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天天贷款下载

本文目录

“法院工作人员”多次致电“指导”转账?7人电信诈骗团伙被抓获

1月中旬,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王霞(化名)忙碌的身影也映在了墙上。

刚刚吃过早饭,家里人已经出门上班了,王霞还在厨房里收拾着。她望了望外面湛蓝的天空,心情大好,不禁感叹道:“天气可真不错!”

收拾完毕,王霞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最近,她迷上了一部电视剧,每天都会看。王霞已经退休了,平时会和姐妹们一起去旅游、跳舞,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看电视。

王霞看得正兴起,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她看了一眼手机,上面显示着一个仅有几位数字的电话号码。她没想太多,接通了电话……

让王霞意想不到的是,这通电话竟然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名下银行卡涉嫌犯罪?

“您好,是王霞女士吗?”接通电话后,对面传来一个男士的声音。

“对,我是,有什么事吗?”王霞不解地问道。

“我是某法院工作人员,您名下的银行卡涉嫌违法犯罪,您的资产即将被依法冻结。”对方说道。

“什么?我没犯法啊?为啥要冻结我的银行卡?”王霞很诧异,急切地问道。

“如果您没有违法,可以进行解冻操作。”对方平静地说道。

“肯定没犯法,你快告诉我该怎么操作!”王霞十分着急,她顾不上多想,只希望自己的银行卡千万别被冻结。

“您不要着急,只要按照我教您的方法进行操作,将名下的财产全部转移到安全账户里,系统后台审核确认您确实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后,就不会冻结。”

挂断电话前,对方还不断地“叮嘱”她:“大姨,你可要赶快进行操作,不然您名下的资产就会被冻结了。”

接下来,王霞按照对方教她的方法,一步步操作。她首先下载了一个软件,输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进行注册,然后将自己的存款、基金等共计30多万元全部转移到了对方所说的“安全账户”里。

在王霞操作的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多次打来电话,询问进度,进行详细的“指导”。而就在王霞操作完毕的瞬间,对方就打来了电话,告诉她:“大姨,您已经操作成功了。工作人员审核确认后,24个小时内就会将钱给您转回去。”听到对方这样说,王霞舒了一口气。

如此顺利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王霞心情大好,晚饭特意多做了两道菜。

钱款几经转手,进入他人账户

次日,24个小时一到,王霞立刻登录软件进行查询,发现解冻申请还未通过,她又查了一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里面空空如也,30多万元钱还没有转回来。

王霞有点着急,但又安慰自己再等等,可能过一会儿钱就转回来了。就这样,她等了又等、查了又查,钱款始终没有到账。

又过了一天,一大早,王霞刚睁开眼睛,就开始查询钱款是否到账,但查询结果依旧让她很失望。她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断地唉声叹气。丈夫察觉出她的异样情绪,询问她发生了什么。

王霞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一股脑地将这两天发生的事都告诉了丈夫。

“你啊!肯定是被骗了。快起来,我们去报警。”丈夫急切地说道。很快,王霞和丈夫就来到了珲春市公安局。

接警后,珲春市公安局领导高度重视,并指示立即成立专案组,迅速开展侦查。

经过调查核实,民警发现王霞接到的电话号码是虚拟的,利用软件拨出,无法确定归属地。而王霞在诈骗人员的要求下下载的软件也并非官方软件。“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部门,以名下银行卡涉嫌违法犯罪为由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珲春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王霞的钱款转入软件账户后,立即就被转移走了。

那么,这30多万元,到底去哪了?

民警循线追踪、抽丝剥茧,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钱款被转手了多次,在多张银行卡内转入转出。

“那张卡啊,早就不知道丢哪去了,我也没销户”“我把银行卡卖给别人了……”民警一一核实,发现这些转入、转出的银行卡要么已被主人弃用,要么就是被卖了,最终都被用来实施洗钱犯罪。

民警继续排查,发现钱款最终转入了朱某某名下的银行卡账户内。

锁定位置,将团伙一网打尽

民警发现,钱款进入朱某某的银行卡后,没有再次转出,而是被人通过银行柜台取了出去。

“取钱的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我们迅速开展进一步侦查。银行卡流水信息显示,这30多万元是在浙江省湖州市的一家银行被取出的。”办案民警说。

办案民警将案件进展情况向珲春市公安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局领导研究决定,派出精干警力迅速赶到湖州市展开进一步侦查。

办案小组来到湖州市后,立即投入工作。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民警到银行调取了取款当日的监控视频,里面清晰地记录了取款人取款的经过。同时,警方获取了此人的人像。

这个人是谁?是银行卡所有人朱某某吗?

