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频陷培训贷风波的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买单吗?
女大学生“裸贷”“肉偿”震惊外媒:第一批95后,已经被校园贷毁掉了
青岛一大学生帮朋友冲业绩“被贷款”4万元,朋友却失联了
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频陷培训贷风波的海尔消金、湖北消金要为此买单吗?
作者:曾仰琳
“最快学习1个多月就能接单了。”
“接一个单子就1000元,每个月学费都有了,自己还有剩下的。”
“学完一个月就可以接一些漫画的线勾图,勾线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描字帖一样。“
以兼职为诱饵、诱导在校学生隐瞒身份办理贷款,“培训贷”陷阱卷土重来。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一家名为成都轻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轻备教育”)的培训机构以可以提供兼职为由,吸引在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原画课程,并申请网络贷款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想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局面。
为轻备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消费金融”),也因为“培训贷”频频被学生投诉而见诸网络。
监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这两家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需要为此买单?“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被“兼职还学费”话术诱导,在校生隐瞒身份申请“培训贷”
2021年12月,在读高三学生小红在网上看到了培训机构轻备教育的一则宣传视频,其中宣称“学原画三天快速获取第一笔收入”,原本就对绘画感兴趣的小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个人资料,随后该机构员工通过微信联系上小红。
“最快1个多月就能接单。”轻备教育一位老师告诉小红。
在试听了一堂直播课后,小红抱着“用兼职还学费”的想法,支付了200元定金抢占了优惠名额,并报了学费为10480元的“全能班”。
据小红提供的聊天截图,一位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员工,在得知小红还在上学的情况下,引导其隐瞒学生身份办理“学费分期”,并声称,“跟大学里面助学贷款差不多”、“免额分期跟兼职只针对非学生”。
图片:小红与声氪教育(轻备教育旗下子公司)的员工的聊天截图。
无独有偶,2021年8月,大三学生小米同样因为想学插画进行兼职而关注到轻备教育的课程。在小米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员工表示,“咱们同学来学习原画,都是为了接单赚钱,如果连每个月学费都赚不上的话,谁愿意来学习原画?”
图片:小米与轻备教育员工的聊天截图。
同时,该名员工还向小米发送了多张学员“成功接单”的聊天截图,金额从750元到4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被诱导学生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与轻备员工的聊天对话中,同样的“成功接单”截图反复出现。
图片:轻备教育员工给学生提供的“成功接单”聊天截图。
在轻备教育员工的劝说下,小米办理了所谓的“助学分期”,并按要求在工作一栏填写了“无业”。该名员工称,“这个助学分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一次性偿还不了学费,国家资助的助学金贷款一样的道理。”
在轻备教育学员自发建立的维权群里,大部分在校学生诉说着相同的遭遇。在学生们提供的聊天截图中,轻备教育的老师往往以“成人助学通道”、“国家助学贷款”的话术来包装“培训贷”,继而让学生扫描员工提供的二维码,在第三方借贷平台完成了贷款,涉及平台包括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贷款金额从6780元到16000元不等。
然而,学生们在交完学费后正式开始上课才了解到,轻备教育提供的录播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直播课程也无法学到有用的技能。学生们联系机构退费,被告知学习协议中规定,退学需要在协议生效后7日内,机构还会扣除30%的违约金和相关费用。
“我说我不学了,问他们能不能退款、解除合约,他们说不能,只能去上课。”小红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报名后第三天她就要求退课退费,但轻备教育的员工不同意,甚至不回信息。
今年1月至今,小红一直收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7月,小红被短信告知因贷款长期逾期,海尔消费金融近期即将正式整理材料进入诉讼流程,让她做好应诉准备。目前,不少同学同样面临被电话催收的困境。
图片:小红被短信告知将被起诉。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轻备教育官网电话和该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未接通,向该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据一位学员提供的与离职轻备员工的通话录音透露,轻备教育目前线上业务已经停办,停办原因一来是线上业务不好招生,成本太大,二是线上退课率太高,整体盈利达不到预期。
在校生轻易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湖北消金为何频陷“培训贷”风波?
