重庆同盈小贷为京东科技发起设立,其余2家为收购控股。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就规定,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

而根据《暂行办法》,所谓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需要小贷公司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取得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3年),其次是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非跨区域网络小贷业务不低于10亿元)。

根据招股书,京汇小贷和上海京汇小贷主要业务范围是传统小贷业务,主要在所属区域内发放贷款。另据企查查最新信息,包括京汇小贷在内的其余3家“京东系”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自2020年来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仍在50亿元以下,分别为京汇小贷10亿元、上海京汇小贷9亿元、重庆同盈小贷17亿元。仅重庆盛际小贷在去年年末将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

记者在京东金融APP中看到,目前京东旗下主要金融理财业务中,白条(信用支付/消费信贷业务)主要由重庆盛际小贷与银行、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贷款人角色或提供服务,金条(消费现金贷业务)则主要由重庆同盈小贷提供服务,截至2020年6月末由金融机构进行直接放款或已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比例达到96%。

不过,早在今年1月,京东宣布将“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即在“白条卡”成功激活之前,用户的白条交易仍由京东白条合作的贷款机构提供贷款并由贷款人定向将资金支付给交易对手。而在“白条卡”激活成功后,用户后续的白条交易将使用“白条卡”进行支付并结算,其属性也由助贷业务变成银行与京东联合发布的联名信用卡。

这一动作一度引起外界对京东小贷业务调整的猜测。不过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此次升级主要是为了满足白条业务在京东以外的消费场景的使用。从盈利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京东白条(17.94亿元)与京东金条(26.36亿元)获得的科技服务收入在京东科技整体营收中占比接近43%。

自2020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小贷公司整改动作不断,就在近期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从50亿元增加至100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为了满足《暂行办法》对杠杆率的要求,从而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准备。而除了《暂行办法》,2021年发布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新规也对小贷公司提出了更多合规挑战。

目前头部互联网平台中,除京东旗下小贷公司数量较多外,蚂蚁集团旗下也有两家小贷公司,分别为蚂蚁小微小贷(注册资本120亿元)、蚂蚁商诚小贷(注册资本40亿元)。

传统小贷公司也艰难

但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减少并非仅仅发生在互联网平台的范畴,传统小贷公司也在批量退出。今年以来,就有江西、安徽、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接连披露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名单。

根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消息,此次批复京汇小贷取消试点申请的主要依据为2009年出台的《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事项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与变更试点的认定”。

而《办法》制定的依据是中国银保监会与央行在2008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后者初衷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也为已经试点3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定义,成为普惠金融背景下服务小微和“三农”的重要补充。但严格来说,小贷公司过去一直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具备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资格,但不具备银保监会颁发的金融“牌照”。

也是在此背景下,催生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2017年起,互联网贷款风险蔓延,其中部分小贷公司非法吸收存款、集资诈骗、暴力催收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较为严重,监管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整治。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分析称,加上来自银行端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下沉的争夺、网络小贷模式的挤压,以及获客成本、贷款利率和资本金来源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不少只能服务本地的小贷公司难免陷入经营困境。

以北京金融监管局的《办法》要求为例,在试点阶段,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限定在注册所在区、县行政区域内发放贷款。在经营过程中,若有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由区县政府负责查处,报市主管部门(市金融办)后,由市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取消其小额贷款试点资格,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罚款。

记者根据央行数据梳理发现,2015年,全国小额贷款机构一度达到8910家,从业人员更是突破11万人,此后便持续下滑,6年间小贷公司少了2457家至6453家,从业人员则锐减5万多人。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减少至6232家,贷款余额9330亿元,相比年初减少85亿元。同时,小贷公司的区域分化进一步凸显,尤其重庆地区小贷余额占比接近28%。

不过,好消息是,继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明确小贷公司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后,去年年底,央行发布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7+4”类地方金融组织/机构的定义,同时强化了央地合作监管概念。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在对小贷公司等存在的监管套利行为进行规范后,未来整个小贷行业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和本地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小贷公司数量还会进一步缩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