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累跌近16% 遭机构看空的宜人金科下跌路何时到尽头?
宜人金科(原名“宜人贷”)美国东部时间14日盘后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称营收略超过预期,每股盈利不及预期,股价于15日小幅上涨,但随后便急转直下,至21日收盘一周之内下跌了大约16%。专注于中概股研究的机构TIv亦在投资博客SkiAh刊文,表明看空宜人金科的立场。
文章指出,监管方面的不利因素将持续向宜人金科近期内的成长前景施加压力;不断恶化的资产品质和高度可疑的线下网络正在损害公司的基本面。文章并预言说,伴随监管压力的增大和资产品质的退化,宜人金科股价还将继续下跌。
看空宜人金科,首先是因为中国监管大环境的发展,P2P放款商正在受到日益严格的监管,不得不进行从P2P放款到贷款撮合的商业模式转变。
目前,曾经的P2P放款商都需要变身为贷款撮合者,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来源。然而,具体到宜人金科,他们只有5%左右的融资来源于持牌机构,而乐信、360金融和趣店等同行,这一比例却达到了70%,甚至更高。
有鉴于此,宜人金科要成功转型为贷款撮合者,所需要的时间恐怕也要更长,毕竟在此之前,该公司主要是专注于那些期限较长、额度较大的贷款,以及从线下渠道获取贷款客户,而其他竞争对手则主要是专注于期限较短、额度较小,主要从线上获取客户,显然宜人金科的风险要来得较大。
换言之,宜人金科要和那些持牌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难度更大,这些银行只要看到宜人金科不断上扬的拖欠率,就会对他们的风险敬而远之。
宜人金科不久前收购了宜信的线下渠道,后者包括超过500家分支机构和1.7万销售人员。考虑到P2P放款依然被认为是一种未经许可的行为,不大可能获得任何的正式认可,这一收购所得对于宜人金科而言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负担,而非有价值的资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宜人金科不能获得一份消费金融牌照或者小额贷款牌照,则他们的线下网络最终很可能会被迫关闭。
目前,宜人金科的股价大约相当于盈利预期的3倍左右,低于近两年的平均线。有些投资者可能会觉得,在中国消费借贷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之下,一个价值型投资的机会已经出现,但是他们最好仔细研究一下宜人金科的具体情况,因为这看上去不像是机会,而更像是价值陷阱。
事实上,宜人金科的前瞻市盈率为3左右,而其他上市同行,比如趣店等大致如此。趣店结束了与蚂蚁金服的合作之后,未来的可持续成长前景大成问题,而其客户群又高度集中在次级贷款申请者当中。
在同行当中,乐信5左右的前瞻市盈率鹤立鸡群,但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他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信用卡用户,有可靠的信用记录,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白领,显然风险要来得较低,于是该股便引起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伴随监管机构不断加大对无牌照P2P放款商的清理力度,中国线上放款行业正在经历迅速转型。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在行业最鼎盛时期,业界有超过4000个平台,而现在只剩下了不到500家。从下图当中可以看出,自从2018年9月以来,新增平台数量就一直为零。
那些有充分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可靠的资金来源的平台将转型为贷款撮合者,帮助银行进行放款。那些不具备这样资质的玩家,则只有离场一途。迄今为止,已经有18个省市政府推出了P2P清退计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宜人金科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他们主要是专注于长期大额贷款的P2P平台,客户信用记录可疑,这就意味着他们要转型为撮合者就必须克服大得多的障碍。换言之,宜人金科想要吸引到银行等机构作为自己的融资伙伴,需要的时间也要来得更长。
宜人金科收购了宜信,如前所述,这一交易很可能只能加重公司的负担,而不大可能会造就新的业务强点。今年年中,宜人金科结束了与宜信的整合,又收购了一个P2P平台,交易规模56亿元人民币,通过发行新股和现金混合的方式进行。
收购对象的资产主要由大量无担保消费贷款和少量有担保贷款及中小企业贷款组成。据估计,这一收购价格大约相当于收购对象历史市盈率的9到10倍,就宜人金科当时5倍左右的市盈率而言,无疑是一种稀释。
值得指出的是,收购所得资产当中,信用记录不佳的消费者的贷款还要来得更高,在收购对象2018年放出的贷款当中占比53%。这就意味着宜人金科的融资成本还可能进一步升高,再加上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增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宜人金科的盈利能力都将受到持续的压力。
