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金服旗下“名校贷”宣布暂停校园网贷业务,转向公益
又一家校园贷退出这个充满争议的市场。
4月17日下午,上海校园贷平台“名校贷”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为在校生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一位接近名校贷的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名校贷提到的公益事业方向是助学贷款,但是不像国外Sfi等商业性质的助学贷款,名校贷会趋近于零息,申请人也需要通过学校方面申请。
名校贷在公告中解释道,暂停的原因是当下校园网贷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使用校园网贷的现象,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公告称,随着近期银监会对于校园网贷的监管政策出台,校园贷市场正在逐步有序停止和整改。公告同时披露,名校贷母公司麦子金服将于4月18日召开B轮融资发布会,董事长黄大容将对暂停日期和详细情况作出正式披露。
名校贷平台于2013年开始运营,2016年9月,其CEO曾庆辉曾对澎湃新闻表示,累积申请借款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59万,实际放款笔数累计66万笔,金额总计约50多亿元。名校贷在2015年首次转亏为盈,获得4200万元盈利,坏账率是2.32%。
名校贷砍掉校园业务早有迹象,去年9月,曾庆辉宣布,推出名校贷升级白领版,开拓白领人群。
“我们必然会更多地走向白领市场,根据我们在校园后群体及社会群体规模的变化,名校贷势必会逐步减少校园内群体的比例,”曾庆辉当时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要是整个监管政策、国家政策有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去停止校园贷这块的业务,但是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投资人的利益,在保证他们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
校园贷本来就因为大学生还贷自杀、“裸条”事件等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而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政策在今年2月底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履职之后,愈加收紧。
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名校贷公告中也进行了“自证清白”,表示采用国际通用的“后置风险定价方法”——在每月0.99%的息费上,设置0-20%的预收咨询费,若信用记录良好的学生归还借款后,咨询费全额退还,如此信用记录良好的学生的实际最高借款率是年化14.85%,远低于银行信用卡18%左右的取现费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督促学生还款的借款方式颇有争议,在还款结束之前,学生收到的借款金额实际上低于明面上的借款金额。根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一份《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要求关注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的平台,文件指出,“部分平台在给借款人放贷时,存在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造成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与借款合同约定金额不符,变相提高借款人借款利率。”
事实上,名校贷与上述监管点名的预先从借款金额中扣款的模式不同,名校贷这部分咨询费在学生完成还款后,还是会自动归还的,但难免会受到监管政策的牵连。
去年以来,监管对校园贷不断收紧,在重压下,多家校园贷平台宣布转型。去年4月,“分期乐”宣布不限于校园开展业务,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9月,“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8月,“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10月,“我来贷”宣布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的通道。
校园贷明令暂停了!银监会全面叫停网贷平台“校园贷”业务
打着“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宣传,走进校园3年多的“校园贷”,因近年来丑闻不断被下发严令监管。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同时要求在限期内对存量业务进行整改清理。通知还指出,要杜绝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职业指导等名义,捆绑推荐信贷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向大学生提供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其中有着具有明显的“堵偏门、开正门”意味,未来银行也许会推出更多正规“校园贷”产品来填补这个监管后的市场空白。
网贷平台“校园贷”一律暂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2015年起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成为红海,众多打着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各类“校园贷”在高校中“跑马圈地”,然而鱼龙混杂的市场,加上某些机构设置高利贷陷阱、五花八门的“催收”手法,校园贷不时爆出的“裸条”、“骗贷”、“暴力催收”、“欠款自杀”等事件,成为去年轰动校园及社会舆论的话题之一。
校园贷乱象也引发监管部门重拳整治。
去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去年11月,工商总局等六部门更是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6]47号文,以下简称“47号文”),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校园网贷整治工作,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据记者查询发现,本次《通知》消息来自江西金融办官网,印发日期为5月27日。文件指出,自从去年6部门联合发布《47号文》以来,校园贷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尤其是所谓的“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而本次通知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通知》提出四点要求,首先,疏堵结合,维护校园贷正常秩序。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向大学生提供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文件强调,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如发现贷款大学生资料造假等欺骗行为,应提前收回贷款。文件强调指出,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提供信贷服务。
其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文件指出,为杜绝高利贷、暴力催收等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网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要督促网贷机构制定整改计划,确定完成期限,明确退出时间。网贷机构要主动下线校园贷产品,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要暂停开展网贷业务,依法予以关闭或取缔。