民警马不停蹄地开展进一步侦查,获取了朱某某的个人信息。经过比对,朱某某与到银行取款的人高度相似。

为了一进步验证,民警还提取了取款人在取款单上的签名,经过鉴定,字迹与朱某某完全一致。

至此,民警确认,到银行将钱款取走的,正是朱某某。“这也说明,朱某某就是犯罪嫌疑人。”

民警对朱某某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是一个电信诈骗犯罪洗钱团伙的一员。团伙中共7名成员,分别是朱某某、林某、冯某、吴某、余某、杨某和朱某。

但是,该团伙成员分散在各处,没有固定的窝点,且行踪隐蔽,为避免打草惊蛇,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掌握了犯罪团伙成员的住址和车辆信息后,经过3天4夜的监控、跟踪、蹲守,民警获得了朱某某等人约定在5月17日在某农庄聚会的消息。

抓捕时机已经成熟。民警们提前布控,在该农庄附近隐蔽起来,等待团伙成员的到来。就在几名团伙成员举杯正酣之时,民警们兵分几路,一路悄悄潜入,来到他们所在的房间外,其他民警则守住其他出入口,以免团伙成员逃窜。

“砰”的一声,农庄包间的门被破开了,民警们一拥而入,团伙成员已喝得醉醺醺的,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民警按倒在地,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经审讯,该犯罪团伙的7名成员如实供述了在明知他人使用银行卡用于网络违法犯罪的前提下,仍为他人提供洗钱帮助,非法获利的犯罪事实。

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某等7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来源:吉林长安网

知名购物平台命悬一线,上海总部人去楼空!多人上门催债,拖欠货款达2亿……

说到洋码头,

凡是爱购物的坊友们

应该都有所耳闻吧?

作为知名购物平台,

洋码头以各种海淘产品为特色。

根据曾经的广告介绍

平台"买手遍布全球",

买手实时发布商品和直播信息,

消费者如有兴趣可直接付定金购买。

以这样的商业模式,

洋码头在海淘刚开始大火的时候,

便占据了市场。

但近日,小坊同事陆续收到

洋码头平台的

多名商家与买手求助

称自己的货款

遭到平台长期拖欠支付

数额从数万至数十万不等

而洋码头的创始人兼CEO

也在不久前公开发声

称这家成立12年的公司

目前正在遭遇重大挑战

在洋码头位于上海的总部,

记者遇到了买手陈先生,

为了追讨货款

他近一个月来已多次来访。

陈先生洋码头买手:

他现在欠我货款加保证金四十几万。

买手刘先生也有相同遭遇

为了催讨拖款

只得带病从外地赶来

刘先生洋码头买手:

(现在)就直接把我拉黑掉了,我现在只能来上海,我本该还留在病床上的。

另一位买手陈先生向记者展示

他的账户并无违规操作

但从去年7月份开始

就无法将十多万货款提现

洋码头位于静安区的

总部办公场所

目前人去楼空

物业方贴出的告示显示

洋码头已长期拖欠租金等费用

创立于2010年的洋码头进行过7次融资,总金额达10.8亿元,巅峰时期,曾拥有超8万名认证买手,覆盖全球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

然而去年以来,在多种因素交织下,公司经营走到了生死关头,实际上今年2月,本台就曾接到洋码头买手投诉,称遭遇拖款。

今年8月23日,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

发表公开信

表示公司正面临困难

但仍将继续经营

希望得到买手信任支持

8月31日,曾碧波与部分股东和买手进行了线上会议,透露洋码头拖欠货款规模为2亿,此外还有保证金3800万,但当前状况下,公司现有资金将全部用于保障仍在经营的买手。

曾碧波:

我们5月1号之前的所有卖家平台上的老订单、历史订单的货款结算,目前是被暂停掉了。因为正在经营的卖家能给洋码头带来利润,我就可以找到资方去注资。我们的钱是用来发展业务的,不是用来擦屁股的。

不过,约一周前

买手再次联系曾碧波时

对方却表示

正在寻求资方并购

曾碧波:

我现在在找资方并购,把洋码头给卖了,看看有没有资方可以把这个债给清偿了。

数据显示

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

预计将超过15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

随着行业发展变革

不少曾经的知名海淘平台

正面临一轮残酷洗牌

坊友们如今还会“海淘”吗?

对于海淘行业的未来发展,

你怎么看?