为了应对拖欠率的不断猛涨,宜人金科已经在提高贷款发放的门槛。结果是,贷款总量在近几个季度不断走低,这也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增长减速当中得到了体现。
虽然宜人金科的贷款审批变得更加严格,但是他们的资产品质却没有出现实质性好转的迹象。以年份计算,净核销率还在持续增大。
这也就意味着,在短期之内,预计拨备还将持续增长。在当前的信贷保证计划当中,宜人贷的拨备率大约是14%。然而,尚未到期的2017年放款,其净核销率就已经超过了14%。
目前,宜人金科的前瞻市盈率已经下滑到了3左右,意味着股价下行的风险已经被市场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如果宜人金科的资产品质持续恶化下去,则市场当前消化的程度很可能会被证明还不充分,品质下滑就意味着信用成本提升,盈利的单位经济效益缩水。
由于公司收紧审批标准,未来几年放款总量增长预计将持续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营收和盈利都将持续受到下行的压力。此外,P2P监管力度的增大还将使得他们的市盈率受到额外的打压。
宜人贷遭遇监管“危机”?P2P的巨头们如何自清
曾经风靡一时的P2P仅仅十年就把自己“玩死”,自己的短命还几乎葬送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随着监管持续深入,一些阴暗面终要经受阳光洗礼。
宜人贷遭监管清理整顿?公司紧急辟谣
2018年P2P“暴雷”尚未走远,近日又有行业头部公司宜人贷(NYSE:YRD)被曝遭遇监管“危机”。
5月6日某自媒体发布题为《突发!待收627亿的宜人贷被爆遭监管清理整顿》的文章,让市场再次将关注眼光放到P2P领域。
文章称,“4月26日在央行提供的一份回复内容中显示,宜信旗下知名P2P平台宜人贷已被纳入北京互金风险专项整治范畴,北京互金整治办正对其开展清理整顿。”
这可是行业大事!成立于2012年的宜人贷,2015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拥有宜信集团背书,是国内一线头部互金平台。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浓眉大眼”的宜人贷也遭遇行业危机?
宜人贷并不承认,事发后公司紧急在官网发声明,表示“自媒体文章标题耸人听闻,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
脱胎于中国第一家P2P宜信,华尔街华人精英唐宁创办
宜人贷官网显示,公司全称是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常用名宜人贷。
唐宁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南方大学就读并获得经济学学位。2018年因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突出成就被授予美国南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其曾任职美国华尔街DLJ投资银行,从事金融、电信、媒体及高科技类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
2006年,唐宁在北京创办中国第一家P2P公司-宜信。
宜人贷则脱胎于宜信互联网部,于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2014年9月宜信成立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宜人贷平台。
在国内互金行业发展顶峰,宜人贷也在2015年12月18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上市前夕,宜人贷还曾接受百度投资部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公司有过5轮融资,在上市后的2018年还曾接受高盛集团3.24亿人民币融资。
品牌升级“宜人金科”,宜信注资不挡业绩下滑
2018年以来,互金行业频现“暴雷潮”。
一个接一个的“雷”把互金圈炸得黑白莫辨,P2P几乎全军覆没。“老鼠屎”坏了行业名声,宜人贷等头部公司也不寒而栗。
以平安旗下陆金所为例,其于2019年退出陆金服P2P业务。取而代之,平安集团转向消费金融。
与此同时,宜人贷转型之路也悄然筹划。
2019年初,宜信将普惠及大众理财板块注入上市公司,涉及P2P平台宜信惠民、信贷平台宜信普惠以及理财平台指旺财富3家平台。
当年7月唐宁宣布,宜人贷成功完成与宜信部分业务的重组,并为整体业务战略转型奠定基础。
作为业务重组的一部分,宜人贷还进行全新品牌升级,新品牌名为“宜人金科”。
但是在2019年这场行业“大逃亡+转型”下,宜人金科业绩也未能守住。2019年宜人金科促成贷款总额为391亿元,与去年同期633亿元相比下降38.23%。
2019年公司净收入86.17亿元,同比下滑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同比下滑26.84%。
这意味着,即使在2019年有宜信注资,宜人贷也未能未能扭转财务表现。
P2P行业难以自清,行业向消费金融转型?