第三则是综合施策,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文件要求,未经学校批准,严禁在校园内进行校园贷业务宣传和推介。第四是分工负责,共同促进校园贷健康发展。要求各地金融办(局)和银监局要加强引导,鼓励合规机构积极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要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校园贷市场参与机构。《通知》要求各地区要认真梳理辖区内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并于2017年6月30日前书面报告至银监会、教育部等相关部委。
大部分校园贷业务去年已停止
据记者采访发现,实际上,随着去年监管层整顿校园贷以来,已有数十家平台相继宣布退出校园贷市场。
去年9月5日,趣分期停止校园业务;9月9日,佰仟金融下线学生分期产品;10月初,壹宝贷退出校园贷市场;10月11日,我来贷关闭校园市场。
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在2007年底启动在华业务,并同步推出了学生贷款,但在2013年暂停校园业务,2015年初,捷信推出了零费率的学生产品,重新进入学生市场,不过去年10月,捷信再度关闭校园业务。
“我们关闭校园业务还是基于公司层面的考虑,”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面向学生的消费金融业务,设置零费率并不赚学生的钱,只是希望培育市场,但是当时市场上鱼龙混杂,校园贷市场乱象频出,公司最终决定停止校园贷业务。
另一家不愿具名的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大学生群体,虽然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但本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缺乏稳定的偿付能力,加上较高的流动性,其实这一块市场,历来被传统信用体系所“嫌弃”。消费金融公司布局这一市场,是对未来的卡位和资源争夺,但对很多追求高收益的网贷平台来说,“信用无抵押贷款”本身就意味着更高风险和坏账率,对应着更高的信贷费率。
该人士还指出,很多网贷机构介入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收益,存在迎合甚至诱导校园的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据融360《维度》去年5月的调查显示,在申请校园贷的中国大学生中,有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目的是用于购物需要(比如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
“再加上一些网贷平台手段激进,设置较高费率和苛刻的催收手段,令整个“校园贷”市场被妖魔化。”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下半年起,先后有宜人贷、君融贷、借贷宝、名校贷、分期乐、优分期、趣分期、同学加油、校柚、零零期分期、零用金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
银行“校园贷”或将填补市场空白
网贷平台所有“校园贷”业务被全面叫停,那么,大学生是否能够获得想要的贷款金融服务?
事实上,银行在校园贷市场的探索可以追溯至2004年。当年9月,广发银行发行了国内首张大学生信用卡,随后多家银行相继进入校园消费市场。不过,由于过度消费、无力偿还,校园信用卡的纠纷事件不断增加,大学生群体的信贷风险过高。
2009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并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要求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包括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停止了向大学生发行信用卡产品,并逐渐退出校园市场。
从事银行贷款业务的个贷专家韩学告诉记者,据他对各多银行贷款产品的了解,目前除了大学生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外,基本上很少银行针对大学生推出无抵押信用贷。不过他认为,随着《通知》发布,尤其是第一条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向大学生提供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具有明显的“堵偏门、开正门”意味,未来银行也许会推出更多正规的“校园贷”产品,来填补这个监管后的市场空白。
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市场一直处于快速扩张趋势,据艾瑞咨询发布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超过3700万,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预计到2019年,大学生消费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目前,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在各地推出“校园贷”试点产品。今年5月17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目前,贷款实际利率以建行公告5.6%年化利率,即日息万分之一点五执行。中行也于华中师范大学发布“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该款产品同样为小额信用循环贷款。
工商银行也正与乐信集团旗下的分期乐近期联合开发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此外,招商银行的Y信用卡(校园版)和广发银行推出大学生专享信用卡“摆范儿卡”。不过据记者了解,这些“校园贷”产品还均是小范围试水,如建行“金蜜蜂快贷”首批在广东试水,中行的“中银E贷·校园贷”率先是在湖北部分高校推行,“工银分期乐联名卡”目前也只有试点九所高校的分期乐用户才能申请。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吕波
编辑潘莉
低息大学生贷款难以实现 名校贷:选对平台很重要
当前,面对大学生逐渐攀升的借款需求,很多打着“低息借款”旗号的大学生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方面,这些大学生贷款平台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借款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贷款平台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很多低息大学生贷款平台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处处是高利陷阱。在屡屡碰壁之后,很多大学生纷纷表示低息大学生贷款难以实现。作为大学生借款细分市场最大的半公益借款平台,名校贷表示,要想实现低息大学生贷款,选对平台很重要。
要实现低息大学生贷款,最重要的就是对各个平台的借款利率进行对比。名校贷、分期乐、拍来贷、贷贷红、趣分期、仁仁分期和我来贷等大学生贷款平台是当前最受大学生亲睐,也是相较于其他平台而言借款利率最低的平台。将这些平台进行对比,从而筛选出借款利率最低那一家,实现低息贷款。
123
从以上大学生贷款平台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我来贷的借款月利率是所有平台中最高的,高达1.79%。分期乐、拍来贷、贷贷红、趣分期、仁仁分期的借款利率属于中等水平,在1%至1.27%之间。名校贷的借款月利率是所有大学生贷款平台中最低的,低至0.99%,比信用卡的50%还要低。可见,名校贷完全考虑到了大学生的经济实际和还款能力。
实际上,名校贷是一个半公益的大学生贷款平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名校贷自正式上线以来,一直立足于大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需求,“服务学生、帮助学生”的原则,一直贯穿于其日常工作的始终。名校贷的贷款利率极低,仅需0.99%,打破了贷款行业的历史记录。
可见,低息大学生贷款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能够选对类似名校贷的低息大学生贷款平台。而在选择这些大学生贷款平台时,一定要货比三家,逐一对比,选出借款利率最低的那一家。此外,大学生在借到钱之后,一定要记住自己应该还款的日期,做到按时还款不逾期。因为一旦逾期还款,可能会对借款人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