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消费金融“被贷款”之谜
因“没有申请过贷款,征信报告上却莫名新增贷款记录”,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持牌消金机构小米消费金融,近日引发不少消费者和舆论的关注。对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记者6月20日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并邀请了多位用户对小米消费金融旗下贷款产品进行了亲测,虽未在征信报告上无故新增贷款记录,但贷款过程中的一键授权操作,仍引发争议。
没有贷款却在征信报告新增记录
“我从来没有贷过款,不知道为什么就上了征信记录!”近两日,一位来自湖南的消费者李华(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在中国银行查到的一份个人征信报告让他大跌眼镜。
李华表示,自己并未在小米旗下任何金融A上进行过借款,且名下银行卡也从未有该笔贷款金额转入,征信报告却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1年11月13日发放44425元个人消费贷款,于2024年11月12日到期,截至2022年4月,余额为0。
“这笔贷款至今还显示在贷款记录中,这样其他贷款机构也会感觉我的个人负债比较高,很影响我的个人信贷。”李华直言,对于为何征信报告会有这样一项“无中生有”的贷款,他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曾多次拨打小米官方客服询问,但电话却无人接听。
对于李华反映的问题,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不过,记者注意到,李华这一情况并非孤例,例如在黑猫投诉等平台还有多位消费者也反映遇到了类似情况,其中就有人讲述于6月4日通过工商银行查询征信,同样发现在贷款明细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曾于2022年3月9日向其发放20900元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截至2022年4月,余额为0。该人士称,经多次自查,其未通过小米消费金融进行借款,且当月所有名下银行卡流水未发现有此笔金额转入。
为何未曾贷款却上了贷款征信记录?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虽然小米未对此给出回应,但北京商报记者多方尝试寻找答案。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申请贷款却有相关记录,可能是消费者点击了某授权按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也指出,消费者可能是在其他平台申请过,授权的时候一键授权了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这一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助贷或联合贷模式中。
记者以自身为例亲测查看了个人征信报告,报告仅在查询记录中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有过贷款审批查询,并未发现在贷款一栏中有所记录。
在后续调查中,李华表示,在进行一系列交涉后,小米消费金融已经给出解决方案。“新增贷款主要因为联合贷,他们说是给别的贷款平台做的授信额度,要撤销这个贷款记录只要把账号注销就行了,我给他们发个邮件,他们直接帮我操作。”不过,对于何时注册的这一贷款账户,李华依然表示并不知情。
贷款申请过程一键授权惹争议
除了前述李华反映的联合贷问题外,记者亲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费解操作。
例如,记者在天星金融申请贷款时,页面明确显示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贷款申请过程中,却需一键授权至小米消费金融合作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华夏银行、中邮消费金融等,所需授权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征信授权书、客户知情确认书、个人电子签名签署授权书。以中银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信息查询及使用授权书为例,其中提到该授权用途主要为审核贷款申请以及对已发放个人信贷进行贷款风险管理等。
紧接着,记者在点击同意一揽子协议完成信息审核后,页面再次提示由小米消费金融提供本次借款服务。记者需要进一步点击同意小米消费金融委托扣款授权书以及小米消费金融个人消费性借款协议。从协议来看,记者此次贷款年化利率为21.6%。
为避免偶然性,记者另外还邀请了多位用户进行实测,但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即已告知贷款机构为小米消费金融,但在贷款过程中碰到了一键授权操作,获取授权的机构包括光大银行、苏银消费金融等,贷款年化利率分别为18%、23.976%。
既然页面已告知由小米消费金融贷款,且最终审核贷款机构同样为该机构,那贷款过程中将用户贷款信息一键授权至合作机构主要为何?此举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这一操作,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
不过,记者从小米消费金融前述合作机构处了解到,这一贷款授权主要是出于联合贷操作考虑,一般出资比例按照70%和30%分配。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往往会发生在一些助贷或联合贷平台的协议中,因为最终的贷款机构是哪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但此类做法容易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明确提醒,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因此,在具体个人信息授权过程中,需要以合规为前提,比如明确提醒,细化授权内容,或者进行单独授权等,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于百程说道。
