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关注类贷款逾期多少天

本文目录

2022年上半年枣庄金融运行呈现良好态势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种灿灿见习记者李可欣枣庄报道

8月5日,2022年枣庄市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枣庄市金融运行呈现出总量突破性增长、结构明显优化、成本稳定下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的良好态势。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市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吴静,枣庄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志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刘涛对枣庄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接下来的工作给出建议。

一、金融供给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31.95亿元、同比增长18.39%,取得了余额首次突破2200亿、半年增量首次突破200亿、同比增速连续2个季度居全省第一的3项历史性进展。保险、证券业务稳健发展,上半年全市保险机构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4.35亿元、同比增长1.2%;证券机构账户数量42.99万户、同比增长12.26%,客户资产合计168.44亿元,同比增长22.17%。总量增长的同时,金融活水也精准灌溉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32.64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0.08%,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9.04亿元、同比增长39.79%,高于各项贷款21.4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804.42亿元、同比增长17.43%,为2021年以来最高增速。

二、金融保障高度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各类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等战略部署,优先做好首位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融资保障。6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为工业企业发放表内外贷款511.6亿元,上半年新增68.43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为省市级重点项目授信448.39亿元,贷款余额217.51亿元;为锂电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提供贷款42.44亿元、3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5%、33.26%。枣庄市各类基金达110家,市内外基金累计向全市54家企业投资35.33亿元,市内外各类基金投资我市54家企业35.33亿元。枣庄市A股上市企业达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1家,各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募集资金36.89亿元。地方金融组织稳定运行,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37家地方金融组织,共同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金融体系发挥了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面对上半年的复杂经济形势,全市金融系统再次展现出应有的担当,一方面为市场主体降本减负,6月份新发放一般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降至4.41%和4.88%的历史较低水平,分别低于全省平均0.37、0.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上半年人民银行国库协助市财政办理留抵退税24.6亿元,助力减税降费政策迅速落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计投资政府债券103.19亿元,同比增加29.76亿元。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金融保障上台阶”工作部署,树牢“快就是大局”的意识,锚定目标任务,打好“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全面夺取全年红。

一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等关键领域,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资金需求,探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基金,积极向上推荐项目、争取额度。引导金融机构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核心,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打造“向上扩展、向下延伸”的金融服务链条,为稳定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二是聚焦服务企业上市,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在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进一步细化上市工作措施,加大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力度,大力拓展企业上市渠道,坚持“境内与境外一起抓、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培育与迁址齐推进”的工作思路,构建企业上市立体推进格局,支持各类企业赴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是聚焦优化金融服务,精准帮促企业发展。坚持有解思维,一线推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精细化和精准度,增强企业信贷服务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努力做好企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行的“护航者”,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四是聚焦金融风险化解,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强对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的监测,协调各驻枣银行机构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支持,多渠道压降不良贷款。积极争取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券额度倾斜,稳步推进重点机构和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明显冲击。请问市人民银行在助企纾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工作?

市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吴静:今年以来,市人民银行会同全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畅通政策传导渠道,积极助企纾困解难,有效发挥了金融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打好“组合拳”,出台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和金融系统运行有关工作的通知》,细化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应对疫情影响的十条支持措施,全力战疫情、保供给、稳市场主体。聚焦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公开发布13款面向小微企业的线上融资产品,全面加强小微主体资金保障。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9.79%,高于各项贷款2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2.3个百分点。

二是送去“雪中炭”,充分释放货币政策工具红利。一方面,用足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机构释放更多可贷资金,为稳定经济提供充足金融“活水”。上半年,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2.9亿元,同比增长36.65%,引导银行机构支持各类经营主体1188家。累计办理再贴现9.73亿元,同比增长5.88%,引导银行机构增加科技创新贷款1.83亿元、碳减排领域贷款2500万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582万元。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力度较大的地方法人银行,给予专项激励资金415.53万元,撬动普惠小微贷款投放3.49亿元。另一方面,加强贷款市场利率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上半年,全市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2%,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全市银行机构为小微企业减收支付手续费840余万元,出资发放惠民消费券105万元。

三是搭建“连心桥”,加大银企融资对接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纾困行动,制定延期还本政策明白纸和业务办理清单,编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白名单”,要求银行机构加强走访对接、破解融资难点、提供专属服务。聚焦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联合交通、文旅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实施意见,编制金融服务手册,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接,优化服务,切实加大支持力度。上半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314户企业办理延期还本11.19亿元,其中为284家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4.75亿元。6月末,全市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0.87亿元、8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4%、61.82%。

