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名下有房公积金贷款吗

本文目录

“一人买房,可全家的公积金帮”多地出台新规

中新财经6月9日电(左宇坤)与万千家庭买房密切相关的公积金,近来在多地发生了新变化。除了本轮楼市调整中的“常规操作”降首付比例、提最高额度,一些新招、奇招也陆续出台。

资料图:楼盘。孙权摄

“一人买房全家帮”

6月初,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的广东省珠海市印发《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支持服务“产业第一”工作方案》。其中提出的“一人购房全家帮”政策,引发了相当大的关注。

具体来说,在珠海市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可提取账户余额的90%帮助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购房支付首付款,也可按还贷提取,逐月提取公积金用于帮助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偿还购房贷款。

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存在“全家绑在车上”的风险和“鼓励啃老”的嫌疑,也有人认为,此举也有利于让公积金发挥更大作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则是明确了公积金的账户金额,而不是以往理解的家庭成员的自有资金或储蓄。

“公积金新政发出后,很快就有购房者来咨询了。他们觉得挺好的,爸妈已经被限购了,公积金也在账户里闲置着,不花出去就只能等退休才拿出来,还有贬值风险,挺浪费的。”有珠海的房地产中介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

“还有人来咨询,子女有房、父母名下没房的话可不可以以父母的名义买房。现在细则还没出来,但目前看来直系亲属是可以的,我们会提醒注意父母年纪大的话按揭年限可能比较短。”上述房地产中介提到。

“这也是公积金贷款政策的一个创新,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各地公积金政策支持企业和职工的导向会更加清晰。”严跃进认为。

同样的思路很快在四川资阳得到实施。6月6日,资阳市印发的《的通知》提出实行公积金家庭代际间互助。

具体而言,缴存职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自住住房,可申请提取父母或子女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款;缴存职工与父母或子女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共同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受缴存职工占该共同购买房屋产权份额的限制。

资料图:楼盘。高瑞峰摄

更多地方公积金买房首付比例降至二成

自2月开始,“二成首付”已屡屡出现在商业银行贷款的标准之中。随着政策池的逐步加宽与走深,公积金的首付比例也迎来更新。

7日,江西省南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的通知》,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含商业性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调整为20%。

同日,浙江温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明确缴存职工家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首套自住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20%。

6日,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发布《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政策的通知》。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新建商品住房首付比例由30%调整为20%,二手房首付比例由40%调整为30%。

同日,河北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文称,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第二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均由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0%。

更早些时候,福建福州、陕西西安、内蒙古包头等十余地均将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二成。

依照各地实际情况,多地也对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进行了部分调整。

如7日,河南商丘将单人公积金贷款额度从40万元调整到50万元,夫妻双方从60万元调整到70万元。6日,河北秦皇岛提出,单缴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由40万元调整为60万元,双缴职工家庭贷款额度上限由60万元调整为80万元。

资料图:长沙楼盘。

公积金缓缴、租房额度提升仍有空间

7日,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重点提出:受疫情影响单位可申请缓缴公积金、缴存人租房提取额度提升。这也是近来公积金政策的主要调整方向。

在公积金缓缴方面,湖南长沙7日明确,困难企业可线上申请缓缴公积金,困难职工贷款权益不受影响;广西梧州6日发文称,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其在职职工上年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梧州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可按规定申请缓缴2022年6月-12月期间的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

“缓缴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保,推迟公积金贷款偿还,目的在于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工作岗位,提振市场信心,兜底保住民企、中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在公积金租房方面,浙江衢州8日提出,支持缴存人及其配偶租房提取公积金,最高2000元/月;浙江杭州6日发布,缴存人可按月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提取限额按现有标准上浮25%确定。

此类政策的发布可追溯至5月24日,当时住建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各地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受疫情影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指导各地公积金工作开展。

“除了额度增加和首付比例的下调,住房公积金政策有更大的优化空间,无论是从企业还是居民家庭,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严跃进认为,这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当前住房金融政策内容,直击市场的痛点,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便民、托底的政策效应。(完)

杭州公积金贷款执行“认房不认贷”,二套房首付最低四成

12月13日,据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

《通知》显示,为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信贷作用,支持缴存职工合理的住房需求,对杭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政策作出调整。

按照《通知》,职工家庭名下无住房,无住房贷款记录或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为改善居住条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首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对于职工家庭名下拥有1套住房,或无住房但有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二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此外,职工家庭名下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或未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得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按照通知,调整实施范围为购买所处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区、临安区的普通自住住房。

该通知自2022年11月28日起施行,合同网签时间在2022年11月11日及以后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新建商品房以商品房网签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二手住房以房屋网签转让合同签订时间为准。2022年11月11日前已完成合同签订的,按原政策执行。

在此之前,杭州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已作出调整。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11月11日报道,杭州某银行下发《关于调整杭州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紧急通知》,通知中对杭州首套住房的贷款部分认定条件、二套首付比例以及首套房、二套房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杭州多家银行工作人员予以确认。根据通知,对于杭州首套房首付三成的认定条件由“认房又认贷”变为“认房不认贷”,即在杭州没有住房,但有住房按揭贷款记录,并且贷款已经结清的购房者,可以按照首套房贷政策执行。

另外,贷款购买二套住宅的购房者,最低首付比例从此前的六成调整为四成。

其中,首套房贷利率最低调整为4.15%,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调整为4.9%。

怎么才算二套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怎么算二套房?

如果我们手里有足够的资金想要购房,那就要去看看自己是不是二套房的情况。目前二套房(及以上)的贷款利率要比一套房高出不少,简单点来说就是购房成本会增加,但是二套房的认定是有不同情况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怎么才算二套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怎么算二套房?

一、怎么才算二套房贷款

二套房贷的认定标准在2010年6月4日央行银监会上得到公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1、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2、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3、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4、对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第三条”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5、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第二套(及以上)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

6、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对其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二、公积金贷款怎么算二套房

公积金贷款认定标准有以下7点:

1、如果父母名下已经有过公积金贷款的记录买过住房了,如果再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是算的二套房公积金贷款

2、申请人在未成年时已经有过公积金贷款的记录或者个人在未成年时有住房,成年后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是算的二套房

3、如果个人已经有全款住房,再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一些地区也是算的二套房公积金贷款

4、申请过公积金贷款,将房屋出售后再申请公积金贷款,也是算的二套房公积金贷款

5、首次购房使用的是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同样被认定为二套房公积金贷款

6、夫妻有一方在婚前有过贷款购房的记录,婚后另一方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7、婚后申请过公积金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离婚后个人名下就算没有房子,再申请公积金贷款,也是算的二套房公积金贷款。

综上所述,二套房的认定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贷款,是认贷不认房而公积金贷款则是认房不认贷,两者泾渭分明,大家不要搞混淆了。以上这些就是“怎么才算二套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怎么算二套房?”全部内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