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存量贷款风险

本文目录

浙商银行再度失守

富凯摘要:代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的北京分行被罚,折射出浙商银行的内控亟待提升。

作者股伯通

几经挣扎,浙商银行还是没能守住半年前的低点。

9月16日,浙商银行开盘不到5分钟,便跌破了今年3月16日创下的低点3.16元/股,当天下跌1.89%,收于3.11元/股。

这也是浙商银行2019年11月26日上市以来的最低点。在三年解禁即将到来的时刻,浙商银行管理层也在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发出利好消息,怎奈市场并不接受,股价距离4.94元/股的发行价越来越远。

连番动作无济于事8月30日,浙商银行与嘉实基金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以本次合作签约为契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拼单债基、财富管理、零售代销、金融市场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

嘉实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富凯财经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大型基金公司加权平均收益率无一为正,嘉实基金为-9.39%,超过-10%有工银瑞信、中欧、富国、汇添富和兴证全球基金。近一年加权平均收益率回撤超过12%的有汇添富、中欧、嘉实、兴证全球和景顺长城基金,嘉实基金为-14.62%。

从浙商银行的2022半年报来看,该行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76.29亿元的基金投资,总额达到1065.10亿元,或许是受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影响,浙商银行在投资业务的减值准备也增加了26.03亿元。

进入9月以后,浙商银行的类似大动作连续不断。如9月1日与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资金存放、资金融通、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同一天,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会见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琪一行,双方围绕现金管理、实物资产转受让、增资扩股、不良资产处置、企业融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建立总对总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

9月2日,浙商银行与徽商银行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同业业务、投行业务、理财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托管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9月15日,浙商银行与湖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浙商银行将在“十四五”期间为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提供不少于8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

富凯财经发现,尽管有一连串利好消息加持,但浙商银行的股价非但没有得到二级市场的积极响应,9月以来还进入了步步下跌的态势,连3月的低点都没能守住。

业务模式遭遇剧变股价连创新低,从根本上讲应该与浙商银行的基本面表现有关。

浙商银行2022半年度显示,实现营业收入317.4亿元,同比增长22.53%;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69.74亿元,同比增长1.8%。

富凯财经注意到,其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收67.9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1.81亿元有近10%的增幅,但意外的是,其毛利率水平却从27.71%暴跌至0.29%,跌幅高达99%,公司银行业务由此一跃成为利润贡献占比90.45%的板块。

浙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零售业务完成了部门设置及管理机制改革,板块业务管理更加细分和专业,并持续加大各项资源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精心谋划零售业务经营体制重塑,主动拥抱金融财富新时代,加快推进财富管理全新启航,坚持以服务客户为导向,有效推动零售业务稳健发展。

不过,从利润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1.11%,剧烈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0.24%来看,称“有效推动零售业务稳健发展”还为时尚早。

浙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还表示,本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深耕制造业,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但从报表来看,前十大借款人中,房地产客户占据四席且排名第一的就是房地产客户,而制造业客户仅占据两席。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16.12亿元,较年初增加5.6亿元,增幅达53%,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增长到0.9%。2021年,该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10.52亿元,同比多增加9.06亿元,增幅高达621%。

对于房地产业务,浙商银行表示,本公司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运行情况适时调整房地产授信导向;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实施限额动态管理和名单制管理,不断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并加强存量贷款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内控合规亟待提升9月6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罚单显示,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应收账款保兑及转让业务交易背景虚假等多项违规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150万元。其具体违法行为类型为,应收账款保兑及转让业务交易背景虚假;委托贷款委托资金来源于本行授信资金且用于违规领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归还本行应收账款保兑业务垫款。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由目前代行董事长职务的张荣森兼任,他现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任职资格尚待银保监会批复。富凯财经注意到,北京市场是张荣森职场生涯的重要地域,他此前曾任广发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江苏银行北京分行筹建负责人、党委书记、行长等职。

近年来,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频繁因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事件被查,但仍然陷于此起彼伏的尴尬境地。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对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开出罚单,处罚信息显示,该分行被查出境内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统计有误,房地产贷款专项统计有误,绿色贷款专项统计有误,涉农贷款统计有误;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未向账户管理系统中备案;现金从业人员挑剔假币专业能力不足;未按规定识别代理人身份,未按规定开展客户风险等级划分、调整和审核工作;收集的部分消费者金融信息用于营销未以适当方式供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错报投诉数据。