P2P是互金大概念下的一个分支。
2010年国内互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金融也搭上互联网“快车”。
2012年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据百度百科显示,到了2013年行业每天约有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
爆发式增长很快将互金推上2015年高潮。百度百科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国内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达9787亿元。
欣欣向荣的高光下是很多P2P企业不合规操作,直接导致P2P行业“短命”。2016年监管接入,重点对P2P开展摸底排查、清理整顿、督查和评估。
严监管下,很多行业公司绷不住了:坏账滋生,老板跑路。2018年以来P2P频现爆雷潮。
政策对P2P的整顿并没有放松。华宝证券研报显示,从2019年1月175号文提出坚持以退出P2P为主要工作方向开始,网贷行业拉开2019年以“清退”为关键词的序幕。
到2019年年末,各地监管部门、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积极响应,推动辖内网贷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其中湖南、山东、重庆、河南、四川、河北、甘肃、山西等多个省市发布公告,辖区内没有一家机构完全合规并通过验收,取缔辖区内所有网贷平台,对辖区内的网贷平台实施“一刀切”式清退。
面临行业环境变化,行业头部公司纷纷转型,更有类似宜人贷更名以增强科技属性。
政策面也支持资质良好、股东实力较强的企业转型突破。
华宝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7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明确指出:对于少数在资本金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11月,互联网整治小组和网贷整治小组联合下发《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为行业给与了多一条道路选择。
2020年被市场认为是互金“去伪存真、回归真谛”的一年。在去P2P,向消费金融转型中,网贷也一直在去其糟粕,向阳而生。
来源:港股解码
伪装头部平台 一批违规现金贷卷土重来
伪装头部平台一批违规现金贷卷土重来
自央视“3·15”晚会曝光“714高炮”后,一波现金贷超市、导流平台及网站迅速关停,并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近期,《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页面搜寻发现,不少头部现金贷平台都被“山寨”,名字相似度极高,消费者非常容易误入。而这些小程序的运营方往往并没有相关资质。
7月17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公告称,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针对虚假、无资质的信贷类帐号累计处罚了3万多个公众号、2000多个小程序。
微信方面发现,虚假、无资质的信贷类账号虽然手段花样百出,但都是以门槛低、下款快、额度高等噱头引诱用户贷款,而当用户贷款后,往往就会面临超高额的利息,形成诈骗、违法等行为。因此,切记要“擦亮双眼”,选择真正合规、有资质的信贷服务。
小程序“沦陷”
目前,多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及头部现金贷平台均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然而,记者发现,网贷小程序也有“山寨版”,不少小程序通过山寨头部现金贷平台导流自己的平台,甚至为一些现金贷马甲导流。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页面输入“宜人贷”,除了正牌“宜人贷”外,还有“钱站宜人速贷”、“宜人i贷卡卡贷”等蹭流量的马甲平台。而“钱站宜人速贷”和“宜人i贷卡卡贷”属于“陕西千牛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不过,当记者点击这两个小程序时发现,二者长时间显示“加载中”,已经无法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无资质、虚假宣传、刻意误导、违反法律法规的信贷类公众号、小程序已经被关闭或处罚,但是仍有部分不合规的小程序依旧在运营中。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小程序搜索栏中输入“现金卡”,排名第一的是一个叫“现金白卡”的小程序,其“服务类目”标注着“非金融机构自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运营方为“长春市华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长春市华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今年6月26日已经更名为“长春市华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不过,在变更经营范围前,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在长春市内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业务,其变更后经营范围为财务咨询服务。
