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数据阶段性走弱,居民中长期贷款近15年首次减少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月主要金融数据显示,金融数据出现阶段性走弱。
初步统计,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
综合市场分析看来,尽管2月金融数据整体不理想,结构性问题仍在,需要政策加快发力。但也无需对经济过于悲观,伴随稳增长效果逐步显现,经济或在2季度前后改善显著。
社融增量不及预期
由于信贷类资金同比大幅少增,2月社融增量不及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2021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不及市场预期(2.22万亿元),同比少增5315亿元。
具体而言,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80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20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85亿元,同比少108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社融结构看,新增信贷放缓、表外融资收缩拖累,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企业债与专项债发行同比多增,一方面反映国内信用环境有所回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强劲,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改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从表外项目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同比分别少减26亿元、185亿元,少减规模有所下降,影子银行业务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居民中长期贷款首次减少
“在上月金融数据较快增长过后,本月部分数据出现回落或不及预期,结构也不够理想,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经济爬坡过坎压力不小。”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从2月新增信贷结构看,居民、企业信贷需求疲弱,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少增。
央行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为2007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首次。
具体而言,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0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90亿元。
2022年以来,受疫情不确定性及楼市大行情趋稳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维持降温态势。温彬认为,居民贷款的回落,体现了消费和购房需求不足,消费的复苏面临不小压力。
周茂华表示,国内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全球疫情影响尚未结束,国际地缘局势升温,能源及部分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供应瓶颈、海外政策转向等,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和行业经营仍面临一定经营困难,也会影响消费者与企业预期与支出。
“历史上看,单月数据经常上上下下,但其中很多是因为季节性等因素导致的正常现象,过于关注单月数据的波动只会给自己带来“雾里看山”般的困扰。”对于2月信贷数据的表现,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并不建议过度关注。
张旭认为,春节月的金融数据建议使用“双月同比”这两类统计量,即临近两个月新增量之和的同比增速。“双月”数据可以滤除单月指标的上上下下,同比增速则可以消除季节性的影响。今年2月贷款的双月同比增速为5.5%,与上一月的5.6%基本持平,显示出剔除春节效应后的2月份信贷增长是稳定的。而且,5.5%的双月增速明显高于2021年末的-10.8%和2021年三季度末的-9.4%,体现出了贷款增长稳定性的改善。
周茂华也表示,1月份信贷供需两端放量,创出历史新高,2月出现季节性回落,也有一定影响。
M1回升、M2小幅回落
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
不过,虽然M2和社融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维持在“9”“10”区间。与此同时,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增加6002亿元。
梁斯认为,M2同比增速下降与当月财政性存款增加6002亿元有关,由于财政性存款不在M2统计口径内,缴税将对M2带来压制。整体看,2月份金融数据走弱主要受内部外因素共同作用,预计后续政策层面将继续发力,进一步采取措施托底经济发展,稳定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提升企业信贷需求,M2和社融增速有望回暖,但大概率仍将在“9”“10”区间内运行。
降准降息窗口尚未关闭
近期,央行宣布讲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对此,有分认为央行此举等同于50个基点的全面降准,进而做出近期央行降准降息必要性降低的判断。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央行下一步是否降准或降息,还是要基于市场流动性和经济运行状况的整体把握。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增长5.5%左右的目标,其中几个关于货币政策的新提法也引起市场关注: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二是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三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温彬认为,要实现5.5%的增长目标,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财政政策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支出力度,尽快发挥稳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持作用。货币政策要发挥好总量政策和结构性的双重功能,找准时机,降准、降息仍有必要、有空间,加大力度提振需求,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确定了稳增长目标,货币政策要加大实施力度,在狭义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降成本和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的要求下,货币政策还存在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准降息的窗口尚未关闭。
周茂华认为,由于社融、新增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理想,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预期有所升温;结合从目前国内需求复苏偏弱,经济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央行适度动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上升。
中国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 M2同比增9.2%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刘倩雯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
专家普遍表示,2月金融数据表现情况,既有季节性的原因(春节效应),也有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的原因。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信贷“双月同比”增速基本持平
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0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5个百分点。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0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90亿元。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5%。2月份外币贷款增加249亿美元,同比多增222亿美元。
专家分析,每年春节所在月份的金融数据均容易受到春节效应的影响,且历年春节日期有所不同,这便形成了单月数据在增量和增速上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并不对应于金融支持实体力度的改变。因此,不建议过度关注单月的金融数据,建议使用“双月同比”进行观察(即临近两个月新增量之和的同比增速)。
今年2月贷款的双月同比增速为5.5%,与上一月的5.6%基本持平,显示出剔除春节效应后的2月份信贷增长是稳定的。而且,5.5%的双月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年末,体现出了贷款增长继续保持稳定性。
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6.06万亿元,日均成交6.63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7.1%。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3.8%,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9.1%,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9.4%。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6%,比上月高0.0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6%,比上月高0.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04个百分点。
同期,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117亿元、1272亿元、765亿元、2742亿元。