记者:吴骥、蒋文越

来源:新闻坊

培训诱导贷款、内推收钱跑路…网络招聘暗坑连连

原标题:诱导办理培训贷款实习内推收钱跑路跑分赚钱涉嫌犯罪

高校毕业生就业需防备招聘培训陷阱

“视频制作,软件编程,包教包会”“兼职招聘,内推实习,直达名企”……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大学校园群里看到,不时有人发布网络培训和招聘的广告信息,涉及考取证书、技能培训、兼职副业、实习就业等诸多内容。不少大学生被广告内容吸引、进行咨询,殊不知这些广告很多是不法分子放的“鱼饵”,一不小心便会上当。

来自江西南昌的大学毕业生李杨(化名)就陷入了网络培训的陷阱。他在某A上看到一个线上培训视频制作的广告,称“包教包会,学完变大神”。原本就有想法做自媒体创业的李杨看到后心动不已,贷款支付了5999元培训费,上了一段课程后发现教的都是网上能搜到的知识,而且对方也没有提供原本承诺的派单服务。要求退款被拒后,李杨踏上了漫长维权路。

像李杨这样被网络培训、招聘广告坑害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今年首次突破千万,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多学一份技能、多考一张证书,以便多一个就业的资本。在此背景下,网络培训愈发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设置层层套路,引诱大学生报名,骗取钱财。

机构设置层层套路

诱导办理培训贷款

今年3月,李杨在某A中看到一家名为“看点视频”的机构发布的广告,广告宣称“提供线上培训视频制作等课程”“包教包会,学完变大神”。李杨添加了该机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对方耐心细致地为李杨介绍了全部课程,并称培训结束后机构还提供派单服务,学员可以接单赚钱。

培训费5999元,这让李杨犯了难:自己只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哪能一下掏出这么多钱?得知这一情况,这位负责人“贴心”地向李杨介绍配套服务:如果无法全额支付培训费,可以办理机构提供的“助学贷款”,学成之后靠接单还贷,到时候不仅还贷不成问题,还能大赚一笔。

于是李杨便下载了对方指定的一款消费金融A,办理了贷款,5999元的培训费被分成12期偿还。可在办理贷款时,机构负责人发来的提示让他备感疑惑。该负责人提醒:“申请过程中选择‘不是学生’一项,职业选择‘无业’,你是来兼职的,不然要审核很久,这样操作方便快速受理通过。”

在办理贷款界面,李杨上传身份证照片、填写个人信息、点击申请选项时,弹出一则提示消息:“本贷款仅对社会人士开放,在校学生请退出申请流程”,文字下面显示两个选项,分别为“我是学生”和“不是学生”。李杨想起上述负责人的“叮嘱”,选择了“不是学生”选项并完成贷款办理。

办了贷款交完钱,机构负责人立马给李杨发来培训视频。一个月后,培训结束,机构负责人称为他安排了接单测试,只要通过测试就可以接单赚钱还贷了。测试内容很简单,李杨顺利通过,但之后却迟迟没有接到机构给他派的单。

多次追问之下,上述负责人称:“机构只负责教会你们视频制作,能不能赚到钱接到单就看你们自己,单子要你们自己寻找,机构不提供派单。”

李杨将该负责人此前承诺派单的截图发给对方,对方称未签订相关合同,无法提供派单服务,也拒绝退款。此后,李杨再也联系不上这位负责人了。

在天津从事多年教育培训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许多网络培训机构打着培训的幌子,诱导大学生报名办理“培训贷”“助学金”等各种名目的贷款,让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背负高额债务,有些大学生甚至遭遇过暴力催收。

“当下网络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名不副实,内部课程许多都是网上公开的基本知识,大学生从报名开始到完成培训,每一个环节都有机构设置好的陷阱,稍有不慎就深陷其中。”张先生说。

网络招聘暗坑连连

求职内推竟要付费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网络培训外,网络招聘也是大学生权益受损的重灾区。不少高校毕业生缺少社会经验,又急于得到一份工作,这种心理被一些不良公司抓住,他们打着“招聘岗位”“实习岗转正”等旗号在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报名。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高校毕业生说,他们在这些网络平台报名后,还没开始实习,甚至连公司在哪都不知道,就被要求交纳各种费用,一旦交了费就再也联系不上该公司了。

即将从北京某大学毕业的高苏(化名)在网络招聘平台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一家声称招聘“××企业导购员”的第三方公司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高苏按照对方的要求填写了报名表,很快便收到了面试时间和地点。

