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混合结构房子贷款

本文目录

奇怪的“双面清水墙”换算逻辑,85%的新手预算员都被误导了…

*本文为黄燕翔老师在广联达造价圈发表的第100篇文章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点击量颇高的问答:“双面清水墙应该怎样套用定额?”看完答复,我觉得问题很大,但评论区却没一个人发现这其中的问题。

据我个人的认知,作者对清水砖墙的认识没什么概念或概念不深,所以,他的观点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再结合答复中的举例,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题目甚至还是个伪命题,下面就和同行们一起分享我的看法。(注:清水墙指的是清水砖墙,以下简称:清水墙)。

今天的清水墙前提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认识两种清水墙,一种是老旧民居、庙宇等古建筑上的“青砖白缝”清水墙(石灰缝。图1);另一种是当代建筑的清水墙(图3、4)。至于什么是清水墙、清水墙与混水墙的区别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乡村民间,现代的城市建筑,由于外墙保温节能等要求,清水墙已难觅行踪。以前的清水墙,主要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减少外装饰)。当前建筑的清水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观感,寻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建筑效果,但多被仿面砖、仿涂料替代,真正的清水墙几乎绝迹。

还有的清水墙是装饰,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效果,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建筑意义上的清水墙。今天讨论的是建筑,不是装饰;是传统的砌砖(或砌墙),不是新型的砌块;是普通楼房,不是农家房。

清水墙用在哪里?

清水墙不清水怎么办?

清水墙的楼房大都是多层的混合结构,且大都是外墙,还有就是见过的早期住宅楼的楼梯间(但很少)。一般城市里的多层楼房,室内不抹灰采用清水墙的,我尚未见过。

清水墙原则上不抹灰,但不可能完全没有,圈梁、过梁外露的混凝土需要抹灰掩盖,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外墙上一层一圈的抹灰腰带。还有门窗洞的侧壁、勒脚等均不可避免的需要抹灰。

再有的就是北方严寒地区,为了保温,外墙是365厚一砖半或490厚的二砖墙。由于墙厚的关系,这种墙的圈梁可以做隐蔽处理,过梁做带耳处理(图2)。如此,整个外墙除了门窗套、窗台、勒脚及为了整体外墙效果的抹灰外,从上到下全部是清水墙(图3:88年的克拉玛依住宅楼),外抹灰的工程量就更少。

清水墙的砌筑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3):清水墙表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5(混水墙为8)。每层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全高≤10,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0;全高>10,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0。(新规范为GB50203-2019)

砌筑清水墙的技术含量极高。高度十几米的四、五层的楼,垂直度要保证;大角要像刀削一样;2.0米长的直尺靠在任何一处,平整度达标。还有就是游丁走缝的控制,尤其是顶砖的缝,十多米高的墙,上下误差只有几毫米(图3、4),令外行难以想象……

除了上述的技术硬指标外,还有软性指标:

观感1:因砂浆铺设的厚薄内外不均(或砖没选好,或砖本身的质量缺陷),造成同一块砖的上角与下角不在一条直线上,虽然平整度、垂直度指标均在规范要求内,但墙面有鱼鳞感,观感直线下降。(示意图5)

观感2:清水墙对砖的要求很高,红砖有烧制后的翘曲、黑色煤渣斑点;装车、卸车、运输对砖棱角的损坏……所以,泥工砌筑时的选砖很重要,需敏锐的眼光、良好的判断力,否则,凌乱的色泽使观感大打折扣……

上述种种,网络皆可搜索,不再一一赘述。总之,一面好的清水墙,没有深厚技术硬功的泥工,不能为之。

清水墙的定额

早年各省的定额均有相关的清水墙子目。正如前面所说,现在的清水墙除了装修效果外,几乎绝迹。所以很多省市的定额已经没有了清水墙的子目。如河北现用的2012定额、江苏现用的2014定额、四川的2020新定额。