“另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一键授权多家机构征信授权书属于信息收集过度,属于不合理不合规操作。”李亚直言道。
业内认为,当前对信贷资金来源监管穿透是大方向,不少互联网巨头已在整改过程中落实品牌隔离,通过资金来源区分自营、联合贷和助贷业务,明确信贷权责。
“正常来说,应该是该笔业务需要哪家金融机构出资放款,再授权给哪家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说道。
连续两年盈利
小米消费金融于2020年5月底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是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其官方披露,小米消费金融的愿景是做一家科技驱动型的消费金融公司,旗下包括大额消费贷款产品“星享贷”、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以及购物分期产品“星易购”,对应年化利率均在24%以内。
另据披露,小米消费金融也是目前少有的开业后连续两年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63.16亿元,净资产15.05亿元,实现净利润368万元。
不过,置身持牌消金行业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年度业绩并不占优。
近一年来,在减费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监管对于借贷市场也作出了诸多规范和要求,推动贷款利率的下行。金天指出,可以看到各家机构在定价上,除了由其客群选择策略决定外,还受到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险定价能力等因素制约,如果其成本端比较刚性,那么在客户端的定价就难以压降,这在同业普遍降息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客观上造成其目标客群趋于次级、资产质量有所滑坡的问题,这需要小米消费金融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苏筱芮则指出,从行业整体来看,小米消费金融并非老牌消金选手,在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的当下,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客群上浮战略,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后来者跻身头部的难度较大。
对于后续发展策略,北京商报记者同样向小米消费金融采访,但未获得回应。苏筱芮建议,后续展业上机构还需多方加强,例如在个人征信方面,需要遵循监管关于“断直连”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需要认真倾听消费者反馈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客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及体验水平。(来源: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小米金融用户征信“乌龙” 会影响用户购房购车贷款吗?
5月15日消息,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在网络平台黑猫投诉称:“在小米金融一直以来按时还款从未有过逾期,却收到民生银行信息告知逾期已经列入征信。”对此,小米金融回应称,昨日(5月14日)小米金融用于和民生银行对接的系统因故出现异常,导致少量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目前已经协同制定了此事的解决方案,尽快为用户解决问题,在30天内根据实际还款情况更新正确信息。
15日晚间,小米金融给用户林先生发短信致歉,承诺核查其还款记录,确认还款正常无逾期的,会在30个工作日内为其恢复征信,并赠送其一张100元息费减免券。
但对于小米金融的回应,林先生并不满意,其担心如果民生银行有关征信信息已经上报并生效,30日恢复征信期间会带来征信负面影响,诸如购房购车或者其他消费贷款行为会否受到影响。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影响不大,只要用户可以提供相应的合理证明即可。
【借款人】
不少消费者办理小米快贷业务正常还款后收到逾期短信
“我是5月14日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当时一脸蒙,之后才反应过来5月10日是小米快贷的还款日,但我已经在5月10日手动还款了。”小米金融用户林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在小米金融上办理了小米快贷业务,已分期还款有三四期,每期都准时还贷,但最近一期还贷后却收到了民生银行的逾期短信。
林先生发给记者的逾期短信显示,民生银行将林先生称之为民生银行客户,其贷款在5月10日逾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行将该笔逾期贷款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记者在小米金融消费者组成的一个群里看到,不少消费者反映其均办理了小米快贷业务,在正常还款的情况下于5月14日收到了民生银行发来的逾期短信。
5月15日,新京报记者还在聚投诉上看到一位家住湖南的陈先生关于此事的投诉,他是小米金融的借款人。记者联系到陈先生,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在5月14日,突然接到民生银行逾期的短信通知,于是立马去找民生银行客服。民生银行客服说是小米金融的问题,可是小米金融客服已经下班找不到人处理,后来收到小米的短信说已还款的会在30个工作日内恢复征信。”
