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做贷款的女的

本文目录

21岁女生求职面试被诱导贷款上万元缴纳培训费!长沙人社局介入

来源:潇湘晨报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武华康

“无简历要求,不会可教,熟手综合4500元—7000元每月”。在求职平台,此类求职信息繁多,但求职者面试后却往往被应聘机构诱导交纳上万元参加“岗前培训”,一些教培机构还以“教育分期”为名,让求职者在互联网金融机构有预支功能的平台“借钱培训”。长沙的小黄(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名受害者,明明是奔着求职去的,却被要求交上万元参加“岗前培训”,还被诱导在互联网金融机构贷款交了培训费。

近期,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i)晨意帮忙记者接到小黄求助后,来到“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暗访调查,摸清了该公司的“培训贷套路”。同时记者还发现,还有多名学员有一样的经历,均是求职后被诱导借贷万元分期,参加“岗前培训”。

目前,长沙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已介入调查。

贷款上万元后反悔,交了650元才脱身

“稀里糊涂的,明明我是去面试的,怎么后来就贷款了。”经历了多次投诉后,21岁的应届毕业生小黄依然没有拿到全额退款。她告诉晨意帮忙记者,今年5月底,因即将毕业,而且对之前的工作不满意,便选择了裸辞,后来在58同城A上找工作,一家烘焙店向她发出了面试通知,且表示不限制专业,综合工资5000元以上。

到“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面试后,负责招聘的人事告诉小黄,需要先交10800元参加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得知小黄是应届毕业生后,便向她推出贷款方案。“她一直和我说是以分期的方式学习,回家我才反应过来就是贷款。”小黄告诉记者。

反应过来是贷款后,未在该公司进行任何培训的小黄向对方提出终止贷款,经过一系列投诉后,小黄最终向对方交了650元手续费才得以脱身。

小黄的经历并非个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有多名学员反映遇到相似问题。一名投诉人反映,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6月看到招聘甜点助理的信息后便前去求职,后被诱导使用“融易”网络借贷平台贷款,“我强烈认为这就是诱导贷款行为,要求培训机构发起退款”。

记者称没钱,面试官推荐贷款

在58同城A找工作栏内,搜索关键词“烘焙”,出现了大量招收面包店学徒的工作。晨意帮忙记者随机挑选一家名为“甜馨烘焙”的面包店助理岗位,并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行应聘,该招聘公告写明“工作室直招,包吃包住,熟手综合4500元至7000元每月,学习西点等各类产品流程,不会可教”。

次日,一名自称“鲜达烘焙”的人拨打晨意帮忙记者电话,邀请记者面试。记者问及为何向“甜馨烘焙”投递简历,却是“鲜达烘焙”邀请面试,该人员称,旗下招聘公司设有“鲜达烘焙”、“甜馨烘焙”、“米兰多烘焙”等多个不同公司。

7月22日,晨意帮忙记者来到长沙芙蓉区五一大道联合商厦4楼,大厅内的标牌上写着“熳点教育”,也就是小黄此前求职的公司。

简单了解记者的基本情况后,负责面试的陈女士表示通过了初试,并邀请复试,内容为跟着烘焙师傅制作甜点。“主要是看你动手能力怎么样。”复试完后,陈女士表示记者通过面试,并给出两个选择。一种是前往广州的直营门店从打杂做起,工资待遇为2000元每月,且需签订两年合同,中途不允许辞职;另一种为参加公司提供的岗前培训,培训完成后,分配至长沙的合作门店,工资待遇4000元至6000元,“我们在长沙的合作门店有100多家,一般3个月还会提高一次待遇”。

记者表示愿意参加公司的岗前培训,并选择了咖啡与慕斯项目。陈女士随即称参加岗前培训需付费,咖啡与慕斯的培训共13800元,“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食材损耗,还有人力、技术、配方等,所以需要学员承担”。

听到需要付费才能参加岗前培训,记者表示自己为应届毕业生,没有钱交岗前培训费。陈女士随即向记者推荐贷款,“你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如果没钱还可以选择分期的方式,很多人都会选分期的。”