为什么在校学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贷款审核,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扫描教育培训机构员工发给学生的某贷款平台二维码,发现在注册上述平台时仅需输入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打勾“我已阅读《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披露信息》”,即可进入完成注册进入贷款申请页面。
在扫描另一家贷款平台的二维码进行注册时,填写完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后,就跳转至上传身份证,整个注册过程中没有出现《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等协议。
从小红给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申请贷款短信截图来看,在海尔消费金融从申请注册到贷款通过,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图片:小红提供的贷款签约过程的截图。
小红也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注册过程并没有仔细看合同,申请贷款时也是按照教育培训机构员工所说的,勾选“非学生承诺函”,并在工作经历中填写“无业”,同时,申请时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在消费金融公司第二天电话回访中,小红也按照此前填写的信息进行回复。
对于在校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业务,监管有明确规定。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如果上述情况为事实,轻备教育涉嫌为获取自身利益,诱导在校大学生办理消费金融产品。
“在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对在校学生放贷的前提下,如果已知是在校大学生身份,就属于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发布条例主要的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做到充分审核就大额放贷,明显未落实相应监管要求。而学生明知是造假,也予以配合,本身就是放弃自身权益的表现。”王蓬博表示。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提出,在这个事件中,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的行为,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风险把控不力的问题。如果培训机构构成欺诈,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仅涉嫌虚假宣传,则可能需要承担行政监管部门的行政责任;另外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欺诈学生签署合同,签署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的情形,也需要从民事角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消费金融公司没有严格审查借款人实际情况、合作机构的风险把控上也存在问题,则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轻备教育存在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行为的嫌疑。而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在借贷行为之前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也应当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但从贷款过程来看,机构既违反了贷款业务基本的审查流程,在尽职审查中的义务有所缺失,也纵容了场景方的不当营销,对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此事件中涉及的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两个平台,已不止一次陷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培训贷”风波中。
今年3月,界面新闻记者曾报道,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在海尔消费金融办理了培训贷款。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在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涉及在校学生的贷款的投诉,合计超过500条。
天眼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占国,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其股东包括海尔集团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和10%。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楠,注册资本金9.4亿元,其前三大股东为湖北银行、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疆特易数科”)和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1.91%、24.47%和12.77%,其余股东包括TCL集团、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0.64%、10.64%、4.79%和4.79%。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新疆特易数科于2020年5月获批入股,在获批前一个月,其唯一的大股东由玖富数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玖富数科”)变更为北京利荣兴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利荣兴”)。从股权结构来看,玖富数科与利荣兴并无直接关联,但利荣兴的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联云智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一帆,同时也是玖富数科的法定代表人。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和0.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3%和481.3%。
对于“培训贷”风险,今年4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前期承诺的兼职岗位,却因为退费难而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债务。而在监管处罚方面,目前已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通报和处罚。
多填一道信息多流失一批客户,“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面对频发的“培训贷”风波,消费金融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在验证学生身份上,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难题在于无法获取学信网的数据。加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监管对于数据要求日趋严格,因此,目前针对18至23岁的用户,行业常见的做法都是设置“非学生承诺函”的选项,并通过电话回访二次确认用户信息,以此来避免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
对于为何不设置强制阅读合同的选项,以及要求用户上传学历证明的问题,该人士坦言,如果在用户申请贷款产品时多加一道程序,比如让用户上传学历的证明材料,或强制阅读完合同再打勾,或是要求用户阅读完合同后像签署保险合同一样抄写“本人已阅读合同条款”等,都会流失一定的客户。
“从外界来看可能只是在产品设计时多加了一个动作,但对于机构来说,哪怕让用户多填一个信息,都会产生客户流失率,尤其如果是让用户抄写已阅读合同的字样,估计可能流失至少10%的客户。”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只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好的体验,在用户体验、获客和合规三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
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经监管批准可以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由于落实第二还款源操作较为困难,目前业内尚无公司推出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为规避“校园贷”风险,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给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已工作的用户确实也存在消费金融的需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在无法通过学信网获知用户是否为学生的前提下,会选择让这类用户在申请贷款时勾选“非学生承诺函”。
“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利润压力,因此在吸收用户上不遗余力,表面上完成了监管要求,实际上并没有重视相关监管规定。浅层次的原因在于确认机制问题,很容易被上游导流平台造假,技术风控能力欠缺。”王蓬博称。
对于规范“培训贷”业务的发展,王蓬博建议,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要把合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予以重视,完善相关的风控管理机制。
针对消费金融公司,李亚建议,应当优化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方式,加强对机构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仅要审核借款人,更要监控培训机构经营财务动态,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以降低因培训机构跑路给消费者造成的资金损失。
针对监管部门,李亚进一步指出,建议从两个方面去规范,一方面是业务监管,严防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杜绝陷阱条款、霸王合同;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范围、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或预付款的三方存管,降低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风险。另外,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衔接,联合执法,不能出现“踢皮球”的现象。
苏筱芮则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确认客户申请意愿的真实性,比如参照银行机构使用的“双录”流程,确认客户是否接受产品的属性及规则等,相关资料作为合规工作的重要构成进行留存。另外,金融部门监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通报力度,增加消费金融公司、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目前,在轻备教育报名课程并贷款的学生们陷入退费难、无力还款而被催收和起诉的困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王蓬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审核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尽量配合监管核查,耐心和消费者协商,也可考虑适当放宽相应的还款条件。
李亚提出,首先,消费金融公司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规范对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第二,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最后,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不得非法曝光、泄漏学生个人信息。
对于给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与轻备教育合作情况、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发送采访函至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小红、小米均系化名)
来源:证券时报网
女大学生“裸贷”“肉偿”震惊外媒:第一批95后,已经被校园贷毁掉了
来源:卡酷游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名叫“裸贷”的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而“裸贷”“校园贷”这种畸形贷款也渐渐在大学校园中流行起来,裸贷的新闻甚至传到了国外,被各大外媒纷纷报道,外国网友也直呼“令人羞耻”。
中国女学生在网上用裸照借钱
中国的高利贷者为学生提供裸照的贷款,这赋予了“赤裸裸的贪婪”新的含义
令人羞耻
那么敲诈在中国是合法的吗?