四是当好“护航员”,助力涉外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汇率避险深化年”活动,对61家涉外重点企业实行专员帮扶和主办行制度,推动发放全省首笔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汇率避险业务10万美元,帮助涉外企业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组织开展“优汇服务进万家”活动,累计走访涉外主体252家,通过集中宣讲、调研督导等方式,为涉外企业提供精准化、品质化外汇服务。上半年,我市涉外收支总量17.48亿美元,同比增长48.26%。其中,涉外收入15.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45%;涉外支出1.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55%;实现顺差1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2%,涉外收支总量和顺差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近年来,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很快,其中银行业和保险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请问上半年枣庄银保监分局在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枣庄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志滨:发展普惠金融旨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对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增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管部门近年来大力引导和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山东银保监局的领导下,枣庄银保监分局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引领全市银行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围绕三个聚焦,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聚焦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深入挖掘涉企信用信息数据,推广“银税互动”业务,12家银行机构实现“银税互动”数据接入和产品上线,“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0.84亿元,较年初增加2.8亿元。聚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鼓励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现存乡镇及以下营业网点209个,农村便民服务点、服务站3444个,自助机具916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接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点对点提供信贷、保险服务。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配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持续推进便捷获得信贷行动,引导银行机构不断优化简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目前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办理环节4个、办理时间8天、申请材料9件,分别较“放管服”改革前减少2个、6天和6件。联合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方案》,开展“一行一司一品”创新行动,创新专属产品44个,授信超10亿元,探索形成金融服务新市民进城的“枣庄模式”。推动互联网智能设施适老化改造,提升厅堂专属服务水平,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二是坚持三个注重,提升普惠金融工作精度。注重政策统筹,持续推动银保合作、银担合作,拓宽企业增信渠道,发挥风险分担补偿作用。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完成滕州市、市中区等2个区(市)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申报工作。注重精准对接,实地调研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企业,高效对接融资需求,现场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工作,覆盖面达56%。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开展全面对接,预计9月底可实现全覆盖。注重配套服务,举行枣庄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会暨《枣庄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名录》(银行篇、保险篇)发布会,建立涵盖105款乡村振兴产品的电子名录,通过媒体、网点、基层网格员等渠道直达百姓,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是立足三个强化,提升普惠金融供给质量。强化监管考核导向作用,聚焦“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优化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指标考核体系,指导银行机构设立普惠金融部、小微企业专业支行,落实尽职免责、不良容忍等监管政策,加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业务开展力度。强化监管评价“指挥棒”作用,按开展银行机构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加强监管评价结果与现场检查、统计监测、窗口指导等监管手段的结合,夯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化监管督导推动力度,加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及信贷计划完成进度的监测,对进度较慢的机构通过监管约谈、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落实。今年以来,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499户、45.07亿元,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98%,较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

记者: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我市的金融工作成绩非常亮眼,请问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我们地方金融监管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局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金融要素保障机制,以实干、苦干、拼命干擦亮“工业强市、金融先行”工作品牌,以实绩、实效服务企业和群众,全力跑出枣庄金融加速度。

一是坚持上下联动,优化服务体系。制定《枣庄市2022年金融营商环境攻坚创新实施方案》,成立由市、区(市)两级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市金融营商环境攻坚创新工作专班,明晰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定期调度各区(市)银企对接、融资服务、企业上市等情况,开展跟踪帮扶督导,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增加存贷比、贷款投向等重点指标的权重,进一步激发各金融机构积极性。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选派65名优秀金融人才到镇街挂职,实现镇街全覆盖,让金融服务直达基层、直达市场主体。

二是强化左右协同,凝聚服务合力。会同市人民银行、枣庄银保监分局制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设立“抗疫风险过桥基金”,累计为企业提供“过桥转贷”服务8570万元。到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拜访,宣传推介我市良好发展态势;邀请省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枣考察、洽谈,争取贷款规模、授信政策、重大项目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是积极快速响应,提升服务效能。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工作理念,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靶向发力,加大信贷政策和信贷资源倾斜,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支持,稳步扩大信贷投。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207个省、市重点项目授信448.39亿元,贷款217.51亿元。抢抓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北交所设立重大机遇,对在会在审、在辅在培企业开展“一对一”重点跟踪服务,实行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加快提升我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截至目前,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发行股票直接融资额达36.89亿元。

四是提供精准服务,靶向解决需求。常态化推进“百行千人进万企”为企服务活动,引导企业通过“枣贷码”通道发布融资需求信息,及时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开展“金融辅导工作质效提升月”活动,落实辅导员入企服务、辅导评价等制度,对辅导企业实现定制化、精细化服务,目前已累计结对辅导企业1696家。加大金融惠企政策产品的宣传力度,制作2022年金融服务导图,多渠道向企业推送惠企金融政策和特色金融产品,方便企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启动普惠金融户户通,开展金融大集等特色政银企对接活动,普惠小微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让金融服务精准赋能小微企业发展,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富滇银行估值三个月下降超20% 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

