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米金融贷款咋样

本文目录

APP体验:小米金融里面的贷款就是个坑!

经常使用小米手机的朋友们对小米钱包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很多朋友偶尔也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这时小米钱包里的贷款之类的字样就会显得格外明显。去年有一段时间极客君也是出现了经济危机,在完善了小米金融里面的各种信息后,几分钟显示我可以贷款额度为21000.00元,立马借了10000多,后来都提前还了,记得当时信用分貌似是790多,应该还算是可以的了。

小米金融

还完之前那笔钱之后就很久没关注小米贷款,前几天听身边朋友说他的小米贷款额度又提升了,于是极客君就随手打开小米金融APP看一下自己是什么情况。悲剧!竟然提示信用分不足!779的信用分也不算是非常低吧?信用分居然比之前降低了点儿,最可恨的是居然没有额度了!感觉有点出乎预料,自己最近对资金需求也不大,也就没过多纠结这件事。

信用分不足

昨晚在小米应用商店下载APP的时候小米金融在系统的推荐下又出现在眼前了,综合评星2.5颗星,给一颗星的用户比例高达61%,往下继续翻评论,很多朋友都反映自己的额度忽然清零了。看来这种情况并不只有我一个人遇到,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

评星

极客君觉得小米贷款其实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不过就目前的形势,已经被玩坏了!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规模取消贷款额度,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相信有部分小伙伴还是会循环使用这个额度的吧?如果忽然没有了这个额度,那么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这对用户来说就是一种无情的伤害,对小米公司来说也会引发不良口碑效应,两败俱伤!难道小米这么做是为了收集用户资料、信息?获取到用户资料、信息之后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径了,迟早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以上仅为极客君牢骚,切勿信以为真!各位读者,你们的小米贷款是什么情况呢?尽情在评论区吐槽吧!

小米金融去年未能扭亏:送用户上征信,贷款业务能否撑起半变天?

作者Kji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持续趋严,起步较晚的小米金融虽有成长潜力和空间,但若要追赶先行者,恐怕还需进一步发力。

近日来,小米金融可谓是“喜忧参半”。

5月9日,小米与尚乘集团的合资公司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斩获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将在未来大约半年内上线推出服务。但随后不久,小米金融旗下贷款产品便被曝出部分用户正常还款,却收到民生银行发出的逾期警告短信,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背靠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小米金融一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潜在巨头。但从此前披露的2018年度集团业绩来看,小米金融在集团中的占比并不高,且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持续趋严,起步较晚的小米金融虽有成长潜力和空间,但若要追赶先行者,恐怕还需进一步发力。

去年四季度营收4.76亿:整体未能扭亏转盈金融业务仍旧弱势相较于BAT等巨头,小米虽然入局互联网金融时间较晚,但在牌照和业务线布局方面却并不甘于人后。截至目前,小米已拿下券商、银行、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

小米金融于2015年5月上线,第三方支付业务与小贷业务是其最早布局的金融业务。2015年1月,小米在官网上线小米钱包;9月小米贷款上线,不过彼时其尚未对非小米用户开放。2016年初,小米以6亿价格收购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随后推出其支付产品MiP;同年6月,小米拿下保险经纪牌照,不久后又通过全资子公司银米科技出资8.85亿元,参与了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的筹建。2017年4月,小米贷款A在各大安卓市场上线,并逐步向外部客群开放。

2018年5月,小米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小米的金融相关业务已重组至小米金融,小米金融为小米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小米集团拟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向雷军、小米金融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授予小米金融期权,将小米金融作为独立运营主体逐步剥离。

从发展路径来看,小米金融是按科技巨头进军金融领域的标准模式来进行布局:以支付业务为切入点,将重心放在利润最高的贷款业务上,同时兼顾保险代销、理财等流量消耗型业务,最后再从集团剥离,形成独立运营公司。

而凭借较为完善的业务条线布局以及集团所带来的强大用户基础、销售网络和资本力量,小米金融也堪称是当下互联网金融领域较有潜力的竞争者之一,“再造一个蚂蚁金服”的野心并非是“痴人说梦”。

但从业绩角度来看,除核心业务网络小贷已经初具规模外,小米金融的其余金融业务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小米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小米金融处于亏损状态,但对于具体的亏损数字,年报中却没有提及。

2018年,小米集团的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人民币32亿元,其中第一季度,小米金融的营收约为3.1亿元,税前净利润为1500万元,分别只占到集团的0.90%和不足0.22%,其总资产占集团的比例为13.55%;第四季度,小米金融营收为4.76亿元,占总体互联网服务收入11.9%。

由此可见,现阶段小米金融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和贡献有限,金融业务处于弱势地位。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小米金融恐怕也将充当对集团业务补充和辅助的角色。

小米信贷负责人陈曦调任:贷款业务能否撑起“半变天”?进入2019年以来,小米金融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不断。3月,小米先后注销了旗下的珠海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及珠海小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注销两家公司的原因,小米金融回应称,珠海小米金科和珠海小米小贷均由小米金融主动注销,两家公司并未实际投入运营,主动注销属于正常的管理运作范畴。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其经营范围包括办理各项小额贷款,以及其他经批准业务。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洪峰,由珠海小米金融科技公司全额控股,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雷军,其持股比例达到77.8%。

值得一提的是,除珠海小米小贷外,小米金融旗下还有另一家小贷公司: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正法人为洪峰,雷军为董事长,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注册资本4.5亿美元,实缴资本5000万美元。据了解,小米贷款APP上的主要资金方即为重庆小米小贷以及其他合作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鉴于重庆当地对网络小贷公司有着诸多优惠政策,小米金融注销珠海小贷更可能是出于内部资源配置优化考虑。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相关部门多次点名违规现金贷业务风险的当下,小米金融对内部贷款业务的调整也可以视为一种行业信号。

