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尼尔投资贷款信息提供专业的股票、保险、银行、投资、贷款、理财服务

小贷联盟贷款查询

本文目录

诱惑无处不在 引流无孔不入 网贷“套路”下的“负债者联盟”

“手机+身份证,有这两样就能借钱。简单,门槛低,还不欠人情债。”周游说着,随手打开一款手机APP——某移动办公软件,在“活动福利”菜单栏下赫然写着“借钱”,点进去,正中间红色大号字体显示的是数字“96400”,上面写着“当前最高可贷额度(元)”,再往上是“1千元借1天费用低至2毛”“低利率,无抵押”。

接着,她又打开一款社交软件,首页上显示“某某备用金官方助手”,广告词写着“借钱面前的人情债,那不如来某某官方借款”,后附“查看额度”链接,点入,同样是一串诱人的红色数字,数值在不断变大。

作为“负债者联盟”曾经的一员,周游对这些网贷引流的“套路”再熟悉不过了。

“以前看了是心动,现在看了觉得心慌,借钱容易还钱难!”这位刚工作几年的湖南女孩问,“这有没有人管?”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监管部门明令禁止金融产品过度营销,但在林林总总的各种平台助推之下,网络借贷的据点已遍布互联网世界。一张“天罗地网”在悄然间织就,诱惑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进坑容易出坑难

互联网平台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放贷引流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使用越来越频繁,各类移动应用产品百花齐放,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便利人们生活交流的同时,也为网络借贷引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记者调研时发现,现在无论是逛网店、点外卖、打车、订酒店机票,还是随手刷微博、看视频、听歌、看新闻,乃至办公、运动,但凡下载量高一点的APP,基本上都提供了网络借贷的接口。

在引流这件事上,很多平台干得十分卖力。首页展示、反复推送、定时投放,都已是常规套路。有的还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有的会附上“生动案例”试图引起“共情”,还有的干脆以各种奖励提高吸引力。

除了在投放方式上花心思,各家还在宣传文案上下足工夫。“只需身份认证,极速审核”“门槛低,22岁可申请”“放款快,3分钟到账”“最高可借20万”“1千元1天最低只需0.2元”……总之,借钱简单,还钱简单,统统都简单!

果真这么简单?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引流广告展现的贷款信息是日利率而非年利率。“网上贷款有个潜规则是着重宣传日息,年利率有时可能也会标注出来,但往往会用很小的字号,不容易被注意到。我当时就被日息迷惑了,认为跟几万块相比,几块钱的利息根本不算什么。”周游说。

不仅套路满满,而且进坑容易出坑难。

“最开始是用信用卡,用它付了半年房租,大约一万五千元。后来,信用卡还不上了,又开通了支付宝的借呗。日常花销都用支付宝的花呗和信用卡,还不上了就用借呗还钱。”周游向记者复盘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滑进“深坑”,“一开始借的不多,可以还了又借出来。后来额度不够了,就开始在其他平台借,用借出来的钱去还其他欠款,平台越借越多,欠款越滚越大,最多时欠了11万本金。”

在周游看来,如今遍布互联网世界的这张密网,还在无时不刻地诱惑着像她一样的借款人“自投罗网”。

“掮客”引流不遗余力

在这张密网上,栖息着大大小小的放贷机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穿针引线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平台。

所谓无利不起早,“掮客”们不遗余力地引流图什么?

“互联网平台在引流过程中可获得实收利息20%-30%的回报。”一位曾在消费金融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与自身的付出及承担的风险相比,这笔买卖显然十分划算。这也正是促使平台为贷款经营机构卖力营销的关键所在。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说,对互联网平台而言,为资金方开展客户与场景引流是其实现自身流量变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增强其与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粘性。同时,部分互联网平台旗下亦有小贷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变相放大经营杠杆。

除了平台推波助澜,放贷机构“触网”也成为一股热潮。任涛称,对于消金公司、小贷公司以及中小银行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引流,有利于快速实现业务上量,弥补自身在场景、流量以及客户等方面的劣势,同时亦可通过广撒网的形式分散风险、突破跨区域展业限制。

据了解,中小银行由于地域、规模、品牌等限制,在发放贷款方面和大银行相比客观上存在劣势,因此更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引流实现跨区域业务拓展,完成“弯道超车”。“现在机构一哄而上做个人消费金融贷款,都想赚快钱,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严控跨区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过度借贷积聚风险

当下,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埋下的风险已经在逐渐暴露。

首先,过度贷款消费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债务泥淖,还可能堆积多头借贷导致的共债风险。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称,应防范平台引流等合作模式诱导借款人过度举债的问题。另外,也需注意是否存在“以贷养贷”的漏洞。

