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借呗 经营性贷款

本文目录

蚂蚁集团“借呗”更名“信用贷”:由金融机构独立放款 合规化仍是发展重点

“借呗”成独立品牌,蚂蚁消金是否有能力承接万亿消费金融规模?

《中国科技投资》杨永洁

近日,支付宝平台“借呗”正式更名为“信用贷”,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集团”)表示此举为公司进行品牌隔离,避免客户产生品牌混同;而“借呗”则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专属品牌。蚂蚁消金于今年6月获批开业,第一大股东为蚂蚁集团,注册资本为80亿元。若蚂蚁消金承接“花呗”和“借呗”1.7万亿元消费金融规模,或将成为国内最大消费金融公司。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蚂蚁消金若要承接超万亿元的消费金融余额,则需要增加其注册资本规模。

另一方面,“信用贷”由合作金融机构独立经营。据悉,蚂蚁集团合作银行已超100家,根据监管此前发文,规定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业内人士分析,若银行跨地域经营互联网业务,出现风险事件时责任难厘清,易产生跨地区的风险传播。

“借呗”成蚂蚁消金独立品牌

近日,多位用户发现其支付宝“借呗”服务已被更名为“信用贷”:用户点击进入“借呗”后,在顶部有一则通知,显示“你的借呗更新为信用贷,更新后借款、查账、还款等服务均保持不变”,该信贷服务全部由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独立经营。

*“信用贷”页面,用户提供

“借呗”原为蚂蚁集团核心信用借款和信贷业务之一,根据用户在阿里系上的消费记录、信用、履约记录来综合判断其还款能力,用户会获得一定授信额度,从五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此前,银保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相关页面醒目位置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自身与合作机构信息、合作类产品的信息、自身与合作各方权利责任,按照适当性原则充分揭示合作业务风险,避免客户产生品牌混同。此次更名即为蚂蚁集团进行品牌隔离。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为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2014年更名为蚂蚁金服,2020年更名为蚂蚁集团。

据蚂蚁集团披露,未来“借呗”将由蚂蚁消金提供,并成为该公司的专属品牌。天眼查信息显示,蚂蚁消金于今年6月获银保监局批复开业,其注册资本为80亿元,远高于国内大部分注册消费金融公司。

蚂蚁消金第一大股东为蚂蚁集团,持股比例为50%,其余六大股东分别为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300750.SZ)、千方科技(002373.SZ)、鱼跃医疗(002223.SZ)、中国华融(02799.HK),持股比例分别为15.01%、10%、8%、7.01%、4.99%、4.99%。蚂蚁消金七大股东涵盖支付、银行、医疗、新能源、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

*蚂蚁消金股东情况,截图自天眼查

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花呗”和“借呗”为消费信贷业务,共有约5亿用户,截至2020年6月,其业务规模高达1.7万亿元。对比来看,注册资本同为80亿元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末总资产为652.07亿元,发放贷款为576.32亿元,营业收入为200.6亿元,净利润仅为1.36亿元。

据中泰证券预测,若蚂蚁消金承接1.7万亿消费金融规模,预计将实现约770亿元营业收入,对应净利润在190-230亿元左右,远超捷信消金。某银行宏观分析师分析认为,蚂蚁消金或将成为国内最大消费金融公司。

去年年底,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贷款平台的杠杆率做出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即,杠杆率被限制在5倍。蚂蚁消金当前注册资本为80亿元,形成的贷款规模仅为480亿,若要承接1.7万亿元业务规模,蚂蚁消金仍需要增加注册资本金。

上述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公司对平台消金业务进行品牌隔离、“合并同类项”,旨在引导平台公司规范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潜在风险。

“信用贷”为金融机构独立运营

据蚂蚁集团解释,“信用贷”将为合作金融机构独立为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蚂蚁集团仅作为服务平台,会展示消费信贷服务提供方。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其中包含100多家合作银行、约90家保险公司、约170家资管机构等。