高苏告诉记者,面试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北附近一座写字楼内,出电梯没几步就是一间没有公司名称的玻璃墙办公室,办公室里有四五名员工在忙碌。

面试前,高苏忐忑不安: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且也只是想找份工作过渡下。没想到,面试结束后,该公司的面试官当场宣布她被录用,回去等待排班即可,但需要现场交纳300元用作员工服押金。

起初高苏有所怀疑,可旁边一位“刚刚结束面试”的学生向她出示了自己的付款截图,并称也是来应聘导购员的。高苏就稀里糊涂交了押金。

后来,高苏多次询问对方何时能上班,均被对方以各种说词推延。高苏感觉被骗,要求退还押金,对方答应季度结束后结算,可没过几天,高苏发现已被对方拉黑。她向网络招聘平台举报投诉,也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在网络招聘中,“付费内推”也是一种常见的套路。一位长期致力于揭露“付费内推”套路的博主告诉记者,“付费内推”分为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机构将大学生的简历以“广撒网”形式投递出去,一旦学生获得面试、实习机会,机构便宣称是“内推”的功劳;另一种是要求学生花钱买“内推”,往往学生交钱后才发现得到的岗位是不签订任何协议合同、不发放任何薪酬的“小黑工”。

来自四川成都的大学生刘敏(化名)就中了计。刘敏通过社交平台得知某网络培训机构提供“考证+实习+工作”服务,便向客服人员咨询具体事宜。客服反复向刘敏兜售“考证课+付费内推”打包套餐,总计4万余元,并保证刘敏有无限次内推机会,至少一次被保送面试,并且实习机构涵盖市面上所有金融机构。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刘敏没多想便交了报名费。购买完课程后,培训机构根据刘敏的职业规划,为其提供了几个内推实习的机会。可刘敏发现,这些实习单位都是小型券商业务部,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实习内容主要是打印、递送文件,无法接触专业内容,于是拒绝了这些实习安排。

对于原本的实习、内推承诺,培训机构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让刘敏耐心等待。前不久,刘敏再次上门讨要说法时发现,线下授课点已人去楼空,对方再也联系不上了。

走上维权路后,刘敏才发现,被这家培训机构坑了的有六七十人。记者在一第三方投诉平台看到,平台30天内共收到112条针对该培训机构的投诉,这些投诉的主体多为在校大学生,涉诉金额从4万元到12万元不等,投诉状态均是“处理中”。

“企业或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违反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并且职业中介机构必须取得行政许可,否则提供职业中介服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说。

轻则侵权重则犯罪

加强监管实名登记

身陷网络招聘陷阱、损失钱财的大学生,或许还算是“幸运”的,一些大学生在网络招聘中,本想轻轻松松日入千元,殊不知,他们正一步步被不法分子利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公开报道,即将毕业的江苏扬州大学生王海前段时间找到一份清闲的“高薪工作”——只需每天工作几小时,月入超万元。按照对方要求,王海办理了多张银行卡,每次工作就是通过手机转账、ATM机取钱。3天时间,他的银行流水金额就达100多万元,同时也获得了近3000元的报酬。

直到江苏扬州广陵警方找上门,王海才意识到自己已触碰法律的红线。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移送检察机关。

无独有偶,就读于安徽某职业学校的张林,被高报酬所吸引,加入“跑分赚钱”的队伍——提供其名下银行卡,配合对方进行资金流转,提供的银行卡数量越多,获得的报酬越多。一番操作,张林就得到3600元“劳务费”。最终,鉴于张林系院校在读生、初犯、偶犯,认罪认罚,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1万元。

对于上述种种招聘培训陷阱,朱杰分析说,大学生权益受到了侵害,招聘机构、培训机构至少没有履行合同,违反民法典,应当作出赔偿。若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谎称提供培训、考证、介绍工作、接收实习等,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相应服务,而骗取大学生钱财,则涉嫌诈骗、触犯了刑法。

在朱杰看来,要净化网络招聘、培训市场,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首先要整治虚假广告,建议平台的运营商严格审查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资格,涉及招聘、培训的必须实名登记;对培训类、招聘类机构纳入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此外,大学生出校门前,学校应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强化学生的反诈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指出,网上大量招聘培训陷阱的存在,说明监管有漏洞、有盲区,要针对网络平台和大量培训招聘机构,打造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构建24小时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跨产业信息共享的执法监管合作机制,净化市场。

刘俊海也提醒大学生,求职时要提高警惕,在应聘环节就开始收钱的大多是诈骗行为,要注重保留证据,发现问题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记者韩丹东)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