其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过度借贷可能提高居民部门杠杆率。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的群体值得关注,人数占比上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低”群体,即低龄、低收入、低线城市。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一方面,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非理性,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债务刺激出来的消费需求,若扩大生产,当未来居民债务不断攀升、偿付能力难以为继时,又会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报告指出。

再者,这种借贷还可能使金融体系风险不断集中。“这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充当着个人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中介,既是‘桥梁’,也是一道‘关口’,增加了对接的环节。金融机构往往既无法把控资产质量,亦无法实现有效客户数的积累,同时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还会放大自身经营的不稳定性。这种模式表面看是分散了风险,但由于引流的客户大多资质不稳定,特别是可能引来一些债务压力大、通过常规渠道难借到钱的客户,致使市场风险不断向金融体系集中。”任涛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同样担心,通过平台导流的客户,可能不符合准入标准。如果向这些客群发放贷款,金融机构既要承担更大的资产损失风险,还可能面临产品销售不合规、违反监管规定的风险。

“助贷”纳入监管大势所趋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娄飞鹏称,目前对金融机构开展产品销售活动有严格的规定。未来也应考虑将这种“助贷”行为纳入监管,尤其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平台、不符合规定的做法,要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制止。

然而,在现实中,要把互联网平台引流行为管起来,金融监管部门面临不少挑战。任涛说,一是引流平台大多不是金融机构。从行业上看,不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畴,且与引流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类别较多,需要拟定统一的监管规范文件,工作量较大。二是该行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其对助贷行为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协调监管难度。三是这一模式由于权责划分不清、相关概念不明、没有统一规范文件,造成投资者权益保护难度较大。

“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可能对引流平台没有监管的权限,但可以对放款机构进行监管。比如,对消费信贷进行总量或结构性的限制。事实上,这就是对贷款中介的管理。今年金融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规定。”上述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称。

任涛表示,贷款引流相当于金融机构投放金融广告,除资管产品外,存贷款等产品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是被禁止的。在互联网存款被限制后,通过引流平台开展贷款被纳入监管也是大势所趋。同时,贷款引流本身是变相代销行为、变相从事金融活动,虽然监管部门无法对互联网平台实施行业监管,但在“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的政策导向下,势必会参照互联网存款的模式,对借助引流平台开展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加强监管。

“金融市场违规等行为监管类似于‘抓酒驾’,由于利益驱使,后续仍然会有违规行为,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周茂华称。(记者彭扬赵白执南张勤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两年减少超千家 谁还在增资小贷公司?未来如何提升服务实体能力

央行10月25日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5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12家;贷款余额9076亿元,前三季度减少347亿元。

从全国来看,哪些地方数量减少得最多、哪些地方不变,哪些地方在逆势增加?小贷公司行业发生了什么?未来发展如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业内分析认为,近年来,伴随着行业整顿工作的持续,地方小贷的洗牌不断加剧,既有被监管清理出市场的,也有一些机构因无法适应当下环境而主动退出市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贷公司的数量下降,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地方小贷的生存门槛被不断提升。预计小贷行业洗牌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小贷机构数量减少仍是趋势。

两年减少超千家小贷公司迎来注销高峰

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不断减少。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12家,较2020年三季度末下降1173家。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小贷公司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满足下沉市场金融需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尤其在信用风险方面。小额贷款公司涉足信贷行业时间短,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在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了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监管力度。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江西、安徽、江苏、内蒙古、海南、河南、吉林等多地披露过批量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资质的相关公告。如今年6月份,湖南地方金融监管局停业整顿12家评级不合格的小贷公司。

同时,今年已有京东、度小满、携程、平安普惠等拥有多张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公司,在开展相关牌照的整合清退。有小额贷款公司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按照《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平台需要满足“两参一控”的要求,因此“在适当时机将仅保留一张最有价值的牌照”成了众多旗下有多张小额贷款公司牌照机构的统一做法。

“小贷公司数量的减少核心原因是行业本身发展存在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小贷公司服务的客群主要是民营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信贷风险增加,小贷公司业务难以开展,亦有部分小贷公司存在经营不善等问题。

此外,中国小额信贷机构业务合作联盟发起人嵇少峰亦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当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但小贷公司难以找到安全的信贷资产。同时,小贷公司只能通过自有资金放贷,股东是其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渠道。而小贷公司股东以民企为主,其自身资金链存在吃紧状况,因此很难再有余力支持小贷公司的发展。

“当前不少小贷公司、投资人均在观望中,有的暂时退出有的暂停营业。”嵇少峰预计,未来两三年小贷公司均将处于发展低迷的阶段。

实收资本保持稳定多家互联网巨头增资小贷公司

虽然机构数量大幅下降,但小贷公司的实收资本却仅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4.83亿元,降幅仅为0.45%。从央行给出的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实收资本同比增加的地区有6个,其中,广东、重庆等地实收资本增幅最多。