选择分期贷款,宣称可获3000元补贴

陈女士称,选择分期学员还会获得优惠,“你选分期,我们公司还会给你1000元补贴,政府也会给你2000元补贴,相当于只要在贷款平台借款10800元就可以了”。陈女士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选择分期12个月,每个月需还贷款950元左右,相当于每个月工资少950元,“你工作一个月五六千元,扣了贷款还有4000多元,比去广州门店每个月工资2000元划算多了”。

接着,陈女士拿出一份制式合同“熳点教育培训及服务协议”,其中提及的付款方式为:1.自筹资金,开课前一次性付清全部培训费用。2.采用“自愿”消费贷款支付,其中:贷款工具采用_____;借贷关系学员本人负责。乙方权利及义务第5项:乙方在学习期间可享受甲方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乙方同意在成功就业后三年内担任甲方形象大使,授权甲方无偿使用其照片、个人经历等进行宣传,乙方本人也将无偿参加相关宣传活动。

另一份“熳点报名确认书”上,特别申明处写着:学员根据熳点教学考核标准100%通过,熳点为学员提供推荐就业机会。就业待遇根据个人技术与企业用人标准双向确认为准。如学员选择熳点任何一项单品课程进修,熳点将只作辅助推荐就业。

两份协议落款单位均为“广州市熳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熳点培训公司”)。

陈女士表示,长沙的公司名为“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熳点教育长沙分公司”),总部系广州熳点培训公司。学员所使用的贷款平台为“学易分期”,贷款只需微信扫码注册申请,“是和公司有合作的,你放心。”陈女士说。记者以需要考虑为由拒绝。

公司承认和贷款平台有合作关系

在该公司内,记者发现数十名正在进行“岗前培训”的人员。一名学员告诉记者,她在该机构贷款了9800元学习烘焙,“这里的很多人都是贷款的,我刚开始也是找工作面试才过来的,其他人也有的是找工作过来的”。

另一名学员介绍:“这里就是培训机构,学完之后他们会推荐就业。”

企查查显示,广州市熳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曾用名为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30日,注册资本300万元,法定代表人黄海跃,所属行业为教育行业,经营范围包括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育教学检测和评价活动、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营利性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

7月26日,晨意帮忙(报料微信:xxi)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了广州熳点培训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公司为培训学校,主要为学员培训技术,学员完成学业后不在该公司上班,但他们会为学员推荐就业,“我们自己的门店只有两家,每家店50多平方米只有约5个员工,不招人的。学员学习完成后,会有我们合作的企业来公司开招聘会,直接到学校招生”。记者问及公司是否与“学易分期”贷款平台有合作关系,该人员称:“我们是合作的关系,就等于你刷信用卡,你只要准时还就可以。”

学易分期公众号显示,认证主体为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记者联系学易分期客服后,客服回应,确实与广州熳点培训公司有合作关系,“合作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和贷款人是没有关系的”。

7月27日,记者将掌握到的情况反映至芙蓉区人社局劳动纠纷调处科,相关人员表示,近期已接到消费者投诉广州熳点教育长沙分公司的线索,执法人员正在调查中。

律师说法:岗前培训不得收取费用,涉嫌套路贷涉及犯罪

湖南大鲲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薇表示,该种情形属于“就业培训贷”,培训机构以招聘的形式诱导求职者接受培训,求职者通过贷款交纳培训费后,多因为退费难而背上贷款债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否则,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陈薇指出,招聘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如借贷公司无相应资质且利息畸高,或者有其他“套路贷”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就双方签订的合同而言,一般来说,如双方有合同约定,应该履行。但如果培训机构没有在签订合同时对退款等格式条款予以特别说明,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采用欺骗手段签订合同,合同本身就有欺诈性质,可要求法院判定依法撤销合同。

19.9元拍写真?上海两名女生因此背上万元贷款!网友表示:自己也被套路过……

生活中常常存在

许多“消费陷阱”

有人被升级套餐

有人被加码加价

这样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近日,一则的旧闻再次登上热搜。

2019年12月,上海的两名女大学生遭遇了一场“消费套路”,冲着19.9元的“白菜价”写真进店,却在影楼的诱导之下,签了高额拍摄协议,甚至被引导去当场借网贷支付,消费一路攀升至2.6万元。

2021年初,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

从19.9元拍写真到背上万元网贷

两名大学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为具有一定辨别能力的成年人,为何在短时间内被引导消费至预算的数千倍?这两名大学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软磨硬泡”?