陈先生很关心自己的征信记录,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影响到他个人的征信。从2018年10月2日至2019年7月10日为止,陈先生通过小米金融借贷了8000元,贷款期为9个月,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我每月10号都会按时手动还款”,陈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合同写得很清楚,资金方来自民生银行。
新京报记者检索投诉平台黑猫发现,截至目前有20条有关小米金融的投诉,其中8条投诉为反映还款正常却收逾期短信的事情。
【回应】
小米金融:“系统故障”已协同民生银行制定解决方案
对此,小米金融回应称,昨日(5月14日)小米金融用于和民生银行对接的系统因故出现异常,导致少量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目前已经协同制定了此事的解决方案,尽快为用户解决问题,在30天内根据实际还款情况更新正确信息。
“昨天晚上开始,有很多小米金融的客户来咨询这事儿——就是在5月10日还款成功了,却收到了民生银行的逾期短信。我们这边和民生银行联系了一下,是因为民生银行系统错发短信导致,也就是说本来是要发给逾期的客户的短信而发给了你。”15日,记者以小米金融客户的身份致电小米金融客服,小米金融客服的工作人员如此回应表示。
对此,民生银行方面则表示,一切以小米金融的回应为准。
【影响】
征信更正期间是否影响购房购车贷款?银行人士:合理说明影响不大
5月15日晚间,上述用户林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出示来自小米金融的两条短信。其中一条信息中表示让用户无需担心收到民生银行的逾期上报征信短信,“我们会核实您的还款记录,确认还款正常无逾期的,会在30个工作日内为您恢复征信。”
小米金融在另一条信息上则为系统原因给其还款造成影响表达了歉意,并赠送其一张100元息费减免券,可在“小米贷款-优惠券”查看使用。
对于小米金融的回应,林先生并不满意。“希望小米金融进一步回应一下,民生银行是否‘已经’将逾期上报并生效?如果已经上报并生效,30日恢复征信,是否恢复就不会产生任何‘记录’及‘征信负面影响’?此外,在这30日的空窗期,我们的信用卡、房贷车贷不能正常办理,小米官方作何补偿?刚小米金融发短信说赠送100元息费减免券,要是真有负面影响,给我们100真金白银也是徒劳无益。”
在30个工作日内受此影响的用户的“逾期”征信可以更正,但在此期间,客户诸如购房购车或者其他消费贷款行为会受到影响吗?
“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客户征信里面确实出现了误报,客户可以提供还款证明以及小米金融对外发布的公告信息作出合理的说明即可。”一银行负责个贷的工作人员表示,30天后征信系统就会自动更新了。
【分析】
助贷模式存弊端借、还款都通过小米金融会加大这类风险隐患
对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新京报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应该是在助贷过程中系统出现问题,例如扣款没成功。”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同于百程的说法。他认为“因为现在的贷款都是全流程无人操作,也有一种可能是数据传输丢失导致的。”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则从另一个角度向新京报记者给出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助贷之下资金通路模式上的一些弊端。借钱和还钱都是从小米金融走的,会加大这类风险隐患。但不管是因为系统出现问题还是资金到账及时性出现问题,还是要具体看打款和还款账户情况。目前,不宜过早下定论。”
新京报记者侯润芳黄鑫宇编辑陈莉校对付春愔
APP体验:小米金融里面的贷款就是个坑!
经常使用小米手机的朋友们对小米钱包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很多朋友偶尔也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这时小米钱包里的贷款之类的字样就会显得格外明显。去年有一段时间极客君也是出现了经济危机,在完善了小米金融里面的各种信息后,几分钟显示我可以贷款额度为21000.00元,立马借了10000多,后来都提前还了,记得当时信用分貌似是790多,应该还算是可以的了。
小米金融
还完之前那笔钱之后就很久没关注小米贷款,前几天听身边朋友说他的小米贷款额度又提升了,于是极客君就随手打开小米金融APP看一下自己是什么情况。悲剧!竟然提示信用分不足!779的信用分也不算是非常低吧?信用分居然比之前降低了点儿,最可恨的是居然没有额度了!感觉有点出乎预料,自己最近对资金需求也不大,也就没过多纠结这件事。
信用分不足
昨晚在小米应用商店下载APP的时候小米金融在系统的推荐下又出现在眼前了,综合评星2.5颗星,给一颗星的用户比例高达61%,往下继续翻评论,很多朋友都反映自己的额度忽然清零了。看来这种情况并不只有我一个人遇到,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
评星
极客君觉得小米贷款其实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不过就目前的形势,已经被玩坏了!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规模取消贷款额度,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相信有部分小伙伴还是会循环使用这个额度的吧?如果忽然没有了这个额度,那么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这对用户来说就是一种无情的伤害,对小米公司来说也会引发不良口碑效应,两败俱伤!难道小米这么做是为了收集用户资料、信息?获取到用户资料、信息之后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径了,迟早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以上仅为极客君牢骚,切勿信以为真!各位读者,你们的小米贷款是什么情况呢?尽情在评论区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