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企业贷款情况

本文目录

透过信贷数据看趋势 小微企业贷款回升明显

贷款投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因此,透过信贷数据这个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我们可以观察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今天的先行指标看趋势,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银行贷款投放情况。

在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记者拿到了一组最新数据:5月16日到31日,工行投放公司贷款3417亿元,比5月前半月增长了2000多亿元,投放速度明显加快,进入6月,依然保持了快速投放态势。

5月末,中国银行今年发放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8161亿元,同比多增1537亿元;交通银行5月份发放对公贷款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约3成,相比4月份环比增长接近5成。建设银行5月份对公贷款新增量比去年5月提升150%。

虽说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但总体来看:前5个月各大银行发放的贷款都比去年同期多,特别是5月份之后,贷款投放增长明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5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一改4月份增长乏力的状况,反映了我们整体经济实际上是在复产过程当中对信贷的需求有相应的增长。

小微企业贷款回升明显

银行投放的贷款都去哪儿了?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记者发现,从5月份开始,小微企业贷款开始明显回升。

今年前5个月,工商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量近1900亿元,高于去年同期,其中5月单月比去年同期多增300亿元。

建设银行5月份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789亿元,6月份发放金额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

5月末,交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其中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相比今年初增长近80%。

5月底,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50亿元,相比年初新增1435亿元,增速16.28%。从总量上看,在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今年各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依旧保持了较高增速,特别是5、6月份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明显高于4月。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从5月份的情况来看,比4月份多增了260个亿。进入到5月份之后,市场的一个需求,还是呈现比较明显的一个回升态势。进入到6月份之后,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势头还是继续在保持。

多家银行表示,贷款的回升,表明需求在增加,小微企业的生产正在加速恢复。工信部的最新数据也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4月份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三农”贷款发放创近年新高

透过各大银行的贷款数据,记者发现,今年以来,银行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空前。

截止到5月末,农业银行在全国县域贷款余额突破了6.8万亿元,贷款增速超过了9%,“三农”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创出近年来新高。

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李海波:特别是5月份单月,我们县域贷款的环比,增量、增速也远高于前几个月贷款的增量和增速,我们已经把前几个月由于内外部形势影响所形成的缺口,现在已经完全弥补回来了。

那么,钱都用在哪儿了?

从地域看,重点投向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3个粮食主产区;从领域看,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是信贷保障重点。

5月末,农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9%;乡村产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乡村建设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0.4%。

除了农行,今年各大银行都加大了“三农”贷款的发放。5月末,交通银行的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13%,已完成年度计划的八成以上。建设银行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7万亿元,新增额和增速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

加速投放

记者还发现,今年以来,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向了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金融数据最新出炉,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不俗!专家:政策加码空间已打开

10月金融数据刚刚出炉!

1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10月社融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整体来看,10月我国新增信贷、社融增量规模均低于市场预期。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受访专家指出,10月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当前市场主体预期偏弱,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当前,扩内需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缓和打开政策调控空间,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10月信贷融资数据低于预期

10月信贷融资数据整体低于市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增量规模都从上个月的同比多增转为少增。

从新增信贷结构看,10月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整体来看,10月信贷结构呈现“居民端偏弱、企业端较强”的特点。

10月份,居民端贷款较为疲弱。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10月多地疫情反复,消费类信用活动景气度低迷,非制造业PMI服务活动也在荣枯线之下,带动居民短贷走低。而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幅度较上月大幅收缩,主要在于10月地产销售旺季不旺,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

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则在当月表现不俗。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在于当月企业经营预期持续改善,企业融资需求回暖,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交房”专项借款、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加速落地。预计随着设备更新改造贷款的加速落地,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回暖并维持较高景气度。

从社融增量结构看,10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同比多增6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

温彬指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前者同比少增主要在于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后者尽管在10月份有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但受到当月国债到期量较大以及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影响。

“本阶段应相对弱化对于社融的关注,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于信贷增长总量和结构的分析上。”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本阶段的社融数据不太能精确、同步反映出实体经济所获得的资金规模,社融增速的变化中也较难观测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强弱。