有专家认为,房贷在居民中长期贷款中占比约八成左右,同比出现少增,与2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7%这一数据相吻合。从2月份居民贷款数据看,接下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发力点要进一步向提振居民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方向倾斜。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存量方面,初步统计,2022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6.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9万亿元,同比增长2%;委托贷款余额为10.92万亿元,同比下降1.1%;信托贷款余额为4.2万亿元,同比下降32.1%;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06万亿元,同比下降24.7%;企业债券余额为3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政府债券余额为5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9.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从结构看,2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2%,同比高0.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4%,同比低0.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3%,同比低0.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6%,同比持平;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8%,同比高0.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高0.1个百分点。
增量方面,初步统计,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80亿元,同比多增1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20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85亿元,同比少108亿元。
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4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0.9个百分点。
对于M2同比增速下行的原因,有分析认为,首先是因为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大幅少增;其次是2月财政性存款大幅多增,影响了货币投放,成为拉低当月M2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专家认为,去年2月M2同比增速大幅走高,造成了高基数,也是今年2月M2同比增速下行幅度偏大的原因之一。
辽宁2020年: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市场准入 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售电网讯: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辽宁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14日在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唐一军),其中指出: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市场准入,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全文如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聚焦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来,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2亿元,增长1.4%,考虑政策性减收因素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左右。粮食产量达到48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47.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7元和16108元,分别增长6.5%和9.9%。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全力建设发展环境最优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工程,修订《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诚信政府建设决定》《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取消下放省级行政许可事项101个。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投入运行,“辽事通”APP正式开通,8890服务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97%。为1.8万个重点项目和企业配备项目管家。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整治,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39亿元。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完成15万千瓦落后煤电机组关停任务。严格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税523.9亿元、降费171.9亿元。推进石化、冶金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和效益。落实普惠性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建立政银企双月座谈会制度,新增贷款增长10.2%。
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精心组织、分类施策,基本完成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历时两年,终于啃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加快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组建东北首家新体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辽宁控股集团。深化华晨集团、交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稳妥推进国企交叉持股、民企入股等混改实现形式,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整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开展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启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3条措施,健全应急转贷机制,评选百强民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3.7%左右,民间投资增长4.2%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5.6%。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5.9%,“个转企”1.2万户、“小升规”1200户、“规升巨”150户。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稳步推进财政等领域改革。落实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35亿元,争取中央转移支付2292亿元。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增强基层“三保”支出能力,优化财政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11.7%。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市、县、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任务。
(二)聚焦重点难点,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压实责任、尽锐出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确保无遗漏、全覆盖,高质量实现13.25万人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71项、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134项。集中力量开展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实施“五水共治”,辽河干流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推进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向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整治黑臭水体70条。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0.7%。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66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33.4万亩。深入开展非煤矿山“五矿共治”。清理整治违建别墅工作扎实推进。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标本兼治、有效化解地方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成立省金融控股集团,构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有效平台。政府债务低于国家核定限额。建立省市分担机制,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紧紧扭住创新第一动力,争取国家支持,聚焦经济主战场,集聚顶尖人才,成立辽宁实验室,打造引领创新主引擎。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19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创十年来新高。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超3000项,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500户,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34户。新增5名两院院士,引进高层次人才1938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贺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工业互联网项目,华为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启动运行,上云企业3万多户。重点抓好110个工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航发燃气轮机公司落户沈阳。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7%左右,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大商所新增4个交易品种。腾讯东北地区结算中心落地沈阳。企业科创板上市取得突破,芯源微电子成功挂牌,锦州神工半导体通过审核。营口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新增ETC用户432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业总收入6200亿元,增长15.9%。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启动沈白高铁建设,朝凌、喀赤高铁建设进展顺利,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大连新机场加快推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沈阳地铁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稳步推进。强化能源保障,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辽宁段,红沿河核电二期、辽西北供水二期顺利推进。