但有些省市的新旧定额还在继续沿用,如广东现用的2018定额、河南现用的2016定额、湖南2020新定额、陕西现用的2009定额……(见下定额截图)

题外话,定额的清水墙子目,一般包括了砌筑时的砖缝整理(即:陕西定额的原浆勾缝)。早前的设计图纸都有加浆的勾缝说明,此勾缝非彼勾缝,需另套清水墙勾缝子目。

综上,鉴于清水墙严苛的的规范要求,根据答复中“例如:某定额中一砖厚单面清水墙单价为……”的举例,再结合砌墙的平整、垂直度只能由正面控制这一实际,可判断该问答是个伪命题,即:一砖的墙身,根本不存在双面清水这一说法。

什么情况下才有“双面清水墙”?

那么真正的双面清水墙还存在吗?有,但只是理论上的成立。

1、墙厚必须≥一砖半或3/4墙(相思墙);

2、砌筑时两面带线,平整、垂直度双面控制,由中间的灰缝调节(图6),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面清水墙。

然而,砌此墙的泥工技术必须极其高超,因为砌墙时不可能一直翻来翻去越墙到对面去控制平、直度,同时双面还要搭设脚手架。因此,这只在理论上成立,实际中几乎不可能存在。所以,真正建筑意义的双面清水墙,孤陋寡闻的我还没见过。这大概也是定额都没有双面清水子目的原因吧。

如果偏要说‘一砖的双面清水墙’,也只能是装饰装修的角度,真正的建筑技术角度,根本不可能,只能叫做另一面不抹灰罢了……

一个真实的笑话

这是个我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八十年代初,经济落后,但物价极其稳定。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以定额为准,也没有什么调价不调价的。许多现在常见的东西当时的定额均没有,如铝合金门窗……某工程的大门,图纸要求用5玻璃,然而当时的定额就没有5玻璃的预算价。怎么办,聪明的他灵机一动,将3玻璃÷3×5,换算成5玻璃的单价……年终的两算对比时才被发现,结果可想而知。

对照本例单双面清水墙的换算,两者的理念异曲同工,将质变等同量变,都肤浅于表面,不触及实质。如果作者懂得清水墙的规范标准要求、懂得清水墙砌筑的工艺,真正懂得1+1≠2的成本本质,就不会有此笑话。(见网友间的谈论)

当前的年轻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掌握的大有人在,被人诟病。好在我们的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基础培养的重要性,中建、中铁的‘大商务管理’就有预算员“必须先到工程技术部门锻炼”的规定(下截图),可谓高瞻远瞩。

多说无益。最后,愿这样的笑话从此不再有……

你是否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黄燕翔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

“自来电”还能输出电,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落地浦东

CFIC导读

自己能发电,还能输出电。记者从新区建交委获悉,位于浦东曹路镇的招商璀璨城市办公楼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同时也被评为上海市零能耗建筑试点项目、超低能耗试点项目。

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装配式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浦东新区建交委积极宣传,广泛动员,营造良好的新技术应用氛围,鼓励开发企业运用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等新技术。

该办公楼项目由上海招科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零能耗建筑咨询服务。项目建筑面积3818.99平方米,建筑高度21.75米,地上共计五层。底部三层为钢框架,上部两层采用钢结构模块,即模块-钢框架混合结构。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

该项目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略,优先采用外墙屋面保温、节能门窗、外遮阳等被动式措施降低建筑供暖空调需求,并结合设备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建筑零能耗目标。

据悉,该项目运用多项国内领先的技术,集成了高位转换的模块-钢框架混合结构体系、高性能保温隔热外墙和屋面系统、仿铝板BIPV组件的光伏幕墙、并网设计的光伏直驱多联机空调系统和动态监测碳排放的零碳综合监测管理平台等多项绿色创新低碳技术。

据介绍,该栋楼采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利用建筑西立面、屋顶与光伏充分融合,光伏总装机容量115.68千瓦。四五层的西立面采用仿铝板BIPV组件,屋顶安装高效单晶硅光伏板。该项目投入运行后年发电量预计为12.445万度电。