点入“现金白卡”的小程序中,目前仍在展示的两个借款平台分别为“趣花”和“身份贷”。不过,当记者点击申请时发现弹出了一个对话框称“因政策调整,请在客服对话框回复‘1’获取申请链接哦”。
当记者回复“1”后,收到了申请“趣花”的链接后便可进入其申请H5页面。通过其《用户隐私政策》可以发现,“趣花”的平台全名为“安家趣花”。
上述《用户隐私政策》中显示,在使用其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获取、收集、存储、分析使用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或向第三方披露的个人信息及隐私信息、通过COOKIE或者其他方式自动采集到的其他个人信息或者隐私等。
上市公司“闪现”
有意思的是,这样低成本的“蹭流量”行为不只是小公司的专属,上市公司也会通过小程序“仿冒”头部现金贷平台,将流量导流至自己的平台或者为其他现金贷平台导流。
近日,有媒体报道,以温岭市利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利欧小贷”)为例,其运营的小程序包括“马上贷钱”、“钱站贷款”、“51信用贷款”,其小程序与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现金贷“马上贷”、凡普金科旗下现金贷“钱站”极为相似,甚至在小程序简介中也直接出现了“马上贷”、“钱站爱钱进”等字样。
根据媒体提供的截图信息,三个“山寨平台”均由温岭市利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服务类目同样都标注为“非金融机构自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
天眼查信息显示,利欧小贷为A股上市公司利欧股份(002131.SZ)控股的小额贷款公司,利欧股份持股比例为30%,利欧小贷法定代表人王相荣为利欧股份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实控人。
目前上述三个小程序均已无法通过微信小程序入口搜索到。不过,利欧小贷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米粒速借”中的“借钱点我”栏目中显示,利欧小贷还开发了“微贷”、“借钱花”、“人人贷款”、“马上贷钱”、“贷款分期”5个小程序;在“易过口子”栏目中还有“小贷”和“小红鱼”。
当前,这7个小程序均已暂停访问。根据相关页面介绍,显示为“小程序系统更新维护中”。同时,页面提示,开发者将在完成更新后尽快恢复服务,请稍后再试。而“小红鱼”(小红鱼记账)则因违规已暂停服务。
“被马甲”平台受伤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小额网贷“714高炮”被曝光。所谓“714高炮”是指借款期限7天、14天的利息超级高的现金贷,该产品具有高额逾期费用。
随后,一波现金贷超市、现金贷导流平台和现金贷网站迅速关停,并且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然而,如今他们又以小程序和H5页面形式,披着头部现金贷平台的伪装马甲“卷土重来”。
山寨、无资质信贷类小程序肆虐,一定程度上与违规成本低廉相关。某科技公司运营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类似于这样的小程序根据功能不同,其制作费用也会有所差异,但整体比制作APP便宜。
当记者向该负责人展示上述现金白卡的小程序时,他表示,仅有展示类功能的小程序报价大约在几千元左右。而功能更复杂,后续会跳转到H5申请页面等的小程序报价大约为一至两万元。
曾被山寨过的一家头部现金贷公司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对于“被马甲”的平台而言,其权益也受到了很大伤害,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不少头部平台具有较强的流量效应和品牌效应,是因为前期在市场推广和公关品牌上花费巨大,而这些蹭流量的平台却能“不劳而获”;其次,不少山寨平台通过头部平台的品牌效应吸引用户后可能存在变相提高费率、伤害借款用户权益的情况,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轻则被收取了高额费率,重则可能被欺诈;最后,后续如果真的发生被欺诈和被收取高额费息的情况,由于用户不知情,这些“被马甲”的头部平台就会背锅。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认为,如果用户因为被山寨平台误导,后续很有可能通过各类投诉“被马甲”的平台来维权,这对“被马甲”平台的品牌形象而言打击很大。
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目前微信小程序和H5页面上有很多现金贷马甲平台的身影,这需要微信作为平台方加强对借贷类小程序、公号的管控,特别是针对其品牌方面的管理。
不过,于百程也谈到了施行监管的难度:首先,不少现金贷平台可能未针对其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所以未能从法律上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其次,微信平台上针对直接注册品牌名称的小程序和公号比较好管理,但是如果是在小程序或者H5页面内部的细分领域就比较难进行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