(四)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完善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机制,在交通、旅游、环境治理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加快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基本完成沿海港口整合,辽港集团利润增长1.5倍。支持辽西北加快发展。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起步良好,形成25项改革创新举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7%。
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坚持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兴乡强县的有效抓手,打破区域壁垒,创新合作机制,推动要素集约、资源集成、力量集聚,破解县乡项目落地难的体制机制瓶颈。省财政安排6亿元支持飞地园区发展,全省落地开工飞地项目1200多个,总投资1900多亿元。乡镇财力不断增强,县乡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标准农田19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2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98%。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全面完成大棚房整改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专项行动,建设美丽示范村656个。建设无害化厕所16.8万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0个,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89%行政村。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93处。117个省级科技特派团、近1.9万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助推乡村振兴。
有序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方案。抚顺西露天矿停采闭坑。新邱露天矿加快打造赛道小镇。支持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本溪生物医药、盘锦精细化工等替代产业加快发展。
(五)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加快建设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向西打造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向东创建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构建“一体两翼”对外开放新格局。辽宁自贸试验区123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部落地。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承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4个重大项目纳入成果清单。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签约总额超95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1.5%。沙特阿美、腾讯、华为等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辽宁再度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推动外贸提质促稳。出台稳外贸19项举措,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5%和10%左右。沈阳、大连跨境电商交易量快速增长,抚顺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东软医疗等60个境外投资项目开工建设。
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强化与江苏、北京、上海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平台共建。深化东北三省一区交通、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合作。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振兴成果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72.7%。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平均提高5%,城乡低保标准平均分别提高6.9%和8.9%,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6%。1.7万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组建运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棚改房1.9万套,改造早期棚改小区115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8万户。解决农民工欠薪10.9亿元。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高校“双一流”建设新增国家级重点项目80个。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大一院成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实施“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建设医联体388个。开展中医药振兴行动。电影《黄玫瑰》等4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出色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安保维稳任务,省公安厅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成功应对利奇马台风。完成高铁沿线环境安全整治。狠抓安全生产、反恐防暴、治安防范、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99个、涉恶犯罪集团105个、恶势力团伙186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边海防、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政府工作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了党性锻炼,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宗旨意识,强化了责任担当,激发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强大动力。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634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17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深入推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年初确定的180项重点任务完成174项,“双百攻坚”开复工项目175个,专项行动成为推进工作、转变作风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新进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中央驻辽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投资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左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建设仍需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型地区转型难题亟待破解,县域经济依然薄弱;补齐对外开放短板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有的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
各位代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形势任务,正视困难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强化使命责任;更要胸怀“两个大局”,抓住重大机遇,把握发展趋势,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勇于担当作为。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着力巩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广泛汇聚起奋斗新时代、建设新辽宁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笃定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售电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