为什么有人会用自己的裸照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他们没有办法知道这些照片是否会被用在一个色情网站上,而别人不花钱就能看到。一个人可能只是出售自己的裸照来获得钱,而不是借到钱。
裸贷,就是在借款时除了提供自己的基础信息之外,还要加上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甚至不雅视频作为担保的高额利率贷款。
在贷款人没有能力偿还高额巨债时,这些隐私照片视频就会被曝光在网络上,甚至会被不法商贩售卖获利。
而最令人咂舌的是还会有一些借贷者会提出让女生肉偿、裸聊,男生直播打飞机等要求以抵消一部分债务,而这些恶俗的要求竟被贷款者欣然接受。
试问,这些大学生真的是生活所迫才开始裸贷的么?
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很多大学生裸贷的真实目的或许只是想换一个最新款的手机,一双限量版的球鞋,一个明星同款的包包…这些都不是活不下去的“生活必需品”。
就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能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显摆才会开始裸贷。
茨威格的《断头皇后》中曾说过: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裸贷的大学生们就是这样,因为太过年少轻狂,为了满足自己或多或少的虚荣心,走上了“裸贷”的不归路。
当利滚利,小钱滚成无底洞永远也还不起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但一切已经为时过晚。
01
那个17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少女,
被逼退学
17岁的小美曾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7岁考上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来到广州读书。
正是花一般年龄的她本应该好好规划自己大学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一切都被“校园贷”摧毁了。
2017年4月10日,小美班上的好几个同学,都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裸照,照片上拿着身份证全身赤裸的女孩,正是她们的同班同学小美。
而同时,小美远在江西的父母,也收到了这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女儿的裸照。
对方短信上说,小美欠自己3000元钱,4月13日六点之前不把钱打给他,他就会把照片公开。
此时的小美已经不敢出校门一步,甚至不敢迈出宿舍的大门,只好被迫休学回家。
15号,小美的父母又接到了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上一张微博截图,截图上赫然显示着小美的裸照,以及小美的家庭住址,小美父母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后来在公安局小美说,自己因为借了朋友3000元着急还钱,情急之下就选择了校园贷。
就这样,从最初的3000元利滚利滚到了上万,期间小美还被借贷人要求肉偿来抵消部分借款…
而因一时放纵借的校园贷,最终惹得一身麻烦的也不只小美一个,甚至有人为此丧命。
“哥对不起你,哥先走了。”
微信上给同学发完这条信息,21岁的汉中大学生朱毓迪便失去了联系。
最后在汉江冰冷的江水中,民警打捞出了朱毓迪的遗体,并发现他手腕上三条深深的自残刀伤,触目惊心。
经民警调查,朱毓迪自杀的罪魁祸首就是校园贷:他生前在十余家校园贷平台共计贷款20多万,而按照这些校园贷平台的计息方式,现在需要他偿还的钱,估计早已成为一个天文数字。
在湖南,19岁的女孩夏双因校园贷欠下巨款,母亲借遍认识的人,拆东墙补西墙还了10余万元后,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还有23岁的小敏,因为羡慕同学的奢饰品,首饰包包等,在虚荣心的作祟下,陷入了“裸贷”。
短短一年时间,借款从最初的几千块利滚利变成了6000万!父母的电话被追债者打爆,不得不卖房还债,可还是远远不够。
无奈,小敏决定肉偿结束这一切,而在半年后,她却发现自己得了艾滋病……
一个个血淋漓的真是教训就摆在世人的面前,无数本应幸福的家庭因为校园贷而家破人亡,但校园贷却依旧残存在大学中,毒害着大学生们。
很多人都是因为侥幸心理被套了进去,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借到钱,迷恋不努力就有钱花的快感,但别忘了,你有10种可以找到100块钱的办法,他们就有100种让你入坑裸贷的方法...