今年3月,银保监会就“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违法违规行为”开出21张罚单,浙商银行因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15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380万元。

2021年,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收到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11张罚单(不含个人处罚),合计罚款金额940万元。更早的2020年,浙商银行因一系列“虚假出表”的违法行为,遭到了监管部门高达1亿余元的重罚。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存量房贷利率,可能要降息了

作者私人财富学堂研究和业务范围:1、财富管理:十年百亿信托、城投债、FOF配置经验2、主营融资:城投、央企施工方上下游资源3、顺带搬砖:上市公司、民营医院学校、新能源、智能制造、专精特新项目。

结合当下调控轨迹来看,存量房贷打折,可能真的会来了。

01

存量房贷利率“高位站岗”

今年以来,房地产金融利好政策步步加码,首套房房贷利率持续下行,多地突破利率下限。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国首套利率4.09%,环比10月再下降3个基点,已来到2014至今的历史最低位,有20余城将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0%以下,最低的城市已经到了3.7%。

但这都是新增房贷才有的利率,存量房贷利率还在“岗位站岗”。

如上图所示,在过去五年,我国房贷利率居高不下,大部分存量房贷的商贷利率高达5.6%-5.8%,有的二套改善接近7%。

在今年经济形势艰难的情况下,超高的房贷利率无疑让很多购房者苦不堪言,断供人数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法拍房规模达到3年前的10倍以上。此外,大量“高位站岗”的购房者也选择提前还房贷,让银行猝不及防,忧心忡忡。

02

存量房贷利率,真的该降了

复盘今年以来所有的救市动作,几乎和存量房贷无关。

从上半年大城市放松限购门槛,引导首套房贷利率大幅下调。到烂尾楼拯救行动,保交付专项债频发,AMC机构出面,加速不良资产出清与收并购,各地方立下保交楼的“军令状”。

到11月份,救市政策大幅加码,金融16条、离岸贷款全部祭出,连封印了12年的房企上市融资都能重启,意味着对房企史无前例的重大利好出现了,也意味着这一轮对房企端的救市政策已经基本到头。

从效果上看,购房者依旧信心不足,表现淡然,这背后实则是救市面临了新问题——需求端极度缺失。

在销售层面。11月份,前100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6038亿元,同比减少24.5%。1-11月份前100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64169亿元,同比减少45.1%。

冰冷的数据说明,需求端的救市需要成为接下来政策发力的重点。从房企的救助路径来看,下一步最有可能先实施的,就是从金融层面对购房者进行支持。

但考虑到现在首套房利率到了4.09%,有些城市到了3.7%,在利率上可下调的空间有限。于是对高位的存量房贷利率进行调降就成为了可行的选择。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受到的冲击较大,房贷利息成为大部分人的刚性支出,而存量房贷的高利率,推高了居民的还贷压力,也正在成为制约消费的负面因素。

10月数据显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9月同比为2.5%

消费数据不容乐观,接下来真的要努力刺激消费了。一方面不鼓励消费,楼市的高库存很难转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把终端消费搞活了,经济也能慢慢回暖。而想要经济活起来,无非就是让老百姓多花钱去消费,但前提得手里有钱可消费才行。

相对于增量房贷,存量房贷的体量更大,如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其对市场的影响远大于增量市场,是救活市场的一副“王牌”。

在历史上也有过先例。2009年的那波救市,存量房贷利率打折就华丽上演过——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从8.5折转为7折优惠。

根据当时情况测算,20年期50万元等额本息房贷,能够节省近6万元的利息,明显降低了存量购房者的还贷压力。

现在如果也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那么对于经济复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一,对整个消费链条产生比较大的正向作用,有助于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需求起来了,生产和投资也能够恢复,经济就盘活了,居民收入上去了,信心就足了,楼市也会跟着好转,地方财政也会受益。

