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安顺小额贷款

本文目录

安顺:小额信贷“贷”来脱贫新希望

比起一般农户,缺资金、缺担保、缺技术、缺信息的贫困农户更难获得银行支持。近年来,安顺市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大力度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全面推广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特惠贷”),降低贫困农户贷款准入门槛,给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带来了源头活水,点燃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农民王胜富,一直以来靠种田为生,一年到头,几亩薄田打下的粮食仅够一家四口的口粮,平时逢喜事去亲戚家吃个酒,还得挑着米去集市上卖了才有钱,日子过得异常艰难,2014年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短短两年多时间,王胜富一家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在村里建起了楼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贫困户“逆袭”成为产业致富能手,王胜富感慨万千:“现在守在家里养兔也能致富了,收入比以前种农田强多了,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普定农村信用联社的贷款资金支持。”

2016年11月,在村干部的介绍下,王胜富向农村信用联社申请了5万元扶贫“特惠贷”,既无抵押也无担保,同时还享受财政贴息,贷来的钱他全部入股到普定惠禾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展兔子养殖。

如今他与妻子在合作社饲养兔子,两人固定月收入5000元,2017年养兔的行业大好,仅分红就超过3万多元,让他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很是高兴。

为了赚更多的钱,王胜富心中早已打好了算盘:等第一批兔子出售,把银行的贷款还上,今年再申请几万元贷款入股,赚到钱就把家里的房子再加一层。

“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贫困户比一般农户更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缺资金往往成为大多数贫困户发展的拦路虎。”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专门针对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享受财政贴息的贷款用于发展生产,按照扶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凡可以创收增收的项目,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可申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

像王胜富一样,全市各地不少贫困户受益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了资金,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逐步获得稳定收益,尝到了发展生产的甜头,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2017年,全市各县(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89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7768户,政府专项财政贴息2911.1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之一。

“为了保证贷款不被挪作他用,由农户自己选择产业,然后通过申请获得贷款,每个村有相应的信贷员或驻村干部监督贷款的用途,保证贫困户把钱用来发展产业。贫困户尝到了甜头,有信心去发展产业,逐步实现‘扶志’。”据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安顺市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不同于资金的无偿使用,发放贷款时,银行将贫困户的个人信用和是否具有劳动能力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再通过精准的产业扶贫,将贷款主要用于发展扶贫产业,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激活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乐安村46岁的农民汪金卫2017年刚刚用贷款种植了6亩甘蔗林,一亩的产量为10000斤,按照0.5元每斤计算,亩产值到5000元,实现了发展致富。

2016年,汪金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很快申请到了2万元扶贫贷款,他的想法是:“把这2万元贷款用来种植甘蔗产业,等第一批甘蔗上市后,挣了钱,准备第二年再进一步扩大规模。脱贫也就是眼前的事儿了……”

乐安村驻村干部刘业才对汪金卫情况很是了解,家里人口多,上有老人,下有四个孩子,加上他长期嗜酒成性,好吃懒做,整个家庭极度贫困。

“自从有了资金发展产业后,他整个人就变了样,不仅改掉了喝酒的坏习性,还成了村里致富示范带头人。”刘业才告诉记者,如今农村大多农民缺发展资金,产业很难做成,有了政府的扶贫贴息贷款,激活了内生动力,让想干事的农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安顺市丰富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服务“三农”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杨唯)安顺市按照“政府主导、扶贫贴息、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路,建立扶贫、财政、银行、保险、担保相互协调配合的新型扶贫模式,丰富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的主要对象是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需求和讲信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十大”扶贫产业、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等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致富,在明确扶贫责任和利益联结机制,并签订帮扶增收协议的前提下予以支持。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小额信用贷款,针对担保、保险机制分散风险的贷款,发放利率按不高于基础利率或不高于贷款金融机构当期存款利率最高上浮比例的标准执行;实行分类贴息,各县(区)可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重点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标准予以贴息补助,对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贷款按年利率5%予以贴息;贴息补助按年度进行结算,贷款期限未满1年则据实贴息,贷款期限超过1年则按年度分次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对贷款户及获得贷款的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若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罚息,不予贴息;贴息资金主要由各县(区)从省级分配切块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示范县资金中统筹安排,在实施扶贫产业化项目中,也可安排项目资金进行贴息。

2011年至2014年,全市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3300余万元,其中扶贫小额到户贷款贴息1820多万元,项目贷款贴息1490多万元;2015年至2020年,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资金将按每年度切块到县财政扶贫资金15%以上且不低于上年度贴息资金总额进行安排,以有效引导金融资本参与扶贫开发,扩大融资总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安顺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诚信之道,打造金融信用区

为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近年来,安顺农商银行始终立足服务“三农”,聚焦主业,普惠金融。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创新服务及诚信建设的打造,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西秀区火烧寨村的“金融夜校”课堂里,来自安顺农村商业银行虹轴支行的负责人,正在为当地村民讲解征信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村民倪新已经是这个课堂的“老学生”了。2016年第一次走进该课堂的倪新知道了自己还能通过个人征信在银行贷款。于是倪新通过安顺农村商业银行虹轴支行办了小额农户征信贷款3万块钱,做起了小生意,目前他的生意是越做越火。

安顺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夜校”学生倪新: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学到了金融业务知识,也带领了我们村很多人共同学习,一起来了解这个金融知识,我们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也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讲诚信。

像倪新这样有发展动力的村民正是安顺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夜校”扶持的对象之一。据了解,安顺农商银行为巩固信用工程建设成果,全面推广“金融精准扶贫学校”将送金融与诚信知识送到家百姓门口。同时打造流动服务银行,建立交流平台,定期不定期召开诚信主题交流座谈会,促进与农户、居民、商户的沟通交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安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行长李雪松:

我们开展了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及信用县区的建设,着力打造诚信企业、诚信商圈、诚信园区及诚信单位的信用环境;始终坚持诚信做企业、诚信待客户的原则,带头诚信经营、维护诚信环境、争做诚信模范。

据了解,安顺农商银行一方面深入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维护农村信用工程指标,巩固金融信用去创建成果。深入农户、村(组)、乡(镇)开展诚信服务,打造良好的诚信金融环境工作,一方面在城区的社区见到开展信用居民建档评级工作,进一步创建诚信社区,诚信街道,将金融信用区扩到整个辖区。

安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行长李雪松: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省联社、省联社安顺审计中心的安排部署,结合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总要求,着力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改善金融运行环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为建设诚信安顺,和谐安顺、文明安顺贡献新力量。

记者:安雨

编辑:田褀琪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外宣民生中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