嵇少峰表示,今年以来退出的小贷公司主要是民营小贷公司,其资本金占比相对较小。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巨头旗下小额贷款公司增资至50亿元,另有部分国资背景的小贷公司进入带来了较大的资本金。因此从总体上看,资本金降额不高。

实际上,今年以来,多家拥有多张小贷牌照的平台一方面在减少牌照数量,另一方面则不断增资。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有腾讯、360数科、字节跳动、携程等多家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公司完成增资。如携程旗下重庆携程小贷今年曾两次增资,其注册资本金从8.49亿元增至50亿元。

“如果要发展小贷业务就必须进行增资,这主要是出于合规目的考虑。”一位小额贷款公司从业者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一方面更多地开展业务,就必须按照要求补充资本金,满足监管对杠杆率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当前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将注册资本金补足到50亿元,亦是为未来可以保持全国展业做准备。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而针对杠杆率,《征求意见稿》显示,网络小贷在与金融机构的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以此约束小贷公司通过联合贷款过快扩张。同时,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资产证券化、发债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贷款余额略有下行分析:仍需提升服务实体能力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贷款余额9076亿元,前三季度减少34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呈现明显地域差异。

小额贷款公司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发达省市从机构数量、从业人数、贷款余额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优势。重庆继续保持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双双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重庆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1197.33亿元,贷款余额2375.86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前者上涨1.05亿元,后者上涨10.91亿元。广东实收资本及贷款余额均较去年同期增长最多,其中,实收资本增加157.16亿元,贷款余额增加206.85亿元。

小贷行业资深专家白澄宇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小贷行业呈现出向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不断集中的趋势。广州、重庆等地的实收资本、贷款余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主要是源于这两地大型互联网企业旗下的小贷公司在此聚集。

“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白澄宇表示,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是小贷行业发展趋势,拥有强大数字技术对互联网小贷公司在获客、风控、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小贷公司若不数字化转型,未来会被市场淘汰。

不过,杜阳认为,尽管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较年初有所下降,但与2020年三季度末基本持平。整体来看,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整顿成效显著,既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又保证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减,充分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的重要作用。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亦认为,地方小贷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寻求合适的目标客群,扎根地方并提供自身的特色服务,并建立起与之适配的商业服务模式,建议相关从业机构立足初心,充分挖掘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与科技水平,切实发挥好“毛细血管”的支撑作用。

“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杜洋亦认为,应积极进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有效对接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尤其是需要高度关注小微等普惠金融业务领域的新机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有效互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杜洋还建议,小额贷款公司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贷前调查企业信誉、经营能力和业务状况等,贷后定期对相关企业的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以及贷款流向情况进行跟踪。同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风控模型。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此外,杜洋还表示,从监管机构来看,需要科学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加强监管手段创新。需要加快构建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高效率低成本金融监管系统,对错综复杂的金融数据进行快速整合,实现全流程、全方位智能化的监管,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监管成本。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编辑陈莉校对卢茜

贷款逾期如何避免被起诉成为老赖

没有人愿意主动成为老赖,这是一个信用社会。贷款逾期超出了个人可控的范围之内。贷款的5级分类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除正常类贷款以外,其他贷款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逐步降低,贷款损失的风险逐步加大。贷款逾期后银行就会起诉至法院,债务人就有可能成为“老赖”。

贷款逾期后不要害怕,也不要相信网络上的反贷联盟攻略,妄想不还贷款。做好以下几点,可以降低成为老赖的概率。

不要有侥幸心理。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无法还款,很多人都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须知贷款逾期是很严重的问题。他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个人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工作晋升等。

一定要学会主动沟通。逾期行为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但是要学会给银行等金融放款机构主动去沟通还款情况。除得到银行的还款宽限期以外,还需要跟放贷机构分期还款、减免利息、减免罚息等问题,更要主动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

主动还款。贷款违约很重要的表现是还款状态的停止。主动还款表明了我们还贷的强烈意愿,能够得到放贷机构的认可。

不要失联。失联状态不代表还款责任的消失。逾期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如果失联,有时候的客观无意就成了主观故意。时刻保持跟贷款机构的沟通状态,耐心接听贷款机构的贷后管理及催收电话,让“债主”们放心你不会跑路。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管是企业经营还是再次融资,盈利跟现金流是我们保证还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守住自身信用的底气。

放贷审核标准很重要的就是还款能力跟还款意愿。还款能力是随着企业的财务状况而变化的,还款意愿则是根据贷款人的信用意识而决定的。

逾期并不可怕,成功路上多磨难。永远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定能度过贷款逾期的这道坎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