扩内需必要性加大,金融政策加码空间打开

10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0.3%、11.1%,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出当前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另一方面,10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有待进一步修复。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庞溟表示,在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稳民生、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维持适度宽松基调,社融数据仍将持续改善。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项目资金、实物工作量、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和弹性增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资金面波动性加大。

综合10月金融数据和进出口数据来看,当前我国需求侧呈现内需偏弱外需加速下滑态势,扩大内需的必要性上升。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扩大内需既涉及逐步优化消费环境,又涉及稳固定资产投资,因此信贷总量和金融条件的支持必不可少。而当前国内通胀放缓,则打开了信贷和金融政策空间。

在张旭看来,相较于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后续降准的可能性或更大。人民银行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届时“降准+MLF缩量”的组合有可能成为一个政策选项,其可以在不形成“大水漫灌”的同时向银行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增加信贷投放能力,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责编:罗晓霞

校对:王锦程

年中经济观察|上半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 金融数据反映企业现金流改善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冯方)5月份、6月份,我国金融数据表现连续改善。根据央行最新数据,6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双双回升,M2继续保持高水平增长;新增社融超出市场预期,信贷总量和结构同步改善,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M1、M2增速双双回升,M2增速保持高位

6月末,M2余额为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M1余额为67.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半年金融数据总体上出现了趋势性回升,其中M1、M2增速双双回升。M1增速的回升代表企业现金流改善,M2增速回升代表居民存款的上升。”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央广网记者表示:“M1、M2增速双双回升,或与留抵退税等有关。6月,M1、M2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1.2和0.3个百分点至5.8%和11.4%。除基数外,M1增速回升或反映留抵退税下流通中资金较多;存款分项中,居民、企业存款同比分别多增2400亿元和4600亿元左右,非银存款同比多减近2600亿元,财政存款同比多减,或缘于退税、财政支出较快。”

对于M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等情况,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指出,当前人民币存款多增较多,M2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金融体系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派生货币相应增加。一是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券靠前发行,二是各项贷款平稳增加,三是央行上缴利润9000亿元,增加财政可用财力,经财政支出后,推动M2升高约0.4个百分点。另外,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也推动了M2增速上升。

新增社融超预期,信贷总量和结构同步改善

上半年金融数据中,还有一大亮点是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初步统计,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反弹的动力主要来自贷款和政府债的发行。研报称:“政府债融资在6月大幅加速,6月政府债净融资1.6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8676亿元。如果说政府债融资的强势大体在市场预期之中,新增信贷的投放则是大幅超出市场预期。6月新增信贷2.81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6900亿元,是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的重要支持力量。”

赵伟表示,从总量看,信贷、政府债券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从结构看,信贷同比多增,主要由企业端贡献,结构也明显改善。“6月,新增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分部门看,企业贷款同比多增近8000亿元,中长贷贡献同比增量75%以上,短贷同比增加超3800亿元,票据同比减少近1950亿元;居民中长贷同比延续收缩,为近990亿元,居民短贷为4282亿元,同比略有增加。”

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发布会上,阮健弘提到了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结构改善的几大特点。

“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二是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大幅增加。”

“从贷款结构看,一是对企事业单位支持力度在加大,上半年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3万亿元。二是住户部门贷款增长有所放缓,表明上半年疫情反复对住户消费还是产生一定影响。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39万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46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13万亿元;经营贷款增加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644亿元。”

货币政策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展望下一阶段的金融数据表现,明明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预计金融数据还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同时也要关注政策的延续性,今年的一个特点就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靠前,如果下半年有新增额度,那么金融数据改善的持续性会更长。”

中金公司认为,5-6月社会融资规模与M2数据表现连续超预期,信贷结构也出现明显改善,这可能标志着中国的周期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切换阶段,向前看,增长企稳恢复迹象逐步明确。

在发布会上,谈到下半年货币政策,以及是否会有降息或降准的计划,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在1.6%左右,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流动性保持在较合理充裕还略微偏多的水平上,1月至6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继续稳中有降,再创有统计以来的新低。未来人民银行将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形势等基本面情况,合理搭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巩固经济恢复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邹澜进一步表示,人民银行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情况,前期已经采取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进行前瞻性应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外溢冲击。同时,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货币和金融状况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取向,兼顾内外平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