蚂蚁集团合作的100多家银行中,包含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头部城商行等。对于地区性银行来说,独立运营“信用贷”产品或存在政策风险。今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控跨地域经营: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然而,“信用贷”借助的平台支付宝面向全国用户,因此“信用贷”需要严格划分用户所属区域。

以地方性银行紫金银行(601860.SH)为例,该行在其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推出“紫金信贷”,服务于“借呗”“微粒贷”存量客户和收单商户。

*紫金银行有关“借呗”相关业务,截图自紫金银行半年报

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中央现在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力求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回归本原,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银行没有实体网点,依靠互联网平台提供信贷业务,跨地域,全国经营,这没有问题。”

冯立果进一步补充道,地方性银行规模较小,自身定位为如何发展本地经济社会,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若跨地域经营互联网业务,一方面违背原有地方定位,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风险事件,责任难厘清,易产生跨地区的风险传播。冯立果建议道,“地方银行应更多专注、扎根本地居民、企业融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做小而美的银行。”

《通知》还指出,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即商业银行不能过度依赖于某家互联网平台。

除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放款外,原“借呗”业务仍有另一模式,即联营模式,蚂蚁集团与银行等机构联合出资、放款。《通知》同时规定,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应严格落实出资比例区间管理要求,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针对“借呗”规模及联营模式合规等问题,记者致函蚂蚁集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花呗,借呗年利率有多高!建议停掉它们!

前几天,一朋友跟我感慨道:“花呗利率真低,2000块分12期还清,平均每月还款181.27块,一年下来,利息也就175.2块,年利率才8.76%,也就比银行高一倍!”

8.76%的年利率,还真不高,要知道,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才4.35%。不过,这是花呗真实的年利率吗?

花呗,是支付宝的一款消费贷产品,30天内还清本金,不收取手续费、利息等任何费用。

如果还不上,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按日利率0.05%计息,直到还清本息为止;二是提供分期服务,分期内不算利息,只收取手续费,费率跟所分期数有关,比如9期为0.72%,12期平均每期费率为0.73%。

这么算下来,12期总费率还真是8.76%,如果这是真实年利率,还真不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使用花呗分期,还款基本上是每月等额本息,以1200元,分12期还清为例。

每期还款本金为100元,每期手续费为1200x0.73%(12期费率)=8.76元,合计每期本息为:100+8.76=108.76元。

问题来了,这里的每期手续费,是按1200元借款为基数,而这个基数并没有因为我们归还了每期100元本金而减少。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第一期享受了年化8.76%的利率,后面每增加一期,实际年化利率就会随之增加。

我们不妨简单计算一下,假设年化利率为Y:

1个月:Y=12x0.73%x1200/1200=8.76%

2个月:Y=12x0.73%x1200/(1200-100)=9.56%

3个月:Y=12x0.73%x1200/(1200-200)=10.51%

4个月:Y=12x0.73%x1200/(1200-300)=11.68%

12个月:Y=12x0.73%x1200/(1200-1100)=105.12%

这就说明如果按照每期费率0.73%来计算,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年利率为105.12%。

很震惊有没有,不过这就是事实,那么其实际年利率是多少呢?

将每个月利率相加除以12就能得出实际年利率:(8.76%+9.56+10.51+..…+105.12)=16.17%。

由于实际运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等,实际利率应该在该数值基础上,减去1%左右,即为真实年利率,不过这对实际年利率影响并不大!

这样看来,实际年利率差不多达到12期总费率的一倍,所以,手续费费率并不完全等于实际年利率。

相比花呗,蚂蚁借呗的年利率要更高。0.05%的日息,年利率就达到了18%,不过借呗可以贷现金,花呗只能用于消费。

不仅花呗如此,包括信用卡、京东白条等大部分涉及分期还款的产品都是这样。

所以,我建议你停掉“花呗”、“借呗”和“白条”!

早在去年四月,杭州有银行出新规:半年内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超过2次,拒贷!