组织架构调整之余,小米金融信贷业务负责人一职也出现变动。2月份,小米金融的肱股之臣、公司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不再担任信贷负责人,将调任负责筹备香港虚拟银行的建设,信贷业务负责人一职将另行任命。

陈曦于2015年5月加入小米金融,亲身经历了小米贷款成立、发展的全过程。在他的带领下,小米贷款如今已成为小米金融的核心业务之一。招股书显示,小米金融应收贷款由2015年末的1亿,逐步增长至2017年末的81.44亿。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小米小贷的应收贷款已接近82亿。

手握集团流量优势,小米贷款在短期内获得了快速增长。然而对于小贷公司来说,资本金规模决定了其放贷规模的上限。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规定,小贷公司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230%,即杠杆率不得超过2.3。

未来,小米小贷如果想进一步扩大借贷规模,则需要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的,但就目前来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放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小米贷款或许将遇到增长瓶颈。

虚拟银行牌照价值几何:盈利前景或并不乐观5月9日,小米与尚乘集团联合宣布,其合资公司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获香港金管局颁发虚拟银行牌照,将在未来大约半年内上线推出服务。

资料显示,洞见金融科技由小米与尚乘共同出资设立;小米占90%,尚乘占10%。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洪锋表示,传统金融服务往往难以触达到长尾客群,而虚拟银行将旨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金融科技的乐趣。

何为虚拟银行?在香港金管局印发的《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中,“虚拟银行”的定义为“主要透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香港虚拟银行与内地的互联网银行类似,但相关界定概念要更加清晰明确。

对于虚拟银行牌照的价值定义,尹振涛认为,对部分致力于国际化的企业来说,香港的金融体制更为健全,同时金融市场也相对来说更加开放,金融业态更加丰富,通过虚拟银行牌照进入香港金融市场,可以提高企业与国际金融规则的接轨度,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由于内地的银行牌照较为稀缺难拿,而香港的鉴于特殊的地位,有时能够“享受”到特殊政策礼包,因此通过布局香港市场来开展国际化业务,也是许多志在出海的企业战略方针。

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香港目前成熟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较为拥挤的市场空间,虚拟银行在香港的盈利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小米金融仍在亏损,用户正常还款反上征信,最近疑似开启P2P业务

近期,小米金融事故频发,引发大量借款人不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金融上线时间为2015年5月,到目前为止已有4年的运营时间。

虽然小米的金融业务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确实起步稍晚些,但现在的小米金融也已经获得了券商、保险经纪、银行、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网络小贷等多块金融牌照。

但是仅仅是拥有牌照并不等于业务成熟,根据小米2018年财报显示,小米金融并没有扭亏为盈,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可以看出小米的金融业务还并不是很成熟。

而最近小米金融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导致其业绩不如预期的关键原因。

01

正常还款,也上征信

上月,多位在小米金融上贷款的用户表示,自己每次都进行正常还款,但却收到了来自民生银行的逾期已上报征信的短信通知。

随后,小米金融在官方微博上表示:

(来自小米金融官方微博)

民生银行也发表声明:是小米金融方面出现的问题而非本行责任。

但从用户反馈来看,大家并不接受这样的结果,“不能因为你们其中一方的责任,导致我们的征信出现问题。”用户的反应多是如此,且大家认为这是两家在互相推诿责任,相互甩锅。

02

疑似上线P2P产品

有媒体曾报道,小米金融对用户不定期会推荐一款名为“悦享12月”的理财产品。

产品年化利率6.8%,投资期限12个月,起投金额1000元。该产品由张家港农商银行作为见证方,小米金融作为销售方,投资人为出借人。

我们针对此产品,向小米官方进行了求证。根据小米金融官方客服介绍,此产品借款方为个人和企业,张家港农商银行作为见证方保证借款方真实性;此外还有一家担保公司,但该公司名称客服并未透露,也不知其担保的具体内容。

但很显然,该产品模式非常类似于P2P。我们认为,小米金融上线疑似P2P产品的主要原因,是想慢慢尝试接触P2P业务,为今后行业的备案落地进行提前布局。

03

金融业务高管更换频繁

去年9月,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发布内部信,宣布将任命小米科技原高级副总裁洪锋担任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一职。

据公开资料显示,洪锋曾获得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小米,负责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但其并无金融背景的事实一直是外界质疑小米金融的一大问题。

而在今年2月,公司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被调离,不再担任负责人;取而代之的是前国美消费金融CRO曹强。

但在陈曦离开和曹强加入这中间,还有一位银行系高层担任过小米金融风控负责人,但没几日就离开了。

小米金融高层的频繁调动,也反映出金融业务在小米体系内的不稳定状态。

04

结语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中,我们也看到小米金融存在着暴利催收等问题。

可见,小米在金融这条路上走的并不顺畅,无数次触碰用户底线导致其慢慢消耗掉了自身的信用。

曾有小米金融内部员工透露,小米金融的用户多数以“米粉”居多,小米很少做外部用户的业务,主要还是针对小米体系内用户;但其实这部分用户的贷款需求,还并没有完全被满足,另外,我们针对“米粉”还有借款额度和利率上的优惠。

而就在去年P2P暴雷潮中,小米曾推荐的28家平台中就有18家暴雷;在当时,也只有小米的深度用户,才会收到这些P2P平台的推荐。

这么来看,小米的金融生态业务中,确实是只坑最信赖小米的“米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