第二,减少居民房贷压力,特别是能够帮助受疫情冲击收入减少或者失业的人群度过暂时性的困难,给他们一束光,点燃希望,感受到温暖。

现在网络上对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越来越高,官媒第一财经已经为此发声。但最大的阻力在于银行愿不愿意让利于民。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在极限测试下,将按揭贷款中的首套房贷(以九成计算)利率全面下调至LPR,居民房贷利息支出将减少1900亿元左右,将影响上市银行年营收增速约2.9个百分点。房贷发放主力军的国有大行,所受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降低存房贷量利率,短期将一定程度上减缓银行的营收增速。但考虑到这一次的救市出台了很多史无前例的政策和创新,比如说涉房不良贷款免责。所以接下来针对存量房贷进行有条件的优惠也并非不可能。

但当前的存量房贷规模相对较大,考虑到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其执行条件大概率会较前一轮次更为苛刻,优惠力度可能也会更低。

03

私人财富学堂观点

1、楼市的复苏不仅需要唤醒购买力,更重要是培育购买力,就好比做生意要考虑长久而不是图一次性买卖。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带来的长期利好远高于对银行带来的短期冲击。

2、非常时期更需要非常规操作,期待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重新上线,减轻购房者的还贷压力,让他们松一口气,省下一些利息拿去补贴家用。@私人财富学堂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这一波地产债赚翻了

这一波底部买入地产债的人,可能是2022年整个资本市场最大的赢家。

2022年股票、债券等资管产品都同时出现净值大幅调整的情况,今年好像所有的投资都不好做。

目前对国内资本市场压制最大的两个因素:疫情和地产。从政策层面来说,房地产的底已经出现了,市场底好像也出现了?

房地产债券快速上涨

2022年11月,对于债券市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一个月。

11月初市场急转直下,债券市场在前半个月出现了史诗级的波动,资金面边际收紧,利率债和短期信用债波动率极高,产品净值快速下跌,部分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出现巨额赎回情况。

但是11月下旬市场又迅速回暖,资金面回归宽松,国常会也宣布会适时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等超预期的利好,利率债市场重新回归到正常水平。

大的市场波动,对于固定收益类的投资来说体验并不好,但是对于房地产债券投资者来说,11月是2022年收获最大的一个月,主要房地产债券都出现上涨50%甚至翻倍的行情。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债券市场成交量较大的房地产债券价格情况,目前市场主要的博弈品种主要集中在碧桂园、龙湖、万达、旭辉等几个主体上。

碧桂园发行的20碧地01,在11月份从最低的36.5元上涨至82元,涨幅超100%;

龙湖地产发行的16龙湖06从最低的64元上涨到目前的92元,涨幅50%;

旭辉集团发行的20旭辉01从最低的24元上涨到46元,涨幅接近100%;

万达集团发行的20万达01从最低的54.5元上涨到83.7元,涨幅超50%。

美元债市场也是明显回暖。

11月25日,远洋集团2030年1月到期、4.75%债券每1美元涨10美分,至29.6美分;这将是该债券2020年1月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公司2025年1月到期的2.7%债券每1美元涨6.7美分,至33美分;2024年7月到期的6%债券每1美元涨5.7美分,至35.8美分。

碧桂园2031年1月到期、3.3%债券每1美元涨18美分,至39.1美分,这将是该债券2021年1月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公司2030年1月到期的5.625%债券每1美元涨16美分,至39.3美分;2030年8月到期的4.8%债券每1美元涨15美分,至38.2美分。

同时,房地产相关的股票也是上涨非常明显,底部上涨100%、甚至200%的股票都已经出现。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上,房地产最黑暗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未来一段时间,地产债仍然是高收益债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收益来源。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民营房企债券的收益率均进入垃圾债区间,目前仍然有一定博弈价值。

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全球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不仅仅是股票的价值投资者,他其实也是著名的垃圾债投资者。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亚马逊的债券被评级机构下调到垃圾债。巴菲特认为亚马逊的债券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因此他买入3.1亿美元的亚马逊债券,数年之后,巴菲特这笔垃圾债投资的收益率高达140%。

而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基金公司--橡树资本也是垃圾债大玩家,2007年和2008年初,橡树资本筹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不良债务基金,总计110亿美元,为即将来临的灾难做了准备。

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的三个月里,橡树资本斥资60多亿美元收购了公用事业公司TXU等杠杆率过高的公司的优先担保债券,这些债券的价格通常在面值的50%左右。最终,随着复苏的到来,这其中的大多数债券在几个月内都按面值偿付。