办公楼中空调是耗电大头。该建筑一至三层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中二层采用光伏直驱多联机空调系统,由光伏组件、光伏多联机和配电柜等组成。当光伏发电量大于空调主机耗电量时,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优先满足空调主机运行,多余电能并入电网;当空调主机不工作时,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全部并入电网。当然,如果光伏发电量出现不足时,空调主机也可从公共电网补充电能,保证空调的运行。

除了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中还设置零碳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碳排放管理系统,对各个分项用电数据和关键室内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并对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此外,该楼的四、五层采用钢结构模块结构体系,这是集成度最高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是建筑工业化的高端产品。该体系将建筑划分为若干模块单元,模块单元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像“搭建积木”一样拼装成为建筑整体。该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预制集成度高、易移动和循环使用、绿色低碳等特点,符合未来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新区建交委表示,未来,浦东新区将着力推动建筑绿色发展,在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推进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落地,将绿色生态城区由点串联成线,打造沿金色中环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带,全面实现新区建筑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通俗来讲,超低能耗建筑就是把房子盖成了一个“保温杯”,利用被动式技术大幅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冬天保暖,夏天隔热。在此基础上,通过主动技术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其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能耗水平较2016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

本文来源:浦东发布

作者:李继成

微信编辑:方子昭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商,做您的决策参谋、投资顾问、理财助手。

因为敬业,所以专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集团创新发展体制之大院大所运用模式:四种典型混合模式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当前很多大型集团都拥有一家或多家转制科研院所,这些院所多成立于上世纪50、60年代。围绕大院大所作用发挥,在集团公司创新发展实践中,先后出现了六种基本体制类型和多种混合体制类型。如今,在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的实践上,很多集团需要通过不同模式的相互参照,更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当前实践模式(相关研究详见《案例:大院大所在集团科技体系新定位下,组织转型之架构设计》一文)。

四种典型混合模式集团运用科研院所进行创新发展有六种“基本”体制类型(如下图,相关研究详见《集团创新发展体制之大院大所运用模式:六种基本模式》一文),由于一些集团公司业务板块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多,在实际运用时往往采用的是组合使用六种基本模式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种类较多,以下四种在实践中比较典型:

①“O→A”和“B→A”并用。科研院所和产业公司分别趋A,其中科研院所在趋A的同时服务集团内产业公司趋A。这是一种更加广泛的二级单位分散创新体制。(注:A指创新型企业,B指集团内一般工业企业,O指集团内转制科研院所,H指集团总部。)

②“O→A”和“(O+B)→A”并用。集团在科研院所分散或独立创新发展的同时,建立产研一体化创新主体,以寻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突破(相关研究详见《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面向创新时代的三维管理对象》一文)。

③“O→A”和“O+H→A”并用。科研院所分散或独立创新发展的同时,集团公司对其中出现的优秀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包括投资参股,甚至直接从科研院所中拿走对应业务和资源,由集团直接管理。前两种混合模式还是在二级单位层面进行分散创新发展的体制设计,总部参与的工作较少,这一种混合模式则开始强调集团总部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是分散与集中的结合(相关研究详见《集团中央研究院建设面临新抉择——警惕反向建设》一文。

④“(O+H)→A”和“B→A”并用。集团总部集中创新和二级、三级单位分散创新相结合——当前很多集团在建的三级创新体系,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种混合模式。除有多个科研院所的集团会采用这种模式外,只有少量科研院所的集团,近几年也开始从以前采取的“(O+H)→A”模式,转入到这种混合模式,具体做法是:对科研院所的定位进行拓展,既有原定位的服务集团战略性产业、集中创新的功能,又有新要求的服务集团现有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功能。其中的一些集团之所以作这种转变,也有很多无奈的成分,既是对集中创新长期没有效果的妥协,也是对现有产业竞争加剧、亟需技术进步的回应(相关研究详见《集团科技体制改革思考维度:三类技术任务及其配置》一文)。

(未完)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