打特价诱惑牌:19.9元“请君入瓮”

上海两名在校大学生小金和小李在网络平台上看到某影楼的广告,称只要19.9元就可以体验古装摄影,服装、妆面、拍照等费用均算入特价内,客服还特意承诺:“无任何隐形消费和强制消费”。

经过线上核实后,这两名女生决定报名参加。到店后,才发现19.9元根本拍不出广告中宣传的效果。同时,店员不断推荐升级套餐,两人遂与影楼签订了一份1100元的定单协议。

打逼迫性话术牌:不花钱很难出效果

在接下来的拍摄中,店员不断用强迫性话术进行猛烈的推销攻势:必须升级服装、必须升级化妆用品等等,两人招架不住,补交了1588元。

重点在后续选片阶段,五六名店员纷纷围着顾客,开始反复拒绝、阻挠顾客删减底片的要求,并且用“很多别的顾客一次性消费5万多元”为说辞,营造出“万元消费是正常水平”的错觉。最后,小金和小李被攻下心理防线,又签署了24000元的“补充协议”。

由于付不出高额费用,店员甚至现场引导两人开通花呗、分期乐等网贷服务进行借钱消费,最终支付了大部分费用,剩余5900元未能支付。

离店后,两名女生察觉到事情的猫腻,联系店家提出解除合同、减少费用,都被对方以各种缘由拒绝。

定作人可随时解除承揽合同

法院判决影楼返还1.86万元

上海虹口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应为承揽合同关系,小金和小李为定作人,影楼为承揽人。按照《合同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综合案件事实,原告有权向影楼提出解除合同。

行使任意解除权的三个条件

1、解除应有效通知到承揽人。

2、解除通知应在承揽人完成承揽工作之前到达。

3、解除行为给承揽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结合案件事实和证据,法院依法判决,双方签订的1100元定单协议和2.4万元补充协议依法解除;影楼返还小金和小李1.86万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请。

“低价引流”套路不断

不少网友称遭此一劫

这则旧闻在去年就曾引发大家的普遍关注,近日再次登上热搜,说明这样“低价引流”、“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操作,在摄影写真市场可谓屡禁不止。

仍然有诸多网友反映

影楼收费乱象丛生

不加钱就甩脸色

拍套写真堪比接受压力测试

黑心商家搞臭摄影行业

收费离谱形成恶性循环

服务行业存在诱导消费现象

消费者需警惕“免费”陷阱

还有媒体亲身体验

揭露“低价摄影”套路↓

管理部门出手责令整改

还大众正常消费体验

民事纠纷到此结束了,而对于公诉机关——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来说,公益诉讼部门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审宣判后的第七天,关于涉事公司“消费侵权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在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经过闭门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该公司违法情节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应由行政机关对其做出行政处罚,责令整改。

为了有效保障消费者权利,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虹口区市场监管局还参照了《民法典》中的离婚冷静期的做法,要求涉事影楼在合同条款中加入了两个“冷静期”。一个是在双方签订摄影合同后的24小时,被视为冷静期,双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另一个冷静期是在照片制作环节,同样是签订照片制作合同后有24小时冷静期,双方有权解除本合同。此举效果显著,在后续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低价”营销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整改。

看似自主消费

不存在强制或欺诈情况

背后却是套路化的

软磨硬泡和强烈推荐

换做是你

能否承受住这份考验呢?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新闻晨报、中国青年报、央视网、微博等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这是比惨大会现场?工作多年却要靠银行贷款生存,女性真的太难了

如果说《乘风破浪的姐姐》展示“姐姐榜样”,

韩版《Mik》大概就是女性生存状况一览吧?

