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信用贷款用于买房

本文目录

在郑州,凭购房合同可以申请信贷吗?

昨日一朋友跟我发起语音聊天,他听说购房合同也能贷款,就直接来问问笔者,喷了十几分钟,笔者认为此情况比较普遍,下面把聊天内容整理下,作为信贷知识普及分享给大家。

购房合同能否做信贷,主要分两种情况:

情况1:买的房子是全款房,并且没有拿到产证,产调也拉不到,做不了抵押贷款。征信上看不到买房和按揭记录,那么是无法单凭购房合同作为准入专案申请办理信用贷款。

情况2:买的房子是按揭房,那么有购房合同,那是可以以房产价值或者按揭月供作为准入专案申请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的。购房合同只是证明你买了房,并不能证明你有还款能力,更不能证明你信用良好!必须配合按揭合同才可以贷款。

购房合同是不可以作为贷款凭证的,各个银行也不可能仅凭购房合同就放款给你的因为购房合同是不具备法律作用的。

如果是按揭房,已经按揭6个月以上,就可以用购房合同再加上按揭合同向银行申请一笔信用贷款。

另外,如果买的是二手房,只要按揭满一个月后就可以申请一笔装修贷。

当然,信用贷款申请的条件:不需要任何的抵押物,征信良好配合相关资质要求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

下面着重讲下这第二种情况,要办理个人信用贷款,也是要满足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的基本条件的!

申请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的基本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点:

1、中国大陆户籍居民,年龄22~55以内,个别银行能放款到60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收入能覆盖还款,具有偿还能力。

3、征信良好大数据良好,查询不太多。

4、没有刑事案件、不良记录负面信息。

5、并非高危职业或者银行禁入职业。

6、贷款用途合理合规,能提供贷后。

若是要申请咱们常说的月供信用贷,一般要求借款人名下的月供房还款满半年以上即可,月息比房贷略高,等额本息还款,最长3年期,单家额度最高50万,可以同时办理多家银行。

另外,银行信用贷不只是房,有多个进件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1)有扣税的代发工资(连续半年)

(2)名下有社保公积金(连续缴存半年)

(3)名下有按揭房按揭车(按揭半年以上)

(4)名下有购买的商业寿险保单(缴费3次及以上)

(5)名下有营业执照并且有实际经营(半年以上)

总结下吧,仅凭购房合同不能作为信贷的资质!信贷是根据个人征信及资质来认定能不能贷款的,比如个人名下的负债,征信有无逾期来体现的,并且必须配合按揭合同才可以贷款。

好了,今天关于购房合同能否贷款的问题,就唠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不明白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

我是郑贷李逍遥,如果你有金融信贷知识想了解可以互动交流!请继续关注笔者,后续将有更好、更精彩的内容为您奉上。

感谢关注与分享!码字不易,你的点赞“[赞]”就是给我的最好鼓励,感谢~ღ(´・ᴗ・`)比心[心]

征信问题会影响贷款买房吗?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贷款买房,但在申请贷款之前,就会遇到第一个门槛——征信报告。银行是否审批贷款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请者的征信状况。

但是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具体出现怎样的征信问题就会影响到贷款买房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不同的征信问题会怎样影响到贷款流程。

征信记录中包含什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银行所考核的个人征信究竟包括哪些。

考核时间一般为2年或者5年(根据不同银行的具体规定而定),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公积金缴存情况、贷款次数、账户状况、负债情况、抵押担保情况,以及是否有逾期以及逾期次数(包括连续逾期次数、累计逾期次数)等;此外,个人所申请的贷款、信用卡、网贷等也均在考核之列。

怎样的问题会影响征信?

这样来看,银行所考核的征信内容包罗万象。那么,出现哪种情况会被银行判定为征信有问题呢?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还款逾期超过“连三累六”。

“连三”指的是连续三个月出现逾期还款的现象;“累六”指的是累计六次出现逾期还款的行为。当你的征信记录中存在这样的“连三累六”的逾期状况,银行就会认为你的还款信用较差,很有可能会拒绝你的贷款申请。

如果在申请房贷时,征信报告上未结算的贷款较多,也会影响买房。银行会认定借款人负债率过高,出现逾期行为的概率有所增加,银行就不愿意进行批贷。

另外,如果在申请房贷的前三个月内,借款申请者频繁申请贷款,导致征信报告上有很多贷款审批的查询记录,这些查询记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一些要求较为严格的银行会拒绝或者减少一定的贷款额度。

所以,征信会不会影响贷款买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贷款记录都会影响,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要你正常贷款,并没有出现逾期问题,一般是不会影响到贷款的,可以放心啦~

银保监会提示风险:不要把消费贷用于买房炒股

据央广网消息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当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3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提醒

消费者注意四种陷阱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警惕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等行为,比如,以“优惠”等说辞包装小额信贷、信用卡分期服务;或是价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贷款或分期服务年化利率等;还有的在支付过程中故意诱导消费者选择信贷支付方式。若消费者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授权内容等,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

二是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利用大数据信息和精准跟踪,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还款能力、还款来源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负债超出个人负担能力等风险。消费者应该知道,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

三是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诱导或默许一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比如买房、炒股、理财、偿还其他贷款等。消费者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以贷养贷”“以卡养卡”不可取。

四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建议

合理使用小额信贷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

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在不超出个人和家庭负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持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

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