02
一个月后,利息和本金一样多
有人算过关于裸贷利息的一次债:一般大学生借款额通常在2000-5000左右,而周息却是在20%-50%不等。
如果一开始借款只是2000,那么一个月后这笔钱的利息就会和本金一样多。要知道在普通银行贷款,年利率不过5%,这差距是整整6倍不止……
现在更有些借贷机构抓准了大学生喜欢最新款手机,大牌奢侈品等消费心里,甚至和学校周边的手机店,美容院等达成协议,诱导学生进行裸贷。
更有些见钱眼开的大学生,因为金钱的诱惑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同班同学。
湖南工学院的李宁,在学校是不少人心中的“高富帅”。
他每天开着私人轿车出入,抽着昂贵的中华烟,穿着限量版球鞋……
他对外说自己曾是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宣称自己是通过创业赚到了不少的钱。
而事实上,李宁并没有所谓的创业,也不是什么富二代,而且通过骗取他人信息贷款校园贷而过上挥霍奢侈的生活。
他利用同学对自己的信任,先后骗取自己5个同宿舍舍友和若干名学弟学妹的身份信息,在不同的网络贷款平台借贷百万元,最后债务越滚越大,直至无力偿还。
毫不知情的同学在莫名其妙中就背上了巨额债款,每天活在被追债的痛苦中,而这一切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好兄弟和暖心的学长所赐。
校园贷一开始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贷款,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适当超前消费,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裸贷,肉偿变态的高利贷。
要知道,起初用一张照片就可以借到的钱,最后拿命去还也还不起。
03
他们说要弄死我全家
享受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明明应该是祖国的未来,为什么却屡屡深陷裸贷的深渊?
很多裸贷的学生们说,一开始他们签下借条时,那些借贷都是十分“贴心”的说,没关系先应急,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
但很快,偿还利息的时间就要到了,只要他们拿不出钱,借贷人就会提出拍裸照延迟还款的条件。
当贷款的学生犹豫时,他们就会拿出其他贷款者的裸照说,自己一定会保密,也会威胁说“拍也得拍,不拍也得拍”。
威逼利诱下的学生无奈拍下自己三点全露的照片发给对方,这就是噩梦的开始。
本金带着利息越来越多,渐渐成了天文数字,无力还款的他们每天都会心惊胆战活在被追债的生活中:被要挟公开裸照,要求肉偿还款,家长的电话被打爆,收到无数催债短信……
校园贷受害者小邱告诉警方,他每天都不敢出宿舍,每天一接到催债电话对方就说要弄死自己全家……
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网贷机构一律暂停在校大学生贷款业务。
9月,教育部发言人重申:任何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可及时这样国家三令五申地勒令停止校园贷款,一再出人力物力打击校园贷,裸贷等不法贷款机构,可校园贷依旧在校园中存在,继续涂害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大学生……
钱可以带来很多,但也能毁掉很多。
世界上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有钱人有有钱人的享受,没钱人有没钱人的快乐。
喜欢的东西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挣,不考虑后果的人,承担后果的是自己,受到伤害的也是自己,说到底不过是自作自受。
这世上,脱掉的衣服,要想再穿上恐怕是很难了。
青岛一大学生帮朋友冲业绩“被贷款”4万元,朋友却失联了
家住青岛城阳区的小王最近遇到了难处,自己通过朋友的联系,给别人帮忙贷款冲业绩,可没成想,这钱出了问题。
小王是名大学生,今年八月份,有位在非凡整形医院工作的朋友找到小王,想让她帮医院院长冲业绩。
当时小王没有多做考虑,出于想帮朋友忙的好意,就答应了这位刘院长的要求。
在非凡整形医院以吸脂的名义,通过第三方软件办理了四万元的贷款,也拍了视频通过了贷款认证,分24期还完,但自己并没有在医院做任何项目。
后来小王回了学校,很快就到了第一期的还款日。
为了延缓付款,刘院长还提出免费给小王做美容项目,小王并不同意。
多次催促没有结果,小王给刘院长打电话,对方也不接。
这么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小王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山东路111号的非凡整形医院,发现医院大门紧闭,里面也看不到人。
记者拨通了这位刘院长的电话,还没等记者继续询问,这位刘院长迅速挂断了电话,再次拨打已经是无人接听了。
随后小王给记者看了还款记录,第二期已经逾期51天,第三期也逾期20天。
眼下小王的征信受到了影响,第三方贷款软件的客服人员也找到了小王,在了解情况之后,客服人员表示会调查此事,如果小王所说属实,可以要求医院全额退贷。
可这调查也不知道何时能有结果,小王打算去报警,希望能尽快解决此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