虽说主角是“八位韩国女爱豆”,

但很难不感受到共感啊——

这里有曾经引发“性自由的双标”讨论的女歌手▼

制作人兼导师,白智英。

在韩国本土大名鼎鼎的OST女王,

代表作《像中枪一样》《那个男人》…

20年前,出道不久的她曾被经纪人兼男友设计,

在酒店偷装微型摄像头,完全不知情地录下x。

这个男人不仅把录像带卖给了美国一网站,

(在日本被下载并制成光盘,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

还在SBS节目《深夜的v娱乐》直言男主角就是自己。

女生有罪吗?

明明是受害者吧。

不同于那些若无其事、卷土重来的男艺人,

这些录像带让她消失了三年。

直到在酒吧驻唱,尝试复出,

前男友还敢摆出受害者的模样,指责对方“不无辜”,

白智英不得不一次次回忆当时的痛苦,

像罪人一样,留下烙印。

哪怕是靠着代表作一步步走回来,

依旧有不友善的眼光,猜测下一个男友是谁…

好不容易,姐姐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13年,与小九岁的演员郑锡元结婚。

幸福却没有那么容易降临!

结婚同年,怀孕四个月的她意外流产,

16年再度怀孕,为了安全直接取消所有活动,

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刚来,丈夫18年却因吸毒被捕。

念其初犯,最后也只判了缓刑,

作为妻子的姐姐又一次扛起了家庭重担,

跟着反省的丈夫一起销声匿迹又两年。

现在看来,她的回应令人憋屈:

男人做错了事还要妻子来反省吗?

难道就必须要选择原谅吗?

到底凭什么啊?

或许,对白智英来说,

过去那些甜蜜的瞬间还是无法轻易舍去吧。

这里有遭遇“性剥削”的性感风女偶像▼

韩团S,11年出道,18年解散,

唯一的出圈标签就是破格暴露和19禁风格:

打歌服,一言难尽,

舞蹈动作,特别露骨,

MV暗示,毫无美感……

当外界在指责她们出卖色相、博人眼球,

这群女孩在想些什么?

91年出生的佳英,S的队长,

出道故事与其他艺人并无不同:

家境优越,从小就是优等生,

弟弟加入了职业棒球队,

从小学舞蹈的她则有了舞台梦,

出道时走的是清纯搞怪学生风,

有大前辈韩流顶尖男团神话的Ei带着,

一切都看起来很“靠谱”,何以至此?

三次打歌都反响平平,淹没在几百个女团中,

公司周转不来,剑走偏锋走起了性感风,

靠着大尺度MV搏出了话题。

结果是什么呢?

女孩被骗着穿大尺度的衣服。

公司握着“合约”威胁,小小年纪也很难反抗。

家人受到波及,总有熟人的诧异反问。

最后七年也只赚了一千万韩元(不到六万元人民币),

还有难以缓解的心理阴影,再也不愿意穿短裙,

哪怕她如今在咖啡馆兼职,不再“性感”,

男人还是轻易认为她是那种“享受骚扰的女人”,

不仅发来生殖器照片,甚至会提出包养的要求。

这大概是风格大胆的女孩都可能面临的质疑吧?

就像外界对“热依扎们”,

用有色眼光质疑你是不是“荡妇”,

又用严苛标准来裁定你“没资格”做自己,

一旦被打成荡妇,似乎就能随便羞辱了。

(肩带断裂都会被质疑炒作)

(被主持人引导说出“Fki”)

(作为“奖励”出现在男嘉宾的游戏局,被吐槽“好黄”)

另一方面,性感风也是两面的,

可以是“我爱我的身体”的性解放,

在丧失话语权的压迫下,

更可能是失去自由的束缚与谄媚吧。

这里有“一事无成的大龄剩女”▼

柳世罗,87年出生,

来自平均身高172的“模特i团”NiM。

刚出道时是队长担当,

却因为“吊带丝袜”事件被炒了鱿鱼。

(丧失穿衣自由,感觉身体也被剥夺)

比起飞速的退团速度,

被老板用报纸抽巴掌的片段流传了好久。

33岁的世罗,似乎什么都没有。

如今的主业是做油管博主,

工作十几年,存款五千块,

主要靠着银行贷款过日子,

由于收入不稳定,现在也无法贷款了,

租的房子没有客厅,堆满了东西,

直播的工具都直接摆在卧室里,

要责怪她不努力吗?