股份遭多次降价转让,信贷及投资资产面临流动性管理压力,富滇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值得关注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龙敏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信托”)以约1.03亿元的价格转让所持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滇银行”)5000万股份,占总股本的0.8%。这是自今年8月中铁信托初次转让富滇银行股份后,第三次出售富滇银行股份,标的价格亦由最初的1.28亿元下降至1.03亿元。

从股权转让信息看,中铁信托是富滇银行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即0.8%。自富滇银行成立以来,期间引入多家企业增资扩股,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9月末,富滇银行资产规模3398.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4%。

然而,从资产质量看,富滇银行资本充足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评级报告指出,富滇银行逾贷比较高,未来其信贷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的变化情况需保持关注。同时,富滇银行持有一定规模的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中铁信托三度转让股权

今年8月,中铁信托曾以1.28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富滇银行5000万股份,占总股本的0.8%,因无人报名而结束。9月,中铁信托再次将上述股份降价1200万挂牌转让,但仍未成功出售。直至11月21日,中铁信托再次降价1300万至1.03亿元,第三次出售富滇银行股份。

官网显示,中铁信托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以信托为主营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10月成立的成都市金融信托公司,2007年、2008年先后更名为衡平信托、中铁信托。

财报显示,富滇银行于2007年获批成立,2011年12月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入股6亿股;2014年7月再获多家企业增资入股,其中包括中铁信托、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冶金设计院”)等9家股东,新增注册资本共计16.73亿元。

根据上海产权交易所披露的资料显示,中铁信托是富滇银行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即0.8%。若本次转让成功,中铁信托将退出富滇银行股东之列。然而,富滇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第十大股东是持股占比2.4%的冶金设计院,并非中铁信托。

从以往的年报看,冶金设计院在2018年底位列富滇银行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3.16%,可以向富滇银行派驻董事;中铁信托在2018年底持有富滇银行1.05%的股份,位列十大股东之后,为向富滇银行派驻监事的股东。

这意味着,2018-2021年之间,冶金设计院及中铁信托均减持了富滇银行股份。而如果按照上海产权交易所最新披露的股权信息,冶金设计院已不在富滇银行十大股东之列,说明冶金设计院的持股比例或许已从2.4%进一步降至0.8%之下。

《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就上述股权比例求证富滇银行,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但记者致电上海产权交易所项目负责人后,对方回复道:“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而对于中铁信托转让富滇银行的股权,对方则表示无权过问转让方。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中铁信托一再甩卖富滇银行股权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铁信托不看好继续持有富滇银行股权的前景;二是中铁信托自身出于流动性所需,或者是用于投资富滇银行的中铁信托所管理的信托产品面临到期清算的要求。之所以多次甩卖,是为了避免集中甩卖难度较大且不利于获得较好的对价而采取的退出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中铁信托除了出售富滇银行屡遭延期外,其自身股权转让亦因未找到受让方而出现延期。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10月8日,中铁信托0.826%股权被挂牌转让,但因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信息披露结束日期延长至11月30日,转让底价为1.08亿元。

资产质量或面临下行压力

截至2022年9月末,富滇银行资产规模3398.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4%;营业收入45.9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76%;净利润6.26亿元,较上年末上升1.4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49.60亿元,较上年末的-96.31亿元亏损幅度下降48.50%。

近年来,富滇银行资产规模保持增长,主要源于投资资产及信贷占比提高。2019-2021年末,富滇银行投资资产分别为793.66亿元、928.75亿元、981.77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分别为29.69%、30.27%、30.49%。

联合资信在富滇银行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在2021年富滇银行投资资产结构中,债券投资占比58.19%;基金投资占比10.30%;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占投资资产的比重为29.07%,底层资产主要为债券及债券公募基金、信贷类投资及其他,其中信贷类投资底层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以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

2021年,富滇银行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准化债务融资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占投资资产的比重整体有所下降。主要持有的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期限集中在1-3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但评级报告亦显示,截至2021年末,富滇银行信托产品不良类资产规模13.64亿元,计提减值准备7.15亿元。在长期流动性方面,由于富滇银行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导致存贷比相对较高,加之其持有较大规模的信托受益权及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2022年9月末,富滇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共计1866.81亿元,吸收存款2252.65亿元,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2019-2021年,富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2.62亿元、37.23亿元、35.79亿元,不良率分别为3.06%、2.3%、1.99%。

然而,评级报告表示,富滇银行逾贷比较高,且其关注类和逾期贷款占比明显增长,同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重组类贷款,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拨备水平承压。