也就是说,橡树资本投资的雷曼垃圾债基本都实现翻倍的收益。

国内目前也有部分垃圾债资产管理产品,但是仍然不成熟,但是部分垃圾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债券,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

房地产整体展期成为主流

目前从政策上来看,金融对于房地产市场融资,已经从限制转向支持,核心仍然是围绕“保交楼”,但是对于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从房地产债券市场来看,目前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展期或者违约的主体;另一类是没有展期或者违约的主体。

对于已经展期和违约的主体,现在主要的思路是在保交楼基础上,救项目不救房企;对于没有展期或者违约的房企,则是救项目与救房企并重的方式。

已经展期和违约的房企债券,目前已经数家采取整体展期的方式。

对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展期是目前减轻债务压力、以时间换空间最好的方式。对于展期和违约的边界,市场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债券出现展期,就是没有按照初始的约定,在规定时间点偿还本金或者利息,可以认为是违约,即使是没有认定违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行人的债务压力和债务风险

当然,根据《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处置公司债券违约风险指引(2022版)》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及风险处置指南(2022版)》,在约定兑付日、宽限期届满或提前到期日之前,发行人与持有人达成新的本息兑付协议,更倾向于是一种风险处置方式,不属于监管部门认定的“违约”。

因此,展期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债券采取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房企发行较多债券,如果每一只债券都要召集债券持人,那么会耗费较多的精力,因此,债券整体展期的方案出炉。

所谓整体展期,就是把存量的债券打包停牌,然后针对所有的债券投资者召开持有人会议,对所有存量债券整体展期进行审议。

当然,发行人想要进行整体展期,需要平衡的投资者众多,因此会在展期议案出炉前对主要的投资者进行摸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优化,目的是促成整体展期方案的通过。

虽然说最终成功展期,从债权人角度出发,没有人愿意接受展期,但是展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保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展期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债务人展期能够有效缓解本公司流动资金压力,有利于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债权人也只能以时间换空间,把压力后置,希望时间能够抚平伤痕。

金融体系支持房地产融资

11月1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国内房地产融资来说,16条是一个转折点,这意味着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融资的方向发生巨大改变:从限制转向支持。

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

此次会议上,央行将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免息再贷款支持计划,为商业银行提供零成本资金,以鼓励其支持“保交楼工作。

央行针对房地产行业提供免息再贷款资金,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据悉,该项工具的支持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为“保交楼“专项纾困政策提供配套融资;

2、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支持已出售、但逾期未交付,并经过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项目加快建设交付。

这一政策政策一方面为了解决现行机制的问题,即“银行想做、做不了,地方政府、企业认识不到位、不配合”;此外,也是为了化解金融机构存量贷款风险。

本次免息再贷款是2022年8月,央行向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推出2000亿保交楼专项借款的延续。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11月24日表示,目前六家国有大行围绕“十六条”监管政策,专题研究细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迅速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和向分支机构传达政策要求,快速形成总行统筹、全条线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合理区分项目子公司风险和集团控股公司风险,建立区域优质房企“白名单”,对于暂时遇困房企存量开发贷款给予展期等安排。

三是优化和扩大现有授信审批“绿色通道”模式适用范围,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对于重点客户、重要项目采取绿色通道形式加快审批和发放。

四是积极配合做好“保交楼”工作,靠前对接专项借款安排,着力推进“保交楼”项目配套融资。

五是充分利用并购贷款、投行等工具,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

六是积极支持人民群众住房贷款合理需求,保障受疫情影响、符合延期政策的住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征信保护。

截至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资金投入带动形成一批实物工作量,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交付。

监管密集出台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快速行动。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宣布与多家优质房企签署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超过万亿元。

工商银行与12家全国性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逾6500亿元。工商银行将围绕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债券承销与投资等业务领域,与相关房企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农业银行与5家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商品房、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银行与3家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为相关房企提供2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并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个人住房贷款、保函、供应链融资等业务领域与签约房企深化全方位合作。

建设银行与8家房企签订合作协议,就房地产金融、住房租赁业务、综合金融服务、共同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交通银行与2家房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提供超千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并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邮储银行与5家房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2800亿元,并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基本可以确定,房地产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

现在最重要的是,房地产的销售问题。不管金融如何支持,最重要的是把房子卖出去形成现金流,最终能够完成正向循环。

接下来,可能有更重磅的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