但她是病人啊。

患上了抑郁症和恐慌障碍,

早中晚加睡前,一天服用四次镇定剂,

精神疾病的表征是睡眠障碍,

吃药的副作用又包括记忆力减退,

于是,凌晨三次起床吃东西,

醒来看着凌晨的痕迹,

想不起来的那瞬间只有无力…

无法正常乘坐地铁,怎么出门工作?

哪怕录完一支视频,都要深呼吸安慰自己:

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

这里有“被迫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妈妈偶像”▼

昭燏,CP成员,

91年出生的团内老幺,奉子成婚,

嫁给了78年的文熙俊(前H.O.T成员)。

成为妈妈的昭燏,离开了舞台,

婚后的三年都在过普通主妇的日子。

带孩子,喂饭格外有一套,

做家务,直起腰时会哎呦喊疼,

虽说住着大房子,但财产都是老公的,

没有工作,什么都需要依附老公,

难免会有不安和空虚…

她说她怀念当初的日子…

是无病呻吟吗?

但无法在乎“我”的感受,的确会难受吧。

很多时候,作为普通人的女性,

也并非全都自愿离开职场、回归家庭:

职场就业歧视让男性的平均薪资高于女性,

社会默认孩子让妈妈来带,女性会被家庭分散注意力,

没有完善的托儿机构,无法解放育儿压力,

权衡现实,“最优解”似乎就是牺牲一下妈妈:

做家庭主妇吧!

以上,是更多女性才能感受的痛。

除此之外,依旧各有各的难处。

31岁的Ri▼

曾经是Afh和橘子焦糖的成员,

队友是两度蝉联“全球最美面孔100人”榜首的林珍娜。

(左边是她,右边是队友)

她过上了日夜颠倒的宅女生活,

租房,吃外卖,成天打游戏…

这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做出的行为:

她受够了被数字绑架的偶像人生,

永远无法长久地感受幸福,

不如缩起来保护自己吧…

29岁的N▼

曾经是强势姐姐嘻哈团W成员,

唯一的优势是仍在圈内活动。

镜头前喊着做自己,背后还是被公司骗着钱,

打两年官司,最后胜诉了,却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期。

患过恐慌障碍,最后精神上撑了过去,

物质却不同,依旧住在潮湿的半地下室。

(电影《寄生虫》同款)

26岁的秀彬▼

在女团井喷期出道的女团Dh,

与努力和实力相比,从来没有获得过好成绩。

(同期的其他女团成员看着都觉得心酸)

团队解散后,靠着编曲能力赚钱,

但也仅限于“一人公司”,

和妈妈与四个妹妹住在一起,

每天就在家里办公。

24岁的郑有真▼

曾经是ThAk的主唱,

准备三年,出道三个月就被迫解散了,

(出道曲太敏感,疑似映射岁月号事件)

如今以MAIL为名作为活动。

好听的说是歌手,

直接的说是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

比起其他有正式工作的同学,

还得靠“啃老”来生存……

自然会有危机感!

于是,仗着超人体力一天连打三份工,

回到租金便宜的宿舍,再来记录每天的花销,

节目拍摄那天的她,只剩下三万韩元(约170块)…

是的,一个胜一个惨……

更现实的是,

节目希望能送第一名一首“人生曲”,

但这出《水深火热的姐姐》早在年初播完,

也并没能让她们成功翻红。

……

你说,是她们不配吗?

登上节目的八位女偶像,

不论曾经走红,或者从来默默无闻,

她们都付出汗水,投入努力,收获实力,

以为燃烧青春,就能换来名气和金钱,

但,在被看见之前,

就已经被“视一切为商品”的资本淘汰。

有些残酷你我心知肚明——

如果说偶像是消耗品,

那女偶像似乎是一次性的那种,

寿命十几年的男团能找到,

依旧有支持他们的情怀粉丝,

同一阶层的女团却寥寥无几…

此刻,

除了一句轻飘飘的“祝好”,

也无言以对了。

最后一句尽管如此,还是被女性互助感动了:

你不安,我主动喊停。

我们感同身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