从逾贷比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末,富滇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为127.91%,同时其展期贷款余额25.04亿元,其中划分至关注类贷款占比为91.74%,划分至不良类贷款占比8.26%。评级报告进一步表示,截至2021年末,富滇银行重组后未计入不良贷款规模159.35亿元,未来相关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需保持关注。

从资本充足率看,截至2022年9月末,富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61%,较上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49%,较上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6%,与上年末相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虽然上述指标均达到监管标准,但与同行业银行相比,富滇银行资本充足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分别为15.09%、12.21%、10.64%,均高于富滇银行。

记者就转让股权、资产质量等问题致函富滇银行,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万得通讯社」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香港万得通讯社整理

●深交所召开创业板注册制保荐机构工作座谈会。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总结提炼实践中创业板定位审核经验,研究完善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判断标准,更好地坚守板块定位,严把市场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加强审核能力建设,突出审核问询的针对性和重大性,持续提升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据深交所,招商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等8家CDX合约核心交易商在完成资质备案、交易磋商等准备工作基础上,积极组织和参与首批CDX组合的合约交易及报价,共计达成合约32笔,名义本金合计9亿元。

●据南方都市报,广东惠州市住建局、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透露,8月15日起,惠州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正式下调,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首付降至两成,对于居民家庭首次购买非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据澎湃新闻,继8月11日、14日连续两次召开电力保供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之后,8月15日,四川再次召开电力保供调度会。会上透露,当前,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已由7月份的高峰时期电力“紧缺”,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可以说电力保供已经进入最严峻最极端的时刻。目前,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电。

●据第一财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通知称,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此政策一经实施,四川当地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等各级光伏生产企业生产按下“暂停键”。有分析师表示,硅料产业集中度高,意味着任何一家硅料产商供应“断电”都会导致短期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据中国证券报,有媒体报道,受四川“让电于民”措施影响,富士康成都工厂8月15日至8月20日停止生产6天。对此,富士康方面回应称,目前对公司运营影响不大。

●据证券时报,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争取尽快推动实施。下一步,将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重点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鼓励村集体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

●据央视新闻,8月14日12:00至15日18:00,福建厦门市新增1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轻型、5例普通型),其中1例为昨日通报的阳性感染者转归,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据央视新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通报,8月15日0时至21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增确诊病例1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1例,均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据央视新闻,西藏日喀则市政府通报,8月15日0—12时,日喀则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113例,其中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108例。目前,全市新冠肺炎感染者累计876例,其中确诊病例87例、无症状感染者789例。

●义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报,8月15日9时至21时,义乌市报告新增12例初筛阳性人员,经复核为阳性,均为集中隔离发现。“8.2”疫情发生以来,义乌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671例,其中8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4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经过此前的“空仓风波”,但斌开始加仓了。东方港湾担任投顾的银河金汇东方港湾1、2号基金披露的二季度持仓显示,相较于一季度,无论持股数量与股票仓位均大幅提升。两只基金二季度增仓的领域主要瞄向了白酒、新能源汽车以及港股的运动服饰龙头等。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等成为前十大重仓股中的“新面孔”。腾讯控股、李宁等也被增仓。同时,东方港湾也在积极调研。除了比较熟悉的白酒,新能源和互联网领域均是东方港湾主要聚焦的方向。

●据中国证券报,周应波“奔私”后的首批新产品8月15日起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中金财富等多个渠道开始发售。据渠道处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下午4点,该系列新产品募集金额超过30亿元规模。其中,招商银行突破10亿元,中金财富突破10亿元,平安银行突破9.5亿元。

●据澎湃新闻,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向理想汽车方面确认,是否针对理想ONE开展了价值7000元的保险促销活动,理想方面表示,确有此事,该优惠促销活动于8月14日开启。CEO李想表示,9月可以交付超1万辆L9,L9的毛利率会比理想ONE更高一些。

●中国化学:上半年净利润26.49亿元,同比增长37.07%;营业收入747.98亿元,同比增长33.77%。

●协鑫能科: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45亿元,用于协鑫电港项目(二期)、电池级碳酸锂工厂建设项目、偿还债务。

●南京银行:上半年净利润101.51亿元,同比增长20.07%;营业收入235.32亿元,同比增长16.2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9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5.17%,保持基本稳定;关注类贷款占比0.83%,较年初下降0.39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占比1.18%,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北方国际:公司关注到近期相关舆情中将公司股票归为超超临界发电概念股、军工概念股和风电概念股等。公司投资建设的孟加拉博杜阿卡利1320MW超超临界火电站项目目前仍处于建设期,暂未产生发电收入;公司主营业务不涉及军工相关业务;公司发电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较小。

●舜宇光学科技: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人民币1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9.5%;未经审核的收入约人民币16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

●百胜中国:公司申请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第二上市地位自愿转为主要上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