而成都的罗先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他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5%。原本银行首套房起始上浮利率是15%,而他办下来却是20%,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原因是“他的个人征信评级太低”。

罗先生提到,他的个人征信报告,上面可以看到信用卡和支付宝借呗的还款记录。除了使用信用卡和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产品,其他网络消费类产品罗先生都没有使用过,且从未出现逾期。在个人收入方面,他也表示没问题,自己的月收入是月供的几倍。

罗先生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导致个人征信评级太低,“难道是花呗、借呗一类的网络消费贷款产品影响了个人征信?”。

使用花呗、白条、微粒贷一类的平台产品是否真的会影响个人征信从而影响贷款?

花呗:

蚂蚁金融客服提到,支付宝花呗是蚂蚁金服小微小贷平台推给消费者“这月买、下月还”在线消费金融服务的一款产品,本质上属于“信用消费”。

目前支付宝花呗的消费记录不会上报征信,但如果用户收到系统随机推送的“一键提额”升级任务消息,点开并同意《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完成任务后用户花呗会提额,此后该用户的花呗会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征信系统。

借呗:

借呗是由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用于个人消费的借款服务,如果使用借呗,用户的借款和还款情况会上传至个人征信报告,其在征信里体现的是“网商银行”的经营性贷款。

京东白条:

京东方面,京东金融客服说,京东白条是京东商城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其上报主体是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查询天眼查发现,股权结构图显示,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另一家公司对其控股。客服说,只要用户每月按时还款,白条消费就不会上征信,如果逾期就会在征信上体现。

京东金条:

京东金条是由京东金融与合作资方联合出资的,用户的借款情况会由其中一方进行征信上报,具体情况以征信报告为准。

微粒贷:

腾讯方面,微粒贷客服说,微粒贷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征信系统,其上报主体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属于银行资质。即用户使用微粒贷,实则是向微众银行申请贷款。

此前,有银行负责消费贷的工作人员透露了银行对个人征信的评级流程。

据悉,银行在办理每一笔贷款时都会查询客户征信,花呗、白条、微粒贷等一类产品,在征信系统里面显示出来的都是消费贷款。

银行通常是和客户进行面谈从而去判断这笔贷款的具体用途及通过什么平台产生的。

同时,银行会特别关注客户征信报告上近半年的大额消费贷款项目,因为银行担心这笔大额消费类贷款流入禁止性领域,比如付房贷首付,“银行放房贷时要判断客户是否有还款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首付款需要自有资金。”

除了看重近半年的大额消费贷款项目,客户的近期征信查询次数也是影响银行对客户征信进行评级的重要因素。

花呗、白条、微粒贷等产品与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在办理时银行会抓取一次客户的征信,通过征信评级给予客户额度,在这个额度下使用,银行不会每次都抓取客户征信。

“但不管是小贷公司、金融消费公司还是知名的互联网贷款平台,它们的特点都是每做一次贷款就会抓取一次征信。”

如果银行发现客户近期征信查询次数非常频繁,就会判断这个人资金非常短缺,进而影响贷款特别是信用贷款。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金条,一系列的互联网借贷产品,解决了多数人用钱烦恼,花钱爽,一直花钱一直爽,不少人在借钱消费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借呗”变成“信用贷”,支付宝回应:正逐步推进品牌隔离工作

记者佘晓晨

编辑

近日,部分网友发现支付宝中的“借呗”变为了“信用贷”,且明确提示由银行提供服务。

根据网友晒出的截图,“信用贷”页面会展示“由XX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进入借款页面后,在“借款详情及协议”中,可以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总利息金额等信息。

对此,支付宝借呗方面向界面新闻回应称,借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相区隔。

包括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将共同为用户提供小额消费信贷服务。未来,借呗将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并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在“信用贷”页面展示。

对于在品牌隔离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借呗称,开通、查账、计息、借还款等核心流程不会发生变化。

2015年,支付宝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贷款服务产品“借呗”。从部分网友晒出的信息看,借款服务调整到“信用贷”页面展示后,借款额度、利率没有发生变化。借呗方面表示,“信用贷”页面展示的信贷服务全部由其他金融机构独立经营,其授信额度、利率由服务提供方根据用户信息动态审批决策,不受此次品牌隔离工作影响。后续如用户信用记录、资质信息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变化。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